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玲 《家庭健康》2006,(10):18-18
刘老先生和老伴相濡以沫、风风雨雨走了将近40年。一年前,老伴因为心肌梗死离开了人世,儿女、亲戚都赶来奔丧。在大家面前,刘老先生表现得很平静,大家都觉得他心理承受力不错。送走了母亲,儿女们本来打算多陪父亲一段时间,但刘老先生不想耽误孩子们的工作,便督促他们重返工作岗位。看到父亲还算坚强,儿女们便和父亲告别各自返家了。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老先生,老伴去世多年,孤独一人生活,已退休两年了。近来儿女发现他越来越难以应付日常生活,平时不愿做饭,懒得外出,说“碰上熟人不愿和他们讲话”。有时儿女去帮他料理家务,他认为是故意翻他的东西,常说:“钱丢了,谁拿走了?”但过后又找到了,叫人哭笑不得。他年轻时不这么小气,也不这样不讲理,但近一年来每逢见到儿女,总是落泪或是激动不能自控。  相似文献   

3.
邻居张大妈患了糖尿病,为了控制血糖,她平时严格限制甜点、精细的粥类、肉类、水果等食品。儿女们孝顺,经常给她买各种营养品,但张大妈无福消受。儿女们心痛地说,老妈患了糖尿病,吃得太清淡了,日子过得太苦了。一到节日,他们便劝张大妈吃点儿甜食,令张大妈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4.
杨贵轩 《长寿》2004,(12):46-47
一位六旬老伯,因在医院里检查出患了晚期肺癌,他为了不增加儿女们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一个人隐姓埋名住进广州友好医院的临终关怀科,连自己的后事处理也托付给了医生和护士长,三个月后他病情恶化、器官衰竭,在医院里安然去世。当医护人员到公安部门为他办理后事的有关手续时,才发现老伯真实的情况。当老伯的儿女们接到消息后,赶赴医院在老伯的遗体旁长跪不起,以致当场晕倒。老伯善意的谎言也让医护人员们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老年人因为高血压病多年而经常到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测血压,与接诊医生相处日久,越来越熟悉,于是谈起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困扰。老人有固定的收入,经济状况尚可,衣食无忧。高血压病50余年,坚持规律服药治疗,血压控制良好。晚年丧夫后独居,有儿女2人,儿女曾想接其同住,但均被老人拒绝,主要原因是老人希望有自己的空间。近两年来,老人挫折感增强,每遇事情,总有想哭的感觉。其实,老人自己也说,儿女都此较孝顺,但即使是因为儿女有事而一两天没给老人打电话,老人也会莫名地大发脾气。老人自己也感到了情绪上的变化,但无法控制。社区医生意识到,这是老年人比较典型的一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姚扶有 《健康世界》2013,(11):51-53
有的儿女会用金钱去孝敬父母,有些儿女用成功的事业去凹报父母,还有一些儿女会用平实的天伦之乐去报答父母。不一样的父母渴望孝敬的方式也不一样,儿女到底应该用什么去孝敬父母,才能、上他们认同、满足、快乐,就成了普天之下许多儿女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的案例涉及到了关于“孝”的不同方面,也许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现在经济不景气,生活压力普遍增加。特别是男士们,承担着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爱护妻子的多重责任,身体和心理上有很大的负担与压力。但工作再辛苦、压力再大,也不能忽视身体健康。因为身体是生命的载体,身体健康得不到保证,其他方面也就无从谈起。这里,给男士们介绍几个日常保健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刘颂 《保健医苑》2023,(5):40-41
<正>每一位父母都视儿女婚姻为大事,都希望儿女喜择佳偶,生活幸福,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美好愿望常常引发两代人之间的争执,在所有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中,儿女婚姻这本经难念的程度一定榜上有名。我仔细分析了近几年咨询的中老年人的诉说,发现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这类争执多缘于老年人对儿女婚姻的不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老年人再婚越来越多。调查表明,孤身老人再婚后,大部分生活和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再婚老人又以离婚而告终。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来自老人自身性格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1过度浪漫型这种性格的老年人对再婚生活充满了不切实际、过于浪漫的幻想,一旦现实生活无法实现梦幻的婚姻时,双方便会发生矛盾。2过度完美型追求完美的老年人对事物都要求达到自己所想象的最高标准,从而引起伴侣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3缺乏主见型这些老年人对再婚后的生活信心不足,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缺乏主见,常常依靠儿女和亲友出…  相似文献   

