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22例腹膜后大于3cm的转移灶在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后6个月内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RPLND),旨在判断这种清扫的作用。患者化疗前后作CT,并测得肿块二个最大垂直径。切除睾丸的标本,病理确定有无畸胎瘤样成份(畸胎癌或畸胎瘤);RPLND的标本分为坏死、畸胎瘤及残存的胚细胞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放射性核素淋巴结显像术乃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在七十年代后期得到了迅速发展。~(99m)Tc—脂质体腹膜后淋巴结显像,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盆腔、腹膜后淋巴结受累的判断、放射治疗照射野的确定、药物疗效的随访等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特别适用于不宜作X线淋巴造影或造影术失败的患者。本文报道2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26次腹膜后淋巴结显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石洋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2):623-624
患者男性,50岁,主因"间断右下腹痛半年"入院,既往体健.结肠镜检查见回盲部溃疡型肿物,累及肠腔全周.病理示:腺癌.化验结果示:HGB 129 g/L、CEA 139.79 ng/mL、CA199>1200 U/mL、AFP 2.89 ng/mL.上腹部增强CT显示升结肠下段肠壁增厚,肿瘤直径约8.5 cm,并肠周淋巴结增大(图1A),肝右前叶上段占位性病变,直径约3.5 cm,中等环形强化,考虑转移瘤(图2A).胸部CT显示左肺多发小结节,不除外转移瘤(图3A),诊断为结肠癌伴肝脏转移、结肠癌伴肺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半乳糖结合蛋白(Galectin-1)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即用型孕激素测定试剂盒及鼠抗人Galectin-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40例同期伴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胃癌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Galectin-1蛋白及PR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中Galectin-1及PR的表达与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之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三者间的Galectin-1及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病灶中的Galectin-1及PR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患者术前是否有腹膜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并可为胃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健  赵涛  吕杰  孙波  张鹏 《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10(1):19-22,35
目的 探讨FDG PET/CT显像诊断骨或软组织肿瘤和术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已证实的骨及软组织肿瘤患者的FDG PET/CT显像结果,以鉴别诊断肿瘤的良恶性,是否复发、有无其他转移及周围侵犯,并与同机CT对比分析.结果 FDG PET/CT显像诊断骨及软组织肿瘤灵敏度为100%(7/7),特异性为80%(4/5);监测术后复发(残留)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通过PET/CT显像多发现转移灶35处,对于肺部12个转移灶,有赖于同机CT.结论 FDG PET/CT显像对骨及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优于常规影像检查,可早期准确判断肿瘤复发,同时发现更多转移灶(肺转移除外),对肿瘤治疗诊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肺癌有无纵膈淋巴结转移,对决定治疗及判断予后的重要性无需赘述。CT是检查纵隔淋巴结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外关于纵隔淋巴结部位区分及命名的报导颇多。但至今在临床实践中,CT谈片判断纵隔淋巴结部位及命名,常有异议。因此根据解剖标志确定详实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99Tc^m-MIBI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对于乳腺肿瘤显像及淋巴结转移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行^99Tc^m-MIBI乳腺及腋窝淋巴结平面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显像。所有患者均有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做对照。结果80例患者中SPECT—CT融合图像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88.2%(45/51),高于平面显像的82.4%(42/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融合图像对原发性乳腺癌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1%(26/29)、90%(71/80),均高于平面显像的793%(23/29)、81.3%(65/80)。