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高温胁迫下半夏倒苗前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从而为延缓半夏倒苗提供信息。方法:在半夏植株高15 cm左右时,给予(30±1) ℃的高温胁迫,于不同的胁迫处理天数分别测定半夏叶片、叶柄和块茎中内源激素(ABA,JA,GA3,ZR,IAA)的含量。结果: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半夏叶片、叶柄、块茎中ABA和JA的含量明显增加。半夏叶片、叶柄中IAA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块茎中IAA的含量降低却不明显。高温胁迫后,ZR的含量逐渐下降。半夏叶片中GA3含量明显上升,但是叶柄、块茎中GA3含量却下降。结论:在高温胁迫下,内源激素ABA,JA,IAA,ZR和GA3在半夏倒苗前后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下半夏倒苗前后保护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目的 :探讨在高温胁迫下半夏倒苗前后保护酶活力的变化 ,从而为防止半夏倒苗提供一定的信息。方法 :待半夏苗高 15cm左右时 ,进行 (30± 1)℃的高温胁迫 ,于不同的胁迫处理天数分别测定半夏叶片、叶柄和块茎中保护酶 (SOD ,POD ,CAT)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与结论 :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 ,半夏叶片和叶柄中MDA含量显著增加 ,而块茎中MDA含量增加却不显著。高温胁迫后 ,SOD和CAT活性都逐渐下降。POD活性经高温胁迫后呈现先上升后又迅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薛建平  王兴  张爱民  常莉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7):2233-2235
目的:探讨高温胁迫下半夏倒苗过程中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从而为延缓半夏倒苗提供信息。方法:在半夏植株高15 cm左右时,给予37℃的高温胁迫,于不同的胁迫处理天数分别测定半夏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结果与结论: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半夏叶片叶绿素含量、Chla/Chlb、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产量(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光系统Ⅱ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最小荧光产量(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半夏高温倒苗过程中总RNA及mRNA差异表达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半夏高温倒苗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信息。方法:经过不同时间的高温胁迫处理,测定半夏叶片总RNA含量变化和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半夏叶片总RNA的含量变化分为3个降低阶段和2个升高阶段,胁迫0,6 h时含量最高,胁迫4,42 h和倒苗时含量最低,差异显示表明胁迫6h的样品条带多态性和带型与0 h的接近,其余胁迫时间的样品条带远少于0,6 h时的样品条带,并且在不同的样品之间均有mRNA差异条带出现。结论:在半夏经高温胁迫而倒苗的过程中,基因表达开启与关闭和基因表达增强与减弱模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可能启动了不同的基因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5.
半夏是一种天南星科药用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具有镇咳、降逆止吐、抗肿瘤等功效,为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但半夏生长中易遭遇高温环境而出现"倒苗",显著降低其产量。目前,半夏响应高温胁迫的机制尚不知晓,DNA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在调控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具重要作用。该研究以宿半夏为材料,进行高温胁迫0,6,80 h处理,并对其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进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结果表明,由100对MSAP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出20对可扩增出带多清晰、条带均匀的引物组合,借助筛选的20对引物组合对高温胁迫0,6,80 h的半夏材料进行MSAP扩增,分别获得353,355,342个基因扩增位点,其中发生甲基化的位点分别占60.91%,44.79%,44.74%,甲基化位点中全甲基化比率分别为16.71%,22.25%,29.24,表明高温胁迫显著诱导了半夏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下调,同时促进了其基因组全甲基化率的提升。该研究为从表观遗传视角解析半夏响应高温胁迫的机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对半夏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半夏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待半夏植株15 cm左右时,对半夏喷施不同浓度的SA溶液,3次后测量半夏株高,总叶绿素含量,SOD活性,MAD含量,光合作用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温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SA浓度为0.5 mmol·L-1时能增加胞间CO2浓度,降低叶温,提高SOD保护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助于光合速率提高。