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Ⅰ型胶原三维立体支架培养软骨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及Ⅱ型胶原表达的变化,并与单层培养结果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2周龄健康雄性一级新西兰大白兔1只,体质量0.5kg。体外分离兔双侧股骨髁关节软骨细胞后行单层贴壁培养,细胞铺满单层后,分别将细胞悬液按2×106/L,2×107/L,2×108/L密度传代培养。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3代细胞置于Ⅰ型胶原三维立体支架培养。分别通过相差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电镜检查以及组织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速度等生物学性状变化情况。结果:①单层培养随着时间的延长,增殖速度逐渐减慢,第6代细胞增殖能力较第2代明显下降,出现树突状的细胞突起,表现出细胞老化的趋势。分泌Ⅱ型胶原的能力也逐渐减低,第2代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内呈阳性反应,至第6代呈阴性。在以低密度传代培养时上述过程出现较快,而以高密度传代培养时软骨细胞形态改变延迟。②在Ⅰ型胶原三维立体支架中培养时,软骨细胞大量增殖,能维持其细胞表型及分泌Ⅱ型胶原的功能。扫描电镜观察到软骨细胞成团吸附于支架孔隙网壁,说明支架吸附性良好,与软骨细胞相容性好。结论: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会失去细胞表型,不能分泌Ⅱ型胶原,高密度培养能减缓该过程。而在Ⅰ型胶原三维立体支架中培养,有利于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及分泌Ⅱ型胶原的功能。因此,建议采用在三维立体支架内高密度培养软骨细胞,构建有功能的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2.
背景:新型复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克服了传统支架的诸多不足,如组织相容性差、生物力学性能不足、降解过快、材料单一、难与关节软骨的分层结构相匹配等,为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目的:观察具有柱状分层结构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软骨细胞的吸附作用,以及对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评价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与价值。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6/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2周龄普通级健康新西兰白兔1只,雄性,饲养环境温度20℃,湿度40%。方法:①在羟基磷灰石中加入少量的去离子水,分散后加入Ⅰ型胶原溶液搅拌复合,并按一定比例加入碳二亚氨,调配形成不同比例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物,并逐层加入模具,最上层采用纯胶原,底层为纯羟基磷灰石。将制备好的柱状分层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冷冻干燥后,经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后备用。②体外培养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并扩增,吸附于多孔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上三维立体培养,通过相差倒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支架对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胶原/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的形貌观察。②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观察。③胶原/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材料与软骨细胞相容性的观察。结果:①胶原/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的形貌观察:胶原/羟基磷灰石为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柱状分层的三维多孔支架,最上层为纯胶原,底层为纯羟基磷灰石,中间为胶原与羟基磷灰石复合。扫描电镜可见支架内具有不规则的通孔结构,孔径较均匀,相互连通,平均孔径约为147μm。②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观察:刚分离的软骨细胞为球形,活细胞率达95%。24h后细胞开始贴壁,逐渐伸展为三角或多角形,内含分泌颗粒。细胞保持单层生长,传代后增殖速度加快,4d铺满培养瓶。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增殖速度开始减慢,当传到第6代时,细胞分裂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变形明显,体积变大,梭形为主,边沿模糊,折光性弱。表现出细胞老化和向成纤维细胞反分化的趋势。③胶原/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材料与软骨细胞相容性的观察:多孔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亲水性好,软骨细胞吸附于支架表面,增殖并逐渐顺孔隙迁徙至支架内部,在孔壁贴附良好,表型维持稳定,分泌胞外基质。结论:柱状分层结构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较单纯胶原力学性能更强,是比较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背景:新型复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克服了传统支架的诸多不足,如组织相容性差、生物力学性能不足、降解过快、材料单一、难与关节软骨的分层结构相匹配等,为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目的:观察具有柱状分层结构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软骨细胞的吸附作用,以及对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评价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与价值。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6/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2周龄普通级健康新西兰白兔1只,雄性,饲养环境温度20℃,湿度40%。方法:①在羟基磷灰石中加入少量的去离子水,分散后加入I型胶原溶液搅拌复合,并按一定比例加入碳二亚氨,调配形成不同比例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物,并逐层加入模具,最上层采用纯胶原,底层为纯羟基磷灰石。将制备好的柱状分层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冷冻干燥后,经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后备用。