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对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评定,分为正常组和抑郁组,其中正常组32例,抑郁组28例,分别对其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测评法),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在病程3个月时重新评定,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抑郁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损伤的恢复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状态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FSRP)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纳入的60名受试者进行血管危险因素调查、弗明汉卒中风险评分和神经心理测验。按照FSRP大小,将受试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按照神经心理测评结果将受试者分为NC组和MCI组,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FSRP增加(即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呈显著的递减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FSRP与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结论:在正常人群和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人群中,FSRP与认知功能损害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FSRP可作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为临床评价认知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管生成、治疗性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是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如肿瘤、缺血性疾病、慢性炎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牛皮癣、创伤愈合等 )的基本事件之一[1,2 ] 。血管生成的研究涉及到医学中的多个学科 ,研究疾病状态下的血管生成和消退规律及其机制 ,对认识血管生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针对血管生成进行有效的治疗 ,以及研究器官移植和含血管的组织工程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出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的过程。此概念有别于血管形成 (Vascu logenesis)。…  相似文献   

4.
张鸥 《重庆医学》2015,(14):1882-1884
目的:研究依赖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心肌梗死血管生成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检测组(n=65)和处理组(n=64),其中检测组在心肌梗死前后的1、2、4、7、14、28 d分别随机处死5只大鼠(梗死组),进行SDF‐1蛋白水平测定,同时设置5只大鼠为假手术对照。处理组的64只大鼠另随机分成4个小组,每组16只:分别为梗死+ SDF‐1组、梗死+抗SDF‐1组、梗死+生理盐水组、正常+生理盐水组。对各组进行相应处理后,对比心肌梗死后的SDF‐1蛋白水平情况,对比各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归巢量及新生血管的密度水平,对比各组大鼠的心肌缩短分数(EF)和射血分数(FS)变化水平。结果梗死组的SDF‐1水平在1~7 d后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并达到峰值水平,随后逐渐下降,在14 d时恢复至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SDF‐1处理后的组别MSCs归巢量和新生血管的密度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梗死+抗SDF‐1组的水平则明显低于梗死+生理盐水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梗死+SDF‐1组大鼠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F‐1可促使心肌梗死血管生成,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为心理调适提供依据。方法:以DSM-IV为标准诊断抑郁障碍,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其严重程度。将43例诊断为抑郁障碍的卒中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氟西汀组、多塞平组,随访12周,以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计分及SDS积分减少50%或以上为治疗有效。结果:氟西汀和多塞平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00%(12/15)和72.73%(8/11),其神经功能缺损和Zung积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卒中后抑郁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中躯体功能障碍和脑损害的部位是两个重要因素。对卒中后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价和治疗,为心理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肺癌与其它实体瘤一样,其发生、发展和转移均依赖于血管生成,当肿瘤直径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启动"血管生成开关",促进新的血管生成,以保证肿瘤生长的血供需要.肺癌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多种正性和负性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因此,抑制血管生成过程中关键步骤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和迁移通道,已成为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近年来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血管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理性血管生成是肿瘤、多种缺血及炎症性疾病的标志 ,大量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的分子 ,其中一些已在临床试验。这些分子间复杂的作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将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这些研究将为临床治疗肿瘤和其它疾病带来可喜的进步 [1,2 ] ,但有一些问题仍不清楚 ,因此还应谨慎。哺乳动物需要氧、营养物才能生存 ,这些物质位于10 0 - 2 0 0 μm的血管内 ,血管限制了氧的弥散。对于多细胞生物生长要想超过一定的大小 ,它们必须在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下重建新的血管 ,这个过程受促血管和抗血管生成分子间平…  相似文献   

8.
肿瘤血管新生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正是由于两种起相反作用的调节因子的平衡状态,从而决定体内血管生成的平衡。肿瘤血管新生取决于局部血管生成的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间的平衡失控,即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增多和(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减少.从而触发血管生成过程的启动。这种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被称为血管生成开关。  相似文献   

