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有许多学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病原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一致认为本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但就机体的自然衰老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做病原学研究较少,我们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探讨了在机体衰老过程中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血脂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人对20例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行了现察。结果表明,反搏治疗后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以及血沉方程 K 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变率下降极为显著,提示体外反搏治疗不仅增加心肌供血而且能降低血液粘度,对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灌注,调节全身血液循环有重要作用,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改变、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9月间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回顾其临床资料,并以随诊情况,按是否规律服药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8例)与观察组(112例)。观察组为规律服药治疗者;对照组为不规律服药治疗者。分析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其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指标。但如果患者在治疗中不能规律性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使得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达不到预期效果。故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国内外危害最大的心脏病之一。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象冠心病的血液粘度与血脂的特征等等都有报道,本文要探讨的是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变与血清钙浓度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冠心病组:经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34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病,它的形成与血液粘滞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为了探讨糖尿病肾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与变化规律,预防或延缓此类并发症的产生,改善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资料。结果表明:该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且以全血(比)粘度、血球压积及血浆(比)粘度明显(P<0.05),属于高粘滞状态。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突出病理生理学表现,它是糖尿病病程发展的结果,又是病变加重,导入恶性循环的原因。正确地认识该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密切关注糖尿病肾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于了解该病的病程、进展与预后,指导治疗具有实际意义,也可为中医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糖尿病足关系研究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F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DF的病变基础是糖尿病病人的两大慢性并发症,即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特别是血液的高粘稠、高凝状态以及下肢循环的特点等原因,使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下肢血管病变,诱发DF发生。本研究旨在了解血液流变学改变对DF的影响,寻找DF的辅助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 ,而血液黏度增高是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组病例的观察目的是为了解老年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并对伴有高黏滞血症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金钠多治疗 ,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病例从我院 2 0 0 0年 9月至 12月间以冠心病入院患者中筛选 ,符合下列条件者选入观察 :1年龄 6 0岁以上 ;2除外有慢性支气管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疾病 ;3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级者因需急救不选入。共选病例 47例 ,男性 39例 ,女性8例 ,平均年龄 72岁。健康组为同期体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芪参胶囊对改善新功能及血液流变指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芪参胶囊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快速减轻患者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常见病,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本文通过78例高血压患者及72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比来探讨高血压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 健康人对照组 男40例,女32例,年龄25~68岁,均系健康体检者,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史。  相似文献   

14.
<正> 许多临床观察已证实,血液流变学与冠心病发病及其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冠心病与血液流变改变之间的关系,我们测定了144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加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我院体格检查中无冠心病症状;既往无心血管及糖尿病史,体格检查正常,心电图试验正常者52例为正常对照组。男43例,女9例;年龄45岁~65岁,平均54.7岁。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高血压病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疾患,在神经、体液及其他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下,使机体血流量—阻力关系扰乱。目前,随着血液流变学的逐步深入开展,发现高血压病出现血液粘度及血浆粘度改变,是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现将159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男性,按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工作汇报讨论会修订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将病人进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6.
高原人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第11月至1980年2月,适高原发病季,在拉萨(3658公尺)随机抽样对96例男性进行同一人体六项指标综合测定(RBC、HB、HT、RBC 直径、血液粘度、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其中将 HB≤20g%、HT≤60%者列为正常人组,HB>20g%,HT>60%者列为高原多血症病人组(即: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正常人组67  相似文献   

17.
血液流变学与增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测定60岁以上老年人与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各150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比较两者异常的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老年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01)。结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血液粘度有一定的差异,且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黏度相对增高。提示对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检测.发现这些肿瘤患者存在着高凝血症。 1 病例选择 恶性肿瘤组30例,其中肝癌9例,肺癌13例,胃癌6例,乳腺癌及结肠癌各1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2.4岁。以上均为我科收治的住院患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国梁  吴萍 《云南医药》1996,17(4):276-277
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曹国梁,吴萍Thehemorrheologicchangesofthehepaticcirrhosispatients¥CaoGuoliang;WuPing;(KunmingYanAnHospital,650051)Abst...  相似文献   

20.
1994~1999年,我们选取门诊和病房收治病毒性心肌炎(virusmyocarditis,VMC)患者60例,探讨VMC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液流变学及左室收缩功能变化规律,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诊断标准:60例均参照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VMC中医辩证主要分为三种证型:(1)邪毒侵心证:发热、咽痛、肌痛、心烦胸闷、心悸、大便干、小便赤,舌尖红、苔黄,脉疾数或迟缓或结、代、促。(2)邪伤心阴证:低热、心悸、胸闷、心烦、口干、失眠多梦,舌尖红,脉细数或迟缓或结、代、促。(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