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台盼蓝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台盼蓝对晶状体前囊染色在白色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82例87眼随机分为染色组43例46眼与对照组39例41眼,染色组术中用台盼蓝染色,观察前囊膜着色效果、撕囊成功率、在超声乳化术中囊膜保护的完整率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染色组前囊膜均均匀着色,撕囊成功率与术中囊膜完整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视力、眼压、炎症反应、角膜内皮水肿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台盼蓝染色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提高了前囊膜的可见度,有助于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OC)和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台盼蓝在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台盼蓝着色前囊膜在成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组32例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过熟期患者接受台盼蓝前囊膜染色,采用前房气泡下染色法,前房注入0.1mL染色液,数秒钟后用BSS液冲洗置换染液及气泡,注入粘弹剂后,连续环行撕囊。对照组取同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30例,比较环行撕囊成功率、术后视力、眼压及角膜水肿程度。结果经染色后32例前囊膜均呈淡蓝色,清晰可辨,撕囊成功率达97%,而对照组为80%,有显著差异。术后视力、眼压及角膜内皮水肿无显著差异。结论台盼蓝着色前囊膜后,连续环行撕囊更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浓度的蓝域Vision Blue(0.03%台盼蓝)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对于连续环行撕囊术的帮助及整个手术是否安全顺利进行。方法43例43眼白色白内障在术中用0.1ml蓝域稀释为.0.2ml直接注入前房,观察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情况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43例43眼晶状体前囊膜均一次性均匀着色,连续环行撕囊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低浓度的蓝域染色是一种有效的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能有效提高前囊膜能见度,有利于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前囊膜台盼蓝染色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30例(30只眼)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以0.1%的台盼蓝进行前囊膜染色,然后行连续环形撕囊术,观察术中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及房水情况。结果 30例白内障术中29例撕囊口边缘清晰可见.连续环形撕囊获得成功,手术顺利完成。1例术中囊膜染色不充分,囊口出现放射状撕裂,经补救撕囊.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术后随访未发现与染色有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 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以台盼蓝进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后再行连续环形撕囊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吲哚青绿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ao YC  Luo QL  Ya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8):485-489
目的 评价吲哚青绿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 10 5例 (10 5只眼 )白色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Ⅰ组 (5 5只眼 )术中使用 0 5 %吲哚青绿溶液染色晶状体前囊膜 ;Ⅱ组 (5 0只眼 )术中不使用染色剂。记录术中完成连续环形撕囊(CCC)的时间 ,晶状体前囊膜放射状撕裂、晶状体囊袋破裂、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固定情况 ,以及术前、术后 1d、术后 3个月术眼眼压 ,角膜内皮变化和眼前节炎性反应情况。结果 术中平均CCC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 ,晶状体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和晶状体囊袋破裂的发生率Ⅰ组明显低于Ⅱ组 ,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固定率Ⅰ组高于Ⅱ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两组术后均无眼压升高者 ,角膜始终保持透明 ,炎性反应轻微 ;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面积变异系数及中央角膜厚度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应用吲哚青绿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 ,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且效果安全、可靠 ,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手术难点和处理对策,旨在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09眼白色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应用0.5%吲哚氰绿(ICG)或0.1%台盼蓝(Trypanblue)前囊染色(吲哚氰绿染色22眼,台盼蓝染色87眼),做连续环形撕囊(CCC),撕囊口直径约4.5~5.0mm,不做晶状体核水分离,采用乳化针头斜面朝下超声乳化(bevel-down)和高负压脉冲超声模式将晶状体核乳化吸出,吸除皮质,后囊抛光后植入人工晶体。