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41-34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患者283例,在传统Millard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鼻小柱的皮肤定点由传统的健侧位移至近患侧鼻小柱根部,移动幅度根据患侧鼻孔大小及鼻小柱畸形程度适当调整;不再设计患侧鼻底及鼻翼基部水平切口,改为充分分离错位的患侧口轮匝肌,使其与健侧复位后的口轮匝肌对位缝合。结果:283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上唇、人中脊解剖形态自然,动态和静态效果良好,唇弓形态良好,唇红形态丰满,患侧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结论:应用改良Millard方法修复单侧唇裂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改良Millard术式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畸形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改良的Millard术式整复14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个月后测量比较健侧和患侧的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结果:5例病例伤口Ⅱ期愈合,余患儿伤口Ⅰ期愈合,82%人中嵴形态明显.术后健、患侧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llard法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可较好地修复唇部及鼻部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裂的整复方法及各种方法的比较.方法:对单侧唇裂分别选用Tennison-Randall法、Millard法及改良Millard法整复,对双侧唇裂患者采用前唇原长法和加长法整复.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术后双上唇等长、等高,唇峰对称,唇弓自然,唇珠突出,鼻小柱及鼻尖居中,两侧鼻孔大小、位置对称的满意效果.结论:Millard法及改良Millard法是整复单侧唇裂的较好方法,结合改良的Millard红唇修复法能够达到较好的术后效果;双侧唇裂患者首选前唇原长法;唇裂整复时同期整复鼻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基于对Millard、Onizuka及罗慧夫术前设计的理解,在白唇、柱状线及红唇的设计上选择性地综合采用三种设计方法,同时采用患侧口轮匝肌与鼻棘、鼻底及对侧口轮匝肌多层次、多部位重叠缝合。在功能性修复唇裂的同时,使人中嵴显现,且防止鼻翼外脚外移复发。术中使C瓣自然退缩于鼻底,以增加患侧鼻小柱和鼻底的皮肤。结果:16例术后双侧唇高相等,红唇缘延续光滑,唇弓形态自然;人中嵴形态存在,无干燥红唇与湿润红唇交错,无唇外翻;上唇运动时无不正常凹陷和扭曲;双侧鼻孔、鼻翼基底基本对称,形成鼻孔槛,效果满意。结论:改良Millard法是功能性修复单侧唇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旋转推进下三角瓣法对患侧鼻孔过宽、上唇高度过短及红唇缺少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整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6例此类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用Millard法加小下三角瓣法进行修复。结果:Millard法可较好地矫正患侧鼻孔过宽、鼻小柱偏斜畸形,使患侧唇峰高点下降,附加小的下三角瓣设计不仅使唇峰高点充足下降恢复了患侧唇高,而且有效的减少了唇部组织丢失。结论:利用旋转推进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使上唇的解剖外形及鼻翼、鼻小柱、鼻孔外形恢复良好,较好的克服了旋转推进法唇高恢复不足、上唇左右不对称,下三角瓣法的鼻小柱、鼻翼、鼻孔外形恢复不理想的缺点。是目前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一种较好整复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儿期早期修复唇裂,同期矫正鼻畸形的效果。方法:采用Millard术式,同时经唇裂手术切口入路恢复大翼软骨、鼻肌的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剪断口轮匝肌和鼻前棘的异位附着点纠正鼻小柱的偏斜,将患侧鼻翼软骨提到与健侧同一高度,并行贯穿褥式缝合固定。结果:共治疗26例患儿,随访6~2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在唇裂修复同期进行鼻畸形的矫正,可获得即刻的手术效果和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该方法能消除严重的唇裂鼻畸形,并可能降低再次手术及手术难度。