10.
方方 《健康文摘》2010,(4):19-19
她婚前是一个相当有追求的女子。婚后,在生活的压力下,在照顾孩子的疲惫中,在沉溺于电脑游戏的丈夫的忽视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变得不满、唠叨、邋遢。夫妻之间也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终于走上了分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人生五爱     
彭怀仁  聂勇 《健康文摘》2006,(12):23-23
一位老者对我说,他是干工程技术的,对人生缺乏研究,但以他年逾古稀养育了5个成才儿女的经历,觉得人从幼年到老年,对人的爱,经历过出生之后爱父母、少年之后爱学友、青年之后爱异性、中年之后爱儿女四个阶段之后,到了老年才懂得爱自己。他把这称之为人生五爱。  相似文献   

12.
闻宜 《家庭健康》2008,(3):53-53
小区里的成老太太70多岁,有3个儿女,均与其分开居住。这位非退休性质的空巢老人平时身体健康,儿女们按时交来生活赡养费,再加上每月自己有政府发给的460元养老费,晚年生活还算过得去。不料她患了一场大病,生活立即陷入了窘境。尽管社保部门能给报销一部分费用,小区也提供了一些募捐,但成老太太自己还要承担一笔不菲的医疗费。她的3个儿女,其中两个暂时失业在家,家中又有读书的小孩,这一病真是难为了3个家庭。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念中,养儿为防老,但今天的社会,单纯依靠儿女、依靠家庭的力量,已经解决不了社会高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于是商业养老、社会养老等多种形式纷纷出现,它提示我们必须思考的是。  相似文献   

14.
近年,“身心灵”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人都在关注如何舒缓压力。但很多人往往会误解,追求身心灵健康,就等于寻求心灵层次的提升,必须舍弃物欲需求、放弃喜爱的美食、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事实真是如此吗?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退休的教师,一双儿女都远在他乡异国,只有我和偏瘫的老伴留在青岛。说实话我也愿意儿女都在身边,互相有个照应。可是为了儿女的事业、前途、幸福.我尊重他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咨询中遇到的老人再婚问题,大多是关于儿女们不同态度和财产归属等问题,儿女的不支持使得再婚老人的婚姻在一定程度上不由自己支配。  相似文献   

17.
吴学安 《长寿》2004,(10):42-43
伴随着银色浪潮的袭来,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的婚姻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资料表明,国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无配偶的达35%。其中,有再婚意愿的达37.6%,但真正再次步入婚姻殿堂的只有6.9%,而其中70%-80%的再婚老人是以离婚而告终的。时下,老年人再婚仍会遭遇诸多阻力,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儿女的。为了减轻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了同居这种有别于传统婚姻、时髦而又前卫的结合方式生活在一起,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种无奈的时尚。  相似文献   

18.
马增悦 《长寿》2005,(8):56-57
躺在简陋的房间里,孙伯以无助的眼神默默地注视着邻居为他请来的律师。孙伯今年已经75岁高龄,是一位退休干部。13年前,丧偶的孙伯与比自己小12岁、携子寡居多年的李女士再组家庭。但孙伯的再婚遭到了一双儿女的极力反对,为此,这13年来,孙伯与自己的亲生儿女几乎是断绝了一切往来。  相似文献   

19.
母爱的味道     
当母亲节来临,许多人才会忽而记起自己的妈妈,想念起妈妈的恩情和爱。诗人也会在五月盛赞起母亲,写出优美的诗句。于是五月成了诗人的季节。然而,妈妈却时刻牵挂着儿女,当儿女忙忙碌碌,当儿女漂泊在外,她们牵肠挂肚:当儿女回家小憩,当儿女依偎左右,她们温情似水、爱意无限。她时时刻刻用爱心在谱写无字的诗句。我们曾回报过妈妈多少爱?当妈妈从我们幼小心灵中最美丽的天使,到我们一天天长大,岁月在天使的脸庞刻下一道道印痕,天使变成了一位老人。没有人能报尽亲恩。但我们总该为妈妈做点什么!曾有最出色的孝子"割肉喂  相似文献   

20.
许老太一生共生育了六个儿女,现在一个个都成长为教授、副教授、艺术家、高级工程师、讲师……其中有两儿一女还旅居国外。她为争气的儿女们感到欣慰和自豪,儿女们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她和已去世半年丈夫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