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庆光 《华夏医学》2001,14(6):932-933
我院外科 1987年 9月至 1998年 8月共收治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5例 ,其病因均与医源性有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 5 7岁 ,病因分别为疖肿抓破后外敷草药、艾火烧灼、臀部不洁肌注、局部封闭以及腹部损伤致肠断裂修补术后各 1例。 T39℃以上 3例 ,WBC:(12 .44~32 .6 )× 10 9/ L,全部病例有嗜睡、神志淡漠等毒血症表现。感染部位 :左上臂及手背 1例 ,右腿 2例 ,右臀 1例 ,腹部 1例。病变范围最大为右大腿、小腿全部皮肤坏死 1例 ,最小为右臀5 cm× 5 cm。 4例病变部位皮肤青紫 ,血泡。2 治疗与结果经确诊后即予…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2 7岁 ( 3~ 72岁 )。发病由臀部肌肉注射及封闭 4例 ,糖尿病治疗中 1例 ,虫叮咬 1例 ,1例继发于局部疖肿 ,其余 6例无明显诱因。体温 38~ 4 1℃ ,血常规 WBC12 .2~ 38× 10 9/ L。 10例病人发生于筋膜组织发达的臀部及下肢 ,3例发生于上臂。病程短者 19天 ,最长 3个月。治疗方法与结果 :13例病人确诊后及时广泛切开引流 ,彻底去除无血供的皮肤和筋膜 ,最多切口14个 ,切口最长 30 cm。早期大剂量的青霉素 G,每日2 0 0 0~ 4 0 0 0万 u的静脉注射 ,同时还应用庆大霉素、甲硝唑等抗革兰氏阴性杆…  相似文献   

3.
筋膜间室综合症是肢体创伤后由于四肢筋膜间室内组织体积增加 ,压力增高致间室内肌肉、神经发生缺血、坏死。是四肢损伤严重并发症之一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处理 ,可致肢体缺血、坏死而造成残疾。本院自 1 990年以来收治 2 0例急性筋膜间室综合症患者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患者中 ,男 1 6例 ,女 4例 ;年龄在 2 0~ 6 4岁。伤情 :右前臂 6例 ,左前臂4例 ,左小腿 5例 ,右小腿 3例 ,左手 1例 ,右足 1例。致伤原因 :车祸挤压伤 1 4例 ,砸伤 3例 ,摔伤2例 ,机器绞伤 1例 ,均为闭合性损伤。 2 0例中尺桡骨中段骨折 4…  相似文献   