②体外培养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并扩增,吸附于多孔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上三维立体培养,通过相差倒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支架对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胶原/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的形貌观察。②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观察。③胶原/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材料与软骨细胞相容性的观察。结果:①胶原/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的形貌观察:胶原/羟基磷灰石为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柱状分层的三维多孔支架,最上层为纯胶原,底层为纯羟基磷灰石,中间为胶原与羟基磷灰石复合。扫描电镜可见支架内具有不规则的通孔结构,孔径较均匀,相互连通,平均孔径约为147μm。②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观察:刚分离的软骨细胞为球形,活细胞率达95%。24h后细胞开始贴壁,逐渐伸展为三角或多角形,内含分泌颗粒。细胞保持单层生长,传代后增殖速度加快,4d铺满培养瓶。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增殖速度开始减慢,当传到第6代时,细胞分裂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变形明显,体积变大,梭形为主,边沿模糊,折光性弱,表现出细胞老化和向成纤维细胞反分化的趋势。③胶原/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材料与软骨细胞相容性的观察:多孔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亲水性好,软骨细胞吸附于支架表面,增殖并逐渐顺孔隙迁徙至支架内部,在孔壁贴附良好,表型维持稳定,分泌胞外基质。结论:柱状分层结构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较单纯胶原力学性能更强,是比较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软骨支架材料的种类比较多,但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符合软骨修复的要求。目的:观察在混合材料胶原-壳聚糖支架中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混合制备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将分离培养的第2代兔软骨细胞接种到胶原-壳聚糖支架上,对照组将软骨细胞接种到无支架的培养板中。观察支架的孔隙率、吸水性及内部形态结构,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的生长、贴附情况,RT-PCR检测细胞支架复合物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胶原-壳聚糖支架的吸水性为(80.0±0.55)%,孔隙率为(88.5±1.5)%,孔径为100~150μm,复合细胞培养2周后,细胞增殖活力高,软骨细胞分泌的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的混合支架适合软骨细胞生长和快速增殖,是一种良好的修复和重建软骨载体。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软骨支架材料的种类比较多,但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符合软骨修复的要求。目的:观察在混合材料胶原-壳聚糖支架中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混合制备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将分离培养的第2代兔软骨细胞接种到胶原-壳聚糖支架上,对照组将软骨细胞接种到无支架的培养板中。观察支架的孔隙率、吸水性及内部形态结构,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的生长、贴附情况,RT-PCR检测细胞支架复合物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胶原-壳聚糖支架的吸水性为(80.0±0.55)%,孔隙率为(88.5±1.5)%,孔径为100~150μm,复合细胞培养2周后,细胞增殖活力高,软骨细胞分泌的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的混合支架适合软骨细胞生长和快速增殖,是一种良好的修复和重建软骨载体。  相似文献   

6.
在多孔胶原支架上构建三维工程的心肌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已有转化的SV40细胞系、C2C12成肌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以及胚胎干细胞用于修复哺乳动物心脏的细胞移植治疗,然而细胞移植治疗对严重缺失或损伤心肌结构的治疗的作用却不大。组织工程技术为此类心肌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前已有可替代和改善骨、软骨、肾、肝、神经及皮肤等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合成结构物。目的:探索多孔胶原作为构建三维工程心肌组织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动物:清洁级1日龄Wistar大鼠400-50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8~10g;成年Wistar大鼠五六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温度22~26℃,湿度40%~60%。干预: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胰蛋白酶消化获得的新生鼠心肌细胞分别接种于三维多孔胶原支架和培养板上,比较心肌细胞在两种培养模式的代谢差异。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葡萄糖比消耗率、乳酸比产率、乳酸转化率、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变化。结果:培养于多孔胶原支架上的心肌细胞的代谢特性近似于心肌细胞在培养板上培养的二维生长模式。结论:心肌细胞与多孔胶原支架形成了具有自律性同步收缩的三维工程心肌组织,多孔胶原作为心肌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已有转化的SV40细胞系、C2C12成肌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以及胚胎干细胞用于修复哺乳动物心脏的细胞移植治疗,然而细胞移植治疗对严重缺失或损伤心肌结构的治疗的作用却不大.组织工程技术为此类心肌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前已有可替代和改善骨、软骨、肾、肝、神经及皮肤等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合成结构物.目的探索多孔胶原作为构建三维工程心肌组织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动物清洁级1日龄Wistar大鼠400~50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8~10 g;成年Wistar大鼠五六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 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温度22~26℃,湿度40%~60%.干预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胰蛋白酶消化获得的新生鼠心肌细胞分别接种于三维多孔胶原支架和培养板上,比较心肌细胞在两种培养模式的代谢差异.