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RCP与EST在342例胆胰疾病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诊治胆胰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RCP和EST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34例,EST后网篮取石、气囊扩张、植入鼻胆管或支架等介入治疗.结果 本组检查和介入治疗胆胰疾病342例成功率95.3%,失败4.7%.结论 ERCP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本组92.3%),EST后介入成功率95.3%,并发症少(本组5.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胰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887例经ERCP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治疗性ERCP在各种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性ERCP成功率94.1%,治疗病例中胆管结石最多,占65.6%,其次为恶性胆道梗阻,占12.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占7.6%.胆道良性狭窄占5.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占5.0%,胆道术后胆漏占1.4%,慢性胰腺炎占1.8%.包括高淀粉酶血症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7%,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治疗性ERCP对多种胆胰疾病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胰疾病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ERCP在复发性胰腺炎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ERCP在复发性胰腺炎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本组33例患者进行ERCP诊断治疗. 结果 成功行ERCP 31例,EST 25例,内镜取石15例,ENBD 20例,胆胰管内支架4例,均取得良好的减压引流作用,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复发性胰腺炎通过ERCP检查常发现合并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EST、气囊/网篮取石、ENBD及胆、胰管内支架引流可有效控制胰腺炎的发展、降低胰腺炎的复发率,熟练的ERCP技术是有效治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患者日间ERCP模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胆胰外科日间ERCP中心实施的228例治疗性ERCP操作的患者资料,其中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A组)159例,年龄大于等于65岁的患者(B组)69例,评估两组的疾病分布、ERCP操作类型、住院时间、总费用、疾病转归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A、B两组患者的疾病分布、ERCP操作类型、住院天数、总费用、疾病转归及并发症等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日间ERCP模式治疗老年患者胆胰疾病安全有效,该模式可作为一种更加合理的模式被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胆漏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ERCP开展前后手术治疗与ERCP微创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 非ERCP治疗组,14例中9例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治疗(再手术率64.3%);ERCP治疗组,40例皆造影成功,32例明确胆漏性质,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30例、取石术18例、鼻胆管引流术30例、胆道内支架术9例.ERCP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10.8 d,并发症率17.5%.中转手术2例(再手术率5.0%),全组再手术后平均住院23.5 d,各种并发症发生率91%;两组在再手术率、胆漏处理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CP诊断胆漏快速、明确,微创处理安全、有效,可避免盲目手术带来的进一步创伤和并发症,是肝胆术后胆漏首选的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经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和抑制分泌的药物或剖腹探查,行胆总管T管引流,清除腹内积液,充分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 本组9例中胆总管探查损伤1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e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损伤1例,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mtomy,EST)损伤7例.死亡1例.治愈8例.2例经常腹部不适,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仍在观察中,余6例恢复良好.结论 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应早发现、早处理,否则后果严重,预防损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ERCP在腹部闭合性外伤所致胰腺损伤诊治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ERCP在腹部闭合性外伤所致的胰腺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华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所致的胰腺损伤病例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行ERCP检查:其中确诊主胰管破裂3例,2例主胰管完好.结果 3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中ERCP放置胆胰支架1例,ERCP放置鼻胰管引流2例.2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1例行ERCP,胆管、胰管支架,腹腔镜探腹加腹腔引流;1例ERCP,留置鼻胰管,胰尾及脾切除术.结论 无死亡病例发生.ERCP确定主胰管完好的病例没有并发症发生;ERCP确定主胰管破裂的病例中,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胰腺假囊肿1例,胰瘘1例.结论 ERCP对胆胰系统的损伤能提供精确诊断,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同时可以通过放置胰管支架或鼻胰管引流,使部分患者免于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顺行胆道造影胰管显影的临床意义与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顺行胆道造影的38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顺行造影胰管显影68例,纳入51例,其中术前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8例,胆囊结石14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19例,合并胰腺炎病史14例;造影发现胰管造影剂排泄延迟32例,造影剂排泄正常19例。