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有选择性的对 37例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 ,观察其疗效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1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3 8% (有 2例失败 )。 2 1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1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2 6处存在≥ 70 %的狭窄病变 ,适合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2 6处病变有 4处PTCA疗效满意 ,2 2处行PTCA +支架术 ,植入支架 31只。狭窄从 (81± 12 ) %降低至 (10 6± 7 4 ) % ,最小血管直径由 (0 86± 0 12 )mm增加至 (3 0 8± 0 32 )mm。 6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 所有患者术后即拔导管鞘 ,局部压迫 4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3 3% (1例术后的桡动脉闭塞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安全可行 ,其具有穿刺部位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可选择性的应用于某些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1989年Campeau[1]首次报道以桡动脉为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993荷兰Keimeneij等[2]首次报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术,随后更多的临床研究发表,使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TRI)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诊疗途径[2-3]。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是减少出血,增加安全性和增加患者舒适度[4-5]。而经股动脉入路的血管相关并发症和出血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特别是给予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6-7]。  相似文献   

3.
目前 ,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是确立有无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方法。造影结果对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或旁路手术选择可提供最可靠的信息〔1〕。进行CAG时 ,多数医院从股动脉入路。近几年国内少数几家大医院尚选择从桡动脉穿刺的方法。我院从 1 999年开始 ,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本文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比较其优缺点。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自 1 999年 1月~ 2 0 0 3年 6月 ,住院择期行CAG的患者资料完整者共 31 0例。其中男 2 31例 ,女 79例 ;年龄 2 4~ 74( 5 4 .4± 1 8.6)岁。1 .2   方法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4.
5F共用型造影管经右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逐渐增多,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途径。通过对我院2 0例采用较小直径5F共用管经右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总结,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为2 0 0 3年4月—2 0 0 3年12月在我院择期经右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且临床诊断为冠心病2 0例病人,男8例,女12例,年龄40岁~77岁。全部病例为Allen’s试验正常,穿刺均成功。1.2 桡动脉穿刺方法 病人平卧,右手臂自然平伸、外展约2 0度,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选择桡骨茎突上方2ml~4…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 80例患者采用Jud kins及Amplatz导管经皮穿刺挠动脉进行左冠,右冠造影。结果 2 70例造影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6 4 3%。造影结果:6 2例(2 2 14 % )冠脉正常,6 9例(2 4 6 4 % )单支病变,80例(2 8 5 7% )双支病变,5 9例(2 1 0 7% )三支病变。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无须卧床休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造影术在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2 0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 ,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 ,并与股动脉途径手术作比较。结果 本组 2 0例病人经桡动脉途径手术均获成功 ,成功率 10 0 .0 0 % ,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可行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1  相似文献   

8.
308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用Judkins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和方法学。方法 :30 8例 ,男性 2 35例 ,女性 73例 ,平均年龄 (6 1 8± 8 7)岁。临床诊断 :稳定性心绞痛 10 5例 (34 1% ) ,不稳定性心绞痛 6 2例 (2 0 1% ) ,急性心肌梗塞 75例 (2 4 4 % ) ,其它 6 6例 (2 1 4 % )。手术过程 :1 Allen试验 ;2 桡动脉穿刺 ;3 用Judkins导管行选择性右冠和左冠造影。结果 :2 95例造影获得成功 ,成功率为95 8%。造影结果 :74例 (2 5 1% )冠脉正常 ,73例 (2 4 75 % )单支病变 ,73例 (2 4 75 % )双支病变 ,75例(2 5 4 % )三支病变。导管选择 :1.右冠造影 :2 95例中 ,2 85例 (96 6 % )用Judkins右冠导管 ,9例 (3 0 6 % )用Amplatz右冠导管 ,1例 (0 34% )用Voda右冠导管 ;2 左冠造影 :2 5 6例 (86 8% )用Judkins左冠导管 ,31例 (10 5 % )用Amplatz左冠导管 ,8例 (2 7% )用Voda左冠导管。结论 :用Judkins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 ;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须卧床休息、病人痛苦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的特点及安全性。方法200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术。结果196例成功,4例失败,其中3例桡动脉迂曲畸形导丝不能通过,1例为锁骨下动脉闭塞。所有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止血容易,患者卧床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使用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89例体会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 :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 ( 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6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抑或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Judkins型导管组 (n =36 3)和共用型导管组 (n =32 6 )。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  结果 :共用型导管组 32 6例中 32 1例 ( 98 5%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Judkins型导管组 36 3例中 343例 ( 94 5% )经绕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共用型导管组的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Judkins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7 5± 5 5分和 30 8± 2 0 1分 ,而共用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5 4± 3 4分和 2 4 2± 1 0 4分 ,均少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①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需严格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径路。②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  相似文献   