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葡萄糖比消耗率、乳酸比产率、乳酸转化率、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变化.结果培养于多孔胶原支架上的心肌细胞的代谢特性近似于心肌细胞在培养板上培养的二维生长模式.结论心肌细胞与多孔胶原支架形成了具有自律性同步收缩的三维工程心肌组织,多孔胶原作为心肌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组织工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工程技术,采用自身软骨细胞体外增殖构建软骨来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近年来,有关体外软骨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较多。通过对入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对影响体外构建软骨的因素包括培养空间、应力、细胞密度和氧张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体外采用三维多条件联合培养软骨细胞可以改善构建软骨的生物品质。但是影响软骨细胞生长的因素众多复杂,在体外如何更好地构建软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人关节软骨细胞在不同大小的间断剪切力作用下合成Ⅱ型胶原的能力。 方法选取培养的软骨组织,按摇床作用的转速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等、高转速组(转速分别为20、40、60转/min);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Ⅱ型胶原mRNA表达。 结果中等转速组和高转速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OD)值分别为(0.3061±0.0530)和(0.3777±0.0397),均高于低转速组平均OD值(0.2184±0.0135)和空白对照组平均OD值(0.1846±0.0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等、高转速组Ⅱ型胶原mRNA OD比值分别为(0.120±0.003)、(0.150±0.005)、(0.210±0.006),均高于空白对照组OD比值(0.080±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一定强度间断剪切力能够影响人软骨细胞的代谢、增殖活动,使其合成Ⅱ型胶原增多。  相似文献   

10.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是一种应用前景较好的细胞支架材料,其亲水性和细胞亲和性较差,因此对其改性很有必要.目的:观察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的亲水性及与兔耳软骨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利用多聚赖氨酸对聚乳酸-羟基乙酸改性后与Ⅰ型胶原构成改性复合支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支架的大体结构.将改性复合支架(实验组)与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对照组)分别浸泡在双蒸水中,间隔0.5,1,2,4,8,12,24 h后计算吸水率.用酶消化法培养兔耳软骨细胞并传代,取第2代软骨细胞,浓度为1×10~(11)L~(-1)接种在两种支架上并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采用细胞计数法计算细胞接种24 h后支架对细胞的吸附率;以及采用细胞增殖法(MTT比色试验)分别于1,2,4,6 d测细胞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改性复合支架具有高孔隙率,表面粗糙度较对照组增加.两种支架吸水率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改性复合支架具有较好的亲水性.第2代软骨细胞接种后24 h,实验组对细胞的吸附率为0.908 0±0.019 2,对照组为0.733 2±0.047 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改性复合支架具有较好的细胞亲和性.软骨细胞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支架上接种培养后1,2,4,6 d吸光度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改性复合支架对细胞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藻酸钙微载体培养胎儿关节软骨细胞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靳小兵  罗卓荆  杨柳  兰丽锋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632-1633,F002
目的 观察胎儿关节软骨细胞在藻酸钙微载体培养中的特征,探计用藻酸钙微载体培养胎儿关节软骨细胞的优缺点。方法 用藻酸钙微载体和体外单层培养法培养胎儿关节软骨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细胞数量变化及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借助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了解细胞Ⅱ型胶原的合成情况。结果 体外单层培养的胎儿关节软骨细胞传至第5代已出现明显的反分化,多数细胞变为成纤维细胞状,合成Ⅱ型胶原的能力明显减弱;而用藻酸钙微载体培养的软骨细胞3个月后仍瓮中保持有旺盛的合成Ⅱ型胶原的能力。结论 用藻酸钙微载体培养胎儿关节软骨细胞可较长时间保持其表型及合成基质能力,防止反分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采用胎牛血清培养基易去分化,有必要寻找合适培养基来提高兔关节软骨细胞培养质量。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兔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0.4%链霉蛋白酶和0.025%Ⅱ型胶原酶分离成年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将获得的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体积分数10%异体兔血清+DMEM/F12培养;对照组以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传代培养至4代。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前4代软骨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慢,但软骨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对照组软骨细胞出现去分化现象。提示体积分数10%异体兔血清培养利于维持软骨细胞增殖和形态的稳定,是较好的获取大量优良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Ⅰ型胶原为基底的表皮细胞培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以I型胶原为基底的表皮细胞培养法的优点。方法:从鼠尾中提取I型胶原蛋白,制备胶原膜作培养皿基底,进行表皮细胞培养,并比较4种不同基底的培养方法,结果:以胶原膜作基底培养的表皮细胞无论是单细胞或组织块都生长最好,在第14天均能开始汇合成片,且无毒副作用,结论:该培养法改进了过去培养表皮细胞膜片过薄,韧性欠佳,刮取皮片时造成回缩等缺点,方便了创面移植,且胶原膜本身也能促进创面愈合,可大量地应  相似文献   

14.