对于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而言,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Millard法联合上唇下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illard法结合上唇下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45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4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结论 采用Millard术式联合对偶三角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使上唇解剖形态恢复满意,上唇丰满,唇弓外形自然,患侧唇峰下降充足,鼻小柱居中,患侧鼻翼鼻孔外形恢复良好,鼻底丰满,唇裂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单侧完全唇裂伴鼻畸形修复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在旋转推进法基础上形成裂侧鼻小柱和鼻翼根部各一瓣为CD瓣用以修复鼻畸形,用"Z"瓣以改善术后唇部的皮肤直线瘢痕挛缩.结果 用本方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伴鼻畸形的患儿11例,效果满意.结论 此方法简单易掌握,不牺牲任何组织,减少健侧组织的损伤和瘢痕,鼻部畸形得以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方法,以便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Millard Ⅱ单侧唇裂修复术及鼻畸形整复术(隆鼻、鼻翼及鼻小柱软骨整形综合术式),实验组在整复后的鼻腔内置硅胶管维持形态,对照组不做处理。3个月以后进行随访,主要观察鼻小柱、鼻尖、鼻翼及鼻孔形态等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效果良好者32例,良好率80.O%,对照组效果良好者23例,良好率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唇裂患者术后鼻畸形整复方法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继东 《中原医刊》2007,34(15):38-38
目的 在功能性唇裂修复术的基础上,通过隧道式鼻翼软骨悬吊术使唇裂鼻翼畸形修复在外形上达到满意的效果。方法 应用Millard旋转推进法定点、连线,将移位的口轮匝肌解剖分离,尽量复位到正常位置,同时健侧三角瓣灵活旋转,双侧鼻翼黏膜附加切口,隧道式鼻翼软骨悬吊术使唇裂畸形和鼻翼畸形修复更加美观。结果 20例唇裂患者在恢复唇裂畸表和鼻翼畸形上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 隧道式鼻翼软骨悬吊术应用于唇裂鼻翼畸形修复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鼻畸形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手术切口沿鼻翼缘轮廓线、鼻小柱基底,充分显露鼻翼软骨,使鼻翼外侧脚旋转复位,鼻腔填塞预制纱垫以利塑形;同期延长鼻小柱。结果22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均得到满意外观,患侧鼻翼隆起,恢复正常弧度,鼻孔对称,切口隐蔽,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依据鼻畸形特点及形成原因个性化设计鼻翼缘、鼻小柱基底切口并妥善处理鼻翼软骨的修复方法合理,操作简单,灵活性强,动态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瘢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修复先天性单侧唇裂时,采用鼻翼软骨成形术同期进行鼻畸形矫正,最大限度地减少唇裂术后遗留鼻畸形的发生,并减少再次手术的可能性.方法:110例患者在Millard 1或2或改良2式加Tennison手术方法基础上同时利用唇裂手术切口入路行鼻小柱、鼻翼基部肌束松解,大翼软骨复位,并以鼻支撑至出院.结果:随访3个月~3年,效果良好者为92例,占83.6%.结论:在单侧唇裂整复的同期行鼻畸形的矫正,既取得近期效果,亦获得满意的远期效果,减少再次手术的可能及后期手术的难度,并有利于患儿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硅胶-耳软骨复合体在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硅胶-耳软骨复合体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矫形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延长患侧鼻小柱,纠正鼻小柱的偏斜,悬吊固定患侧鼻翼软骨,同期植入硅橡胶鼻假体-耳软骨复合体整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22例。结果22例均一期愈合,随访3~12个月效果患者均满意。结论同期植入硅胶-耳软骨复合体整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Millard Ⅱ式唇裂修复术改变了Ⅰ式术后常见的唇高不足,同期延长了鼻小柱,恢复了鼻翼形态,从而更适用于单侧唇裂的修复。