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肝组织纳米细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细菌(nanobacterium,NB)是新近发现的细菌,有矿化外壳覆盖于菌体周围,与肾、膀胱结石等疾病相关。为探讨NB是否与肝癌的发生有关,本研究对肝癌患者的血清、肝组织中NB感染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肝组织中螺杆菌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并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组织中螺杆菌的存在情况。方法取配对的80对肝癌、癌旁组织标本及13例正常肝组织标本,抽提组织DNA,分别以细菌特异性和螺杆菌属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引物进行巢式PCR检测,RCR产物T-A克隆后进行测序和基因进化树分析;对16SrRNA基因归属于幽门螺杆菌的组织样品,PCR检测幽门螺杆菌特异性26KDa基因及cagA、vacA、rps4、g1mM四个功能相关基因,进一步验证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应用抗幽门螺杆菌抗体对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标本进行免疫组化验测。结果39份肝癌组织标本(39/80,48.75%)及37份癌旁组织标本(37/80,46.25%)检出螺杆菌属16SrRNA基因,其中,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阳性的共有20例,正常肝组织无一例阳性(P〈0.01)。对其中50份16SrRNA基因的进化树分析提示它们与幽门螺杆菌的同源性超过99%,与此相关的组织样本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26KDa基因阳性37份,cagA基因阳性8份,g1mM基因阳性9份,vacA基因以及rps4基因未检出。免疫组化显示26份癌组织(26/80,32.5%)及24份癌旁组织(24/80,30.0%)检出幽门螺杆菌,且主要分布于肝窦、汇管区及小肝管,正常肝组织无一例阳性(P〈0.01)。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癌组织及(或)相应的癌旁组织内存在螺杆菌,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3.
APOBEC3G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APOBEC3G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肝组织(正常肝组织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6例,肝癌组织21例,癌旁组织10例)中APOBEC3G的表达,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表达的强度.结果 APOBEC3G在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或仅见少量表达(表达阳性率12.5%),而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肝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较强表达(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66.7%、50.O%),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OBEC3G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同组中HBsAg、HBcAg的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能促使肝细胞内APOBEC3G表达增高,但APOBEC3G高水平的表达与HBsAg、HBcAg的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D 40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D 40分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用25例非肝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51.4%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检测到CD 40抗原;与非肝癌组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CD 40分子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肿瘤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与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间的量化关系.方法 用循环酶法检测172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活检,以确定炎症分级.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析tba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的量化对应关系.结果 血清tb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0.275,p<0.01);当tba达到20 μmol/l时,肝组织炎症分级达到g2水平.结论 血清tba水平在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serum total bile acid (tba) levels with the inflammation grades of liver tissue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methods cyclophorase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erum tba levels in 172 patients with various chronic liver diseases,and the inflammation grades of liver tissue were determined by liver biops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tba levels and the inflammation grades of liver tissue was evaluated using spss 12.0 software.results serum tba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flammation grade of liver tissue ( r =0.275,p < 0.01 ).the inflammation grade reached g2 when serum tba was 20 μmol/l.conclusion serum tba level may be useful for evaluating the inflammation grade of liver tissue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ar carcinoma,HCC)介入治疗前后GPC3的浓度变化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CC、肝硬化、正常人血清GPC3浓度.结果:51例HCC患者、16例肝硬化患者、正常人组血清GPC3浓度分别为(3 939.72±2 801.92)、(619.08±542.80)和(534.24±500.20)pg/mL,前者与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表达与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无显著相关性;32例HCC患者介入治疗后高转移复发倾向组血清GPC3浓度为(4 418.00±3941.96)pg/mL,低转移复发倾向组血清GPC3浓度为(534.44±910.56)p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稳定组、恶化组血清GPC3浓度分别为(571.64±288.72)、(2 521.76±2340.76)、(4 812.84 4-1 858.64)pg/mL,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C3在HCC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高,特异性强,其表达与AFP无相关性,联合应用AFP及GPC3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GPC3与肿瘤复发转移、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癌病人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和蛋白质芯片检测肝细胞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病人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初步探讨筛选肝癌相关的血清候选标志物。