平面显像检测腋淋巴结的灵敏度77.2%(17/22),特异度86.2%(25/29),准确度82.4%(42/51),SPECT—CT融合图像检测腋淋巴结的灵敏度81.8%(18/22),特异度89.7%(26/29),准确度86.3%(44/5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图像融合显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平面显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探测方面SPECT/CT罔像融合与平面显像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PET)显像在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区域淋巴结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行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进行全身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融合CT显像与CT显像,对区域淋巴结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现24例患者区域淋巴结阳性(80.00%),转移区域淋巴结总数为61枚.18F-FDG PET融合CT发现食管区域淋巴结转移16例,敏感性、特异性和Youden指数分别为66.67%、100.0%和0.67.CT检出8例.61枚转移区域淋巴结中18F-FDG PET融合CT定性43枚(70.49%),定量分析发现转移区域淋巴结计算标准化摄取值(SUV)为2.9±1.2,均>2.5;CT检出区域淋巴结转移数24枚(39.34%).18F-FDG PET融合CT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数均明显优于CT,P<0.05.结论 18F-FDG PET融合CT在诊断胸中段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方面可能优于CT.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食管内镜超声引导细针抽吸(EUS/FNA)活检肿大的纵隔淋巴结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此法不但能判断所见淋巴结有否转移,而且能进一步确定肺癌的分期,对病理诊断有帮助。 选择27例经胸部CT扫描确诊或疑有肺癌的病人,对短径>1cm的纵隔淋巴结按美国胸科学会的分区进行标记,并记录瘤体大小及有无胸腔或上腹部转移情况。病人左侧卧位从食管插入内窥镜,通过其管腔插入后接10ml注射器的FNA导管,在实时超声引导直视下用探针在肿大的淋巴结内来回抽吸1~2分钟,每次穿刺标本均作细胞学检查,直到取材满意(至少4次)。 27例中经CT检查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22例,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FEP-BY01型高能超声体外聚焦肿瘤热疗机、用于治疗腹膜后转移淋巴结的有效性和临床可行性.方法应用FEP-BY01型高能超声体外聚焦肿瘤热疗机治疗腹膜后转移淋巴结45例、其中辅助放疗28例.结果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复查彩超和CT提示CR 37.78%(17/45),PR 40%(18/45)PC22.22%(10/45).全组病例治疗中无损伤、无痛苦、无副作用.结论高能超声体外聚焦(FEP)技术,用于治疗腹膜后转移淋巴结是有效的、临床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S100A4基因在结肠癌细胞系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法检测不同结肠癌细胞系S100A4基因的表达;选取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各61例,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S100A4基因的表达。结果:S100A4基因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不表达,而在结肠癌中阳性率为34.4%,明显增高,P<0.05。在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16例(55.2%)S100A4基因阳性表达,而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只有5例(15.6%)阳性,P=0.001。Dukes分期A期的4例患者表达均为阴性,B期25例患者中3例(12.0%)阳性,C期15例患者中7例(46.7%)阳性,D期17例患者中11例(64.7%)阳性。此外,肿瘤长径>3cm、大体病理分型为隆起型以及病理分级差的患者,S100A4基因阳性率较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中S100A4基因表达增高,S100A4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分期晚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100A4基因表达明显增高。结论:S100A4基因与肿瘤的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是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摇篮体位技术结肠灌注CT扫描在结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将130例结肠癌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摇篮体位,检查前低张肠道自肛门注入800~1 200mL的温水,增强CT扫描。右半结肠肿瘤取右侧卧位,左半结肠取左侧卧位。根据肿瘤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情况进行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术前CT分期T1低估3例,T2分别高估1例和低估4例,T3高估3例和低估3例,T4高估1例。T1分期准确率76.9%(10/13),T2准确率85.7%(30/35),T3准确率90.6%(58/64),T4准确率94.4%(17/18)。切除送检910个淋巴结中,CT检出581个,敏感性63.8%。送检淋巴结中确诊转移390个,CT诊断转移341例,特异性为87.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摇篮体位技术结肠灌注CT扫描能够对结肠癌进行术前准确分期,为临床决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PET)显像在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区域淋巴结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行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进行全身~(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融合CT显像与CT显像,对区域淋巴结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现24例患者区域淋巴结阳性(80.00%),转移区域淋巴结总数为61枚。