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证实内脏高敏感大鼠腹腔中肥大细胞活性增加,探讨5-羟色胺(5-HT)影响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方法:用腹腔注射鸡卵清白蛋白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空白对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随机分为C组和D组。提取内脏高敏感大鼠和对照组大鼠的腹腔肥大细胞,用抗原和抗血清孵育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计数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并用荧光法检测其组胺释放率。比较经不含5-HT孵育液组(A组和D组)和富含5-HT孵育液组(B组和C组)孵育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和组胺释放率。结果:内脏致敏组大鼠(A组和B组)的组胺释放率明显高于D组大鼠(P<0.01),A组和B组的脱颗粒率也显著高于D组(P<0.01);且A组的组胺释放率显著高于B组(P<0.05),C组和D组间组胺释放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内脏致敏大鼠的肥大细胞活性增强,5-HT对致敏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鼠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试验及方法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卵清蛋白免疫的SD大鼠胸腹腔中采集的肥大细胞,当以相同的变应原触发时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用改良的荧光法测定组胺量,计算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实验结果表明,卵清蛋白免疫大鼠第3周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达到高峰,在一定范围内,组胺释放率随变应原浓度增加而升高。绵羊抗大鼠IgE抗血清对正常大鼠肥大细胞亦有触发作用。这一试验可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和抗过敏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钾通道开放剂米诺地尔,二氮嗪和钙拮抗剂硝苯啶对抗原诱发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以卵清蛋白免疫大鼠并触发PMC释放组胺。给大鼠Min200mg/kg灌胃;用含有Dia的孵化液预处理;或用Nifq125mg/kg灌胃后,触发剂诱发PMC的组胺释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钾通道开放剂米诺地尔(Min)、二氮嗪(Dia)和钙拮抗剂硝苯啶(Nif)对抗原诱发大鼠腹腔肥大细胞(PMC)释放组胺的影响。以卵清蛋白免疫大鼠并触发PMC释放组胺。给大鼠Min200mg/kg灌胃;用含有Dia的孵化液预处理;或用Nif125mg/kg灌胃后,触发剂诱发PMC的组胺释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存在钾通道,钾通道开放剂可能具有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速发型超敏反应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有关。本文大鼠用卵清蛋白免疫致敏后,腹腔及肺肥大细胞用兔抗大鼠IgE触发,测定[3H]5-HT释放率,结果显示,腹腔肥大细胞5-HT释放率在免疫后第2、3周达高峰,持续时间较长;肺肥大细胞在免疫后第2周有一峰值,但高度不如前者,且即消退。  相似文献   

6.
速发型超敏反应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有关。本文大鼠用卵清蛋白免疫致敏后,腹腔及肺肥大细胞用兔抗大鼠IgE触发,测定[^3H]5-HT释放率,结果显示,腹腔肥大细胞5-HT释放率在免疫后第2、3周达高峰,持续时间较长;肺肥大细胞在免疫后第2周有一峰值,但高度不如前者,且即消退。  相似文献   

7.
