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例首发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与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相当(P〉0.05),喹硫平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利培酮(P〈0.05)。结论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以及血清PRL水平与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喹硫平(29例)、氯氮平(30例)、奥氮平(30例)和利培酮(29例)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8及12周末予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阿朴脂蛋白A—I(ApoA-1)、阿朴脂蛋白-B(Apo—B)及血清PRL浓度。结果(1)喹硫平组TG、HDL在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氯氮平组Apo—B在4、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LDL在8、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利培酮组除TG外其余血脂指标在8、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奥氮平组TG、HDL、LDL、ApoA-1、Apo—B在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TC在8与12周有显著升高(P〈0.05)。(2)利培酮组治疗8、12周后血清PRL明显升高(P〈0.01)。(3)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PANSS一般病理分的减分率分别与PRL、LDL有显著相关;氯氮平组PRL与LDL有显著相关。结论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和氯氮平均影响血脂代谢;氯氮平疗效与血清催乳素及LDL有关,利培酮疗效与LDL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6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标准的患者,疗程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为76.5%。PANSS阳性、阴性及一般精神病理总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TESS评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合并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共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分别采用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采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药的疗效相似(P〉0.05)。但治疗2周,4周时攻击行为和昼夜节律紊乱因子,喹硫平组疗效优于利培酮组,且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P〈0.01,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结论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各测血清催乳素.结果:两组之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奎硫平组锥体外系反应(EPS)少,且对血清催乳素水平基本无影响.结论:奎硫平是一种有效且更安全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6.
背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被日益广泛地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但其疗效是否一致尚有争议。假设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治疗未服药的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其1年的疗效是一致的。方法采用自然观察研究方法,对病程≤5年,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研究用诊断标准的未服药门诊患者随访1年。纳入398例患者,分别用利培酮(131例)、奥氮平(136例)、喹硫平(131例)单药治疗。在开始治疗后的第2周,2、3、6、8以及12个月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非盲法评定。结果共269例(67%)患者完成1年随访。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的停药率分别为35.1%(46/131)、31.6%(43/136)和32.1%(42/131),χ^2=0.43,P=0.809。对脱落患者的资料采用末次观察结转法,1年时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的PANSS总分平均值(标准差)分别减少46.8%(17.0%),48.6%(19.6%)和47.3%(16.2%),F=0.38,P=0.688。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无论是PANSS总分还是分量表分,治疗各时点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周时利培酮组发生震颤和静坐不能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1年时,3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体重增加和嗜睡,奥氮平组体重增加的比例(69.9%)高于其他两组。根据持续存在不良反应症状的时点数与总随访时点数的比值衡量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锥体外系症状在利培酮组最明显,体重增加在奥氮平组最明显,心动过速在喹硫平组最明显。结论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单药治疗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1年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清催乳素升高和体重增加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但很少有研究评估这些副作用的长期情况。目标:比较利培酮或喹硫平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个月后对血清催乳素及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8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利培酮(N=40)或喹硫平(N=40)为期12个月的治疗。在开始治疗前一天和开始治疗后第1,3,6,9和12个月分别进行催乳素浓度,体重和身高的测定。在每一个时间段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利培酮组31例患者和喹硫平组33例患者完成12个月的治疗。两组PANSS评分在每次后续的评估中都有所下降;利培酮组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的改善显著,但在治疗第9个月两组的水平改善相似。喹硫平组血清催乳素在12个月内保持稳定,但利培酮组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在一年的随访中升高3.5至5.2倍。两组均出现体重增加,特别是在治疗的头3个月:两组的体重指数在治疗3个月时增加了62%。体重变化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体重变化和催乳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呈弱阳性:利培酮组rs=0.17(p=0.104),喹硫平组r=0.07(p=0.862)。结论:虽然利培酮更迅速有效,但利培酮和喹硫平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第一年有相似的疗效。慢性高泌乳素血症与利培酮使用有关,但喹硫平没有。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与体重持续增加有关;两种药物在体重增加的时间性和幅度上相似。体重增加和催乳素水平变化不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奎硫平、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治疗组和利培酮治疗组,疗程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缺陷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奎硫平组GQOLI评分和SDSS某些因子评分较利培酮组显著为好(P〈0.01);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奎硫平较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仿,但更能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126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喹硫平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疗程8周.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组BRMS及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与喹硫平单药治疗相比,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氯丙嗪、利培酮、奎硫平及奥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方法:88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奎硫平组及奥氮平组,检测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酮(T)的水平变化。结果:氯丙嗪组治疗8周后,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利培酮组在治疗4周及8周后PRL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T及L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奎硫平组在治疗4周及8周后血清PRL、LH、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奥氮平组治疗4周后PR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即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奎硫平对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两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包括首发与复发)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奥氮平、利培酮治疗12周,在基线和12周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智能测验的数字广度和数字符号测验、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MMSE依次评价疗效、安全性、认知功能.结果 12周末时两组的PANSS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较基线时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12周末与基线时比较奥氮平在数字广度顺背数、数字符号、TMT-A连线时间、TMT-A正确数、TMT-B连线时间、MM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在数字广度、数字符号、TMT-A连线时间、TMT-B连线时间、MMSE上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12周末时,两组之间相比较,显示利培酮在数字广度顺背数、TMT-B连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比较,利培酮组肌强直高于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改善认知功能疗效相当,利培酮可能在改善注意方面优于奥氮平.  相似文献   

12.
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以利培酮为对照 ,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 79例符合CCMD 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 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临床疗效 ,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治疗 8周后的疗效近似 (P >0 0 5 ) ;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奎硫平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的发生均明显高于奎硫平组 (P <0 0 5 )。结论 奎硫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3.
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奥氮平与利培酮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对照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显效率76.7%,有效率95%;利培酮组显效率76.7%。有效率93%。奥氮平的主要副反应为嗜睡,利培酮的主要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结论两药治疗精神分裂痘均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研究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每组34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第4、8周末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6%,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且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口干、静坐不能、肌强直、体质量增加、泌乳、月经异常、血糖升高不良反应方面多于研究组(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两组GQOLI-74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喹硫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治疗,喹硫平组40例平均剂量(701.3±150.5)mg/d,氯氮平组40例平均剂量为(375.4±101.6)mg/d。观察8周。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分别测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喹硫平组各时点的PANSS总分及减分率与氯氮平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氮平组不良反应较多(P<0.05);氯氮平组在治疗第4、8周末的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喹硫平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体重及体重指数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但副作用较少,对患者体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利培酮及传统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8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48例)、利培酮组(52例)和氯丙嗪组(48例),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采用韦氏成人记忆测检(WMS)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12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1),但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利培酮、氯丙嗪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主要表现为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阿立哌唑、利培酮组WMS和WCS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而氯丙嗪组治疗前后则无差异。结论阿立哌唑、利培酮及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且疗效相当,阿立哌唑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阿立哌唑、利培酮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氯丙嗪则对认知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