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9岁。外院体检B超发现膀胱肿物20天,于2005年8月2日收入我科。患者平素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症状。入院化验尿常规红细胞〉50/HP。B超提示:膀胱颈后方可见团状不均质稍强回声,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考虑膀胱内实性占位。膀胱镜检发现膀胱三角区近右侧壁可见一广基肿物,肿物表面膀胱黏膜正常;取肿物表面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回报为腺性膀胱炎,部分上皮不典型增生。CT检查提示膀胱肿物与子宫之间关系较为密切,不除外为子宫肿瘤压迫局部膀胱壁向膀胱内突出。为明确肿物与膀胱关系,行盆腔MRI检查,提示盆腔肿物来源于膀胱外,与宫颈关系密切。追问病史,患者诉平时夜尿次数较多,约4~5次/夜,月经期痛经严重,并出现较明显的尿频症状,但能逐渐自行缓解,故没在意。拟诊子宫内膜异位症。请妇科会诊,考虑为①盆腔肿物、阴道前壁肿瘤;②腺性膀胱炎。建议患者转妇科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表皮样囊肿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1岁,体检发现膀胱占位人院,超声提示膀胱3cm×4cm×3cm高回声占位,CT提示膀胱内占位,密度高于液性,但低于软组织,无明显强化。结果:患者行手术治疗,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膀胱壁内,白色,表面有被膜,血运差,完整切除肿物,剖开肿物见内容物为白色、豆渣样。病理回报:膀胱壁肿物被覆移行上皮之黏膜下表皮样囊肿。患者术后1周痊愈出院,随访15个月未见肿物复发转移。结论:膀胱表皮样囊肿临床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无此类报道。膀胱表皮样囊肿尽管罕见,也应为膀胱肿瘤的鉴别诊断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9岁,因“尿频、尿急、尿痛,间歇性肉眼血尿4个月余”入院,入院后CT:膀胱顶壁占位改变,建议膀胱镜检;膀胱镜检见膀胱顶壁肿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阑尾腺癌侵犯膀胱的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阑尾腺癌侵犯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中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1、45岁。例1为体检发现膀胱肿物,CT示膀胱右侧壁实性肿物,大小约2cm,不均匀强化,考虑膀胱肿瘤,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壁半球性肿物,活检提示黏膜慢性炎表现。例2表现为尿混浊含絮状物3个月,CT示膀胱右侧壁实性肿物,大小约6cm,不均匀强化,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壁局部黏膜溃烂,膀胱内含有大量絮状物,活检提示黏膜慢性炎表现。消化道造影提示回盲部受压表现,阑尾未显影。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均行手术治疗,例1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术中电切肿物至肌层后发现有絮状物流出,行开放手术,术中见阑尾与膀胱侧壁粘连紧密,考虑阑尾肿瘤侵犯膀胱,行回盲部、阑尾肿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阑尾高分化腺癌侵犯膀胱。例2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肿瘤侵犯膀胱,行阑尾肿瘤、右半结肠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阑尾黏液腺癌侵犯膀胱。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阑尾腺癌临床少见,侵犯膀胱罕见,膀胱继发性肿瘤应考虑阑尾肿瘤侵犯可能,尿中持续有絮状物者应考虑有阑尾膀胱瘘可能。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行膀胱部分切除或全切,阑尾肿瘤及右半结肠切除,放疗及化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8年前曾行剖宫产术,现因“发现膀胱肿物半个月”入院。患者于半个月前单位组织体检时,超声示膀胱顶底交界处有-2cm×2cm肿物,表面尚光滑,无蒂,子宫、双附件正常。膀胱镜检查:膀胱顶底交界处有-2cm×2cm肿物,表面光滑,广基。诊断为“膀胱占位”,住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图1)。  相似文献   

6.
