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优秀生、落后生的人格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本校大学生,采用分层抽样抽取400名(其中优秀生200名,落后生200名,男200名,女200名),分别填写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结果大学优秀生在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三个维度的分值低于落后生,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学生优秀组与落后组与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情绪不稳定呈显著负相关,父亲的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与情绪不稳定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内外向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大学生的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优秀生、落后生的人格形成有关。不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乃至今后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我区回汉大学生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O)对宁夏两所高校的7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在父母养育方式中,回族大学生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多于汉族.回族大学牛母亲的拒绝否认少于汉族.回族大学生人格的内外向上和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维度无差异.②回族父亲的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过度保护与神经质呈正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汉族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均与精神质呈正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均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结论 回汉大学生人格及父母养育方式不同;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格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症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其人格的影响。方法选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大学生神经症进行评定。结果 (1)神经症大学生人格为内倾不稳定型。(2)其父母养育方式倾向于惩罚、拒绝、否认,缺少情感温暖和理解。(3)人格与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正相关,与温暖、理解及偏爱因子呈负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神经症的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袁(SCL-90)评定518例高一学生,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作多因素分析。结果:父母的温暖理解与EPQ的内外向因子正相关,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EPQ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因子负相关;SCL-90高分组学生的父母更倾向于采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等负性情感。结论: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子女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过多使用负性情感易使子女出现心身症状及不良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讨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暴力罪犯人格的影响.方法: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a version,FES-CV)、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gma minnen AV bardosnauppforstran,EMBU)对60名暴力罪犯和60名学校工作人员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暴力犯罪组具有N(情绪性)分和P(精神质)分高、E(外向性)分低的特点;其父母养育方式表现出低情感温暖、理解,高惩罚严厉、高拒绝否认和过分偏爱的特点.犯罪组个性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失当可能是造成犯罪青少年人格偏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自卑感量表对382名来访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得分高的家长,其孩子自卑得分相对高。结论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等消极的父母养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负面而且深刻的,怎样减少对孩子的心理伤害以及帮助孩子进行健康心理重建,是家长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分层抽样问卷调查设计。对安宁市某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系统分层抽样,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548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μ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行为与合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在相关分析中,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正相关;行为因子与父母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负相关,与母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焦虑因子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合群因子与父母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呈负相关;幸福与满足因子与父母偏爱被试呈正相关,与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自我意识总分与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结论: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受虐初中生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系统分层抽样问卷调查,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SQCA)对昆明市3所中学的1115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筛出儿童期受虐学生212名,并选取与儿童期受虐学生同年龄、同性别、同班级的非受虐学生212名作为对照组。进一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研究组EPQ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掩饰度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MBU的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高于对照组,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SRS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相关分析中,研究组EPQ的精神质因子与EMBU中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负相关,与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呈正相关;外向性因子与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正相关,与母亲的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呈正相关;神经质因子与父母的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因子呈正相关,与母亲的惩罚严厉和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正相关,与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负相关;掩饰度因子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拒绝否认因子呈负相关。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与精神质、外向性和神经质因子呈正相关。研究组精神质因子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呈负相关;外向性因子与SSRS各因子呈正相关;神经质因子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呈负相关;掩饰度因子与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呈正相关。结论儿童期受虐初中生的人格特征异于非受虐初中生,其父母教养方式与非受虐初中生比较存在明显不同,其社会支持也较低。儿童期受虐初中生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宁夏回汉大学生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宁夏两所高校的7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在父母养育方式中,回族大学生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高于汉族(P值分别为0.033、0.018、0.023)。汉族大学生母亲的拒绝否认高于回族(P=0.043)。回汉大学生自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回族大学生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偏爱被试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汉族大学生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回汉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调查结果不同。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回汉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 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82名行为问题儿童和5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 行为问题组内外向(E)分低于对照组[(42.62±13.08)分vs(48.90±13.41)分,P<0.01]、稳定性(N)分高于对照组[(54.15±9.87)分vs(47.20±9.04)分,P<0.01].行为问题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FF1、MF1)分低于对照组,父母的惩罚严厉(FF2、MF4)、拒绝否认(FF5、MF3)、父母的干涉保护(FF3、FF6、MF2)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2.976~3.936,P<0.01).