经顺行胆道造影、胆道镜和(或)十二指肠镜等检查确定乳头旁憩室43例,胆胰合流异常35例,壶腹部隔膜缺失或功能缺陷7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5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原因不明2例。29例行内镜下胆胰分流术并置入一体式胰胆管引流管,未出现急性胰腺炎、胆道出血、胆漏等术后并发症,术后再次顺行胆道造影胰管未显影24例,胰管显影但造影剂排泄正常5例。随访1~3年,内镜治疗组复发胰腺炎1例、胆总管结石2例,非内镜治疗组复发胰腺炎6例、胆总管结石5例、胆囊结石4例,其中胰腺炎及胆囊结石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胆道造影胰管显影提示存在胆胰汇合部疾病,此类患者采取内镜下胆胰分流术可以降低胰腺炎及胆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分别运用日本Olympus JF-10及JF-140R电子十二指肠镜及相关仪器对116例胆道疾病患者行ERCP术,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ERCP诊断准确率94.8%,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是明确乳头壶腹癌和继发性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的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其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率明显优于B超和CT,在早期诊断胆管癌方面明显优于B超及CT检查,为诊断胆管癌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胆汁淀粉酶的关系,对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后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经ERCP或MRCP检查诊断为胆胰管合流异常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胆汁淀粉酶测定值,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影像、实验室检查、术后随访,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胆胰管合流异常胆胰疾病中存在一定的胆汁淀粉酶的异常,占总病例数的13.3%(20/150),术中胆汁淀粉酶升高组,采用内引流术、Oddi括约肌切开成型术或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好,良性疾病术后症状无复发,恶性疾病术后生存质量较好.结论 胆胰管合流异常的患者行内引流术、Oddi括约肌切开成型术或肿瘤根治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老年胰胆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82例≥75岁老年胆胰疾病患者治疗性ERCP的结果。结果82例患者插管成功78例,成功率为95.1%,其中胆总管结石59例(伴化脓性胆管炎11例,胆源性胰腺炎8例),胆总管良性狭窄3例,胆管癌5例(伴化脓性胆管炎2例),胰腺癌4例,壶腹部癌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肿瘤2例。胆总管结石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56例(其中预切开4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3例。一次完成取石45例,二次完成取石7例,放置塑料支架引流1例,伴化脓性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先放置鼻胆管引流择期再取石6例;胆管梗阻患者放置塑料支架1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7.7%),其中胰腺炎3例,消化道出血2例,胆管感染1例。取石成功后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老年胆胰疾病患者采用治疗性ERCP,术前充分的病情评估和准备,术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缩短操作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32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病例资料. 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年龄47.4岁,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100%)和梗阻性黄疸(56.3%),B超检查阳性率95.8%,CT,ERCP和MRCP阳性率均为100%.症状较轻无胆胰管梗阻(8例)或术中病理切片排除恶性病变(5例)共行内科综合治疗13例,症状严重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8例,胆管空肠Y型吻合5例、胰管空肠Y型吻合2例,胆管胰管或囊肿空肠吻合3例,EST1例. 结论 本病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症状较轻,无胆、胰管梗阻者可行内科治疗.症状严重,发生胆胰管梗阻或不能排除恶性病变者应行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状况选择术式,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胰管结石37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77 年8 月至2010 年11 月收治的37 例患者,其中伴慢性胰腺炎30 例,伴胆囊炎、胆管结石5 例,胰头部囊肿4 例,胆总管囊肿2 例,胰腺癌5例,糖尿病8 例.其中手术治疗25 例,内镜下治疗7 例,自动出院5 例.结果 胰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疼痛、脂肪泻、糖尿病、梗阻性黄疽及腹部包块多见,有时甚至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B 超、CT、MRCP、ERCP 等确诊率高,ERCP 可清晰显露胰管结石,对胰头部结石可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本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19 例,加做胰腺囊肿切开内引流术3 例,胆总管囊肿切除2 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5 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7 例;4 例合并胰腺癌的患者分别行"胰体尾部联合脏器切除"(1 例)、"胰腺癌扩大根治术加自体小肠移植"(1 例)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 例).结论 应重视胰管结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良性患者首选术式为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CT 对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有很好的定性定位价值,强调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治疗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诊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复发性非结石性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取十二指肠镜技术诊治的26例复发性非结石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憩室11例,胆胰合流异常8例,壶腹部狭窄3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4例。