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涎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涎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涎腺癌患者815例,记录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涎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结果 815例涎腺癌患者的总体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11.53%(94/815).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位列前3位的肿瘤分别是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喉癌伴临床阴性及阳性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处理的最新概念 ,对声门上型 T2 ~ T4 、声门及声门下型 T3~ T4 病变 ,在治疗喉部病灶的同时 ,应对颈部淋巴结采用手术或放射治疗 ,但放疗最好用于原发肿瘤也采用放疗的患者。选择性颈廓清术中 ,淋巴结是否有隐匿性转移、其数量多少、部位及状况可为喉癌的预后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喉癌伴临床阴性及阳性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处理的最新概念,对声门上型T2~T4、声门及声门下型T3~T4病变,在治疗喉部病灶的同时,应对颈部淋巴结采用手术或放射治疗,但放疗最好用于原发肿瘤也采用放疗的患者.选择性颈廓清术中,淋巴结是否有隐匿性转移、其数量多少、部位及状况可为喉癌的预后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自从1906年Crile首倡采用切除颈部淋巴组织及其周围的非重要结构来治疗头颈部癌以来,关于选择性颈廓清的指征、时机及其治疗头颈部癌的价值等问题,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选择性颈廓清术的国外文献,以期得到新的启发。临床上无颈淋巴结转移时,在切除原发癌的同时,切除一侧或双侧的颈淋巴结,称为选择性颈廓清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缩写为END)或预防性颈廓清术。 60年代提出把病变超出真声带的喉癌作为END的指征,曾是许多学者一致赞同的观点。近10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放疗技术的改进以及重视原发癌切除术后的随访工作,持不同意见的学者逐渐增多。重新讨论END在治疗头颈部癌中的作用,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颈侧廓清术在局部转移喉癌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转移是影响喉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此类病人肿瘤复发最常见的类型.因为目前微小的转移灶在术前不能被察觉,故选择性颈侧廓清术越来越多地作为治疗颈部无阳性临床体征喉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以达到降低癌肿复发率的目的.对于局限性,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选择性颈侧廓清术与改良颈廓清术有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颈部转移是影响喉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此类病人肿瘤复发最常见的类型。因为目前微小的转移灶在术前不能被察觉,故选择性颈侧廓清术越来越多地作为治疗颈部无阳性临床体征喉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以达到降低癌肿复发率的目的。对于局限性,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选择性颈侧廓术与改良颈廓清术有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喉癌患者大部分死于本后肿瘤复发或转移。因此,喉癌预后的关键因素是颈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证实有淋巴结转移及局部扩散者在选择性颈廓清术后可行放疗,多数领后不理想,使肿瘤局部或远处转移而未行颈廓清术者其复发率及死亡率则更高。几家医院专家采用并推荐选择性颈廓清治疗无颈部肿块的喉癌以降低复发率。选择性颈廓清主要基于n~IV期很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尽管经过仔细检查(如现代影像技术及超声诱导的针吸细胞学技术的开展),本前对淋巴结有无转移的估计有失准确,对手术切除的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则比较可靠。因此用于…  相似文献   

8.
1965~1986年,为1 081例连续的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头颈部鳞癌病人施行了1 119次根治性颈廓清术。通过分析转移性颈淋巴结的分布情况来探讨上呼吸道鳞癌颈淋巴结的转移方式,为改良性颈廓清术提供理论基础。1 081例中,男性占71%,女性占29%,年龄12~95岁,中数59岁。原发肿瘤的部位如下:位于口腔者501例,口咽207例,喉咽126例,喉247例。343例临床N_0的病人接受了选择性根治性颈廓清术。其中33%(113/343)经组织学证实颈部有微转移(micrometastasis);776例N+的病人接受了治疗性根治性颈廓清术,其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颈廓清术切除的范围一般包括颈部的六个三角区内的淋巴组织及邻近的颈内静脉、副神经、胸锁乳突肌、颌下腺等。根据头颈部淋巴系统的解剖特点、喉癌病人的临床观察以及国内外对喉癌颈廓清手术治疗中有关文献报道,我们在1989-1991年间对21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病人做了喉部分切除、全喉切除及保留颌下三角区组织的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10.
当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颈廓清用于治疗或预防头颈肿瘤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这些非根治性手术常进行双侧处理并且可能随后进行术后放疗。如患者选择得当 ,这类颈廓清术后颈部的复发率与根治性或改良根治性手术的颈部复发率是一致的。颈廓清术分为标准根治性颈廓清、各种改良根治性颈廓清和选择性颈廓清。根治性和改良根治性颈廓清可归为同一类 ,因为两者所切除的淋巴结结构一样 ,所不同的是需保留的非淋巴结结构不同。根治性颈廓清包括完全切除所有 ~ 区淋巴结以及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改良根治性颈廓清保留一个或多个非淋巴结结…  相似文献   

11.
对17年(1969~1986)间因颈部、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伴颈淋巴结转移而施行根治性颈廓清术的394例(男293,女101;年龄12~88岁,平均58.8岁),作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83例(No)根据原发肿瘤范围或部位估计有微小转移,施行了选择性颈廓清术。167例(42.4%)原发肿瘤和颈部曾接受放疗。其中有些接受有计划的术前放疗,有些在放疗失败后行抢救性手术。伤口裂开54例(13.7%)。伤口裂并与 T  相似文献   