方法应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25例未经治疗的肝癌病人、25例经介入治疗的肝癌病人和5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健康人血清,获得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eak cationic exchanger)蛋白表达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肝癌差异蛋白并初步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在未经治疗的肝癌病人、经介入治疗的肝癌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检测到不同质荷比处有7个差异蛋白质峰,其蛋白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蛋白峰(7777.27Da、9250.00Da)组合构建的诊断模型,鉴别未经治疗的肝癌病人和正常人的敏感性为92%(23/25),特异性为92%(46/50)。分别对这7个蛋白质峰进行数据库搜索,得到7种与之分子量最为接近的蛋白质。结论应用SELDL-TOF-MS筛选肝癌病人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方法快速、有效,操作自动化,检测到的这7个差异蛋白质可能是肝癌病人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2006沪港国际肝病大会纪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大会”于2006年3月25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25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现就本次会议交流的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早期诊断、治疗策略、相关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探讨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 (简称肝癌破裂 )的作用。方法 分析两所医院 1970年以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 2 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 17例 ,女 4例。平均年龄 4 2 (2 2~ 6 5 )岁。 19例为急症肝切除 ,2例为 2期切除 ,包括左外叶切除 8例 ,左内叶切除 2例 ,左半肝切除 2例 ,右肝部分切除 5例 ,肿瘤切除 4例。本组中Child Paugh肝功能分级A级的 15例 ,B级 6例 ,B级中 1例术后死于肝衰 ,手术死亡率 4 8%。 2 0例生存者 18例获得随访 ,中位生存时间 16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4 7% ,11 8% ,5 9%。其中 1例已无瘤生存 2 5年 9个月。结论 肝切除是治疗肝癌破裂的最好方法 ,当有可能时应争取施行。肝切除治疗肝癌破裂可能使病人获得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大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开展的861例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及随访结果资料。结果可切除的巨大肝癌具有以下临床特点:肿瘤巨大、肝硬化程度轻、肿瘤与肝内及肝周大血管呈推压关系、发病年龄小;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进行巨大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出血量及大出血发生率不同;手术切除治疗巨大肝癌病例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6%、54.42%、33.25%、21.44%,明显高于同期TACE治疗巨大肝癌病例。结论只要掌握适当的适应证,注意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切除巨大肝癌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肝癌细胞株HCC97-L经滤过富集后测定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以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采用该方法滤过富集32例肝细胞癌(HCC)患者、15例肝良性病变患者和10例正常健康对照的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用细胞角蛋白8/18(CK8/18)行免疫荧光检测结合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判断并计数肿瘤细胞。结果HCC97-L细胞检出率在40%-100%之间,平均为68%;Ⅰ-Ⅱ期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28.6%;Ⅲ-Ⅳ时,为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志愿者10例和肝良性病变患者15例外周血均未见CK8/18阳性肿瘤细胞。结论 全血滤过富集法能简单、快速、有效的检出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部分早期肿瘤已有肿瘤细胞的血源性播散;随着肿瘤进展血中肿瘤细胞也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卫生部北京医院3例血色病性肝硬化肝癌病人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射频消融、红细胞单采的治疗效果.方法 3例病人均为男性,术前诊断为血色病性肝硬化、肝癌.3例病人共进行8次外科治疗,包括手术切除、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2例病人术后进行了希罗达化疗.3例病人均接受了红细胞单采治疗.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肝硬化,普鲁士蓝染色阳性,诊断为血色病.3例病人术后平均存活86个月(39~154个月).结论 对血色病肝癌病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早期发现,肝移植或切除是首选治疗.对于再次复发的病人,采用包括射频消融、化疗、红细胞单采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延长病人生存.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病人的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病人行腹腔镜射频消融(LRFA)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25例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病人在全麻下进行了LRFA治疗。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52·2±11·9)岁。术前经超声、螺旋CT或MRI等检查共发现瘤体38个,平均肿瘤直径(3·8±1·1)cm。肿瘤均位于肝脏表面、肝左外叶或邻近胆囊等空腔脏器。肝功能均为ChildA或B级。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例,糖尿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术中行腹腔镜超声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25例病人腹腔镜及术中超声检查共发现瘤体41个。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LRFA治疗,同时行胆囊切除术5例。平均手术时间(72·5±27·6)min。未出现出血、胆道、胃肠道及膈肌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扫描证实,肿瘤完全坏死率达100%。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1例发现肝内新病灶,3例射频治疗部位复发,l例死于肿瘤复发及肝功能衰竭。结论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病人行LRFA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AT1、STAT2、STAT4在肝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表达及其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02年3~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胆胰外科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PHC)标本37例和胆囊炎病人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17例中的STAT1、STAT2、STAT4蛋白表达。结果肝癌癌组织中STAT1、STAT2、STAT4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STAT1、STAT2、STAT4之间信号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STAT1、STAT2、STAT4蛋白与分化和病理分型有关,与肝硬化、AFP、转移及肿瘤大小无显著差异。结论STAT1、STAT2、STAT4在肝癌癌组织表达显著降低,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表达显著增高,STAT1、STAT2、STAT4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6.