骺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及鉴定骺板软骨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5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用3只生后14~28d的新西兰幼兔,空气栓塞处死,暴露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分别取2处的骺板组织,将其剪切成1~3mm3的小块,经胰蛋白酶消化,接种于含150g/L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饱和湿度培养,传代。①细胞接种后3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见细胞贴壁后每天观察2次。②第2代细胞达到80%~90%左右汇合时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细胞爬片情况。③第3代细胞爬片至细胞达到80~90%左右汇合时,采用苏木素染色3min,3%亮绿染色5min,蕃红花“O”染色5min,光镜观察细胞产生蛋白聚糖情况。④采用PCR检测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⑤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①骺软骨细胞刚接种后呈大小不等之圆形悬浮于培养液中,3h后见大部分细胞贴壁,24h后贴壁细胞呈短梭形、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见细胞分裂相。48h后见细胞伸展明显,细胞分裂相每高倍镜视野可见多个。经隔日换液细胞生长至第5天,细胞呈聚集生长,达到汇合状态,将细胞传代。接种后第1代细胞2d后呈梭形,培养4d传至第2代,第2代细胞长满瓶底后,90%呈胞膜较厚的圆形,10%为梭形,第3代、第4代亦如此。传至第5代见肥大细胞增多,细胞松散,折光性减弱,呈凋亡状态。②细胞爬片后观察骺软骨细胞形态以梭形居多,同时也有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可见细胞分裂及细胞中的分泌小泡。③见细胞呈红色,无绿色,证明蕃红花“O”-亮绿染色阳性,显示所培养的细胞可以分泌蛋白聚糖。④PCR检测术所养细胞含有Ⅱ型胶原,电泳带在440bp上。⑤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显示,第3代骺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近似倒“S”形,在第4,5,6天细胞呈对数生长,约在7,8,9,10d达平台期,至第12天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结论:建立了骺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证实所培养出的细胞分泌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具有软骨细胞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耳、鼻、喉和气管主要由软骨构成,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进展为这些器官的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软骨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的原动力。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软骨细胞容易失去表型,丧失形成软骨的能力。组织工程软骨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必须获得大量的有功能和活力的种子细胞,因此寻求广泛的种子细胞来源是软骨组织工程修复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理想的软骨种子细胞必须具备取材方便、体外有较强的繁殖和定向分化能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骨骺软骨细胞的培养和保存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周勇刚  卢世璧 《中国临床康复》2002,6(8):1114-1115,W003
目的:建立大量生产骨骺软骨细胞的培养方法和保存方法,为组织工程骺软骨的培养提供种子细胞。方法:2周龄兔胫骨上端骨骺软骨经机械剪切和化学消化后,接种、培养及液氮冻存。通过显微镜观察其生物学表现,并通过蕃红花“0”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结果:在体外观察到了骨骺软骨细胞从静止、增殖到肥大这个近似体内的生长过程,经多次传代后增殖能力降低,经过冻存的细胞生物学特征不变。蕃红花“0”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我们成功地建立了骨骺软骨细胞的培养和冻存方法,并证明培养出的细胞是骨骺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深低温冻存的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喉软骨缺损的能力研究,寻找一种活性软骨细胞的保存方法。方法:取3周龄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经深低温冻存,复苏冻存不同时间的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培养细胞呈单层细胞铺满培养瓶底后收集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acid,PGA)三维支架材料上,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接种于同种异体兔甲状软骨缺损处,术后2,4,8周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经深低温冻存的软骨细胞与新鲜软骨细胞修复区愈合良好,无瘢痕及坏死现象,组织学观察均有软骨生成及基质分泌;冻存不同时间的软骨细胞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深低温冻存的软骨细胞保持了分裂增殖及合成基质的能力,可用于组织工程修复软骨缺损,冻存时间对其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常山酮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常山酮以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于2003-03/06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人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分别将不同浓度的常山酮加入培养基中,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常山酮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常山酮在0.1~10mg/L.对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活性均未见明显影响;常山酮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型胶原,且随浓度增加作用增强.但不影响Ⅲ型胶原的合成。结论:常山酮可抑制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的Ⅰ型胶原合成,对瘢痕的预防和治疗有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培养兔纤维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1月龄新西兰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以1,10,100μg/L的bFGF作用细胞,以四氮甲基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在10μg/L bFGF作用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亚时相分析。结果:在1~100μg/L范围内bFGF对培养纤维软骨细胞的增殖均有促进作用,10μg/L bFGF即可有显著效果。实验组细胞周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和分裂前期及分裂期(G2M)的时间分别为14.58,12.30,11.43h,对照组分别为22.77.17.90,20.62h。结论:bFGF对培养的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能缩短纤维软骨细胞DNA合成G1期及G2M期,从而缩短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胶原基组织工程支架进行复合,实现对bFGF的控制释放,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组织再生功能.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对溶出的bFGF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支架对bFGF的短期控制释放过程.结果bFGF可以通过静电作用与胶原基支架结合,均匀分布在多孔三维支架中,48 h后,bFGF的溶出浓度趋于恒定,经过甲醛交联的支架对bFGF的结合量较高;bFGF的结合量受到壳聚糖的含量和交联方法的影响.结论胶原基组织工程支架能够对生长因子在较长时间内实现控制释放,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