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的设计和长度差别很大.柄的直径和材料也不相同.设计者因此也提出了不同的固定理论.骨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而是处在一种持续重建过程中.应力增加时通过新骨生长增加应力耐受性.当应力大于骨修复能力时骨溶解开始.初始固定要求尽量紧固,以避免假体在应力下松动.但当比较不同股骨假体形状对固定点影响时,要考虑对股骨的应力.下面研究分述不同的股骨假体对股骨皮质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前后股骨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研究Chamley Elite骨水泥型和Summit近端多孔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换后股骨总体应力以及假体周围骨质区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根据Charnley Elite骨水泥柄和Summit非骨水泥柄假体形态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加载关节合力以及相关肌肉的肌力负荷,分析假体植入前后股骨总体应力模式并对股骨近端假体周围区域骨质应力分布进行分区量化研究。结果:两种假体植入后没有改变股骨总体的应力模式,应力峰值区域均位于全长股骨的中下段,但股骨应力峰值有所下降。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质等效应力水平出现了显著下降,下降最严重的区域为近段内侧象限即股骨距区,应力遮挡率分别达90.8%和95.3%;向假体远端应力水平逐渐增大,直至假体远段和末段水平应力值逐渐恢复并接近生理水平。就该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假体比较而言,引起的应力遮挡区域分布基本一致,应力下降程度Summit近端多孔非骨水泥型假体要高于Charnley Elite骨水泥型假体。结论:两种假体植入后均在股骨近端形成显著的应力遮挡,假体周围骨质应力大小和分布的改变是引起术后骨量丢失和假体松动的原因之一,也是术后股骨骨折发生的类型以术后肢体疼痛发生的力学基础。两种固定方式的假体均需通过进一步改进以减少应力遮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4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术前资料的系统回顾性研究,评价采取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行髋关节置换的48例实行了全髋翻修术,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术前X线评价及术中假体松动情况调查,并做χ2检验,判断不同假体固定方式对假体寿命的影响。结果早、中期假体松动主要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的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远期均存在很高的松动下沉率,以骨水泥臼的松动为多数。髋臼侧骨溶解发生率以Ⅰ区为高,股骨柄侧骨溶解发生率以股骨近端为最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性固定初期并不十分牢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主要发生在远期,并且以髋臼侧骨水泥松动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偏髓Ⅰ型粗隆间骨折行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换术后的股骨应力分布,并对比分析长、短假体柄置换后的应力分布差异。[方法]利用螺旋CT对志愿者的右侧股骨进行断层扫描获取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经Mimics软件和建模软件处理后重建股骨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偏髓Ⅰ型粗隆间骨折长、短柄股骨假体及骨水泥套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长、短柄股骨假体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长、短柄假体置换后股骨的应力分布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依然是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加,至内外侧中下1/3交界处达到峰值,再向末端又减小。短柄假体骨水泥-假体柄界面在末端内外侧虽形成应力集中区,且外侧峰值为15.3 MPa,但未超过骨水泥疲劳强度;而长柄假体在骨水泥-假体柄界面远端内外侧及内侧中段形成应力集中区,其峰值也均低于骨水泥疲劳强度。骨水泥重建的股骨距部位未见明显的应力集中区。[结论]骨水泥型长、短柄假体置换治疗高龄偏髓Ⅰ型粗隆间骨折不会引起股骨应力分布的明显改变。长柄假体的松动概率与短柄假体基本相当,但后者由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可能更适合治疗高龄偏髓Ⅰ型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5.
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定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不同情况下股骨假体周围的骨密度变化情况,了解骨丢失与股骨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 分为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组、非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组、股骨假体松动组共3个组,采用LUNAR DPXL-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仅(Lunar Corp Wisconsin,USA)及Orthopaedies软件,分析时用Gruen’s 7区法。结果 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组骨丢失为15.1%~29.3%,非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组骨丢失为13.2%~27.9%,股骨假体松动组骨丢失为25.4%~43.4%,3组均是股骨近端骨丢失明显.骨丢失主要发生在术后8年以内。