4.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5月 ,我院采用经食管床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 45例 ,手术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45例中男 38例 ,女 7例 ,年龄 35~ 68岁。部位 :上段 2 5例 ,中段 18例 ,下段 2例。其中 2例分别于 18、30岁前行胃大部切除术。肿瘤长度 3~ 8cm。以左结肠动脉升支供血的横结肠行顺蠕动吻合 2 7例 ,以结肠中动脉供血的横结肠和部分降结肠行逆蠕动吻合 18例。1.2 手术方法 全麻插管 ,均采用右胸前外侧、上腹正中、右颈部 3切口进行手术 ,右胸及臀部垫高约 30° ,右上肢固定在麻醉架 ,面向左侧。手术分胸、腹两组进…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本组14例皆为女性,18~30岁8例,31~40岁4例,40~52岁2例,平均30岁.病程20 d~5年,平均70 d.早期均表现为局部单发性包块,呈球形,直径约1.5~10.0 cm.左乳房9例,右乳房5例.包块位于乳头下3例,乳房内侧2例,外上象限2例,外侧及外下象限7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大2例,颈淋巴结大4例.除4例病人有轻度胸痛外,其他无不适感.均无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既往有结核病史者4例.入院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11例.胸部X线及CT检查示:活动性肺结核1例,肺内有陈旧性结核病灶2例,局限性胸膜肥厚4例.诊治情况:14例中,院外误诊12例,晚期怀疑或确诊胸壁结核转入我院2例,误诊史最短12 d,最长5年,平均70 d.误诊为乳房炎性包块7例,纤维腺瘤4例,乳癌2例,乳房小叶增生症1例.手术切开引流5例,单纯包块切除3例,乳房区段切除5例,乳房切除1例.所有病人术后切口不愈合,反复发作,形成窦道.其中6例病人按乳房结核治疗,数次手术均未成功.入院后全部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SRHZ/4RH方案)抗结核治疗1~2周.取距乳房外侧及下方2 cm弧形切口,从胸肌筋膜表面向内上翻转乳房,显示病变多位于前胸壁2~4肋间软组织内,有大量干酪坏死组织和脓液,沿肋间隙及筋膜间隙向下向内形成多个窦道,向前穿破胸肌筋膜形成哑铃状干酪病灶,乳房组织内病灶比较小且局限,部分肋骨及骨膜破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胸肌筋膜、前锯肌筋膜、背阔肌筋膜、肩胛下肌筋膜的切除以及胸大、小肌间、腋窝前、后、内、外侧、中央群脂肪淋巴组织,锁骨上、下脂肪淋巴组织整块切除,对提高5年生存率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分析我院6年来收治的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分成两组,第1组17例:术后病理报告腋窝淋巴结转移(1/15-5/20)7例,无淋巴结转移(0/15-0/20)10例,生存期5年5例,3年以上4例(正在随术访),只有1例4年以后肺转移,进行放射治疗1年后死亡。第2组10例:术后病理报告腋窝淋巴结转移(1/15-5/20)5例,腋窝淋巴结未转移(0/15-0/17)5例,9例生存期未过5年。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进行比较,第一组无,第二组3例未发生,剩下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结论手术切除胸肌筋膜是必要的,再加上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放、化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同时可减少术后常见并发症(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5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拟急性阑尾炎收住患者 6 0 0人次 ,其中手术或病理证实为妇产科急腹症 12例 ,误诊率 2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 14~ 48岁 ,14~ 2 0岁 3例 ,2 1~ 35岁 7例 ,36~ 48岁 2例 ,平均年龄 30岁。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有右下腹疼痛表现 ,无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伴有呕吐 4例 ,发热 5例。入院时体温36 .7℃~ 39.2℃ ,血压均正常。皆有右下腹麦氏点周围压痛 ,腹膜刺激征阳性 ,其中 3例右下腹可扪及肿块。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 4小时 ,最长 10天。血红蛋白 9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股前外侧筋膜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14例(16个髋关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17~49岁,平均35.5岁.根据世界骨循环研究会(ARCO)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1997):Ⅱ-A期1髋,Ⅱ-B期3髋;Ⅱ-C期4髋;Ⅲ-A期5髋,Ⅲ-B期3髋;用带旋股外侧动脉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筋膜瓣移位包绕坏死的股骨头.对14例病例(16个髋关节),从跛行、疼痛、功能及X线表现4个方面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经2年9个月~4年5个月,平均3年4个月的随访,按改良的新疗效标准[1]评定:Ⅱ-A期1髋:优1髋;Ⅱ-B期3髋:优2髋,良1髋;Ⅱ-C期4髋:优2髋,良2髋;Ⅲ-A期5髋:优2髋,良1髋,改善1髋,差1髋;Ⅲ-B期3髋:良2髋,差1髋.优良率81.25%.[结论]带血管蒂股前外侧筋膜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取材方便、并发症少、费用低、远期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陈海平 《河北医学》2001,7(7):623-624
我院 1990年至 2 0 0 0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 10 56例 ,其中 6 0岁以上 116例 ,约占 9.1%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74例 ,女性 4 2例 ,年龄 6 0~ 91岁 ,平均 6 5.7岁 ,症状开始至诊断为阑尾炎时间为 1h至 9d,平均 38.6 4 h。1.2 症状体征 :本组 10 8例有右下腹疼痛 ,右上腹疼痛 1例 ,另 7例仅有腹部不适。伴恶心 86例 ,约占74 .1% ;伴呕吐 6 4例 ,占 55.1% ;体温 35.5~ 39.2℃>38℃者 2 4例 ,占 2 0 .7%。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右下腹压痛 ,反跳痛 56例 ,占 4 8.3%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 2 .5× 10 9/ L~ 2 3…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于车祸伤后1周以"右下肢、臀部、会阴部皮肤软组织广泛撕脱伤坏死感染,骨盆骨折?"转入我院.曾在外院行右下肢、臀部扩创缝合术,术后换药见臀部及右小腿、右足踝部皮肤发黑坏死,且伴有发热.入院查体:T 37.2℃,P 94次/min,R 22次/min,血压120/68mmHg.  相似文献   

