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型肝癌疫苗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免疫调节效应.方法 将构建完成的GM-CSF分泌型H22肝癌瘤苗免疫ICR小鼠(肝癌组),同时设立无GM-CSF基因修饰H22肝癌瘤苗组及PBs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CK-8法检测脾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 肝癌组免疫小鼠外周血中CD8+T的含量高于瘤苗组及对照组(P<0.01);肝癌组CTL杀伤活性亦远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疫苗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且诱导自体T细胞向CTL方向增殖分化CTL的增殖是该瘤苗引起特异性抗瘤免疫的基础,而GM-CSF的分泌则极大的增强了该瘤苗的免疫效果,此免疫效果主要通过直接活化CD8+CTL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双表达人Dickkopf 1(DKK1)表位序列和IL-10功能序列的核酸疫苗载体,检测其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段免疫原性较高的片段并与T细胞表位片段连接,将此基因片段与IL-10的功能片段克隆至pCMV6-XL5载体中,得到pCMV-DKK1/IL10双表达核酸疫苗载体;用此质粒DNA转染COS7细胞并肌肉注射BALB/c小鼠,分别检测核酸疫苗在细胞和小鼠体内的表达;用核酸疫苗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制备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模型,评估核酸疫苗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pCMV-DKK1/IL10双表达核酸疫苗载体,DKK1重组蛋白和IL-10能够在COS7细胞和小鼠肌肉组织中成功表达;免疫后4周即可检测到高滴度的DKK1抗体;核酸疫苗可以减轻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的炎症症状和骨破坏的程度。结论:pCMV-DKK1/IL10双表达核酸疫苗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该研究结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福马林灭活的流感全病毒疫苗(WVV)单独或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联合免疫小鼠,能诱导小鼠产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此CTL在人和小鼠体内对限止病毒感染的扩散和清除病毒具有重要作用。 4~8周龄Balb/c小鼠腹腔内接种4.4或44μg流感A/台湾/1/86(HINI)WVV(单独或与5或25μgCTB联合)2次,间隔3周。3周后取小鼠脾细胞体外用A/台湾病毒感染的同系淋巴细胞刺激6~7天。用流感A/台湾和A/上海病毒感染的P815靶细胞评价CTL溶解活性,结果显示:4.4或44μg剂量的WVV诱生的CTL应答等于或大于活流感病毒感染。单用CTB免疫小鼠,未见CTL活性,当用5或25μg CTB与WVV联合免疫时,则能产生比单用WVV免疫更高水平的CTL。 作者还分析了CTL亚型对溶解活性的影响,用单克隆抗体去除Lyt—2~+(CD8~+)T细胞,对P815靶细胞的溶解作用完全消失;而去除L3T4~+(CD4~+)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则对细胞溶解作用几乎没有影响。进一步试验显示:足够剂量的流感WVV可诱发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K432优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疫苗对小鼠EAC乳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与佐剂OK432混合,制备HUVECs-OK432疫苗,以小鼠EAC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考查HUVECsOK432疫苗的抗肿瘤效应,并通过ELISA、脾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实验检测疫苗免疫后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在预防性免疫中,HUVECsOK432疫苗可以明显抑制EAC乳腺癌生长;HUVECs-OK432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了高滴度的特异性HUVEC抗体;HUVECs-OK432疫苗能有效刺激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HUVECs-OK432组小鼠脾细胞诱导产生了明显的靶向HUVEC细胞的CTL杀伤作用。结论 HUVECs-OK432疫苗可以有效诱导机体产生靶向HUVEC的特异性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从而有效抑制了小鼠EAC乳腺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穿心莲二萜类化合物(DAP)对B16细胞致敏小鼠脾脏CTL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致敏组、50mg·kg-1及150mg·kg-1DAP给药组,制备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乳酸脱氢酶(LDH)法和DiO/PI双染色法分别测定CTL杀伤活性。结果50mg·kg-1及150mg·kg-1DAP口服给药可以增加B16细胞致敏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细胞及CD8+T细胞比例,降低T细胞中CD4+/CD8+比值并增强CTL对B16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DAP可增加B16细胞致敏小鼠脾脏T细胞比例及提高CTL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OK432作为佐剂制备的内皮细胞疫苗体内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方法以OK432为佐剂,体外混合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制备HUVEC-OK432疫苗。