Wu LQ  Qiu FB  Zhang S  Zhang B  Guo WD  Cao JY  Wang ZS  Hu WY  Han B  Yang JY  Cui ZJ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9):784-788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肝切除术的502例HCC患者术后1~2个月的评估结果与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关系.其中男性419例,女性83例,年龄14~82岁,平均54岁.结果 综合术中所见、病理学检查、随访和术后2个月评估的结果,显示术中肉眼可见血管癌栓、姑息切除、切缘病理阳性、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持续阳性、术后1个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肿瘤血管染色并在1个月后肝脏CT扫描相应区域有碘油沉积(TACE阳性)和术后1个月肺转移是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位无瘤生存时间<6个月.高危组(n=106)的1、2、5年总体生存率为52%、25%、8%,无瘤生存率为22%、9%、3%;非高危组(n=396)的1、2、5、10年总体生存率为97%、85%、56%、35%,无瘤生存率为84%、67%、42%、31%.高危组患者大多数为大肝癌、分化程度较差、肿瘤侵及肝包膜和伴有卫星灶者,TNM分期大多数处于Ⅲ、Ⅳ期.结论 术中肉眼可见血管癌栓、姑息切除、切缘病理阳性、区域淋巴结癌转移、术后血清AFP值持续阳性、术后TACE阳性和术后1个月肺转移是HCC肝切除患者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具有这些危险因素之一时意味着肿瘤残留,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消灭肿瘤、延长总体生存期的目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igh risk factors for tumor recurrence in short term after hepatectomy for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Five hundreds and two patients with primary HCC underwent hepatectomy were included from January 1997 to December 2008.Among these patients,males were 419 cases and females were 83 cases. The age was 14 to 82 years (average age 54 years). 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on 2 months after resection and tumor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were analyz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ve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and the evaluation on 2 months after hepatectomy, the patients with vascular invasion, palliation resection,cutting edge pathologic residual tumor,lymph notes metastasis,serum AFP level continuing higher after resection or (and) positive TACE (tumor dyeing on TACE within 1 month and a deposit of lipiodol on CT scan) were high risk factors (high-risk group, 106 cases,21.1%) ,the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 22% ,9% and 3% (1,2 and 5 year) and overall survival was 52% , 25% and 8%. On the non-high risk group patients, the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 84% ,67%, 42% and 31% (1,2, and 5 year) and overall survival was 97% ,85%, 56% and 35%. The bigger tumor,poor differentiation,tumor invading to liver capsule, satellite focus and TNM Ⅲ-Ⅳ stage in high-risk groups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non-high-risk groups. Conclusion The vascular invasion, palliation resection,cutting edge pathologic residual tumor, lymph notes metastasis, serum AFP level continuing higher or (and) positive TACE within 2 months after resection are high risk factors for HCC patients in short term after hepatectomy,which mean tumor remnant.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血源性微转移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外周血端粒酶亚单位hTERT mRNA,AFP mRNA及TPS(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表达水平,来提高肝癌血源性微转移早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肝移植术后进行早期预测微转移,以指导综合治疗,改善预后。方法选取肝癌肝移植病人20例,肝癌伴肝外转移10例作为实验组,胆石症病人10例、乙型肝硬化病人10例作为对照组。外周抗凝血进行低温离心取有核细胞成分进行RT-PCR mRNA检测;非抗凝血离心留取血清进行TPS ELISA检测。结果外周血AFP mRNA在肝癌中表达率为75%,端粒酶为90%,伴肝外转移者均为100%。TPS表达水平在116-4600U/L之间,中位值为1600U/L,伴肝外转移者多〉1600U/L。AFP或端粒酶任意一项表达阳性肝癌为100%。对照组中胆结石病人AFP、端粒酶及TPS均阴性。肝硬化病人AFP表达率10%,端粒酶10%,TPS值〈1600U/L,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三者表达有显著差异。术后AFP持续阳性、术前TPS〉1600U/L的2例病人于术后2个月左右发生肝肺转移死亡。另外2例术后AFP、端粒酶由阴性转阳性且TPS升高到500U/L左右,分别于术后6、8个月出现转移,带瘤存活。结论联合检测AFP mRNA,hTERT mRNA及TPS使检测微转移敏感性达100%,使AFP阴性肝癌亦得到诊断。术后AFP、端粒酶持续阳性且TPS水平高者易于发生转移且转移出现时间早。动态监测AFP、端粒酶由阴转阳、TPS逐渐增高是转移复发的征兆。该研究为评估预后及预警术后转移复发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08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15例正常肝组织中Glutl,HIF-1α的表达。结果Glutl和HIF-1α在10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和78.7%,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χ^2=15.27,χ^2=8.727)和正常肝组织(χ^2=31.78,χ^2=27.19)中的表达率(P〈0.05)。Glutl的表达强度与HCC的分化程度(χ^2=27.80),Edmondson分级(χ^2=6.260),有无转移(χ^2=11.54)等显著相关(P〈0.05)。HIF-1α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强度与HCC分化程度(χ^2=13.05)和肿瘤大小(χ^2=11.74)相关(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Glutl和HIF-1α在H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χ^2=18.81)。结论Glutl和HIF-1α的异常高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转移。Glutl和HIF-1α的表达强度对肝癌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