11.
本院1994-2003年收治一氧化碳中毒致臀部溃疡患者55例,采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13例,经6个月~3年随诊,效果良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18~76岁,均为一氧化碳中毒后并发低温慢热性烫伤,后经高压氧及创面换药处理,清除坏死组织后有深部溃疡.2例并发坐骨神经痛,同时5例伴有迟发性脑病,病程1~5个月,创面6.0 cm×8.0 cm~10.0 cm×14.0 cm,均深达深筋膜及骨质.  相似文献   

12.
我科最近对一例因注射安乃近而引起的右臀部及股部大面积组织坏死并发绿脓杆菌感染的患者,采取了严密的消毒和隔离措施,防止了病区内交叉感染,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21岁,因感冒、发热二天,由乡村医生予肌注安乃近2毫升。注射后3天发现右臀部15×18cm~2皮肤发黑,伴40℃高烧,且逐日发展,予注射后7天来院就诊,以右臀部感染、败血症收入院.检查:血压4.0/1.3kPa、心率160/分,四肢冷.右臀部有25×30cm~2肿块、中心有波动。急诊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局部皮肤大面积坏死,坏死  相似文献   

13.
阑尾切除残端单纯结扎8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兆海 《黑龙江医学》2002,26(9):708-708
1990年至今对 85 2例阑尾炎、阑尾切除术施阑尾残端单纯结扎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85 2例中 ,男 5 0 7例 ,女 34 5例。年龄 2~ 82岁 ,平均2 7 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 392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2 3例 ,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72例 ;妊娠阑尾炎 14例 ;慢性阑尾炎5 1例。入院病人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80 3例 ;固定性右下腹疼痛 49例。入院查体 :体温36 4℃~ 39 2℃ ;脉搏 72~ 110次 /min。均有右下腹压痛。右下腹反跳痛 35 2例 ,局限性右下腹肌紧张 32 3例 ,腹膜炎症状较重占 2 1例。…  相似文献   

14.
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是处于筋膜形成的间隔之中 ,当室内容积剧增 ,骨筋膜室内的压力急剧增加 ,阻断室内的血液循环 ,使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缺血 ,最后导致肌肉坏死 ,严重时可因肌红蛋白尿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 2 1例骨筋膜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有患者 2 1例 ,男性 1 9例 ,女性 2例 ;年龄3~ 1 4岁 5例 ,1 4~ 50岁 1 3例 ,51~ 6 3岁 3例。受累肢体前臂 2例 ,小腿 1 9例。发病至入院时间由 2h~5d不等 ,平均 2 2h。2 1例患者均系外伤引起 ,其中骨折 1 7例 ,血管损伤 2例 ,单…  相似文献   

