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四年时间对336例前臂尺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一针法和两针法穿刺后注药,注药量、质相同,但阻滞结果有一定差别,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前臂尺侧手术患者336例,随机分为Ⅰ、Ⅱ组,Ⅰ组为比较组,年龄9~68岁,体重22~71kg,男85例,女8  相似文献   

2.
一般资料选 100例前臂外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0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采用传统一针法阻滞,B组采用两针法阻滞。  相似文献   

3.
腋路臂丛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易行等优点,是前臂和手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然而传统单点给药易出现阻滞不完全的现象[1].我们根据臂丛神经在腋鞘的分布特点设计了一种改良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5.
腋路臂丛阻滞适用于前臂和手部手术,因其并发症极少,体表标志明显而被广泛应用,但臂丛在腋鞘内分支较多,且比较分散,传统方法易出现桡侧阻滞不全现象,如加用肌间沟阻滞麻醉,又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自1995年始采用两针两点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声鳞  孙永红 《四川医学》1996,17(2):127-127
经腋路腋动脉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40例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641000)周声鳞,孙永红,江福斌,华薇经腋胳臂丛阻滞麻醉的血管旁注射法(简称血管旁法),安全;成功率高,但阻滞不全机会多,尤其是桡神经。我院自1992年采用腋动脉后注射法(简称血管后法),收...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3月-2004年12月间,我科采用静脉套管针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64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观察静脉留置针用于腋路臂丛阻滞的效果。随机将手术病人分为试验组(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腋路臂丛阻滞)与对照组(单次腋路臂丛阻滞),进行疗效比较,试验组发生误入血管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留置针用于腋路臂丛阻滞可减少发生误入血管的可能,且可连续给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改良两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肘以下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0名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组(单针组)和D组(改良两入路组),每组50例,S组用7号针头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D组用7号针头和22G套管针分别在腋动脉上、下两侧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0 min后评价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观察局麻药中毒、血管神经损伤等麻醉并发症.结果臂丛神经前臂5分支感觉阻滞情况,单支比较,D组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的成功率高于S组(P〈0.05),其他3支神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支比较,D组高于S组(P〈0.01);臂丛神经前臂4分支运动阻滞评估,D组桡神经、肌皮神经评分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两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作用完善、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法腋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个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连续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A组(头皮针组,n=20);B组(导管组,n=20)。结果:2组在阻滞效果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在留置麻醉、镇痛时间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利用硬膜外导管连续腋路臂丛阻滞于上肢手术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麻醉和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旭华 《九江医学》2003,18(4):214-214
腋路臂丛阻滞广泛用于上肢手术麻醉,由于支配上肢各神经在腋鞘中解剖位置关系,往往桡神经阻滞不全。笔者从2001年始应用“二针三分法”阻滞,与传统的腋路臂丛阻滞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腋路两点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肘部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60例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同时观察中毒反应、血管神经损伤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以单支神经比较,两点组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止的成功率较单点组高,其他3支神经阻止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肘部以下5支神经的阻滞总成功率两点组高于单点组.两组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点法连续臂丛阻滞具有成功率高、阻滞更完善、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血管定位法 ,评估此入路的麻醉效能。方法 :选择 4 0例上肢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例。实验组选用臂丛 (腋路 )神经阻滞血管定位法 ,用国产 2 %氯普鲁卡因 ;对照组用常规臂丛 (腋路 )血管搏动法 ,用药同实验组。观察麻醉起效时间 ,痛觉消失时间 ,运动阻滞起始时间以及痛觉恢复起始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 ,痛觉消失起始时间 ,运动阻滞时间 ,运动恢复起始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观察实验组 ,有 2例患者穿刺局部有淤血。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血管定位法与血管搏动法 ,两种方法麻醉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双针腋路阻滞法在前臂以下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对55例前臂手术患者施行传统的臂丛腋路阻滞法(传统组),对27例前臂手术患者应用双针腋路阻滞法(双针组),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结果 传统组阻滞完善41例,阻滞欠佳14例;双针组阻滞完善26例,阻滞欠佳1例,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双针腋路阻滞法操作简单安全,效果确切,优于传统腋路阻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氯胺酮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分为氯胺酮组32例,臂丛阻滞组28例,均观察其围麻醉期氯胺酮的用量、术毕睁眼时间、离室时间及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在注药前、注药后1min、10min的变化等。结果臂丛阻滞组氯胺酮的用量(40.2±18.0)mg/kg,氯胺酮组(90.5±42.4)mg/kg,而臂丛阻滞组术毕睁眼时间、离室时间完全早于氯胺酮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氯胺酮组心率较注药前显著减慢(P〈0.05),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5),血氧饱和度注药后有下降(P〈0.05),臂丛阻滞组注药前后,呼吸循环基本稳定。结论小儿上肢手术应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外伤常用麻醉方法,而腋路法又是其中最为安全的,我院因上肢及手指外伤较多,为了减少阻滞不全现象的发生,我们对教科书上提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静脉套管针作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普通穿刺针有很多优点。我院对15例臂丛阻滞麻醉病人应用此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