雄性健康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肝癌细胞5×105建立肝癌肺转移模型,皮下注射HUVEC-OK432疫苗,分别在预防性和治疗性免疫中评价HUVEC-OK432疫苗抗肿瘤转移活性;皮内注射5×104肝癌细胞建立皮内肿瘤血管模型,皮下注射HUVEC-OK432疫苗,评价HUVEC-OK432疫苗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活性;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小鼠免疫血清中HUVEC抗体水平;采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实验考察HUVEC-OK432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肺转移模型结果显示,在预防性和治疗性免疫中,HUVEC-OK432免疫均能有效降低小鼠肺上的肿瘤转移灶数目(P<0.01);皮内肿瘤血管模型的结果显示,HUVEC-OK432免疫能显著降低肿瘤新生血管的数目(116.5±20.6 vs 45.0±8.9,P<0.01);ELISA测定抗体的结果显示,HUVEC-OK432初次免疫后1周小鼠即产生了高滴度的特异性HUVEC抗体,随免疫次数的增加抗体水平不断升高,且该抗体在体外可以显著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CTL实验的结果表明,HUVEC-OK432免疫组淋巴细胞体外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HUVEC的作用。结论 HUVEC-OK432疫苗免疫可以有效诱导小鼠产生靶向内皮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有效抑制小鼠肝癌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鼠S180细胞HSP-70多肽诱导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及其特异性抗瘤作用机制。方法:从43℃9h热休克诱导HSP高表达与S180细胞提纯80μg/mlHSP-70多肽,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扩增,活化,然后用MTT法测定其杀瘤活性,并用电镜观察其培养上清诱导S180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S180细胞HSP-70多肽体外免疫扩增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S180和H22细胞的杀瘤率分别为83.61%和9.98%,其培养上清能培养S180的细胞出现程序化死亡的形态学变化。结论:S180细胞HSP-70多肽能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S180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该细胞还能发泌免疫活性物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用已构建的不同载体乙型肝炎s基因疫苗 (pCR3.1 S ,pcDNA3 S)和乙型肝炎C基因疫苗(pCR3.1 C)分别给Balb/c小鼠多点肌肉注射 ,2周后追加免疫一次 ,用ELISA法及MTT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抗 HBs、抗 HBc抗体及脾细胞对HBsAg或HBcAg的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 ,免疫接种 2周后小鼠血清抗 HBs及抗 HBc抗体OD值分别为 0 .8373和 0 .79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0 .1 2 56) ,载体 pCR3.1 S的表达效力稍高于 рсDNA3 S ,但同一基因不同载体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靶基因血清抗体滴度及脾细胞对HBsAg或HBcAg的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CR3.1 C组刺激指数 (1 .935)明显高于 pCR3.1 S组 (1 .658)。结果提示 ,HBVS和C基因疫苗均可诱导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强度 ;C基因以细胞免疫增高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扩大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抗瘤谱 ,制备跨膜型SEA融合蛋白 ,研究该蛋白制备的肿瘤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在荷B16黑色素瘤的C5 7BL/ 6小鼠上 ,观察跨膜型SEA融合蛋白制备的肿瘤疫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和免疫保护作用 ,并通过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检测治疗组和免疫组小鼠脾细胞的天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性T细胞 (CTL)活性。结果 融合蛋白制备的肿瘤疫苗能够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并延长其生存期 ,其脾细胞的NK和CTL活性显著增强。同时 ,该肿瘤疫苗对同种肿瘤细胞攻击可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结论 跨膜型SEA融合蛋白制备的肿瘤疫苗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可有效激发荷瘤小鼠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增强CTL和NK活性。  相似文献   

10.
