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4小时内就诊的502例口服百草枯急性中毒的患者生存曲线、并发症(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心脏损伤、胰腺损伤、消化道出血、代谢性酸中毒、纵隔气肿、低氧血症)的发生时间;按其预后分为死亡组(253例)与存活组(249例),比较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百草枯中毒损伤的主要脏器为肾脏、肝脏,发生率分别为67.5%、59.4%,死亡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数量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病死率随并发症数目增加而升高.本组资料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为50.4%,中毒后2~3天为死亡高峰时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脏损伤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导致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百草枯中毒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且发生率高,早期高度重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将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性期(5天)死亡原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8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血乳酸、血气分析、心肌酶学以及胸部影像学)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病例急性期死亡68例、存活19例,死亡率78.16%.死亡组病人入院时血乳酸及CK-MB较存活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与存活组氧合指数、胸部影像学变化无差别.随着血乳酸水平升高,死亡率明显增加.结论 组织缺氧所致的乳酸酸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使心肌收缩乏力导致循环衰竭是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血乳酸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经口百草枯中毒综合治疗后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经口百草枯中毒病例36例。结果:经口百草枯中毒口服30 mL及以上者19例,死亡18例;口服30 mL以下者17例,死亡10例;总死亡率为77.8%,死亡平均时间6.3 d。结论:经口百草枯中毒预后与口服剂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口服百草枯中毒的预后指标,为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纳入48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统计其各项指标。随访6个月,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中,男15例,女33例,平均年龄34.02±15.43岁。6个月内死亡38例,存活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口服百草枯剂量、自服毒至洗胃的时间、自服毒至血液灌流的时间、白细胞、乳酸、百草枯血浆浓度、A.PACHEⅡ评分与生存时间具有相关性。多变量分析显示,其中前五项指标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较差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口服百草枯剂量、自服毒至洗胃的时间、自服毒至血液灌流的时间、白细胞和乳酸是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预后的5项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亮 《当代医学》2014,(29):46-46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原因及抢救要点和治疗经验,为防治临床急性中毒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吉林市中心医院ICU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入院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原始病例资料,观察中毒剂量与患者存活率、死亡率直接关系。结果 30例患者中存活5例,死亡25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且死亡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摄入量有一定的关系,存活5例均为服用百草枯〈20mg/kg者,存活率占全部患者(16.70%),余25例服用百草枯〉20mg/kg者全部死亡,死亡率占全部患者(83.30%)。所有患者均采取早期洗胃、导泻、血液净化、激素治疗等方法。结论对比30例患者口服百草枯剂量(mg/kg)、血液灌流的时间、血液灌流的次数、服毒到洗胃的时间,对这些影响患者预后的非独立因素行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常规保守治疗并血液净化,对于服用小剂量百草枯中毒者及早洗胃、血液净化联合激素可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预后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提高对百草枯中毒的院前抢救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不同预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院前基本资料和急救措施.对比不同预后患者百草枯摄入量、百草枯的浓度、摄入后首次呕吐时间、呕吐次数、服毒原因、服毒前胃的状态、是否呼救、是否采取催吐等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百草枯摄入量和首次呕吐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服用原液百草枯的患者较存活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呕吐的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催吐和配合救治患者较存活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毒原因构成及胃的状态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者实施院前急救十分必要,通过对服毒者早期尽快采取催吐措施、增加呕吐次数,争取患者配合救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孙虹  赵红梅  朱莎  李庆红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59-2060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诊治经过及影响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百草枯中毒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存活,其中2例服药量20~25ml,行环磷酰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服毒剂量、入院时间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次较多。行血液净化治疗9例,其中死亡6例,未行血液净化患者8例,死亡6例,二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死率高,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服毒剂量和入院时间。中毒后应强调及时失活和吸附处理,血液净化治疗并不能降低病死率,环磷酰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可能降低病死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3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时间〈6 h)入院的第1、2、3、5天血清CTnⅠ水平。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生存时间≤2周)和存活组(生存时间≥2周)。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CTnⅠ、心肌酶、肝、肾功能、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CTnⅠ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患者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CTnⅠ水平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死亡组患者CTnⅠ水平显著增高,且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呈显著正相关;中毒后血清CTnⅠ水平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患者预后的预警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7例,以住院死亡为观察终点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中毒后24h内患者血浆BNP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浆BNP增高的46例患者,病死率80.43%.死亡组血浆BNP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 血浆BNP在百草枯中毒24h内明显增高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动态监测血浆BNP能客观评估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60例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救治疗效.