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对新生大鼠(8~14d)离体脊髓MN的作用.结果:在5个记录稳定的MN,累积灌流0.1~1.0mmol/L咪达唑仑各15 min,不仅产生可逆的、浓度依赖性去极化反应(P<0.05或P<0.01),并伴有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组胺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下行激活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方法:选用8~14日龄的新生SD大鼠的脊髓腰骶膨大处横切片,运用细胞内记录技术,通过同芯双极电极刺激同侧腹外侧索(iVLF)诱发iVLF-EPSP,观察组胺(100μmol/L)灌流后iVLF-EPSP的变化。结果:(1)记录到54个稳定的MN,检测到其静息电位为(-64.71±4.23)mV,动作电位幅值为(75.68±7.44)mV、超射值为(11.77±5.65)mV;(2)记录到上述54个MN阈刺激诱发的iVLF-EPSP,其幅值为(4.60±2.88)mV、时程为(52.87±29.32)ms、曲线下面积为(98.77±90.03)mV·ms;(3)组胺(100μmol/L)灌流14个稳定记录的MN,在11个细胞诱导出膜去极化(P<0.05),且膜电阻有增大趋势;(4)组胺灌流使5个MN的自发放电频率增加,冲洗后可恢复;(5)对上述14个MN灌流组胺(100μmol/L),其中11个有去极化反应的细胞表现出iVLF-EPSP的幅度、曲线下面积、时程增加(均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脊髓切片同侧中央管周围区(iPCC)向运动神经元(MN)兴奋性突触传递的细胞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 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iPCC局部电刺激在MN所诱发的突触反应。结果:在14个测试的MN,观察到iPCC电刺激可在11个MN上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PCC-EPSP),在1个MN上诱发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CC-IPSP ),在2个 MN上诱发iPCC-EPSP后复合有iPCC-IPSP的反应。 iPCC-EPSP不仅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和膜电位依赖性,而且可以被低钙高镁溶液或TTX(0.1μmol/L)可逆性取消。荷包牡丹碱和士的宁能增大iPCC-EPSP,但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APV(30μmol/L)和DNQX(1μmol/L)仅部分抑制iPCC-EPSP。结论:iPCC的激活可通过兴奋性突触传递调制MN的活动,其介导递质除谷氨酸外,可能还有其他递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选取8~12日龄的新生SD大鼠制备离体脊髓横切片,运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进行MN生物电记录,在同侧腹外侧索(iVLF)和同侧背根(iDR)施加电刺激(单脉冲,0.1~0.2 ms, 0.1 Hz, 10~100 V)以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即iVLF-EPSP和iDR-EPSP。给予CGRP灌流,观察其对脊髓MN突触传递的影响。结果:(1)在7个稳定记录的MN,诱导出iVLF-EPSP并灌流1μmol/L CGRP 15 min,在其中的5个MN上观察到iVLF-EPSP的时程被缩短(P<0.05)。(2)在5个稳定记录的MN,诱导出iDR-EPSP并灌流1μmol/L CGRP 15 min,在其中的3个MN上观察到iDR-EPSP的曲线下面积被抑制(P<0.05)、上升时间被缩短(P<0.01)。(3)在2个稳定记录的MN中,诱导出iDR-EPSP并灌流1、5μmol/L CGRP各15 min,观察到iDR-EPSP幅度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36%。结论:C...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腺苷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突触传递,特别是脊髓内在通路和下行激活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8~14 d)制备脊髓横切片,应用离体脊髓MN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电刺激(单脉冲,波宽0.1~0.3 ms, 10次/分钟,15~100 V)同侧腹外侧索(iVLF)和同侧中央管周围区(iPCC)在MN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即iVLF-EPSP和iPCC-EPSP,灌流50μmol/L腺苷,观察其对脊髓MN iVLF-EPSP和iPCC-EPSP的影响。结果:(1)在10个稳定记录的MN,灌流50μmol/L腺苷15 min,使MN去极化(P<0.01)并伴随膜电阻增大(P<0.05),AP幅度减小(P<0.01)。(2)在5个记录到自发放电的MN,灌流50μmol/L腺苷15 min,降低MN的自发放电频率(P<0.01)。(3)在8个MN,灌流50μmol/L腺苷15 min,可观察到iVLF-EPSP和iPCC-EPSP的幅度、曲线下面积均减小(P<0.05)。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显示iVLF-EPSP和iPCC-E...  相似文献   

6.