人树突状细胞融合肝癌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树突状细胞(DC)融合肝癌细胞(HCC)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作用。方法应用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聚乙二醇融合DC与肝癌细胞HerG2,MTT法测定融合细胞(HerG2/DC)刺激T淋巴细胞增生、分化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检测HerG2/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HerG2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融合细胞HerG2/DC刺激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明显提高,HerG2/DC活化的CTL对HerG2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人树突状细胞融合肝癌细胞可有效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肝癌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11.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较大.现有疗法不能长期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病毒复制,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因其独特的优点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此文就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分类及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BeAg阴性及阳性CHB患者临床及病毒学特点。方法对209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和HBVDNA进行分析。结果209例CHB患者中男143例,女66例。HBeAg阴性患者121例,占57.9%(121/209),平均年龄(42.9±10.7)岁,病程(16.7±8.2)年。HBeAg阳性患者88例,占42.1%(88/209),平均年龄(37.1±11.3)岁,病程(12.2±8.3)年。HBeAg阴性患者平均年龄及病程均高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1和-5.42,P值均<0.01)。HBeAg阴性及阳性患者ALT分别为(37.6±32.8)U/L和(82.2±107.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P<0.01),两组患者的ALT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P<0.01)。HBVDNA大于105拷贝/ml的患者,HBeAg阴性组46例,占38.0%(46/121),HBeAg阳性组83例,占94.3%(83/88),HBeAg阴性组低于阳性组(χ2=180.32,P<0.01)。结论应重视对HBVDNA低复制的HBeAg阴性的CHB患者的随访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较大.现有疗法不能长期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病毒复制,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因其独特的优点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此文就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分类及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标志物定量检测指标与HBV DNA定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6月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确诊的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大三阳368例和小三阳507例中,各随机选取50例作为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的血标本同时做HBV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大三阳组HBsAg含量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 P<0.01);大三阳组HBV DNA定量阳性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P<0.01);HBV DNA阳性的大三阳患者HBV DNA含量与HBsAg、HBeAg含量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中的HBsAg和HbeA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定量检测HBV DNA、HBsAg和HbeAg对判断HBV感染者传染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抗原在肝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怡  赵桂鸣  张万增 《天津医药》2003,31(7):420-421
目的 :了解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组织中乙肝病毒(HBV)抗原表达与病理分型及HBV复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肝组织HBsAg和HBcAg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结果 :(1)HBV感染者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检出率分别为79.75%和73.01 %。(2)乙肝病毒携带者 (AsC)HBsAg表达以浆型为主 ,膜型检出率较低。 (3)HBcAg浆型表达在重度肝病变高于轻度肝病变 ,而核型表达则相反。除中、重度外 ,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4)肝组织HBsAg、HBcAg 表达在血清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和HBeAg 和HBeAb均阴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浆型HBsAg和核型HBcAg 多见于病变相对静止的病例 ,而膜型HBsAg 和浆型HBcAg 与病变活动程度明显相关。在血清HBeAg与HBeAb均阴性时 ,HBV仍有可能进行复制。HBcAg 作为主要的靶抗原 ,在肝脏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B超是一种直观性好,对患者无创伤、无辐射,而且又能对疾病较快捷、准确地作出诊断的检查方法,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妇科普查中,应用B超作为一种筛查手段,对妇科肿瘤的检出及协助计划生育查环查孕工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笔者对2000年1月~12月在本院妇保科进行B超检查的6652例结果进行了解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选择梅州城区HBsAg阳性孕期从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孕妇所生的婴儿168例,116例婴儿为观察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10μg乙肝疫苗;52例婴儿为对照组,常规接种5μg乙肝疫苗。在12个月龄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婴儿HBsAg阳性控制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67.31%),无效率(5.17%)明显低于对照组(32.69%),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的HBV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患者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共治疗104周。观察SB,ALT,PA,HBeAg,抗-HBe,YMDD变异株。结果52周、104周,YMDD变异率分别为11.6%、30.2%。变异者ALT>40U/L,未变异者ALT保持正常,无反复;且变异者HBeAg无1例阴转。继续观察治疗变异者,第76周有部分出现HBeAg阴转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有6例在51~78周停药后,发生重症肝炎,但血清中未检测出YMDD变异株。结论随服药时间延长,变异率升高;拉米夫定对部分YMDD变异者似有一定疗效;停服拉米夫定后发生的重症肝炎与YMDD变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测定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HBVDNA在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71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和乙肝标志物(HBV-M)。结果 71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HBeAg(-)患者组57例,其血清HBVDNA阳性率68.4%(39/57),含量4.06±1.25,均明显低于HBeAg(+)患者组(P<0.05,P<0.01)。活动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组血清HBVDNA阳性率100%(30/30),含量4.95±1.07,均明显高于静止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组(P<0.01)。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生与HBeAg(-)密切相关,建议对HBeAg(-)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应进行血清HBVDNA含量的密切监测、HBV复制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4个新2,2-二甲基色烯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Mer.)地上部分分离得到5个色烯类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和化学沟通的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依次命名为leptol B(I),ethyleptol B(I),methyleptol B(II)和leptene B(IV),另外1个为已知化合物 methylevodionol(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