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166例输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3.8%和3.0%。单独ALT〉40u/L者115人次,未检出抗-HIV阳性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窦健康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1):929-930
本院从2000年10月开展输血前进行血液5项血清学标志检测 ,不但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而且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 1检测对象 :2000年10月~2001年7月在本院受血的患者1382名 ,初次受血者均进行检测 ,两次受血时间间隔超过一个月者重新进行检测。1 2仪器 :芬兰雷勃公司生产的MR3型酶标仪。1 3方法 :ALT采用改良赖氏法 ,HBsAg、抗—HCV、抗—HIV采用ELIS法 ;梅毒采用RPR法。实验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每份标本均按献血者血液5项指标 (…  相似文献   

3.
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站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2002年以来的受血者进行了输血前九项指标的血清学检测,现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2002年10月~2004年12月本市11家医院住院输血病人输血前血清样本3890份。1.2仪器半自动酶免检测系统(意大利BRIO),37℃水浴箱,721分光光度计。1.3检测方法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抗-HCV、抗-HIV、TP采用ELISA法,试剂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生产,ALT采用赖氏法,试剂由卫生部上海生研所生产。所用试剂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准检验合格,并严格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次检测均做室内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在临界状…  相似文献   

4.
于凤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294-1295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检查的意义。方法:对l20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是21%、2.O%和0.5%,其中48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24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8%。抗-HIV阳性者1例。未检出TRUST阳性者。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患者输血前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输血前患者血液指标检测情况,并跟4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给予比较。结果 400例患者输血前HBs 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ALT等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29.5%,显著高于同期健康体检人群(P<0.05)。结论应该加强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指标之检测,这样可以降低或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受血输血前血液传染病三项指标检测的体会。方法 用EIA法,检测受血血液中HBsAg、抗HCV、抗HIV。结果 检测阳性率为6.99%,其中HBsAg阳性率5.84%,抗HCV阳性率1.14%,抗HIV阳性率0.01%。结论 开展受血输血前三项指标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而要预防输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除了供血单位严格筛查献血者、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外,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测已成为临床检测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黄睿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70-70
目的:为了解受血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情况,确保输血安全,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测ALT;用ELISA法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结果:在222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中检测出HBsAg阳性率为13.91%、Anti-HcV阳性率为1.35%、Anti-TP阳性率为2.70%、Anti-HIV未检出阳性。结论:检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可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和防止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血源性疾病的病因、疾病传播的责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本院6000例受血者进行输血前ALT、抗-HCV、抗-HIV、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和TP9项血清学指标的检测与分析。结果在所检测样本中:①HBsAg、ALT阳性为536例和496例,阳性率分别为8.93%和8.27%;②抗-HCV阳性为44例,阳性率为0.73%;③抗-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0.02%;④TP抗体阳性48例,阳性率为0.80%;⑤HBsAb阳性率为18.33%;HBcAb阳性率为14.33%;HBeAg阳性率为8.53%;HBeAb阳性率为2.27%;HBeAb+HBsAb阳性64例(1.07%);HBsAg+HbsAb阳性20例(0.33%);HbsAb+HbcAb阳性116例(1.93%)。结论输血前的受血者血清学检测,对于控制医院内感染,减少医疗纠纷及其隐患的发生,明确医患责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受血者输血前五项血清学检测结果346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可以治病、救命,但输血也有一定风险。输血风险主要是指输血可引起不良反应,也可引起传播输血相关疾病,输血相关疾病是指受血者通过输入含病原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均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庚型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疾病、黄热病等。对于这类疾病,许多国家都做了有法律效力的规定。我国规定必须项目有:艾滋病: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1+2型;乙型肝炎:ELISA法检测HBsAg;丙型肝炎: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梅毒:颗粒凝集实验检测反应素抗体或TP2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赖氏法或速率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血液供应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全,与其他卫生保健措施相关的不良反应相比,输血相关的危险性极小,目前的高水平安全是不断改进血液采集,检测,加工和输注方法的结果;但是血液和血浆制品仍易受 新发现或再现感染的侵袭,近年来已确认了许多传染因子(包括几种新发现的肝炎病毒、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蜱传病原体)对血液和血浆的安全怀具有潜在的威胁,继续保持警惕以保护血液供应不受已知病原体的侵袭并监测新发现的传染因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输血前常规检测受血者Rh血型,为预防临床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标准,杜绝RhD抗原阴性患者因输RhD抗原阳性血而产生抗-D抗体的机会。方法分别用抗.D(IgM)血型定型试验(凝集法)对2200例受血者输血前进行Rh血型鉴定,RhD抗原阴性者再用微柱凝胶法复检确认。结果输血前受检的2200例患者中,检出RhD抗原阴性患者6例,阴性率0.27%。结论输血前检测受血者Rh血型,对于合理用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检测非常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袁举  刘蕾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9):89-89,91
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笔者对2006年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检查,并与同期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4项检测的结果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血液供应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全 ,与其他卫生保健措施相关的不良反应相比 ,输血相关的危险性极小。目前的高水平安全性是不断改进血液采集、检测、加工和输注方法的结果 ;但是血液和血浆制品仍易受新发现或再现感染的侵袭。近年来已确认了许多传染因子〔包括几种新发现的肝炎病毒、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TSE)因子、蜱传病原体〕对血液和血浆的安全性具有潜在的威胁。继续保持警惕以保护血液供应不受已知病原体的侵袭并监测新发现的传染因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感染状况,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6740例受血者进行乙肝5项、梅毒螺旋体抗体、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指标的检测.结果:6740例患者检测中阳性患者为1268例(19.82%).其中HBsAg阳性815例(12.1%).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68例(1.0%),丙肝抗体阳性74例(1.1%),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阳性3例(0.04%).结论: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明确受血者输血前的健康状况,减少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测IgA含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0例受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输血前进行检测IgA含量。结果通过对该组的300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出现5例IgA含量低于正常参考值,IgA缺乏或者低下发生率为1.7%;另外295例IgA含量为正常的参考值,IgA正常率为98.3%。 IgA缺乏或者低下的5例受血者均发生输血超敏反应,发生率为100.0%,IgA含量为正常参考值的295例受血者,出现2例发生输血超敏反应,发生率为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IgA含量的测定,能够有效的指导输血者进行正确输血,有效地降低和预防输血超敏反应情况发生,有效地提高输血安全,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抗-HIV和Rh血型结果,提高受血者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抽取1807例受血者输血前静脉3ml检查Rh血型和抗-HIV。结果 在1807例受血者的血样中发现4例抗-HIV阳性,2例Rh血型抗D阴性。结论 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抗-HIV抗体和Rh血型检测,可以防止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受血者的用血安全,为因输后感染艾滋病引起的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683例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我院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为11.5%,其中HBsAg阳性率为9.84%,抗-HCV阳性率为1.57%m,抗-HIV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1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并可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我们对2004年至2005年10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603例,在输血前进行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2型)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标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止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我院对1755名输血前受血者用盐水加凝聚胺法抗-D鉴定Rh血型。结果Rh血型鉴定阴性者8例,阴性检出率为0.46%。结论将受血者Rh血型鉴定作为输血前常规检验技术,可有效预防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