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6例新生儿气胸的X线诊断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病机制和X线表现,提高诊断能力,降低漏诊率。方法 26例患儿摄前后仰卧位胸片及仰卧水平侧位片。结果 26例患儿表现前部气胸18例,内侧气胸6例,外侧气胸2例,其中伴有纵隔积气者1例。结论 由于新生儿和成人胸部摄片方法不同,因此气胸X线表现与成人不同,气体多聚集于胸腔前部和内侧,并且常伴有纵隔积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气胸数字X线摄影(DR)的影像特征,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4例患儿均摄仰卧前后位胸片,25例患者同时摄仰卧水平侧位片,30例复查胸片1次或1次以上。结果:内侧气胸13例,前侧气胸19例,外侧气胸2例,其中伴有纵隔气肿8例。结论:新生儿气胸与大龄儿、成人的X线表现不同,气体多聚积在胸腔前侧和内侧,常伴有纵隔积气,需采用卧位摄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床边胸片对新生儿气胸的诊断价值及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36例新生儿气胸均摄有床边仰卧前后位胸片,17例有2次复查片,19例有多次随访x线片.结摹双侧气胸13例,单侧气胸23例(右侧20例,左侧3例));合并纵隔积气11例.多量气胸15例,少量气胸21例.结论 新生儿气胸床边X线胸片可以帮助选择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与X线检查特点,以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与X线诊断水平。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6例新生气胸患儿,摄取仰卧前后位胸片和部分仰卧水平侧位胸片,对所有患儿X线胸片随访复查。结果 患儿有不同类型的气胸X线表现,如外侧肺气胸、内侧纵隔旁气胸、膈面附近及胸前部气胸等。结论 新生儿肺气胸有一定的临床X线特征,对及时发现新生儿气胸,对临床诊断并及时处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床旁摄影在新生儿气胸平片表现与伪影的区别.方法:将22例新生儿气胸和8例假阳性患者采用统一的摄影条件,并对新生儿大量、中等及少量气胸的X线表现与伪影所致假阳性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部分CR图像均能达到临床诊断需求.在22例新生儿气胸中,有10例患有肺透明膜病,其胸片显示肺透亮度减低、颗粒状或小网状阴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有7例胎粪吸入综合征,胸片示阻塞性肺气肿;5例两肺透明度高和肺部斑片状影,胸片表现为两肺多个小片状影.结论:新生儿气胸被气体压缩的肺边缘影位于胸腔内,其外侧无肺组织;而伪影所致的致密线影常延伸到胸腔外.因此X线摄影平片是诊断胸部疾病较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般文献所述气胸征象,大都是立位胸片上的表现。然而危重患者则因病情所限,只能拍仰卧前后位片。在仰卧位胸片上,气胸的分布和X线表现与立片胸片有很大差别。 资料和方法:我们首先观察了10例卧床2天以上,无胸部疾患的仰卧前后位片,5例仰卧水平侧位片,以了解正常表现并与气胸组进行对照。 重点分析了32例气胸患者的仰卧前后位片,为了探讨体位对气胸分布的影响,对其中10例同时拍摄了仰卧水平侧位、侧卧水平正位及坐位前后位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0例床旁X线胸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床旁胸部X线表现和质量控制,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早期治疗。方法根据X线诊断及分级标准,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6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旁胸部X线表现。结果床旁X线胸片上,Ⅰ级病变(仅有小颗粒状阴影的轻微改变)8例,Ⅱ级病变(较大密集颗粒阴影,可见充气支气管征)19例,Ⅲ级病变(病变进一步加重,肺野呈磨玻璃样,心膈模糊不清)27例,Ⅳ级病变(肺野普遍密度增高,称之为白肺)6例。结论床旁X线胸片对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对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 98例临床疑诊气胸患者均作了床旁超声、仰卧位X线胸片及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确诊气胸21例(24侧),超声诊断气胸20例(23侧),超声诊断气胸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5.7%、98.7%、94.7%、96.2%、95.9%,优于X线胸片.结论 床旁超声检查诊断气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危重病人气胸的诊断提供了简单、快速而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气漏的X线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60例新生儿肺气漏的正位X线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同时摄水平侧位X线胸片,4例行CT扫描。结果: X线表现气胸38例,纵隔积气18例,间质性肺气肿16例,胸壁或颈部皮下积气2例,未发现心包积气及气腹病例。其中有20例合并2种以上气漏表现;52例有吸入性肺炎;3例有湿肺,其中1例为使用呼吸机时气道压力过高所致。结论: X线摄片是诊断新生儿肺气漏的最可靠方法,CT能进一步明确肺气漏的部位、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困难临床和X线床旁胸片特征,探讨X线床旁胸片在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出现呼吸困难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X线床旁胸片表现。结果 X线床旁胸片表现为斑片状影78例,斑片状影分布于双肺野,以两肺内侧带和肺底部为显著,部分伴有肺气肿。其中新生儿吸入综合征41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1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20例;X线床旁胸片表现为"白肺"征25例,肺野透过度广泛性降低呈现白肺状。其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1例,新生儿湿肺14例;X线床旁胸片表现为肺野边缘异常透亮影5例,纵隔旁异常透亮影2例,均为新生儿气漏。结论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病史,X线床旁胸片可以对引起新生儿呼吸困难的肺部疾病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计算机X线(CR)床旁摄影诊断新生儿气胸漏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3例新生儿气胸漏诊误诊表现和CR床旁胸片。结果新生儿气胸CR床旁摄影漏诊误诊原因主要为体外衣物及皮肤皱褶与肺组织重叠造成假象、体位不正致假阳性表现、床旁X线机投照伪影、阅片者未认真调整窗宽窗位进行观察。结论详细结合临床体征、提高新生儿气胸诊断水平、投照时摆正体位尽量去除衣物、注重床旁X线机的日常维护、充分利用CR技术数字化图像特点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新生儿气胸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2.