15.
骶髂筋膜脂肪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德 《四川医学》2002,23(7):699-699
骶髂筋膜脂肪疝 ,是引起腰腿痛的病因之一 ,因临床对此病认识不足 ,往往被误诊误治。我院 1986年 10月至 2 0 0 1年 6月诊断骶髂筋膜脂肪疝 6 8例 ,治疗 6 2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 12例 ,女 5 6例 ,年龄30~ 76岁 ,平均 4 9岁 ,其中 5 2例在 4 0~ 5 5岁之间。双侧 38例 ,左侧 19例 ,右侧 11例。病期 10天至 15年。本组手术治疗 4 5例 ,病理检查 38例 ,均为脂肪结缔组织。1.2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为下腰部酸胀痛或剧烈性疼痛 ,多伴有同侧或以一侧较重的双侧腰部、臀部和大小腿外侧的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了解其术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2006年6月~2011年1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8~70岁,平均37.2岁.采用急诊小腿外侧切口切开筋膜间室减压、二期切开复位钢板或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同时自体骨植骨治疗,术后CPM功能锻炼;根据Rasruussru标准进行膝功能评定,并对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及随访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回顾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月,平均11月.优3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75%.并发症4例;1例皮肤感染坏死钢板外露,行皮瓣转移治愈;2例关节僵硬;1例创伤性关节炎并关节面塌陷.结论 早期筋膜间室切开减压、二期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非负重功能锻炼治疗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临床疗效满意,但存在关节疼痛、僵硬和切口并发症,合理手术时机、自体骨有效植骨、理想复位固定及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1~ 6月我院共收治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2 6例 ,这次流行患儿临床症状表现较重 ,并发症多见 ,现将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预防措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 2 6例中男 72例 ,女 5 4例 ,发病年龄 <6岁 3例 (2 .4% ) ,6~ 1 4岁 1 1 6例 (92 .1 % ) ,>1 4岁 7例(5 .6% )。症状及体征  1 2 6例患者均有腮腺肿大或颌下腺肿大。发热 ,其中体温 3 7.5~ 3 8℃ 1 4例 (1 1 .1 % ) ,~ 3 9℃ 41例 (3 2 .5 % ) ,>3 9℃ 71例 (5 6.3 % ) ,热程 3~ 1 0天 ,平均 6天。头痛 1 0 1例 (80 .1 % ) ,恶心、呕吐 97例 (77% ) ,腹痛3…  相似文献   

18.
我院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12月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35例 ,其中 3例术中出现右髂外动脉自发性弯曲致肾动脉缺血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3例 ,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2 4~ 4 6岁 ,平均 32 .5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术前血肌酐 786 .5~12 6 1.3μmol/L ,平均 872 .4 μmol/L。 3例术前均有高血压 ,收缩压 14 8~2 2 0mmHg ,平均 16 4mmHg。 1例术前胸片示主动脉粥样硬化。全部供受体血型相合。供肾均为左肾 ,肾动脉长度 1.5~ 2 .5cm ,平均 2 .2cm。供肾动脉均与右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右髂外动脉游离5~ 7cm ,平均 …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患者中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 8~ 3 9岁 ,平均 2 9.2岁。发病前均体健 ,同住通风不良地下室 ,1 7h前曾共进晚餐。2 临床表现  5例患者均有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暗红色血块 ,且伴有头痛、头晕、全身乏力及大小便失禁。查体 :T3 7.0~ 3 9.5℃ ,R2 8~ 3 0次 /min,P1 1 0~ 1 3 0次 /min,BP1 2 /9~ 1 0 .5 /6 .5 k Pa。 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呈浅昏迷或昏睡状。全身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状皮疹 ,1例较严重者见右腋前双下肢多处手掌大小荨麻疹样小水泡 ,色暗红 ,有渗液。 5例肌力均减…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5 8岁 .因发现右大腿后侧包块1 1月于 2 0 0 1年 7月入院 .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右大腿上段后侧触及5cm× 4cm包块 ,质中等 ,不活动 ,无压痛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7月 1 1日行右大腿包块切除术 ,术后病检 :黏液性脂肪肉瘤 .术后常规放疗 .2 0 0 2年 3月 2 8日因发现右大腿、右臀部、右腰部 7cm× 3cm包块伴疼痛再次入院 .胸片检查 :肺内多发性转移灶 .4月 5日行右大腿、右臀部、右腰部包块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检 :多形性脂肪肉瘤伴大片坏死 .术后行右腰部常规放疗 ,疼痛缓解 .8月初发现左手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