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基因重组干扰素α-1b(IFNα-1b,赛若金)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采用IFNα-1b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2个月。对照组62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甘利欣)15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疗程1个月后改口服甘利欣胶囊等护肝降酶药物治疗,疗程12个月。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病毒学指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等方面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IFNα-1b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方法 80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 DNA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拉米夫定组,联合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口服100 mg/d和干扰素α-2 b 5 MU/qod肌肉注射,拉米夫定组为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HBV - DNA转阴率类似,但是HBeAg阴转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结论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普通α-2b干扰素(IFN)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36例给予普通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每次5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 28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0 μ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均为52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普通干扰素组与PEG IFN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52.8%、60.7%;部分应答率分别为27.8%、21.4%;无应答率分别为19.4%、1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普通干扰素α-2b组,PEG-IFN α-2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是81.7%、85.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干扰素α-2b组与PEG-IFN α-2b组在52周治疗结束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9.3%、57.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不同剂型的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率相似,普通干扰素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α(IFN-α)是最早运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药物,是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双重治疗功效[1].IFNα的抗病毒作用比较广泛,对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的患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干扰素治疗结束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HBeAg阴转率,报告多为20%~40%[2-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治疗组58例,对照组62例,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一次,脱氧核苷酸50 mg肌内注射,1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治疗,用法同上,观察肝功能、HBV DNA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结果 治疗结束时,单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转率为40%,抗HBe阳转率为37%;而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65%,抗HBe阳转率为53%,且HBV-DNA阴转率亦有明显提高.结论 两药联合治疗可提高抗病毒治疗应答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α-干扰素,疗程为12个月,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治疗。观察不同疗程时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66.67%(21/30)、HBeAg转阴率36.67%(11/30),总有效率70.00%(21/30);治疗12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90.00%(27/30)、HBeAg转阴率53.33%(16/30),总有效率93.33%(28/30)。结论:采用α-干扰素长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探讨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方法:80例CHB患者(HBeAg阳性45 例,HBeAg阴性35例)使用PEG-IFNα-2α皮下注射,每次180μg,每周1次,基本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12个月的应答情况,分析影响HBeAg血清转换的因素.结果:在治疗的12、24周,HBeAg阳性组的HBV DNA抑制率低于HBeAg阴性组(P<0.05);在总体疗效上,从治疗结束至随访48周两组的联合应答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HBeAg阳性组,治疗前5×ULN≤ALT<0×ULN者,其治疗末HBeAg血清转换率为74%,2×ULN≤ALT<.5×ULN者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治疗前肝脏病理报告显示的炎症活动度为G3或G4者,其HBeAg血清转换率为79%,G1或G2者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在治疗的12、24、36、48周分别为31%、40%、51%和62%,HBeAg血清转换率与疗程的长短有关(χ2=9.91,JP<0.05);在治疗的24、48周,HBeAg转换组与HBeAg非转换组相比,HBV DNA抑制率、HBeAg转阴率以及HBsAg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α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CHB均有良好的治疗应答;治疗前ALT水平、肝脏炎症活动度和治疗时间的长短是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治疗24周时HBV DNA抑制、HBeAg转阴与否以及HBsAg水平也可预测HBeAg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和HBV基因型、亚型等因素探讨阿德福韦酯(ADV,商品名:名正)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联合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ADV 10 mg/d治疗48周,并应用PCR-RFLP检测TNF-α-238及-308位点基因多态性,ELISA测定基线血清TNF-α水平,HBV基因分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或HBV S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基因型、亚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V应答的因素.结果 203例患者24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应答率分别为31.5%、59.1%、15.8%、8.9%、13.3%和58.6%、78.3%、29.6%、16.7%、25.6%.获得24周应答的患者较无应答者的基线ALT、TNF-α水平高,而基线HBV DNA载量低(P<0.05);获得48周应答的患者较无应答者的24周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基线TNF-α水平高,而基线HBV DNA载量低(P<0.05).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ADV治疗24周应答的预测因素是基线ALT、TNF-α、HBV DNA;48周应答的预测因素是24周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基线HBV DNA及TNF-α.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胰腺肽和乙肝疫苗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大剂量干扰素α-2b和胸腺肽及乙肝疫苗联合治疗;B组单用相同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疗程均为24周,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A与B两组ALT复常率均较高,但HBeAg、HBV DNA阴特率及随访(6个月)ALT复常率HBeAg,HBV DNA阴转率A组均优于B组。结论 干扰素α-2b和胸腺肽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CHB,可缩短干扰素的使用时间,而且疗效持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优化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8月间共26例阿德福韦酯治疗至少12个月且病毒学应答不佳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10 mg阿德福韦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00 mg替比夫定。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每3个月评估1次,乙型肝炎两对半和腹部B型超声每半年评估1次。结果在第1年的治疗期间,所有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均呈进行性下降,其中24例(92.3%)血清HBV DNA水平在联合治疗12个月时低于检测值下限,有25例(96.2%)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复常。治疗6个月时,分别有7例(26.9%)和2例(7.7%)患者发生HBe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治疗12个月时,分别有11例(42.3%)和8例(30.8%)患者发生HBe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整个治疗期间,26例患者均未出现病毒学突破。结论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应答不佳时,加用替比夫定可有效控制病毒,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病毒学、生化学和免疫学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B、C两种不同基因类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80例门诊或住院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基因B型28例,基因C型12例;对照组40例,其中基因B型26例,基因C型13例,非B非C型1例.治疗组用α-2b干扰素500万U/次皮下注射,疗程52周;联合甘露聚糖肽10 mg/次静脉滴注或2.5 mg/次肌肉注射,12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16、26、52周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血常规等,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52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2.5% vs 30.0%、27.5% vs 10.0%、47.5% vs 25.0%,P<0.05).