离体新生大鼠运动神经元的电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新生大鼠脊髓切片,对经逆行激活鉴定的运动神经元进行常规细胞内记录,测得静息电位-67±3mV,膜电阻91±50MΩ,时间常数4.7±1.6ms,I-V曲线显示轻度正常整流性质。直接动作电位幅值74±4mV,阈电位-52±6mV,I-F曲线表明紧张型放电频率随去极化电流增大而升高。在4个细胞记录到自发的锋电位发放,其频率随膜超极化而降低,是否节律性活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谷氨酸(Glu)反应的细胞电生理特征。方法应用新生大鼠(7~19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和细胞旁压力喷射Glu(100 mmol/L,200 kPa,4~300 ms)技术,测量Glu反应的细胞电生理参数,并观察相关药物的影响。结果在23个MN的Glu反应幅度为(14.7±8.8)mV,时程为(24.1±17.3)s,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反应期间膜电阻减小了(13.1±6.3)%(P<0.001),Glu反应在超极化时增大。用河豚毒素(TTX,0.3μmol/L)预处理后,Glu反应降低为对照的(39.2±28.3)%(P<0.05,n=5)。用TTX和印防己毒素(50μmol/L)预处理后,Glu反应幅度增大为对照的(175.7±67.1)%(P<0.05,n=5);而用TTX、毕扣扣灵(50μmol/L)和士的宁(1μmol/L)预处理后,Glu反应的变化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n=3)。结论外源性Glu对脊髓MN具有直接兴奋作用,并受到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调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脊髓内在调控运动神经元(MN)通路激活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方法:选用8~14日龄的新生SD大鼠制备脊髓切片,应用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TRH对MN膜电学特性及同侧中央管周围区(iPCC)电刺激诱发的EPSP(iPCC-EPSP)的影响.结果:对2...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对大鼠离体血管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异丙酚对大鼠离体血管的作用,探讨其与ATP敏感性通道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主动脉环模型,测量100mg/L异丙酚及其溶剂DMSO在有或无内皮,钙液,格列苯脲的情况下对去甲肾上腺素(NE)预处理血管环直径的不同改变。结果DMSO对各情况下的离体血管均无明显作用,而异丙酚可使预处理的血管扩张58%(P〈0.01),格列苯脲可部分拮抗世 酚的扩血管均无明显的作用,在无内皮血管及无钙培养注中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对下行激活的突触反应的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方法。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 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在腹外侧索(iVLF)电刺激在MN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VLF-EP-SP)中,选择动力学过程不同的3种类型iVLF-EPSPs,应用受体的动力学分析中结合动力学曲线和解离动力学曲线的直线化公式,分别对iVLF-EPSP的上升相和下降相进行直线化和回归分析,求出表观结合速率常数K1、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2、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T和表观最大反应Vmax值。结果:在15个记录到iVLF-EPSPs的MNs中,对6个MNs的iVLF-EPSPs参数分析表明幅度和曲线下面积与电刺激强度呈正相关(P<0.01和P<0.05)。选阈强度(T)电刺激诱发的上升相和下降相动力学不同的3种类型iVLF-EPSPs进行分析,其结合动力学曲线的直线化回归的相关系数(r)为0.9397~0.9621(均P<0.01),而解离动力学曲线的相应值为-0.8836~-0.9690(均P<0.01),并求得K1,K2,KT和Vmax值分别为0.364~2.330 T-1.ms-1,0.055~0.189ms-1,0.025~0.284 T,1.968~4.367 mV。结论:突触反应的递质与受体作用动力学过程可以用表观受体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可能是突触可塑性等研究中进行受体动力学监测的一个简单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调制对侧腹外侧索(cVLF)下行激活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的作用。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d龄)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TRH灌流给药,观察其对cVLF电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cVLF-EPSP)的影响。结果:在7个测试的MN,灌流TRH(0.2μmol/L)2~5min产生去极化反应,其去极化值为(11.8±8.2)mV(P<0.05),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并可增加诱发或自发锋电位发放频率。