父母的偏爱因子(FF4、MF5)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与儿童的抑郁、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呈现负相关(FF1与社交退缩除外)(r=-0.181~0.360),父母的过度干涉保护(FF3、FF6、MF2)、拒绝否认(FF5、MF3)、惩罚严厉(FF2、MF4)与儿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均呈正相关(FF2与抑郁、MF2与社交退缩除外)(r=0.172~0.350),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儿童的体诉呈正相关(r=0.190~0.247)(P<0.05、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呈现负相关、与儿童的内外向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 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存在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某些不恰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医学生父亲与母亲不同的养育方式。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 16 0名医学生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女医学生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男医学生 (P <0 0 1)。本科生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大专生 (P <0 0 5 ) ,大专生父母严厉惩罚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本科生 (P <0 0 5 ,P <0 0 1) ,大专生母亲拒绝否认分显著高于本科生 (P <0 0 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 ,过度保护、干涉均显著高于父亲 (P <0 0 0 1) ,父亲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母亲 (P <0 0 0 1)。结论 :医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受医学生自身的性别、学历层次和父母性别的影响 ,要改过父母养育方式必须父母、子女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111-112
目的 探讨农村高中生的人格特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00名农村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EMBU中.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均存在差异;在EPQ中,只在P、L2项得分上有性别差异,在E、N2项得分无差异;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惩罚、严厉(m4),父亲过度保护(f6)对子女精神质(P)影响显著;父亲拒绝、否认(f5),母亲惩罚、严厉(m4)对子女的神经质或情绪的稳定性(N)影响显著;母亲惩罚、严厉(m4)对子女的掩饰或纯朴性(L)影响显著.结论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特点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对成都市区的中学生采取多级随机抽样法,对抽到的1 421名中学生使用自编一般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进行评估.结果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体验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较少地体验到父母的惩罚、严厉和来自父亲的拒绝、否认(P<0.05或P<0.01);学习成绩差的被试较少地体验到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而较多地体验到父、母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P<0.01);吸烟和饮酒的中学生更少地体验到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更多地体验到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P<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行为方式影响较大,中学生学习成绩差、吸烟、饮酒与不良父母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及父母个性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Achenban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杭州市452例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调查评定.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中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文化性、道德性、组织性及母亲个性N分高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结论 改善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预防和矫治儿童行为不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5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的乐群性、敏感性和忧虑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恃强性和怀疑性得分低于男生(P<0.01);城市学生的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和敏感性得分高于农村学生(P<0.05)。稳定性、有恒性和敢为性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P<0.05);忧虑性、紧张性与父母惩罚严厉、过度保护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否、过度保护与否等因子可以对学生人格特质进行预测。结论 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462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问题组儿童的父亲的情感温暖分数低于正常组(t=2.385,P<0.05),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分数显著高于正常组(t=1.903、2.075,P<0.05);问题组儿童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分数显著高于正常组(t=2.483~3.391,P<0.05、0.01).父母亲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与多种行为问题呈负相关,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则与许多行为问题呈正相关.结论 父母亲的养育方式与儿童多种行为问题的发生相关, 父母应采取良好的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朝鲜族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方法]以189名朝鲜族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进行调查.[结果]朝鲜族大学生在人格特征精神质维度上,与父亲及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呈负相关;与父亲的过度干涉,父亲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呈正相关.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维度上,与父亲及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正相关;与父亲的过度干涉呈负相关.在人格特征的神经质维度上,与父亲的拒绝、否认,父亲的惩罚、严厉呈正相关.在人格特征的掩饰性或幼稚的维度上,与父亲及母亲的偏爱被试,父亲的过度保护呈负相关;与父亲的拒绝、否认呈正相关.[结论]朝鲜族家庭父母对子女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对成都市区的中学生采取多级随机抽样法 ,对抽到的 14 2 1名中学生使用自编一般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EMBU )进行评估。结果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体验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 ,较少地体验到父母的惩罚、严厉和来自父亲的拒绝、否认 (P <0 .0 5或P <0 .0 1) ;学习成绩差的被试较少地体验到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 ,而较多地体验到父、母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 (P <0 .0 1) ;吸烟和饮酒的中学生更少地体验到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 ,更多地体验到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 (P <0 .0 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行为方式影响较大 ,中学生学习成绩差、吸烟、饮酒与不良父母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 EMBU)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城乡患者比较仅表现农村病人得到了母亲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家族史的母亲表现了过多的惩罚严厉;男女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父亲对男性子女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而成年、未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成年发病患者的父亲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被试.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人际信任量表(IT)和自尊量表(SES)对183名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人际信任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227 ~0.291,P <0.01);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偏爱被试等养育方式呈负相关(r= -0.185 ~-0.306,P <0.05~0.01);自尊与父亲的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及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被试等养育方式呈负相关(r= -0.148~-0.211,P <0.05~0.01);学生类别(复习生和应届生)和性别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 0.152~0.196,P <0.05~0.01),与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负相关(r= -0.144~-0.196,P <0.05~0.01);出生排行越大的个体,人际信任度越高;应届生的人际信任明显高于复习生,且差异显著(P <0.0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高三学生的人际信任和自尊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