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4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PICC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多项护理措施.结果 410例中共发生静脉炎34例,其中I级19例,占4.63%;Ⅱ级14例,占3.41%;Ⅲ1例,占0.24%;Ⅳ级0例.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PICC术后的机械性静脉炎安全、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PIC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置管完毕后按传统方法使用透明贴膜固定;观察组在置管完毕后使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并在穿刺点上方3~5 cm处沿血管走向使用水胶体敷料.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0%,对照组为2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水胶体敷料在PICC后能有效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树液外敷治疗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术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患者6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4例,采用红树液外敷,其中I级静脉炎18例,Ⅱ、Ⅲ级静脉炎16例,对照组33例,采用33%硫酸镁湿敷,其中I级静脉炎18例,Ⅱ、Ⅲ级静脉炎15例,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愈24例,好转9例,无效l例,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ll例,无效lO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52,P〈O.01);对Ⅱ、Ⅲ级静脉炎试验组16例中治愈11例,好转4例,无效l例,对照组15例中治愈l例,好转4例,无效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16,P〈O.01)。结论红树液外敷治疗肿瘤患者PICC术后的机械性静脉炎优于硫酸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原因分析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用于多程化疗及长期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降低了因输入高渗液体和化疗药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在临床上PICC穿刺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25%,若护理不当会缩短导管使用时间,影响患者治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增强型溃疡膜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置管成功后均以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常规换药24 h后实验组选择增强型溃疡膜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透明贴膜上方3~7 d;对照组同时间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溃疡膜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PICC是指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用于静脉输液的一种管道,其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以及化疗药物的外渗,解决了血管条件差和长期输液治疗病人的输液难题.但PICC是有创操作,存在一定并发症,尤其是静脉炎的发生.其中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5.15%[1],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 h,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 cm处.我科于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肿瘤放化疗144例PICC置管后的病人使用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绵球锻炼对预防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从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64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32例涂喜疗妥乳膏1g/次,3次/d,B组32例在应用同等剂量的喜疗妥乳膏的同时进行穿刺肢海绵球锻炼20~30下/次,3次/d。治疗持续4周,观察记录相关症状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是A组18.8%,B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绵球锻炼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联合喜疗妥乳膏能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送管体直达上腔静脉中1/3处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须局麻,留置时间长,避免了经传统的插入途径(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可能出现的气胸、血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为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无痛性治疗途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是PICC穿刺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易造成物理性损伤,常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2].因此,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PICC患者的痛苦已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关.现结合文献就PICC置管术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原因、发生率和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PICC置管后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PICC置管24 h后,在穿刺点无渗血情况下于静脉穿刺点上方8~10 cm处连续微波治疗5d,对照组用热毛巾局部湿热敷法,连敷5d,观察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73%,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P=0.032).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予微波治疗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肝素钠液和地塞米松浸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行PICC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置管前常规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观察组置管前采用稀肝素钠液+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置管后采取红外线灯照射穿刺侧上肢,穿刺点周围涂擦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3.2%,对照组发生率1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素钠液和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置管后联合红外线照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抹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TDP照射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11例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置管后12 h采用TDP照射,2次/d,30 min/次,连续照射7 d;对照组置管后12 h采用湿热敷,2次/d,30 min/d,连敷7 d。观察1周内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试验组为5.26%,对照组为1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P照射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可作为PICC置管后的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金黄散局部外敷预防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行PICC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进行PICC的静脉穿刺,两组性别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在置管后12 h给予金黄散局部外敷,将金黄散与醋调成糊状,沿静脉走行均匀的涂于皮肤上,厚度约1 mm,注意避开穿刺部位2 cm,外敷无菌纱布,用保鲜膜覆盖.每天更换黄金散无菌纱布及保鲜膜并对患者局部血管及血管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对照组不做处理,每天对患者局部血管及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4.29%,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金黄散局部外敷能有效地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PICC置管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流程.方法:对PICC置管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问题,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干预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数量和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人员责任意防止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赛肤润防治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术的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方法护理的基础上于置管后即给予赛肤润喷涂,对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4%,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6%,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赛肤润喷涂能有效辅助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可能导致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凝血酶原时间(APTT)、既往静脉穿刺史、微量输液泵、化疗药物使用时间、化疗方案及穿刺次数等8项因素与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相关.多... 相似文献
18.
PICC预防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患者大多需要接受多疗程的化疗和辅助治疗,各种化疗药物、抗肿瘤中成药和营养制剂均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极大的刺激性,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还给临床护理工作造成困难,也会影响患者对进一步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药酒联合热敷在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中的预防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A组采用单纯热敷治疗,对照B组采用单纯药酒湿敷治疗,观察组采用药酒+热敷治疗,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A组与对照B组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A组与对照B组(P<0.05);3组患者在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中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第1天,对照A组、对照B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的第2、3天,3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置管患者采用药酒联合热敷能够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降低PICC置管所带来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以其操作简便、安全及留置时间长,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保护患者外周静脉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可减少反复穿刺所致的局部出血和感染,避免刺激性药物外渗导致的严重后果,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