在2个记录到cVLF-EPSP的MN,灌流TRH(0.2μmol/L)在引起去极化的同时,还具有易化cVLF-EPSP的作用,cVLF-EPSP出现锋电位发放或增强反应。使用印防己毒素(30μmol/L)和士的宁(1.0μmol/L)阻断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后,灌流TRH(0.2μmol/L)15min仍然在3个MN呈现了易化cVLF-EPSP的作用。结论:TRH具有易化cVLF电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作用,以调制cVLF下行激活脊髓MN的作用,这种易化作用可能独立于抑制性氨基酸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比较多巴胺(DA)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通路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8~14日龄)制备脊髓横切片,对其MN进行细胞内记录,观察DA对电刺激同侧背根(iDR)、同侧腹外侧索(iVLF)在MN诱发的EPSP(iDR-EPSP、iVLF-EPSP)的影响。结果:(1)在17个稳定记录的MN,灌流6.25μmol/L DA 15 min,不仅增大MN膜电阻(P<0.01),还可减小动作电位(AP)幅度和超射(P<0.05)等。(2)在11个MN,灌流6.25μmol/L DA 15 min后同细胞iDR-EPSPs和iVLF-EPSPs的幅度、曲线下面积均减小并伴时程缩短(P<0.05)。(3)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显示,6.25μmol/L DA可减小iVLF-EPSPs的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2和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T(P<0.05),但仅减小iDR-EPSPs表观结合速率常数K1(P<0.05)。(4)给予6.25、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静脉全麻药氯胺酮对交感神经节单个神经元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应用离体蟾蜍椎旁神经节(PVG)细胞内记录技术 ,观察不同浓度的氯胺酮对PVG细胞的膜电学特性、动作电位及兴奋性的影响。结果 对离体PVG灌流 0 .3~ 3.0mmol/L氯胺酮可浓度依赖性地引起轻度去极化反应 (n =2 0 ,P <0 .0 5 ) ,降低直接动作电位的幅度和超射值 (P <0 .0 1) ,延长半幅时程 (P <0 .0 5 ) ,并明显提高动作电位的阈电位水平 (P <0 .0 5 ) ,使刺激电流强度 放电频率关系曲线右移 ,在 3mmol/L浓度减小膜电阻 (P <0 .0 5 ) ,完全取消动作电位的产生。结论 氯胺酮对离体蟾蜍椎旁神经节细胞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对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的反应。方法应用新生大鼠(7~16 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电刺激腹外侧索(VLF)和背根(DR)诱发的突触反应。结果同侧VLF刺激可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VLF-EPSP)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VLF-IPSP)及慢EPSP(VLF-s-EPSP)。VLF-EPSP对低Ca2+/高Mg2+溶液及非NMDA受体阻断剂CNQX(1μmol/L)敏感,并呈现等级性和膜电位依赖性,但同细胞DR刺激诱发的EPSP(DR-EPSP)则无明确的膜电位依赖关系,与VLF-EPSP仅发生空间总和。对7个MN用荷包牡丹碱(50μmol/L)预处理后,VLF-EPSP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同一细胞的DR-EPSP则明显增大。士的宁(1.0μmol/L)可同时增大DR-和VLF-EPSP。DR-IPSP对荷包牡丹碱敏感,而同细胞的VLF-IPSP对士的宁敏感。结论脊髓VLF的下行激活可通过不同于外周传入的方式调制MN的活动,可能与其指令性运动控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对侧腹外侧索(cVLF)至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突触传递的细胞电生理特性和介导递质。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电刺激cVLF在MN所诱发的突触反应及其药理学特性。结果:在49个测试的MN上,观察到cVLF电刺激可在25个MN上诱发去极化反应(即cVLF兴奋性突触后电位,cVLF-EPSP),在2个MN上诱发超极化反应(即cVLF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VLF-IPSP),在3个MN上诱发cVLF-EP-SP复合cVLF-IPSP的反应。cVLF-EPSP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膜电位依赖性、被TTX可逆性取消和双脉冲易化的特性。NMDA受体阻断剂APV(30μmol/L)、非NMDA受体阻断剂DNQX(1μmol/L)均可抑制cVLF-EPSP,并显现出cV-LF-IPSP成分,该成分主要对甘氨酸受体阻断剂士的宁敏感。结论:cVLF电刺激可在MN诱导谷氨酸能的cVLF-EPSP和甘氨酸能为主的cVLF-IPSP,介导对侧下行激活通路对MN功能的调制。  相似文献   

16.