血管活性肠肽及其类似物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SD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VIP、VIP受体抑制剂(L-8-K)和VIP类似物(VIP6-28)作用于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后,同位素放射液态闪烁法检测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45C8内流和细胞内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 5×10<'6>mol/L的VIP、VIP 6-28作用后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及45Ca内流明显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这种变化与VIP、VIP 6-28之间呈剂量效应关系;L-8-K对VIP诱导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45Ca内流的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 VIP通过非受体依赖途径引起肥大细胞钙内流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进一步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产生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8种黄酮类化合物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作用.槲皮素、3-甲氧基槲皮素、芒果甙、黄芩甙元-5-O-葡糖甙、汉黄芩素、大豆甙元、(2R,3R)-2′,3,5,6′,7-五羟二氢黄酮均抑制化合物48/80诱发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2R,3R)-2′,3,5.6′7-五羟二氢黄酮亦对氟化钠、金霉素、心得安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抑制.二氢槲皮素抑制氟化钠、心得安诱发的组胺释放,而不抑制金霉素诱发的组胺释放,提示可能主要通过抑制细胞膜钙通道来实现其组胺释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松黄蛋白抗原中致敏成分。方法:用硫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松黄蛋白质组分,以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试验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检测松黄蛋白组分的致敏活性。结果:松黄蛋白中含有3种抗原性不同的组分,组分Ⅱ是松黄主要抗原。结论:松黄蛋白中含有致敏组分,此蛋白组分具对热和酸碱不稳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青霉素类过敏休克有效防治药物,研究了甘草Lx对青霉噻唑(BPO)-蛋白致敏大鼠过敏休克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大鼠腹腔注射甘草Lx,可明显降低BPO-蛋白致敏大鼠过敏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致敏对照组过敏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0%,给药组均为5%。致敏对照组和Lx给药组大鼠血清抗体峰效价分别为96和4,肺组胺含量分别为99±6和64±8ng/g(P<0.01)。提示甘草Lx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致敏大鼠抗体生成和肺组胺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祛风清肺口服液抗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药祛风清肺口服液治疗“风热喉痒咳嗽”的免疫学机理,用天花粉致敏大白鼠,分别观察各组致敏大鼠抗血清对正常大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PCA)的影响、模型组大鼠抗血清对各组大鼠(包括给药组与对照组)皮肤PCA的影响以及祛风清肺口服液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间接释放组织胺的影响。结果显示:皮内注射祛风清肺口服液低、高剂量组大鼠抗血清的大鼠皮肤皮片浸液的吸光度值比模型组降低(P<0.01或P<0.001);注射模型组大鼠抗血清后,祛风清肺口服液低、高剂量组大鼠背部皮肤注射点皮片浸液光密度值比正常组降低(P<0.05);祛风清肺口服液能抑制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祛风清肺口服液有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为其治疗“风热喉痒咳嗽”提供了一定的免疫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4-个氨基吡啶(4-AP)能诱发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高K+(150mmol/L)和低K+(2.7mmol/L)均能抑制4-AP诱发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用含EDTA(乙二胺四乙酸钠)的无钙孵化液处理除去胞浆内Ca2+后,4-AP仍可引起肥大细胞释放一定量组胺,此不受K+通道开放剂二氮嗪的影响。结果提示,4-AP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需有适当的K+浓度,二氮嗪并不能抑制4-AP所引起的大鼠肥大细胞内贮存钙的释放。本文进一步为肥大细胞上存在K+通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麻黄汤各拆方配伍组合对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在体试验观察致敏小鼠抗原攻击后肺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反应,采用离体试验观察致敏大鼠抗原攻击后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结果麻黄汤及拆方减少BALF和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不完全相同;麻黄汤及拆方也不同程度抑制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结论麻黄汤对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拆方分析显示麻黄汤全方效果最佳,并初步验证了麻黄汤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因子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和纯化大鼠BMSCs,收集培养第3代的BMSCs上清液获取干细胞分泌因子。制备大鼠抗卵蛋白血清;分离培养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用大鼠抗卵蛋白血清特异性致敏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干细胞分泌因子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制备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动物模型(PCA),观察干细胞分泌因子对其影响。