结论:半夏植株喷施适宜浓度的SA有利于植株生长,延缓半夏倒苗,提高块茎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源Ca2+在高温条件下对半夏植株的保护效应及对主要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土栽培,不同浓度外源Ca2+处理;测定半夏叶片抗逆性指标,统计半夏倒苗率,并测定不同部位草酸、块茎中总生物碱、总有机酸及鸟苷含量.结果:在较低浓度Ca2+处理下,半夏倒苗率高于其他处理.随着Ca2+浓度升高,半夏叶片中SOD,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叶片Pro含量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半夏叶片及块茎中可溶态草酸含量均低于未处理可溶态草酸含量,随着Ca2+浓度的升高,半夏叶片及块茎中可溶态草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产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态草酸含量变化一致;当Ca2+质量浓度为400 mg·L-1,半夏块茎总生物碱和鸟苷含量最高,低浓度Ca2+处理下,半夏块茎总游离有机酸含量较高.结论:通过外源Ca2+处理,半夏抗热能力有显著提高,倒苗时间有所推迟,生长期延长,产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诱导半夏倒苗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半夏干旱倒苗的机制,以30%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检测了不同处理时间下半夏细胞的生理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半夏茎的叶绿素含量及水势不断下降,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MDA的含量则不断升高。干旱处理4 d,半夏开始倒苗,至8 d时大幅度倒苗,倒苗程度约为73%。干旱处理2 d,半夏细胞核核染色质开始凝集,核固缩边缘化,呈新月状等不规则形状,表现出明显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腺苷酸转移酶(ANT)基因表达逐渐受到干旱的抑制,随着Caspase-3酶活性急剧升高,细胞死亡率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半夏干旱倒苗的本质是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这可能是一种半夏抵御不良环境的自我休眠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半夏居群生理指标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方法:对不同半夏居群进行高温处理(35 ℃/25 ℃),测定其叶片中SOD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结果与结论:经高温处理后,各居群半夏SOD活性先增高后下降,与脯氨酸含量趋势相同,MDA含量持续升高,根系活力则显著下降。居群间对高温胁迫响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丹参发状根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丹参发状根再生植株的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黄炼栋,胡之璧,刘涤(200032)关键词丹参,发状根,再生植株植物再生植株的发生一般需要外源激素的调控[1,2]。而我们发现,丹参发状根在无外源激素条件下可自发形成再生植株,这对研究植物的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半夏在生长中的倒苗原因。方法: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设立多种光照强度和不同温度梯度的栽培实验。结果:较低温度下的强光照不使半夏发生倒苗或严重倒苗,较弱光照下的高温却能造成半夏的倒苗。半夏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的倒苗次数多,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倒苗次数少。结论:决定半夏倒苗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不同浓度Ca2+与SA对高温胁迫下对桔梗抗逆生理指标及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了解Ca2+,SA对桔梗高温胁迫伤害调控的相关性,为缓解桔梗高温胁迫提供依据。该实验以盆栽桔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CaCl2,SA溶液,然后置于 35 ℃/25 ℃(昼/夜),光照3 600 lx 的光照培养箱内,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常温25 ℃喷施蒸馏水和高温胁迫下喷施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桔梗叶片相关光合参数,膜透性,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ASA,GSH含量,以及SOD,CAT活性。结果表明,6 mmol·L-1 CaCl2,1.5 mmol·L-1 SA可显著增强桔梗叶片SOD,CAT酶活性,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效减少高温胁迫对细胞膜的破坏,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处理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有效增加ASA,GSH的含量,从而抵御高温造成的氧化胁迫,但随着浓度的增大,桔梗叶面抵御高温胁迫的能力则会下降。喷施一定浓度CaCl2,SA溶液可减轻高温胁迫对桔梗叶片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喷施亚硫酸氢钠液对半夏的增产效应宋金斌①黄裔②徐光生②曹炜③①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②姜堰市医药公司;③江苏省药材公司,南京210029半夏在夏季气温持续高达30℃以上时,会出现地上枯萎,通常称为“倒苗”。由于高温和强光照,使半夏的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4.