1病例摘要 患者女,53岁。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治疗。临床检查:右肾积水,左肾缺如。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炎性肉芽组织增生,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膀胱黏膜为一层黄白色絮状物质所覆盖,肿物与膀胱黏膜无明显黏连。可行剥离,剥离面可见出血点。絮状物切除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所见:镜下见被覆移行上皮黏膜组织,黏膜下可见弥漫性增生的上皮样组织细胞,胞浆嗜酸或嗜双色性,其内可见散在圆形或卵圆形包涵体(MG)小体,嗜碱件,呈同心圆状钙化小体,分散在间质及组织细胞内。间质内可见多数炎细胞浸润及淋巴组织增生,伴有生发中心形成。MG小体PAS,铁及钙染色阳性。病理诊断:膀胱软斑病。  相似文献   

7.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用THP(30mg/40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min。结果:经10-12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2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5.9%;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5例患者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得发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膀胱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3例膀胱憩室和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手术操作包括膀胱部分切除和完全的腔内膀胱缝合。结果: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0(60~120)min,术中平均出血76(40~100)ml,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术后住院5(3~7)天。结论:采用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和良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膀胱憩室和良性肿瘤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完全重复膀胱重复尿道是一种罕见的尿路畸形。膀胱外翻的变异型极为罕见,大约占膀胱外翻病例的8% [1] ,包括假性膀胱外翻、膀胱上裂、重复膀胱外翻以及被覆膀胱外翻。我们收治1例完全重复膀胱重复尿道伴假性膀胱外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 7岁。因下腹壁包块伴排尿费力及尿失禁,于2 0 0 3年3月12日入院。患者生后即发现下腹壁正中半球形突出物,质软,哭闹或用力排尿时突出明显。正常排尿时未见双股尿流。7岁后左阴囊内出现球形肿物,质软,无痛,揉按后可缩小。随年龄增大,下腹壁包块及左阴囊内肿物逐渐增大。患者出现排尿费力,尿线细,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喃阿霉素(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初发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定期进行THP膀胱内灌注治疗,随访12~36个月。结果:无肿瘤复发率为88.4%,复发率为11.6%,12例于膀胱灌注期间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其中2例因为不能耐受,暂停灌注,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全身性药物反应。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11.
膀胱壁脓肿致阑尾周围脓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49岁,尿频、尿急、尿痛20d,无血尿、脓尿,无排尿困难,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查体:T36.6℃,P78次/分,R18次/分,Bp115/75mmHg,消瘦,腹软,右下腹可触及一直径约5cm质韧包块,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7.7×109/L,N69.8%;B超及CT示:膀胱右侧壁直径约5cm肿物突入膀胱腔内;膀胱镜检查示:右侧壁滤泡样改变,向腔内突出。初步诊断为膀胱占位。在腰麻 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切开膀胱壁见右侧壁不规则肿物向膀胱腔内生长并侵透膀胱壁全层累及腹膜,切开腹膜,见局部大网膜与腹膜及膀胱壁粘连较重,阑尾盆位,被包裹在内,分离阑尾,…  相似文献   

12.