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Millard Ⅱ式法修复单例唇裂14例,均取得了较好的即时效果和随访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单侧唇裂术后一期整复继发性鼻唇畸形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侧唇修补术后鼻唇畸形的一次性修复术式。方法:采用切除上唇瘢痕、红唇凹陷处Z成形术,缩小患侧鼻孔、延长鼻小柱,将移位的鼻翼软骨充分游离复位,抬高鼻尖等方法。结果:修复68例,结论:单侧唇裂术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唇畸形,对其进行全面整复,手术一定完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改善鼻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开放鼻整形切口,以鼻小柱为蒂,掀起包括健侧鼻底和前唇C瓣的前唇组织,矫正鼻小柱偏斜,延长鼻小柱。解剖出双侧鼻翼软骨,并使患侧鼻翼软骨脱套。经此切口切取鼻中隔软骨,矫正鼻中隔偏斜。部分患者另切取耳甲软骨。应用切取软骨行鼻小柱支撑缝合,加强薄弱的患侧鼻翼软骨。将患侧侧鼻软骨及鼻翼软骨分别悬吊至鼻背筋膜。缝合收拢双侧鼻翼软骨穹窿部,应用软骨行帽状移植、盾牌移植改善鼻尖形态。解剖复位异位口轮匝肌,并折叠缝合重建人中嵴,鼻翼脚松解推进重建鼻孔形态。应用软骨或去表皮瘢痕组织充填鼻底凹陷,重建鼻堤。结果69例患者中56例均取得较好效果,鼻形态良好,鼻孔基本对称;8例患者患侧鼻底仍不够丰满,5例严重鼻畸形患者患侧鼻翼仍有轻度塌陷,鼻尖稍有偏斜。结论应用鼻整形技术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可明显改善唇裂鼻畸形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黎明 《中原医刊》2004,31(10):4-5
目的: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虽然在早期唇裂修复时或多或少地作了修整,但是患侧鼻翼低塌,鼻底凹陷,鼻小柱的偏斜等畸形仍为常见。方法:首先纠正鼻小柱的偏斜并放置固定到正常位置;游离塌陷的鼻翼软骨并悬吊固定到正常位王;用“C”瓣或鼻槛组织瓣、上唇疮痕组织来延长患侧鼻小柱。结果:术后1—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纠正鼻小柱歪斜,必须延长患侧鼻小柱软组织量.广泛游离患侧鼻翼软骨并放置到正常位置进行固定,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纠正鼻部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双侧完全性唇裂整复治疗时,同期进行唇裂修复和鼻部畸形矫正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美容效果及减轻二期鼻畸形修复难度的手术方法.方法:唇裂修复方式采用原长法原则进行设计,加用鼻小柱旁三角瓣法调整人中和鼻孔宽度,对上唇口轮匝肌进行解剖复位.同时采用双侧鼻孔边缘手术切口重塑大翼软骨形态、位置,恢复鼻穹隆,延长鼻小柱以矫正鼻畸形.结果:本组共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25例,年龄从6个月至3.8岁.术后前唇血供优良,切口I期愈合.随访时间,术后6月至3年;20例获得满意效果:唇高满意,双侧唇峰等高,红唇缘整齐.唇弓明显,唇红丰满,上唇运动时口轮匝肌连续,双侧鼻孔基本等大,鼻翼塌陷明显改善,鼻小柱延长良好.5例唇裂修复效果满意,鼻畸形有一定改善.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裂,在唇裂修复同期进行鼻畸形的矫正,可获得良好的唇鼻部手术效果,减轻部分需进行二期鼻畸形病例的修复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观察在行先天性单侧唇裂修复术同期矫正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Millard Ⅱ或改良Ⅱ式唇裂修复术,实验组同时整复鼻畸形术后鼻腔内置硅胶管维持形态.术后随访,观察鼻小柱、鼻尖、鼻翼和鼻孔形态.鼻小柱居中,鼻尖抬高,鼻翼无塌陷、双侧鼻孔基本对称者为良好.结果 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间62例患者接受手术.患者年龄3月到3岁零11个月.男比女为33∶29.实验组39例,对照组23例.平均随访14月(6个月~2年零3个月).术后效果良好者实验组28例(28/39,72%),对照组3例(3/23,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单侧唇裂患者同期矫正鼻畸形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红卫  杨圣能 《浙江医学》2006,28(2):139-140
常用的修复单侧唇裂经典方法有Tennison法(下三角瓣法)和Millard法(旋转推进瓣法),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Millard法常用于治疗Ⅱ度、Ⅲ度唇裂,裂隙较宽,鼻小柱健偏,鼻翼塌陷明显,患侧鼻基底组织缺损较多的患者,但术后存在唇高不足、患侧丰满度不佳等缺点,应用改良Millard法可以很好地改善以上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