11.
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有选择性对 30 6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TCA ,观察其疗效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1)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7 5 %。 (2 )对 30 6例 412处病变行PTCA ,成功率为 98 3%。于 2 44例 317处病变成功植入支架 332只。狭窄从 (76± 12 ) %降低至 (12± 10 ) % ,最小血管直径由 (0 8± 0 3)mm增加至 (2 9± 0 4)mm。 (3)所有患者术后即拔导管鞘 ,局部压迫 3~ 5h。并发症发生率为 4 9% ,其中最常见并发症为术后桡动脉闭塞 (3 9%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PTCA安全可行 ,可选择性应用于某些冠心病患者 ,其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经桡动脉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近年来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逐渐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途径.本文观察了其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和结果 对我院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全部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其中男性4人,女性2人,平均年龄(62±5.8)岁.对6例梗塞相关血管行直接PTCA均获成功,其中4例各植入支架一枚.所有患者术后即拔导管鞘,局部弹性绷带固定、压迫4~6小时,无出血、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一例患者桡动脉搏动较术前减弱,无手缺血症状.结论 本研究初步显示,经桡动脉直接PTCA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具有快速简便、穿刺中位出血并发症少、患者可尽早离床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184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 ,经桡动脉穿刺组 4 6例 ,对照组为经股动脉穿刺者 138例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 92 .2 % ,与经股动脉组 (94 .9% )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桡动脉组明显少于经股动脉组 (10 .8% vs 2 8.3% ,P<0 .0 5 ) ;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经股动脉穿刺组 (P<0 .0 1)。而经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 .0 5 )。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经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1日~2017年8月31日期间在我院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将6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加强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护理满意度(96.67%)以及住院时间(3.05±1.27天)、肢体制动时间(2.36±0.42h)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和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血管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 回顾我院1.495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694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并以406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临床资料.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成功率为95.3%,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7.3%.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组手术成功率与经股动脉组(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操作时间、X线照射时间较经股动脉组长(54.9±15.2 min比40.1±10.6 min,P<0.05;20.2±8.3 min比15.1±6.5 min,P<0.01)、造影剂用量较经股动脉组多(165.2±30.7 mL比143.5±25.1 mL,P<0.01).大部分(94.5%)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血管成形术虽然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长,造影剂用量多,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方法2005年1月~2005年8月行CAG和(或)PCI患者231例,按途径分为2组,桡动脉组111例,股动脉组12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7.3%,股动脉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1.8%,股动脉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G操作时间:桡动脉组(19±5)min,股动脉组(1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操作时间:桡动脉组(56±8)min,股动脉组(56±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桡动脉组(2.1±1.3)日,股动脉组(3.7±0.8)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或)PCI,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迷走神经反射、桡动脉痉挛、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结果 860例患者中经桡动脉途径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33%(837/860)。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桡动脉闭塞9例(1.08%),血肿8例(0.96%),出血5例(0.60%),迷走神经反射1例(0.12%),动静脉瘘1例(0.12%)。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会有血管并发症发生,但较轻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方法学。方法1200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1174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7.8%,26例失败,8例桡动脉穿刺和插管未成功,3例导丝或导管在上肢动脉中前进受阻,11例因锁骨下动脉硬化和迂曲而不能插管至冠状动脉开口处,4例严重桡动脉痉挛;1200例患者中无一例造影相关的死亡,1174例中3例桡动脉搏动消失,无1例手部缺血的事件发生,21例(1.7%)出现前壁肿胀、瘀斑,无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新途径,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须卧床休息、病人痛苦小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叶少武  覃远文  陆兆华  宋仁义 《内科》2008,3(6):864-865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规入路为股动脉途径。白1989年Campeau成功报道经桡动脉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以来,此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与股动脉途径比较,桡动脉途径有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避免患者术后卧床、止血容易、缩短住院时问等优点,因而易被患者所接受。现将我们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5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术在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2 0例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 ,并与股动脉径路作一比较。结果 桡动脉径路成功率 10 0 % ,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安全可行且成功率高 ,是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