结论 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和非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周周骨密度降低一样,假体松动者假体周围骨丢失明显增加。股骨近端2个以上区域骨丢失大于35%或术后8年以后突然出现明显的骨丢失,考虑有股骨假体松动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初次全髋置换术前的假体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假体各有优缺点,就具体病人而言,选择何种固定类型的假体更为合适,是骨科医生在术前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就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作一综述,希望对初次全髋置换术前的假体选择有所帮助。1骨水泥假体骨水泥股骨假体:在假体植入之前,以骨水泥充填股骨髓腔,插入股骨柄后使骨水泥均匀分布于股骨假体与股骨髓腔内壁之空隙间(约2mm),等骨水泥硬化后,股骨柄就会牢固地固定于髓腔内。因此,骨水泥固定可提供假体的即刻机械稳定,允许早期负重而不必担心早期的松动和下沉。然而采用第一代骨水泥灌注技术(手持填塞技术)的全髋关节置换,后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龄粉碎性转子间骨折行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换术后的股骨应力分布,并对比分析长、短假体柄置换后的应力分布差异.方法 利用螺旋CT对志愿者的左侧股骨进行断层扫描获取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经Mimics软件和Unigraphics建模软件处理后重建股骨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粉碎性转子间骨折、长、短柄股骨假体及骨水泥套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5建立长、短柄股骨假体治疗粉碎性转子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长、短柄假体置换后股骨的应力分布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依然是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加,至内外侧中下1/3交界处达到峰值,再向末端又减小.短柄假体骨水泥-假体柄界面在未端内外侧形成应力集中区,且外侧峰值达21.3 MPa,超过了骨水泥疲劳强度;而长柄假体在骨水泥-假体柄界面远端内外侧及内侧中段形成应力集中区,但其峰值均低于骨水泥疲劳强度.骨水泥重建的股骨距部位未见明显的应力集中区.结论 骨水泥型长、短柄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骨折不会引起股骨应力分布的明显改变.长柄假体的松动概率小于短柄假体,前者可能更适合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8.
股骨质量对人工髋关节转换之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股骨质量对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转换术后稳定性及应力变化的影响。论证三维有限元分析作为个体化假体选择临床前评价手段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骨质正常骨与骨质疏松骨进行股骨应力、界面位移的计算,并与实验值比较。结果 正常骨的股骨应力比疏松骨的股骨应力大,非骨水泥有肩托假体(NCC)能增加股骨矩处压应力,但同时大粗隆处应力减少。骨质量不同对应力改变的趋势没有影响。骨质量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广泛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长柄假体治疗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10例初次全髋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广泛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长柄假体予以翻修,其中初次置换股骨柄为骨水泥固定者4例,非骨水泥固定6例.结果 1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4个月(12~67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87.6分.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8例骨长入稳定,2例纤维稳定,无假体松动和下沉,1例出现大腿痛,3例股骨近端出现应力遮挡.结论 广泛微孔涂层长柄非骨水泥假体治疗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很好地控制了骨折端轴向和旋转稳定性,且骨与假体有很好的骨整合,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骨折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治疗终末期非感染性髋关节疾患最为成功的手术,其中生物固定型股骨柄假体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固定型股骨柄假体通过紧压配合获得初始稳定性,通过骨整合获得远期稳定性,临床报道的中远期疗效良好.影响临床疗效的多种因素中假体设计十分重要,假体设计各异使得临床疗效略有差别,术后出现相似的假体松动、应力遮挡效应等并发症.该文就生物固定型股骨柄假体设计特点、临床应用中远期效果及近年设计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骨水泥固定的Charnley型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10年以上X线随访,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的固定效果、松动及影响寿命的因素等。方法:获得10年以上随访的38例45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4.6年。X线包括术后及最后随访时髋关节正侧位片。结果:髋臼假体松动有24髋(53%),其中明显松动(definite loosening)14髋(13%),可能松动(possible loosening)10髋(22%)。臼杯磨损共35髋(78%),平均磨损率为0.123mm/年;股骨假体柄松动有12髋(27%),其中明显松动8髋(18%),可能松动4髋(9%)。假体柄周围骨溶解18髋(40%)。本组45髋中8髋(18%)行翻修术,其中4髋因髋臼假体松动单纯髋臼假体翻修,其余4例行髋臼和股骨假体全部翻修。