12.
作者回顾分析了30年间口、咽及喉部癌肿853例手术治疗的疗效。457例作了颈清扫。590例治疗初期临床上颈部淋巴结无转移;其中99例作了选择性颈清扫,而95例当临床上发现颈淋巴结转移时作了颈清扫。23%临床上颈部无淋巴结转移者组织学检查阳性,这在选择性颈清扫患者中还不及半数。此外,58%行选择性颈清扫者颈淋巴结无转移。作者选择性颈清扫组织学检查阳性者对比分析选择性颈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病人的原发灶经初步治疗(手术、放疗或联合治疗)控制后,分析随意选择性、治疗性及延迟性颈廓清术的效果。以上各种手术经病理检查证实有颈部转移者分别为27%(80/295)、67%(158/237)及75%(70/102)。如果在颈部转移还在隐蔽时,即用手术切除,可以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病人有15%~20%或以上有隐蔽性颈转移偏向者,如用手术治疗,包括随意选择性颈廓清术,有增加存活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70~1982年13年期间颈廓清术的临床资料。有171例病人共做186侧颈廓清术,其中单纯颈廓清39例,原发肿瘤切除同时颈廓清132例。原发肿瘤部位在口腔61例,口咽部10例,下咽部10例,鼻咽部4例,喉部29例,涎腺18例,皮肤16例,甲状腺13例,不明10例。触及颈部包块者150例,其中同侧包块126例,对侧包块9例,双侧包块15例。颈部无包块者21例行选择性颈廓清。139例术前均接受过放  相似文献   

15.
对于伴有较大颈淋巴结转移 (N2 、N3期 )的头颈部小癌肿患者 ,虽然其原发灶可单纯用某种方法进行治疗 ,但对颈部转移灶的治疗则存在着争议。由于隐匿性及直径小于 3cm的单一淋巴结通常对放疗敏感 ,而大多数 N2 及 N3期淋巴结则对单纯放疗只起部分反应 ,因此一般认为 ,对于 N2 及 N3期的患者 ,若在放疗后颈部有残余淋巴结 ,则需施行颈清扫术治疗 ,而对于颈淋巴结对放疗起完全反应 (淋巴结消退 )的病人是否仍需施行手术则尚有争议。回顾性分析 71例罹患头颈部隐匿性或小的鳞癌(T1 或 T2 期 ) ,并有颈淋巴结转移 (N2 或 N3期 )的病例 ,其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N0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规律并选择合理的颈清扫区域。方法:139例cN0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在行喉切除术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中行改良性颈清扫57例,肩胛舌骨肌上淋巴结清扫30例,颈Ⅱ、Ⅲ区淋巴结清扫52例。将所获淋巴结按颈部分区逐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其转移规律及临床疗效。结果:139例cN0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中,同期行单侧颈清扫113例,同期行双侧颈清扫26例。139例(165侧)颈清扫标本经病理学检查,颈淋巴结阳性36例(25.9%),首次病理学检查颈淋巴结阴性者在随访中发现未手术侧淋巴结转移6例,总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30.2%(42/139),单侧隐匿性转移率为26.6%(37/139),双侧隐匿性转移率为3.6%(5/139)。165侧颈清扫标本共获得淋巴结3 594枚,平均每侧21.8枚,共获病理阳性淋巴结83枚,其中位于Ⅰ区1枚(1.2%),Ⅱ区65枚(78.3%),Ⅲ区16枚(19.3%),Ⅳ区1枚(1.2%),Ⅴ区0枚。颈部复发率为5.0%(7/139),pN0与pN+的颈部复发率分别为0和1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5年生存率为76.3%(106/139)。结论:颈Ⅱ、Ⅲ区是cN0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主要区域,择区性(Ⅱ、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cN0声门上型喉癌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7.
头颈部淋巴系统十分丰富,与头颈部肿瘤的转移有密切关系。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原发肿瘤的大小和浸润范围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有时即使很小的原发肿瘤也常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研究,对于有明确临床淋巴结转移者,通过施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可使患者生存率有很大的提高。但对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患者,由于临床影像学手段无法准确诊断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所以是否行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及手术时机尚无统一意见。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颈侧廓清术在cN_0喉癌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性颈侧廓清术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治疗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颈淋巴结转移倾向的一种外科治疗方法。本文讨论了此种方法在颈部无临床阳性体征 (c N0 )喉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颈侧廓清术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治疗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颈淋巴结转移倾向的一种外科治疗方法.本文讨论了此种方法在颈部无临床阳性体征(cN0)喉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颈部肿物诊断不易,最终依靠组织学诊断。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发现率高,耳鼻喉科也常见。作者就1964~1985年癌中心——新泻医院,原发灶不明颈部转移癌33例加以讨论。将治疗前未能发现原发部位者定名为原发灶不明癌。其发病率为2.7%,男多于女,多于发现颈部肿物3个月内就诊。明确原发部位的有6例(其中喉癌和颈段食管癌分别为颌下、颈上、中淋巴结转移,与1981年Batsakis所述转移至颈上深、锁骨上窝淋巴结不符)。病理大部分为鳞状上皮癌和未分化癌。治疗以全摘、颈廓清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并用或单用。作者认为淋巴结可因慢性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