结果101眼成功完成CCC,于囊袋内将晶状体核乳化吸出;2眼在Ⅲ级核CCC过程中有一处放射状撕裂口,将核脱位于前房乳化吸除;6眼在CCC制作过程中有多处放射状撕裂口,CCC失败,扩大手术切口,改做白内障囊外摘除术。Ⅲ级核23眼,平均超声能量18.6%±5.5%,平均超声时间(77.4±35.5)秒,绝对超声时间(11.9±3.1)秒;Ⅳ级核68眼,平均超声能量25.7%±8.4%,平均超声时间(100.9±39.4)秒,绝对超声时间(27.6±8.3)秒;Ⅴ级核18眼,平均超声能量27.7%±10.3%,平均超声时间(155.0±79.4)秒,绝对超声时间(56.5±8.5)秒。术中4眼发生后囊膜破裂,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术后第1天,部分角膜上皮水肿11眼,于术后3~5天后消退。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1者5眼,0.1~<0.3者13眼,0.3~<0.5者15眼,≥0.5者77眼。结论白色白内障具有前囊膜菲薄、质地脆弱,皮质液化,囊袋内压力高,晶状体核较硬等特点。连续环形撕囊的制作和对裸露硬核的处理是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难点。通过前囊膜染色有助于CCC的制作;采用粘弹剂软壳(soft-shell)技术、乳化针头斜面朝下超声乳化和高负压脉冲超声模式,减少了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不做水分离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对于避免后囊膜破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万卿  韦秀娟  栾丽利 《眼科》2014,23(4):271-273
目的 探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白内障复明工程白内障手术撕囊中的应用价值。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2013年期间河北省兴隆县人民医院“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患者84例(84眼)。方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42眼)。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接受0.1 ml 0.1%台盼蓝磷酸盐缓冲溶液前囊膜染色后行连续环形撕囊,对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撕囊前未予染色。主要指标  术中囊膜染色情况,撕囊成功率,术后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及后囊混浊情况。结果 观察组台盼蓝染色后,晶状体前囊膜100%被染成淡蓝色。撕囊成功率观察组97.6%,对照组78.6%(P=0.003);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后囊膜明显混浊观察组1/42例、对照组6/42例(P=0.027)。结论 白内障复明工程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采取台盼蓝囊膜染色剂行前囊膜染色,使连续环形撕囊相对容易,保证手术更顺利进行。(眼科,2014,23:271-27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色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58眼白色白内障施行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撕囊成功率、术中的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水肿反应等指标。结果:患者458眼中撕囊成功441眼(96.3%),17眼(3.7%)囊膜出现放射状撕裂,以剪刀剪出一囊膜瓣再完成撕囊。术中后囊膜破裂9眼(2.0%),术后轻度角膜水肿94眼(20.5%),中度水肿29眼(6.3%),重度水肿8眼(1.7%),水肿均在2~10d内消退,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术后第1d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视力>0.3者329眼(71.8%),术后1wk视力>0.5者417眼(91.0%)。结论: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色白内障虽手术操作较为困难,但熟练后成功率较高,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g/L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白色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50眼,对照组48例48眼。对照组不做前囊膜染色。观察组采用黏弹剂下5g/L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前囊膜染色针抽取5g/L吲哚菁绿溶液0.1mL,自辅助切口注入到前囊膜中央表面,留置30s,平衡盐液置换出多余染料。两组均应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

结果:观察组前囊膜呈现均匀的淡绿色,能见度显著提高,有48眼撕囊成功,成功率96%; 对照组有29眼撕囊成功,成功率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前房未见染料颗粒残存及虹膜炎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前房炎症反应、角膜透明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吲哚菁绿前囊膜染色使前囊清晰可辨,可提高对白色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囊的成功率,从而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使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初学者较快掌握连续环形撕囊术,改善初学者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8例(9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分成染色剂辅助撕囊组A组40例(40只眼),和常规手法撕囊组B组40例(40只眼),观察撕囊成功率、在超声乳化手术中囊膜保护完整率以及眼压和房水炎症反应等。结果 连续环形撕囊成功者,A组为95%(38/40),B组为62.50%(25/40);A、B两组中,分别有2只眼及10只眼出现前囊膜向赤道部撕裂,并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结论 染色剂辅助撕囊技术,对于一些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患者,可以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使这类患者的超声乳化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1.