结论:骨水泥固定的Charnley型人工全髋置换术后10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股骨假体的固定效果较好,但髋臼假体的固定效果并不满意。聚乙烯臼杯磨损不可避免,作为人工关节材料,聚乙烯对金属的关节组合应重新考虑。采用改良的骨水泥固定方法对人工全髋假体的早期稳定性和长期寿命非常重要。从髋臼假体的固定效果来看,金属臼(metal shell)假体的非骨水泥固定效果优于聚乙烯臼的骨水泥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股骨质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之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股骨质量对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稳定性及应力变化的影响 ,论证三维有限元分析作为个体化假体选择临床前评价手段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 ,对骨质正常骨与骨质疏松骨进行股骨应力、界面位移的计算 ,并与实验值比较。结果 正常骨的股骨应力比疏松骨的股骨应力大 ,非骨水泥有肩托假体 (NCC)能增加股骨矩处压应力 ,但同时大粗隆处应力减少。骨质量不同对应力改变的趋势没有影响。骨质量差者 ,界面位移大。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比较接近。结论 三维有限元分析是目前被认为可以根据病人的股骨质量进行个体化假体选择的有前途的研究方法。骨质量是影响假体的初始稳定性及应力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Charnley型人工全髋置换术后10年以上随访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骨水泥固定的Charnley型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10年以X线随访,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的固定效果、松动及影响寿命的因素等。方法:获得10年上随访的38例45髋作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4.6年。X线包括术后及最后随访时髋关节正侧位片。结果:髋臼假体松动有24髋(53%),其中明显松动(definite loosening)14髋(13%),可能松动(possible loosening)10髋(22%)。臼杯磨损共35髋(78%),平均磨损率为0.133mm/年;股骨假体柄松动有12髋(27%),其中明显松动8髋(18%),可能松动4髋(9%)。假体柄周围骨溶解18髋(40%)。本组45髋中8髋(18%)行翻修术,其中4髋因髋臼假体松动单纯髋臼假体翻修,其余4例行髋臼和股骨假体全部翻修。结论:骨水泥固定的Charnley型人工全髋置换术后10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股骨假体的固定效果较好,但髋臼假体的固定效果并不满意。聚乙烯臼杯磨损不可避免,作为人工关节材料,聚乙烯对金属的关节组合应重新考虑。采用改良的骨水泥固定方法对人工全髋假体的早期稳定性和长期寿命非常重要。从髋臼假体的固定效果来看,金属臼(metal shell)假体的非骨水泥固定效果优于聚乙烯臼的骨水泥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骨水泥固定的Charnley型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10年以上X线随访,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的固定效果、松动及影响寿命的因素等.方法:获得10年以上随访的38例45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4.6年.X线包括术后及最后随访时髋关节正侧位片.结果:髋臼假体松动有24髋(53%),其中明显松动(definite loosening)14髋(13%),可能松动(possible loosening)10髋(22%).臼杯磨损共35髋(78%),平均磨损率为0.123mm/年;股骨假体柄松动有12髋(27%),其中明显松动8髋(18%),可能松动4髋(9%).假体柄周围骨溶解18髋(40%).本组45髋中8髋(18%)行翻修术,其中4髋因髋臼假体松动单纯髋臼假体翻修,其余4例行髋臼和股骨假体全部翻修.结论:骨水泥固定的Charnley型人工全髋置换术后10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股骨假体的固定效果较好,但髋臼假体的固定效果并不满意.聚乙烯臼杯磨损不可避免,作为人工关节材料,聚乙烯对金属的关节组合应重新考虑.采用改良的骨水泥固定方法对人工全髋假体的早期稳定性和长期寿命非常重要.从髋臼假体的固定效果来看,金属臼(metal shell)假体的非骨水泥固定效果优于聚乙烯臼的骨水泥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进行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100例(100髋)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股骨假体柄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60髋), B组(股骨假体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40髋)。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影像学特点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型者股骨假体柄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生物型,但它有诱发深静脉血栓栓塞和骨水泥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髋置换股骨柄在股骨近端髓腔不同形态固定方式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分别连续收治的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纳入标准:Garden Ⅲ、Ⅳ型、骨折前尚能独立行走;排除标准:股骨颈病理性骨折、同侧髋骨关节炎、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分为骨水泥组和生物组。骨水泥组行骨水泥股骨柄双动头置换术,生物组行生物双动头置换术,对比骨水泥组与生物组术中并发症,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情况,股骨近端髓腔Noble分型,股骨假体的初始位置,假体松动情况及其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1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5 ± 3)个月。