~(18)F-FDG PET融合CT发现食管区域淋巴结转移16例,敏感性、特异性和Youden指数分别为66.67%、100.0%和0.67。CT检出8例。61枚转移区域淋巴结中~(18)F-FDG PET融合CT定性43枚(70.49%),定量分析发现转移区域淋巴结计算标准化摄取值(SUV)为2.9±1.2,均>2.5;CT检出区域淋巴结转移数24枚(39.34%)。~(18)F-FDG PET融合CT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数均明显优于CT,P<0.05。结论~(18)F-FDG PET融合CT在诊断胸中段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方面可能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 Vue对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的显像效果及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超声检查疑似乳腺癌的患者,经皮在肿块周边组织注射Sono Vue,观察其在淋巴管中的实时显像,确定前哨淋巴结(SLN),根据SLN的显像强度判断其良恶性.体表定标SLN,术中单独分离并送快速病理检查,后常规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 共入组26例患者,其中25例腋窝显示淋巴结回声,11例疑似转移.术后病理结果显示,24例前哨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完全符合,12例转移,SLN显像成功率为92.30%(24/26),良恶性灵敏度为91.67%(11/12).结论 经皮行乳腺肿块周围组织内注射超声造影剂可显示淋巴管和淋巴结,成为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方法之一,且对判断是否转移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影响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Deng H  Shu XJ  Zhen HY  Deng L  Chen Y  Liu LJ 《癌症》2003,22(7):762-766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微转移的预后价值尚无一致意见,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医院1988年~2001年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有完整淋巴结检查资料的标本80例,其中直肠癌30例,结肠癌50例。经过溶脂法检查淋巴结共3869枚,平均每例48.36枚,经4μm间断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微转移灶为瘤团直径<0.2mm或瘤细胞数<50个)。数据经SAS8.1统计学软件进行Cox模型回归分析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共检出转移淋巴结232枚(6%),微转移淋巴结39枚(1.01%)。直肠癌中淋巴结转移数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χ2=9.94,P=0.0016);淋巴结微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数(r=0.44,P=0.016)等病理学指标有关。结肠癌中淋巴结转移数(χ2=9.52,P=0.002)、AJCC淋巴结分期(χ2=5.73,P=0.0167)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淋巴结微转移与Dukes’淋巴结分期(r=0.314,P=0.008)有关。结论:淋巴结微转移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但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分别依据CT及DWMRI确定胸部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寻找更为合理准确的淋巴结勾画方法及界值。方法 2012—2013年共入组43例胸部肿瘤患者(食管癌35例、NSCLC 8例),术前1周完善胸腹强化CT及DWMRI检查,分别依据CT及DWIMR图像确定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两种图像结果行χ2检验。结果 CT图像与DW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57.1%、96.3%、93.8%、50.0%、97.2%、53.4%和60.0%、98.9%、96.5%、77.8%、97.4%、58.9%,DWMRI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优于CT (P=0.005、0.038、0.022)。依据CT诊断的40个淋巴结中20个为假阳性,其中15个(75%)可经DWMRI信息纠正。CT诊断假阴性淋巴结15个,其中3个(20%)可经DWMRI得以分辩。全组35个癌性淋巴结中5个影像学未见明确肿大,余30个中有13个短径<1.0 cm (43.3%)。结论 依据CT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局限性明显,单以短径≥1.0 cm作为靶区勾画标准可能会漏照较多癌性淋巴结。DWMR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优于CT,可有效排除非癌性肿大淋巴结并分辨部分小的转移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射波刀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81例恶性肿瘤术后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中 33例伴腹痛或腰背部疼痛,7例伴一侧肾积水、输尿管扩张,8例伴单侧或双侧下肢肿胀。采用射波刀立体定向精确放疗,DT33~45 Gy分 3~6次,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肿瘤客观反应率和放射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4周,疼痛、下肢肿胀症状完全缓解,肾积水完全消失;每隔 2~3个月行增强CT或MRI复查1次,随访至6个月时,完全缓解率为 77%(62/81),部分缓解率为21%(17/81),稳定率为3%(2/81),无进展病例,有效率98%。