结果干细胞分泌因子和酮替芬对特异性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和大鼠PCA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219.79~357.32,q=21.26~34.05,P0.01)。结论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Ⅰ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黄芩对甲基一甲氧基一苯乙胺和甲醛的聚合物所致敏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及促使抗原与免疫球蛋白(IgE)的反应均有抑制作用。黄芩苷局部皮肤给药对小鼠血管通透性作用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实验探讨黄芩苷局部皮肤给药对磷酸组胺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豚鼠离体回肠收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血塞通致RBL-2H3细胞与原代肥大细胞脱颗粒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血塞通注射液等在类过敏试验中致RBL-2H3细胞与大鼠腹腔原代肥大细胞脱颗粒特性的异同,以评价2种细胞在中药注射液类过敏试验中的意义。【方法】选用已经明确能引起类过敏反应的3种供试品即血塞通注射液、Compound 48/80和吐温80,分别与RBL-2H3细胞和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共同孵育1 h,通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和组胺释放率、释放量等的检测,分析比较脱颗粒特性的异同,同时观察了不同浓度血塞通注射液对脱颗粒程度的影响。【结果】2种细胞在血塞通注射液、Compound 48/80和吐温80的直接刺激下均出现脱颗粒现象,脱颗粒程度与血塞通注射液呈剂量依赖性;原代肥大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组胺释放量和释放率均显著高于RBL-2H3细胞,2种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类过敏反应脱颗粒试验中,RBL-2H3细胞和原代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相同趋势,均可用于中药注射液类过敏评价,RBL-2H3细胞应用方便,而肥大细胞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生脉注射液致RBL-2H3细胞与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对2种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评价生脉注射剂的致类过敏情况。【方法】分离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生脉注射剂共孵育,采用荧光法检测组胺并计算释放率。RBL-2H3细胞与不同浓度的生脉注射剂共孵育,采用显色法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生脉注射剂对2种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生脉注射剂在终浓度为12.5~100μL/mL时可引起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增加,25~100μL/mL时可引起RBL-2H3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增加(均P0.05或P0.01),上述剂量范围内对2种细胞均未表现细胞毒作用。【结论】生脉注射剂在未表现细胞毒作用的剂量下可引起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和RBL-2H3细胞脱颗粒,提示生脉注射剂具有致类过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种草药复方制剂Bresol?对于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组胺释放的保护作用。 方法:使用大鼠腹膜内肥大细胞,在体外经化合物48/80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评估Bresol?稳定肥大细胞的作用。 结果:显微镜下正常对照组涂片显示较多完整的肥大细胞,有极少量的脱颗粒肥大细胞和微量的组胺释放。阳性对照组中用化合物48/80培养的肥大细胞出现了显著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以及高浓度的组胺释放。而100 mg/L浓度的Bresol?明显抑制了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此外,Bresol?可有效抑制化合物48/80诱导的组胺释放,且抑制效果与剂量有关。 结论:Bresol?能够在体外抑制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组胺释放。本研究的发现可解释Bresol?对多种过敏疾病有效可能是通过一种非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种草药复方制剂Bresol(R)对于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组胺释放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大鼠腹膜内肥大细胞,在体外经化合物48/80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评估Bresol(R)稳定肥大细胞的作用.结果:显微镜下正常对照组涂片显示较多完整的肥大细胞,有极少量的脱颗粒肥大细胞和微量的组胺释放.阳性对照组中用化合物48/80培养的肥大细胞出现了显著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以及高浓度的组胺释放.而100 mg/L浓度的Bresol(R)明显抑制了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此外,Bresol(R)可有效抑制化合物48/80诱导的组胺释放,且抑制效果与剂量有关.结论:Bresol(R)能够在体外抑制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组胺释放.本研究的发现可解释Bresol(R)对多种过敏疾病有效可能是通过一种非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20.
食品过敏原体外激发小鼠致敏肥大细胞组胺释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检测食品过敏原体外激发小鼠致敏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率,探讨食品过敏原鉴定与评价方法。方法以河虾蛋白和鸡卵清蛋白,氢氧化铝佐剂免疫Balb/c小鼠,建立IgE高反应性食物过敏动物模型。间接ELISA测定激发后第7,14,21天血清中过敏原sIgE水平;并在激发后第14天分离小鼠腹腔肥大细胞,过敏原体外激发,荧光光度法检测组胺释放量,计算释放率,Student’s统计分析显著性意义。结果①模型组小鼠血清sIgE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在过敏原激发后第14天sIgE效价最高,河虾和鸡卵清蛋白组分别达到1/6400和1/3200。②鸡卵清蛋白组定向组胺释放率达60.75%;河虾组腹腔或皮下免疫分别达到71.53%和88.48%,所有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小鼠过敏模型,检测食品过敏原体外激发组胺释放率可能成为食品过敏原鉴定与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