薛建平  王兴  张爱民  常莉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4):1855-1858
 目的在大田气温高于30℃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对半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方法待半夏植株高约15 cm左右时,对半夏喷施不同浓度的SA溶液,3次后测定半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用0.1~1 mmol·L-1水杨酸处理叶片,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提高半夏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最大荧光(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胞间CO2浓度(Ci、初始荧光(Fo)及非光化学猝灭(NPQ)系数。结论SA对高温胁迫下半夏叶片光合机构具有保护作用,以喷施SA浓度为0.5 mmol·L-1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半夏高产栽培经验小结蒋立昶,潘炳文(山东省菏泽地区医药局274015)李光胜,毛文岳(山东省菏泽药材站274015)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植物,原为野生,我地区1969年家种初获成功后,开始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现总结如下,供参考。1生长习性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侯,伯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土壤含水量在20%~30%生长较为适宜,干旱缺水易倒苗。半夏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随着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半夏病毒性缩叶病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半夏缩叶病是栽培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上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在半夏生长季节可引起植株提前倒苗、枯死,在贮藏期间及运输途中可造成鲜种茎的大量腐烂,受害半夏块茎加工成商品后,往往质量差,品级低。虽然曾有资料记载该病系病毒引起,但尚无详细研究及种类鉴定的报道。1988~1989年,我们对该病作了  相似文献   

17.
半夏倒苗原因的实验观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半夏别名麻芋子、三步跳、三叶半夏等,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属紧缺的常用药材。一般认为每年有3次出苗和倒苗的现象[1 5 ]。该现象影响半夏的产量。倒苗原因,有人认为半夏在强烈的阳光直射下易发生倒苗现象,故提出以半阴半阳的环境栽培为宜[1],也有人提出合理套种遮阴预防倒苗的措施[6 ]。在实施半夏规范化种植研究中,作者在不同海拔高度及生境下设立了多种光照强度和气温梯度的栽培实....  相似文献   

18.
半夏为天南星科药用草本植物,其块茎入药,为我国一种常见的大宗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半夏在生长过程中遭遇高温强光易倒苗减产,遮荫可有效缓解半夏的倒苗,进而提升其块茎产量,但相关调控机制并不明确。DNA甲基化作为生物响应环境变化的一种自我修饰方式,常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该研究以宿半夏为实验材料,选取自然光下生长的半夏为对照组,90%遮荫处理的半夏为实验组,对其基因组DNA甲基化进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结果表明,20对选扩引物共检测到617个基因位点,其中光照组占311个、遮荫组为306个。光照组和遮荫组中发生甲基化的位点分别占58.2%,71.57%,甲基化位点中全甲基化比率分别为27.65%,29.41%,表明遮荫显著诱导半夏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提升。另外,相比光照组,遮荫促进32.51%的基因发生甲基化,同时诱导了16.25%基因去甲基化。该研究揭示了遮荫处理条件下半夏基因组的DNA甲基化变异水平,为进一步从表观遗传水平探析遮荫调控半夏生长的机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同地理居群半夏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 Breit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以块茎入药[1]。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但是随着半夏野生资源逐渐减少,民间多以同属其他植物作为代替品入药,加之引种途径各异,长期无性繁殖,导致品种退化。许多地区品种背景资料,种系不清,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使得古方中所用道地药材在形态和质量方面出现变化,给半夏的临床用药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就需要一种可靠的分类鉴定手段。本实验应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30个不同地理居群的半夏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在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揭示盐胁迫对半夏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方法:以半夏植株为实验材料,设置5个盐浓度(0、50、100、150、200 mmol/L)处理,在胁迫第5、10、15天时取半夏根、块茎及叶片进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结果: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半夏植株各部位的脯氨酸(Proline, PRO)含量、MDA含量及块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大致呈上升趋势;半夏各部位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则先升高后下降;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 IAA)含量逐渐降低;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逐渐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AB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半夏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能在100 mmol/L盐浓度且受胁迫时间少于10 d的范围内,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调节胁迫反应激素与生长发育激素等来抵御盐胁迫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