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腑泻下法在外科急腹症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3.
通腑泻下法治疗中风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杜贵传 《中外医疗》2012,31(22):123-123
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脑血管意外,属于中医中风范畴,通过对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病因、病理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运用通腑泻下法对急性期脑卒中进行治疗。其治疗的疗效是令人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
便秘是中风急性期的常见症状,多为痰瘀互阻,中焦壅滞而化热腑褛所致,笔者采用通腑泻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秋30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通腑泻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是中风急性期的常见症状,多为痰瘀互阻,中焦壅滞而化热腑实所致。笔者采用通腑泻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30例,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将确诊为急性期中风、中经络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病人均有半身不遂、口眼斜、大便秘结等症状。性别、年龄、患侧肌力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头颅CT检查均提示为脑梗塞。  相似文献   

7.
8.
通腑泻下法用于出血性中风临证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腑泻下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出血性中风发病急,死亡率高,正确掌握和运用通腑泻下对此病预后、康复以及减少致残、死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通腑泻下中药灌肠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GIDF)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7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7例.其中治疗组女14例,男23例,平均年龄(71.76±11.93)岁,对照组女17例,男20例,平均年龄(72.76±11.24)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0.
《内经》云:“六腑能化物而不藏焉”,“六腑以通为用”。食物经过脾胃的运化,将营养物质吸收,糟粕下至大肠。如滞留时间过长,水分重复吸收,腑气不通则导致浊气上扰,胃火上炎,瘀血内阻,循环不畅而诱发各种疾病。笔者从医38年,曾用通腑法治疗临床各科的急、慢性疾病,收到很好的疗  相似文献   

11.
古伟明 《中国医刊》2001,36(11):57-58
我院消化内科在近年来用疏肝利胆通腑法治疗胆石症 12 0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中医治疗组 12 0例 ,年龄 2 6岁~ 76岁 ,平均 5 2岁 ;男 68例 ,女 5 2例 ;病程 1~ 35年 ,平均 18年。其中肝胆湿热型 68例 ,肝郁气滞型 30例 ,肝郁脾虚型2 2例。胆囊结石 110例 ,肝内胆管结石 8例 ,两者合并存在者 2例 ,泥沙样结石 4 2例 ,胆固醇结石 78例 ,结石最大 1 8cm× 1 3cm ,最小 0 3cm× 0 2cm ,西药对照组 68例 ,男 35例 ,女 33例 ;年龄 2 5~ 74岁 ,平均 5 0岁 ;病程 1~ 34年 ,平均 15年。其中胆囊结石 64例 ,肝内胆管…  相似文献   

12.
1 急性胆囊炎,通腑泄浊痛自安 急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年龄以中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常突然发作。以右胁下疼痛、寒战、发热、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究其主要病理因素,多系湿热之邪侵袭肝胆,肝胆失疏,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治疗当着眼于清利、疏泄、通滞。在治疗时要立足于“通”。对胆绞痛剧烈者,通腑泻下为其首要,腹泻一次,痛减一分;若能畅泻,则疼痛大减;若不腹泻,则疼痛难减,对体质较佳的病者,可加重大黄的用量。临床选方常以大柴胡汤加减图治。这样才能使剧痛减,湿热祛,结聚散,从而减轻病人的疾苦。应用通腑泄浊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急性出血性中风具有起病急 ,病情重 ,变化快和病死率高 ,致残率高的特点。这些病人常感邪深重 ,气机逆乱 ,腑气不通。我们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对部分病人配合中药通腑治疗护理 ,以达到通导大便 ,荡涤胃肠积滞排除病邪的目的 ,从而降低了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1 一般资料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院ICU共救治急性出血性中风 30例 ,在病程中出现腑气不通需泻下之症的有 10例 ,占33% ,其中年龄在 2 5~ 40岁 2例 ,40~ 6 0岁 3例 ,6 1~ 70岁 3例 ,71~ 86岁 2例 ,昏迷者 6例 ,清醒者 4例 ,经CT确诊出 :颞部、额叶、顶叶出…  相似文献   

14.
通腑法,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尤其对于某些热证、实证,用之得当,每有奇效。但通常所说的通腑,主要是指通泻阳明之腑,亦即通里攻下,以畅肠腑之法,用于腹满拒按,大便秘结之阳明腑实证。而人体之腑,不仅限于手阳明大肠,实应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者,总称六腑。因此,所谓通腑,广言之亦不必局限于通泻阳明一法,而应扩展其义,推广其用,何腑需通,即通何腑。如此,方为活机活法,灵巧圆通,而不失中医辨证论治之精神。这正是笔者愿提出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的意旨,现将笔者对通腑法的认识,以及临床应用的体会概述于后,以抛砖引玉,与同道共磋。  相似文献   

15.
16.
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曾广鹏 《当代医学》2014,(21):82-83
目的:探讨分析通腑泻热法治疗外科急腹症并发脓毒症的效果。方法以阳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外科急腹症并发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40),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使用通腑泻热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第3 d和第7 d血清中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 d和第7 d血清中CPR、TNF-α、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即术后伤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和呼吸道感染皆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泻热法治疗外科急腹症并发脓毒症,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负担及和谐医疗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腑攻下法为主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笔者从1989年5月至今,采用通腑攻下法为主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2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理论认为:"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法就是本着这一中医基本理论而确立的一种治疗方法,从古至今,这种治疗方法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对很多内科杂症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腑法在急性中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柏 《华夏医学》2000,13(6):806-807
中风指以猝然昏仆 ,口舌口呙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特征的病证。中风急性期是在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偏盛的基础上 ,产生痰、火、瘀、虚 ,导致窍闭、肝风、腑实证的发生。腑气不通 ,则火热、痰浊、瘀血之邪无下走之出路 ,可使实邪肆虐更甚 ,骤然出现大壅大实之象。或原有阴虚 ,因腑气不通 ,而致火热之邪更耗真阴 ,从而加重病情。此时单用平肝熄风、豁痰通络、活血化瘀、滋阴熄风、醒神开窍等法 ,恐有缓不济急之感 ,唯有通腑泻下法可以“釜底抽薪”,达到腑气通畅 ,气血得以调和而通痹达络 ,偏瘫症状及时恢复 ,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