不良反应主要为肠道损伤,1级16%(13/81),2级9%(7/8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完全缓解率与原发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和肠管间距离>0.5 cm、肿瘤生物等效剂量(α/β=10)>70 Gy相关(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与肠管间距离<0.5 cm相关(P<0.01)。 结论 射波刀治疗恶性肿瘤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放射性硫胶体(S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入组和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4~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1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行99Tcm-SC SPECT/CT联合术中蓝染法定位SLN,以联合法(SPECT/CT+蓝染法)检出结果为标准,比较单纯平面显像、蓝染法、SPECT/CT 3种方法对SLN的检出率,并对所有检出的SLN送病理检查。组间SLN检出率(以病例数分析)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SLN检出率(以淋巴结数分析)的比较及SLN病理阳性率的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 结果以联合法(SPECT/CT+蓝染法)检出结果为标准,从病例数角度分析,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SLN检出率分别为91.53%(108/118)、97.46%(115/118)和97.46%(11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SPECT/CT及蓝染法的SLN检出率高于平面显像(χ2=5.143、5.143,P=0.023、0.023)。从淋巴结数的角度分析,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SLN检出率分别为61.72%(158/256)、96.88%(248/256)和95.70%(245/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072,P<0.001),SPECT/CT与蓝染法的SLN检出率也高于平面显像(χ2=90.000、87.000,P<0.001)。对于腋窝区SLN,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4.44%(154/239)、96.65%(231/239)和100.00%(239/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12,P<0.001),SPECT/CT与蓝染法均高于平面显像(χ2=77.000、85.000,P均<0.001),蓝染法高于SPECT/CT(χ2=6.125,P=0.013)。对于非腋窝区SLN,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检出率分别为4/17、17/17和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39,P<0.001),SPECT/CT高于平面显像及蓝染法(χ2=11.077、9.091,P=0.001、0.003)。SPECT/CT与蓝染法检出的SLN病理阳性率分别为24.22%(62/256)和21.09%(54/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0,P=0.061)。对于腋窝区淋巴结,蓝染法比SPECT/CT多发现8枚,其中3枚SPECT/CT阴性的淋巴结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宏转移,另5枚均为非转移淋巴结。对于非腋窝区淋巴结,SPECT/CT比蓝染法多发现11枚(3枚内乳淋巴结,5枚胸肌间淋巴结,3枚乳腺内淋巴结),病理证实9枚微转移淋巴结,2枚宏转移淋巴结。 结论SPECT/CT的应用能够更精确地指导SLN活组织检查定位,而且在提高病理阳性SLN的检出率,尤其是探测非腋窝SLN方面,SPECT/CT较蓝染法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的CT分期与手术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CT分期的价值与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46例大肠癌48个病灶的术前CT资料,与手术及病理分期对照,观察大肠癌术前CT分期的敏感性,准确性。结果:46例大肠癌48个病灶中,33个局部肿瘤突破浆膜层(T4),CT正确诊断31个,表现为肠壁外缘不光整伴线样影伸向周围脂肪组织或结节样突出或肠周脂肪密度增高。40例行根治性切除,其中20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17例转移淋巴结大小未超过1cm;CT检出转移淋巴结敏感性70%(14/20),特异度85%(17/20)。本组CT T、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1.25%、77.50%,远处转移显示率高,肝4/4,腹膜6/7。结论:CT对大肠癌T4期的判断准确度高,肠旁侵犯范围显示佳,是发现大肠癌远处转移的有效手段,但对T1-3期及N分期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局部淋巴显像检测经静脉注射^99mTc-MIBI的食管癌患者和食管平滑肌瘤及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探讨其对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局部淋巴显像探测病灶、胸内和腹部淋巴结及切除的标本,术后对常规病理为阴性的淋巴结,即假阳性进行连续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然后进行计算及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廓清淋巴结694枚,转移148枚。淋巴结转移以局部转移多见;其次为连续性转移与跳跃性转移,多向性转移最为少见。浸润深,淋巴结转移多,用局部淋巴显像探测淋巴结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96.3%,准确率为98.9%。结论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局部淋巴显像不仅能检测出微小的转移淋巴结,而且术中就能准确判断肿瘤的临床分期,指导手术廓清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