多层面螺旋CT仿真膀胱镜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仿真膀胱镜(multi—slice spiral CT virtual cystoscopy,MSCTVC)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以血尿为主诉,经B超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的20例患者行MSCTVC和传统膀胱镜检查。通过导尿管将4.8%泛影葡胺注入膀胱,行盆腔CT扫描,将资料传至工作站,采用Voyager。软件angios—copy模式行仿真膀胱镜影像重建。结果:传统膀胱镜证实的25处膀胱内病变MSCTVC显示23处,准确率92%。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均清晰显示。结论:MSCTVC具有重建图像清晰逼真、大视野、无盲区等特点,能较准确地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可作为尿道狭窄、严重血尿或拒绝行传统膀胱镜检等特定条件下替代常规膀胱镜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膀胱憩室癌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憩室癌患者均行CT和膀胱镜检查确诊。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手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3例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均为非移行性细胞癌;另外2例术后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CT和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膀胱憩室癌的临床分期不同,预后明显不同,非移行细胞癌病理类型有早期浸润行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联合益气缩泉汤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方法:对32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术后3d起配合口服益气缩泉汤1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采用最大尿流率和膀胱残余尿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2例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5.6±5.1)mL/s、(22.2±4.7) mL/s和(21.4±4.8) mL/s,均显著高于术前(6.8±3.2) mL/s(P<0.001);膀胱残余尿量分别为(68±18) mL、(31±14) mL和(33±15) mL,均显著低于术前(147±70) mL(P<0.001)。结论: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联合益气缩泉汤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改良膀胱全切新回肠膀胱术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包膜及精囊对原位新膀胱功能及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4例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原位回肠膀胱术: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及精囊,新回肠膀胱与残留前列腺包膜连续缝合;对术后新膀胱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及患者的勃起功能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分期:T2aN0M0 5例,T2bN0M0 9例,T3aN0M0 7例,T3bN1M0 3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7月。无瘤生存22例;带瘤生存2例。新膀胱容量(385±68)mL,最大充盈压(24±16)cmH2O。排尿良好,最大尿流率(18±5)mL/s,剩余尿(35±16)mL;完全控尿22例,夜间尿失禁2例;21例术前勃起功能正常者术后2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在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及精囊,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和勃起功能,同时可有效防止新膀胱一尿道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膀胱壁囊肿临床罕见, 与膀胱癌同时发生更罕见, 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尿频、肉眼血尿入院, 术前B超、CT检查发现膀胱左侧壁和右前壁各一肿瘤。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左侧壁菜花样肿物, 膀胱右前壁隆起肿物;对左侧壁肿物取组织活检, 结果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剜除术+耻骨上小切口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左侧壁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并右侧壁囊肿。术后随访15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7.
膀胱粘膜白斑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膀胱粘膜白斑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抗感染,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术,电切前在膀胱粘膜下注射2.5%5-氟尿嘧啶(5-FU)1-2ml,使粘膜与肌层分离,以及膀胱内药物灌注等治疗。结果:分别经过6-52个月随访,11例治愈,2例3年后恶变,2例失访。结论:膀胱镜检加活组织检查对膀胱粘膜白斑恶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术以及膀胱内药物灌注是治疗膀胱粘膜白斑和预防其恶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6岁,因尿频、尿痛10d伴血尿5d入院,否认腰部外伤史。查体:膀胱区稍隆起,轻压痛,叩诊呈浊音。B超提示:膀胱底可见5cm×5cm异常回声。CT扫描提示:膀胱内血凝块、膀胱底前壁5cm×5cm软组织影。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镜检、膀胱肿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镜下见膀胱内有大量血凝块,约1000mL,吸尽血凝块,见膀胱底、顶交界处有一直径约5cm左右新生物,表面黏膜充血水肿,局部溃烂出血,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68岁。因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 1个月收入我院泌尿外科。无颜面潮红、心悸、腹泻等症状 ,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 :膀胱区未触及包块。 B超发现膀胱顶部肿物 ,膀胱镜见顶部肿物呈菜花样。全身其他脏器未见异常。术中见膀胱顶部有 3.0cm× 3.5cm肿物 ,菜花样 ,呈浸润性生长 ,与周围组织尚无粘连 ;遂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报告为非典型类癌 ,呈广泛浸润性生长 ,达膀胱外脂肪组织 ;肿瘤组织内灶状坏死 ,小静脉内见癌栓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嗜铬粒素 A阳性 ,EMA部分阳性 (图 1 ,见彩色插页 )。术后恢复良好 ,2周出院 ,未行膀胱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方法和疗效。方珐14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4例患者,新膀胱容量170~350mL,平均250mL,膀胱残余尿0~25mL,平均10mL,最大尿流率14~21mL/s。3月后达到完全自控排尿11例,6月后13例完全自控排尿,1例有不完全性夜间尿失禁。1例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伴双侧输尿管轻度返流,出现肾功能轻度不全,其余13例患者无血浆肌酐、尿素氮升高,无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结论该术式并发症少,患者原位可控排尿,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