方法对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毒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毒者存活24例,死亡36例,总病死率60%,其中轻型存活12例,中至重型存活12例,暴发型均死亡.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洗胃及综合救治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百草枯中毒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探讨急救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方法。方法选取蚌医附院2007年4月-2009年11月收治的167例(均为非生产性自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男性67例,女性100例,年龄10—80岁,平均31.89岁。对该16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中毒者存活52例,死亡115例,病死率为68.9%。其中口服量〈20ml 39例,死亡19例;口服量20—50ml51例,死亡34例;口服量50~100ml 43例,死亡30例;口服量〉100ml34例,死亡32例。在服毒3h内和3h后经洗胃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64.3%和78.2%;服毒12h内血液灌流治疗58例,死亡39例,病死率67.2%。结论百草枯中毒预后与中毒剂量的大小、初始洗胃时间关系密切;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百草枯浓度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在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5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其尿液百草枯浓度和血清AFU水平,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评估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死亡组患者口服量、尿百草枯浓度和血清AFU浓度均高于存活组(P<0.05)。尿百草枯浓度和AFU均可用于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但前者的预测价值高于后者,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分别为0.976(0.961,0.991)和0.630(0.550,0.710)。结论尿百草枯浓度比血清AFU水平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有更高的预测能力,有利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治疗措施选择、病情观察及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体会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液灌流加内科综合治疗的83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35例,存活48例,病死率为42.17%。结论:服毒量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白细胞明显升高、肾功能受损出现早、肺部病变出现早或范围大、出现意识障碍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患者如果能够尽早洗胃、导泻并且及时血液净化、应用抗氧化及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可显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预后患者院前急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预后患者的院前急救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在百草枯摄入量、血浆百草枯浓度、首次呕吐时间、呕吐次数、是否催吐及配合救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对改善急性百草枯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庆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3):695-69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口服百草枯中毒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收治的1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诊救治过程。结果 2例患者转上级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1例痊愈,1例死亡,我院治疗16例患者均死亡,病死率为94.1%.结论百草枯对人体毒性极大,且无特效药,口服中毒后及时彻底洗胃等以清除消化道百草枯的措施在基层医院尤其重要,及早行血液净化治疗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林荣  王家珍  刘广明 《四川医学》2011,32(6):903-905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因素,寻找合理的有效救治方案。方法对83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28例,死亡55例,病死率66.3%。服毒量、并发症、血液灌流时间等临床因素,对患者的病死率均有影响。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服毒量、并发症、心肌酶谱及救治措施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尽早使用白陶土、早期行血液灌流等综合救治措施,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救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急救方法包括洗胃、血液灌流、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及免疫抑制剂等。结果 70例中死亡29例,死亡率41.43%,存活41例。其中轻、中度中毒组死亡16例,重度中毒组13例均死亡。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洗胃及综合救治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毒后14d预后将患者分成存活组(n=38)和死亡组(n=38),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死亡组的年龄、性别、中毒一洗胃时间间隔、中毒一血液灌流时间间隔、尿素氮(BuN)、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的中毒剂量、外周血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02)、碳酸氢根(HCO。)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存活组中毒后14d内肺CT平扫检查发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15例,阳性率为39.5%;而死亡组中有23例,阳性率为60.5%出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明显多见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中毒剂量、WBC计数、肝肾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部异常影像改变等均可作为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百草枯含量、肾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与其预后关系。方法:选择10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血尿的百草枯含量、肾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浆百草枯含量、尿液百草枯含量分别为9.54±1.13mg/和423.23±63.43mg/L均高于存活组;血肌酐、血尿素氮、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141.8±18.2mmol/L、11.4±2.2mmol/L和1.32±6.32mmHg,均高于存活组,氧分压(PaO2)、实际碳酸氢盐(PCO3-)和剩余碱(BE)分别为79.44±10.42mmHg、14.82±2.45mmol/L和(-14.56±3.42)mmol/L,均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百草枯含量、肺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与其预后密切相关,百草枯含量、血肌酐、血尿素氮、PaCO2、剩余碱可提示患者的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20.
综合救治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萍  李素娟 《中外医疗》2010,29(6):166-166,168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和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40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百草枯中毒患者血、尿毒物浓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综合治疗和护理能使部分口服致死量患者存活。给予早期洗胃、有效导泻、血液净化的序贯应用、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病死率;死亡组死因多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院前、急诊科及院内一体化救治,以及良好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