骨水泥组术中出现明显骨水泥反应2例,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有2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VB2型和VC型)。生物组术中出现股骨距骨折6例(Vancouver分型VAL型),术后假体周围骨折2例(Vancouver分型均为B2型),术后3个月内出现髋关节后脱位1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2例,均为肾功能衰竭患者。股骨柄的位置安放在内或外翻位>3°为异常时,100例中仅生物组1例烟囱型髓腔出现内翻位置达4°,异常率仅为1%。骨水泥型股骨柄容易出现外翻位放置,生物型股骨柄容易出现内翻位放置。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骨水泥组和生物组优良率分别为89%和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 结论生物无领矩形股骨柄(LCU股骨柄)与有领骨水泥股骨柄(Classic股骨柄)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股骨近端不同类型的髓腔中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无菌性松动是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柄翻修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松动可发生在股骨-骨水泥界面或假体柄-骨水泥界面.假体柄-骨水泥界面松动是骨水泥型假体初始和远期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1].假体柄-骨水泥界面主要受剪切应力的作用而破坏[2].界面剪切应力(interfacial shear stress)计算公式[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展型转子截骨技术在较困难的骨水泥型股骨柄翻修手术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2月至2006年5月采用扩展型转子截骨翻修股骨侧假体12例,应用扩展型转子截骨技术取出所有骨水泥和假体柄,重新植入翻修用假体柄,以多道金属线缆环扎固定。其中1例选择的是骨水泥股骨假体,11例是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24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截骨处均愈合,无大转子移位。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4±7.5)分上升至术后平均(89.3±8.1)分(为术后1年的评分),假体无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未见骨吸收、骨溶解。结论扩展型转子截骨对骨水泥取出困难的股骨侧翻修术具有骨水泥取除彻底,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骨水泥全涂层长柄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采用全涂层长柄假体全髋关节翻修术的53例患者(53髋)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49—78岁,平均62岁。股骨假体采用强生(Depuy)公司全涂层长度为165mm的直柄AML假体10例、全涂层165mm的Solution假体19例和203mm带弧度分左右侧的Solution假体24例。比较髋关节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x线片评价假体柄有无松动下沉及应力遮挡情况。结果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8年,平均4.7年。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37分,最后随访时增加至86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后完全负重,原有髋关节疼痛缓解。在最后随访时,有45例股骨柄假体获得骨长人固定。并发症:术后脱位1例,手法复位后未再发生脱位,术后感染1例,假体柄明显下沉1例,后两例患者行再次翻修术,末次随访假体柄稳定。随访X线片显示多数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连续亮带及假体柄下沉的患者。结论复杂的股骨侧翻修手术,应尽可能选择非骨水泥长柄假体。特别是股骨干骺端骨质条件差,中段有骨缺损,近端不能获得牢固固定的病例。术中结合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处理股骨中上段中重度骨缺损,中期临床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防治假体周围股骨劈裂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骨科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81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7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357例,骨关节炎患者53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421例(金属臼杯全部采用生物型固定,股骨柄假体生物型固定395例,骨水泥型固定26例),股骨头置换术160例(生物型固定83例,骨水泥型固定77例)。术中发生股骨劈裂11例,发生率1.9%。结果 581例患者493例获得1~5年随访,88例患者失访。Harris髋关节疗效系统评价优良率90.1%。发生股骨劈裂的11例(12髋)患者全部获得了1~5年随访,股骨劈裂骨折3~6个月全部愈合,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Harris髋关节疗效评分系统评价优良率90.9%。结论术中发生股骨劈裂情况几乎都发生在身材相对矮小、股骨髓腔相对狭小的患者,而假体柄远端劈裂者(MayoⅡ型)多几乎都发生在漏斗型髓腔(髓腔开口指数4.7)的患者和采用生物型固定锥形柄的患者。发生股骨劈裂与手术操作有关:扩髓时大转子部位去除骨质不够,髓腔狭小者直扩髓器扩髓不够,股骨柄假体型号大小及类型选择不合适,安装股骨柄假体时过紧未重新扩髓而暴力击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