应用新生大鼠脊髓薄片运动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了刺激背根、腹根及腹外侧索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并在测量3种EPSP的潜伏期、幅度、达峰时间、半衰时间及时程之基础上,分别进行参数间相关矩阵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表明半衰时间是全部所测参数的代表性指标,其测量和分析在电生理和药理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新生大鼠脊髓切片运动神经元(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5-羟色胺(5-HT)对MN活动的影响(n=50)。发现5-HT在78%MN引起伴有膜电导降低的去极化或内向电流,反应在TTX溶液中持续存在,翻转电位在-90~-105mV,为氟苯氧丙胺增强,但被二甲麦角新碱颉颃。5-HT在8%MN诱发超极化反应,但易于失敏。5-HT在40%MN诱导兴奋和(或)抑制性突触活动,分别对犬尿烯酸和士的宁敏感。结果表明5-HT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对MN活动产生兴奋或抑制性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氟哌啶醇(hal)对离体兔心脏兴奋性的抑制作用。方法:用Langendorff离体灌注兔心脏模型,观察含hal的K-H灌注液灌注兔心脏时,对离体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Hal 0.75μmol/L组,1.50μmol/L组与对照组比,HR显著减慢(P〈0.01),心房舒张期阈值(ADT)、心室舒张期阈值(VDT)均显著提高(P〈0.01),心房相对不应期(ARRP)、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心室相对不应期(VRRP)、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均显著延长(P〈0.05,P〈O.01);1.50μmol/L组较0.75μmol/L组HR显著减慢(P〈0.01),ADT、VDT无显著变化,ARRP、AERP、VRRP、VERP均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hal能直接作用于心脏,具有降低ADT、VDT,呈剂量依赖性减慢HR,延长兔心房、心室不应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用0~4d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制备了离体脑干-脊髓标本,在浸浴并人工灌流改良Krebs液的条件下,标本可存活7.5h以上;在此标标上记录到了颈4,5,脊神经腹根及延髓神经元的节律性放电活动,结果提示新生大鼠离体脑干-脊髓制备用于哺乳类呼吸中枢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外周传入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及其表观受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新生(8~14 d)SD大鼠脊髓横切片(400~500μm)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NE对MN细胞电生理特性及同侧背根(iDR)电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DR-EPSP)的影响,并通过表观受体动力学方法分析iDR-EPSPs的受体动力学。结果:在7个稳定记录的MN,累积灌流1、5和25μmol/L的NE各15 min,不仅均浓度依赖性诱导去极化反应,增大膜电阻和升高动作电位发放频率(I-F曲线上移)(均P<0.01),还降低iDR-EPSP幅度、曲线下面积、时程和衰减时间(P<0.05);在5μmol/L NE抑制iDR-EPSP的10个MN,其iDR-EPSPs的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显示,NE降低表观最大反应(Vmax)和表观结合速率常数(K1)(均P<0.05),而增加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T)(P<0.05),及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