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治疗白色白内障中,是否有助于连续环形撕囊的顺利完成及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79例(80眼),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40例(41眼),对照组39例(39眼),染色组使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术中观察及对比前囊膜染色情况、连续环性撕囊成功率、晶状体后囊破裂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情况,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反应、角膜、人工晶状体有无蓝染及后囊混浊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染色组的术中染色均匀,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率为97.7%,晶状体后囊破裂率为2.44%,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术后追踪观察3个月,染色组术后视力好于对照组,前房炎症反应、晶状体后囊混浊2组无统计学差异。染色组术后角膜、人工晶状体未见蓝染,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台盼蓝囊膜染色剂目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术中可以看清前囊,使连续环形撕囊顺利进行,人工晶状体稳定的位于囊袋内,增加了白色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前囊膜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中前囊膜染色的方法。方法 对128眼白色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手术.用0.1%台盼蓝(trypanblue)前囊膜染色后.再做连续环形撕囊。58眼先在前房内注入空气泡,置换房水,在气泡下进行前囊膜染色:70眼在前房内先注入弥散性强的黏弹剂,应用特制的前囊膜染色针头(其末端封塞.出孔位于近末端弯曲面下方).在黏弹剂下进行前囊膜染色。结果 12.8眼均获得满意的前囊膜着色。在气泡下染色前囊膜.同时伴有角巩膜隧道切口、辅助穿刺切口和虹膜隐窝着色。19眼染色过程中前房气泡逃逸,其中,4眼局部角膜内皮细胞着色。在黏弹剂下行前囊膜染色,术中前房稳定,无角膜内皮细胞着色.无角巩膜隧道切口、辅助穿刺切口和虹膜隐窝着色。结论 白色白内障的眼底红光反射缺失.连续环形撕囊操作困难。通过前囊膜染色增加了前囊膜与其下晶状体皮质的对比度.应用特制的前囊膜染色针头,在黏弹剂下行前囊膜染色,简单便捷,使前囊膜染色范围更具可控性.减少了染色剂对眼内其他组织的潜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吲哚青绿对晶状体前囊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白色白内障50例(50只眼)随机分成二组,各25只眼。其中染色组采用吲哚青绿辅助撕囊技术,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染色组25只眼全部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25只眼有7只眼撕囊没有成功,改为开罐式截囊,其中2只眼在以后的操作中出现后囊破裂。结论 吲哚青绿辅助撕囊技术,对于没有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降低了撕囊难度,提高了连续环行撕囊的成功率,减少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这类患者的超声乳化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撕囊方法.方法 应用改良的撕囊方法治疗白色白内障212只眼,在做上方透明角膜切口时,以3.2mm穿刺刀直接刺开晶状体前囊,前囊开口约2mm大小,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用囊膜剪在已打开的晶状体前囊一端呈钝角进一步切开前囊约3mm,再用撕囊镊夹持前囊一角完成撕囊,必要时再应用前囊的另一角以相同的方法共同完成环形撕囊.结果 212只眼白色白内障应用此方法,203只眼成功完成了环形撕囊;成功率为95.8%.结论 对白色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应用改良的撕囊方法,基本上可以达到环形撕囊的目的,减少了因前囊不完整所带来的手术操作不便和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便于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0.5%吲哚青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在白色白内障环形撕囊术中提高前囊膜能见度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手术技巧。方法:共30例白色白内障患者接受了0.5%吲哚青绿溶液囊膜染色,采用前房气泡下染色法,27号钝针头抽取0.5%吲哚青绿溶液0.1ml,自辅助切口注入到前囊膜中央表面,留置30秒,平衡盐液置换出空气和多余染料,应用撕囊镊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操作。结果:经0.5%吲哚青绿溶液染色后30例白色白内障的前囊膜呈现均匀的淡绿色,能见度显著提高。撕囊成功率96.7%。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未见染料颗粒残存。未见与染色有关的角膜内皮受损,虹膜炎及眼丈夫升高等并发症。结论:0.5%吲哚青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白色白内障环形撕囊术中,但需注意吲哚青绿溶液的配置方法和撕囊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6.
Aim: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docyanine green (ICG) 0.5% and trypan blue 0.1% for anterior capsule staining in cases of white cataract.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comprised 55 eyes of 55 patients with white cataract that had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CG in 30 eyes and trypan blue in 25 eyes were used under air to stain the anterior lens capsule. The staining patterns and the ease of creating a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 (CCC) were assessed;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The mean follow-up was 17.68±1.65 months. Result: Either ICG or trypan blue stained the anterior capsule uniformly. However, the staining provided by trypan blue was slightly superior. A CCC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in 25 eyes (100%) with trypan blue, and 29 eyes (96.7%) with ICG,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postoperative reaction in any eye. Conclusion: The use of vital dyes such as ICG and trypan blue guarantees a complete CCC and makes it possible to deliver the benefit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white catar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