基因B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基因C型患者(83.3% vs 52.0%、51.9% vs 16.0%,P<0.01).治疗组基因B型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因B型(67.9% vs 38.5%、35.7% vs 11.5%、57.1% vs 26.9%,P<0.05).停药52周后复查,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较停药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7.5% vs27.5%、30.0% vs 7.5%、50.0% vs 22.5%,P<0.01).治疗组用药4周后白细胞开始回升,至8周时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至16周时仍未完全恢复,52周疗程结束时为(3.93±0.78)×109/L,仍然低于正常值,但停药后52周随访则完全恢复正常.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绝对数和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甘露聚糖肽联合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CHB可显著提高惠者的疗效,尤其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基因B型患者疗效明显优于C基因型.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基因B型患者HBeAg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基因B型患者,在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方面亦以治疗组为优.联合治疗可促进HBeAg的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清除、对抗α干扰素导致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扰素-ɑ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阳性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使用干扰素和胸腺肽治疗12周,随后单用干扰素治疗12周;对照组52例单用同样剂量干扰素-ɑ治疗24周。结果治疗组ALT、HBV DNA、HA复常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14%和59.62%;78.57%和59.62%;58.93和34.62;60.71%和46.15%)。结论干扰素-ɑ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LT、HBV DNA、HA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优于单用干扰素-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ULN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33例ALT<2ULN肝组织学炎症≥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16例和恩替卡韦对照组17例,分别接受48周的治疗.治疗24周、48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是68.8%和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V DNA水平与基线相比,分别下降(2.71±1.43)lg copies/mL和(2.88±1.03)lg 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有1例HBsAg阴转,恩替卡韦组没有1例HBsAg阴转或血清转换.成对活检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肝组织学改善分别是37.5%和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治疗后肝组织内HBsAg、HBcAg量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 ULN且肝组织学检查≥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应答和组织学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PEG INFα-2a)治疗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HBeAg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Fα-2a组和IFNα-1b组。结果:治疗6月时,PEG INFα-2a组HBeAg血清转换率(54.3%)高于IFNα-1b组(29.7%),P<0.05。停药6月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7.1%和32.4%.P<0.05。停药6月后,持续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2.9%和37.8%,P<0.05。治疗后,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为62.9%和45.9%,停药后6月,两组的联合应答率分别为60.0%和35.1%,差异有显著性,P<0.05。PEG INFα-2a组有3例病人HBsAg阴转,而IFN α-1b组仅有1例病人HBsAg阴转。两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重要的不良事件。结论:PEG INF 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IFN—1b.耐受性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周根法 《临床医学》2010,30(12):24-25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 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同时予以α1b-干扰素5 MU/d,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为1年;对照组20例,单用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为1年。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HBV YMDD变异率分别为10.0%和30.0%(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35.0%(P0.05)。治疗组YMDD变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但可降低YMDD变异率。  相似文献   

16.
α2b干扰素抗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HBV-DNA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内HBV的治疗效果 ,并与血清中HBV DNA ,HBeAg转阴率比较。方法 :以国产α2b干扰素 30 0MU/d ,10 0MU/d分组治疗 ,3个月为 1疗程 ,共 2个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 ,血清内HBV DNA和HBeAg。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PBMC、血清内HBV DNA和HBeAg总体转阴率分别为 35 9% ( 19/5 3) ,45 3% ( 2 4/5 3) ,49 1% ( 2 6 /5 3)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但用 30 0MU治疗 2个疗程后 ,PBMC、血清内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 5 5 6 % ( 10 /18) ,6 6 7% ( 12 /18) ,6 1 1%( 11/18)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用 10 0MU治疗 2个疗程后 ,PMBC、血清内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 2 5 7% ( 9/35 ) ,34 3% ( 12 /35 ) ,42 9% ( 15 /35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α2b干扰素对PBMC内HBV D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其抗PBMC内HBV DNA的作用与α2b干扰素的使用剂量有一定关系 ,且与血清内HBV DNA的治疗效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CHB患者123例,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保肝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及α-2b干扰素的不良反应。结果α-2b干扰素治疗组的完全应答率、ALT复常率、HBeAg的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保肝对照组;治疗前高ALT水平、HBV-DNA≤106copies/mL的患者疗效更好;年龄、性别与疗效也有关系;α-2b干扰素不良反应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并能很快恢复正常。结论α-2b干扰素对HBV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加速乙肝患者HBeAg自然阴转过程,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疗效及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因素。方法将85例丙氨酸转氨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给予PEG-IFNu-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12个月,3个月无治疗应答者停药,观察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24个月时ALT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对治疗应答的影响。结果①HBeAg阳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及停药后6、12、18、24个月的完全应答率与HBeAg阴性组患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前ALT〉5×ULN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与ALT〉(2~5)×ULN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前HBVDNA栽量水平(低、中、高3个组),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G-IFNa-2a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应答,血清ALT〉5×ULN的患者,PEG-IFNa-2a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α联合中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干扰素α-2α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2.6%和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46.9%,16.7%,P<0.01;78.1%,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干扰素α-2α联合中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地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且可以缩短干扰素α-2α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20.
近4年我们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部分患者于治疗前或治疗后行肝组织活检,现将资料完整、治疗48周、随访超过6个月以上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2002年至2006年我院住院或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HBV DNA病毒载量超过5×105拷贝/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持续6周以上.110例患者接受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其中10例治疗12周后因经济等原因停药,56例仅完成24周疗程,以上病例均因疗程不足而剔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