其中21例行ERCP治疗,2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1例胆胰合流异常及2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行药物治疗。随访20例,时间1个月~4年,其中18例ERCP术后未再发生急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1例胆胰合流异常患者多次复发急性胰腺炎,该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患者在随访第27个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治疗。结论 复发性非结石性急性胰腺炎往往与十二指肠乳头憩室、胆胰合流异常、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ERCP技术是一种诊断和治疗复发性非结石性急性胰腺炎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镜下观察PAD的特点,分析PAD与胆胰疾病的发病关系.结果 PAD患者发病随年龄增大而升高,PAD患者胆道结石构成比明显高于非PAD组(P<0.001),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P=0.004)和胆道探查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P=0.022)高于非PAD组.边缘型PAD并发胆道结石高于并列型和包绕型(P=0.028),PAD直径3.0以上并发胆道结石高于PAD直径3.0以下患者(P=0.001).PAD组胰头癌发病率与非PAD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可能是胆胰疾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在胆总管探查取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在胆总管探查取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经EPBD探查取石治疗的10例拟诊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 结果: 10例病人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胆总管结石,在按常规行ERCP时,发现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并经EPBD后取出结石,结石大小均在0.5cm左右.3例病人行ERCP时未能肯定胆总管内有否结石,经EPBD后用网篮及气囊探查未取出结石.全组病人行EPBD均获成功,无因内镜操作所致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 EPBD保留了乳头括约肌的正常生理功能,不会引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后的出血、穿孔以及日后的胆肠返流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有望替代部分括约肌切开术.  相似文献   

17.
EST治疗LC术后胆总管结石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 对LC术后出现黄疸或胆管炎的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明确诊断并利用EST取石. 结果 56例患者共取出结石72枚,3例第2次行ERCP并用气囊取石成功,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复查B超无结石残存或胆管扩张. 结论 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安全、无创、有效,是治疗LC术后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 结果 术后出现胰漏、胆漏、出血、感染等早期并发症16例,发生率为26.7%(16/60),手术死亡率为3.3%(2/60). 结论 积极预防、细致操作和合理诊治是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两种联合术式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分析术式优越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114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LCBDE组以及ERCP/EST+LC组。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费用、术后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和患者手术耐受性,以及术后早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 vs 92.9%,P>0.05);并发症方面,LC+LCBDE组残石率,胰腺炎、胆管炎、腹胀发生率均低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C+LCBDE组在住院费用、耗材费用、术后GIQLI生存质量和患者手术耐受性方面均优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住院时间、胆漏发生率方面,ERCP/EST+LC组优于LC+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术式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与ERCP/EST+LC术式手术成功率相近,但LC+LCBDE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费用少、患者耐受性好、术后生存质量高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内镜诊治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胰疾病5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胰疾病的诊治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09年6月1842例首次ERCP检查出523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胰疾病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内镜下关系及其对ERCP成功率、EST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胰疾病患者占ERCP总数的28.4%(523/1842),经ERCP明确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395例,占75.5%(395/523)。ERCP造影成功率97.5%(510/523)。实施EST482例全部成功,内镜取石成功率95.2%(376/395)。术后并发症16例(3.1%),包括出血5例,轻型急性胰腺炎5例,高淀粉酶血症4例,穿孔1例,诱发憩室炎1例,均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综合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术后315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0.5月,无胆道症状复发。结论只要严格执行内镜下治疗原则,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内镜治疗是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部分胆胰疾病的微创、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