蒲仕军 《四川医学》2011,32(4):597-599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胸部损害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对SAP预后及临床治疗价值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诊治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选我院2002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就诊的临床与CT诊断的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其X线全胸正位片与胸部CT片,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全胸正位片、胸部与下胸部CT片显示胸腔积液的患者共有45例(90.00%),其中单侧20例,双侧25例;心包积液3例;下肺炎变1 5例(单侧5例,双侧10例);下肺盘状肺不张18例(单侧6例,双侧12例);肺水肿1 6例,1 5例发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死亡患者。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胸部影像学表现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变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应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临床诊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收集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5 0例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 6 0例青少年气胸作对照。结果 老年组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ob 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 39例 (78% ) ,合并肺部感染者 2 0例 (40 % ) ,误诊 5例 (10 % ) ,34例 (6 8% )采用闭式引流 ,2例手术治疗 ,2例死亡。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多为继发性 ,易误诊 ,临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例 ARDS 病人的胸部甲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当临床出现呼吸困难时,7例24小时内所照的胸部平片上,肺部均已出现异常 x 线征象。因此认为胸部 x 光片有助于 ARDS 的早期诊断。发现 PaO_2/FiO_2比值的下降或升高与肺部 x 线的恶化或改善平行.部分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纵隔气肿(2例),等并发症。认为系列胸部照片可判断 ARDS 的改善或进展,并能发现胸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方法并阐明其临床优势。方法:选择96例自发性气胸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所在医疗组及所行术式不同分为微小单操作孔(MVATS)组23例(采用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和传统胸腔镜(VATS)组73例(采用双操作孔或传统单操作孔VATS),对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及术后疼痛分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VATS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与VA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VATS组(P<0.05)。结论:微小单操作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外形更为美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床旁肺脏超声(LUS)及其评分在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及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疗效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确诊的NRDS患儿70例为观察组,非肺病患儿70例为对照组。将患儿肺脏的体表投影分为12个区域。记录每个区域的超声下NRDS征象和LUS评分。观察组于PS治疗前行床旁LUS检查,对照组纳入研究后即行床旁LUS检查。两组对比,以评估LUS在诊断NRDS中的价值。观察组中60例符合应用PS指征,于PS应用后12 h再次行床旁LUS检查。对比PS应用前后血气分析及胸片等结果、LUS下NRDS征象的检出率及LUS评分,观察LUS在评估PS疗效中的作用。 结果 观察组NRDS征象检出率以及LU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LUS评分对NRDS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98.57%)、特异度(100%),对预测NRDS患儿使用PS亦具有较高灵敏度(90.00%)、特异度(90.00%)。观察组PS应用后12 h,较PS应用前的NRDS征象明显减少, LUS评分明显降低(P<0.001)。 结论 床旁LUS诊断NRDS准确可靠,动态观察并结合LUS评分可准确评估PS对NRDS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pneumothorax,SP)治疗的两种手术方式: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小切口手术优缺点、应用范围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56例,其中50例采用小切口术式,106例采用VATS术式。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VATS组与小切15/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方面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病例。结论:VATS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比无差并性,VATS适用于大部分的自发性气胸病例,手术视野好,能发现肉眼不易发现细小肺大泡,但术中应用直线切割器等器械,费用相对较高;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手术操作简单、方便,不需特殊器械,费用低,但探查显露较局限。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近10年来收治的56例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中,54例(96.4%)伴有各种慢性肺部疾病,49例(87.5%)有诱发因素.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或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98.2%),胸痛发生率46.4%.误诊率14.3%.55例(98.2%)需要减压处理.死亡3例,死亡率5.4%.结论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常伴有各种慢性肺部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有一定死亡率,需及时予适宜的减压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