9.
李真斌  齐协飞 《医学综述》2004,10(9):522-524
近年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长。无限制生长、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的恶性标志和特征,也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措施。1971年Folkman首先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血管新生的理论.其后又证实肿瘤生长初期不伴有新血管生成,称为无血管期,但到肿瘤生长至1~2mm^3  相似文献   

10.
上皮性卵巢癌在妇女肿瘤死亡原因中占第4位[1,2]。近年来,虽然卵巢癌的手术和化疗有很大进展,但晚期卵巢癌的复发率仍高,其长期存活率也低。上皮性卵巢癌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标记物,它们可以预测高危复发和死亡的患者。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成为这方面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血管生成与卵巢癌关系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实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需要血管供应。某一肿瘤若要保持持续性生长(>1mm3),必须有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标志着肿瘤加速生长、局部浸润的开始,并最终导致转移。肿瘤和宿主均可以产生…  相似文献   

11.
肿瘤的血管生成王辅林综述韦立新审校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30.2“肿瘤的生长取决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这一概念由Folkman于1971年首次提出,经过20多年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现在已得到普遍的...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1]是从先存血管产生新血管的过程,血管生成可发生在伤口愈合、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肿瘤、心肌梗塞后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血管生成和血管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管翳的形成是类风湿关节炎(RA)的重要病理过程,是引起关节病变、软骨破坏的主要原因及病理基础,而滑膜血管增生是血管翳形成的主要病理特点。本文从滑膜血管生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以滑膜血管或血管翳为靶标的RA治疗策略3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以期为RA临床的防治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肿瘤血管是为肿瘤细胞输送氧气及营养物质的通道,也是实现肿瘤转移的重要通道之一。新近发现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在血管新生中作用显著,尤其是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特异表达于肿瘤边缘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新  相似文献   

15.
癌症在西方国家的最常见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1999年美国大约有563 100人死于癌症。虽然癌症可以在任何器官中产生,但人类最常见的部位是肺、乳腺、前列腺。只要肿瘤原发部位仅限于发生器官,就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病人。不幸的是,许多癌症可转移至身体的其他部位,癌转移是癌症病人首要的死亡原因。总而言之,癌细胞在机体中可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扩散,如直接扩散到周围组织,通过血管转移,通过淋巴系统转移。最近,四个不同的研究小组揭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新近克隆的成员VEGF-C和VEGF-D,不仅是体内淋巴血管生长(淋巴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而且还可促使淋巴转移。血管系统如何正常形成?VEGF(于1989年首次发现)不仅可调节内皮细胞和初始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血管生成素-1和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芳  欧希龙 《现代医学》2007,35(1):75-78
早在1971年,美国学者Folkman[1]就曾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来源于人肿瘤组织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细胞因子[2]。目前已知该家族包括Ang-1,2,3,4四个成员,其中Ang-1  相似文献   

17.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关键步骤,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作用失衡的结果。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治疗新视野,已发展为重要的抗癌策略。基因治疗则使抗血管生成治疗更具有靶向性,使这一治疗策略产生新的飞跃。作者就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鲁楠  黎乐群  彭涛 《广西医学》2009,31(5):731-734
血管生成理论认为,当实体肿瘤直径大于2mm时需要诱导生成新的血管来获取血供,否则肿瘤就会因为缺血缺氧发生坏死。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主要步骤包括:肿瘤经过无血管的缓慢生长期后(指体积小于2mm的时期),便释放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基底膜及周围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内皮细胞迁移、增殖,血管形成、改建。目前抗血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闫玉华  周怀君 《医学综述》2012,(19):3198-3201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依赖血管生成,故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研究热点。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转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许多药物开始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其中包括贝伐单克隆抗体、siRNA及各种酶抑制剂等。现就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已成为临床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丘脑参与认知神经心理的机制、丘脑卒中神经心理学分类、丘脑卒中认知功能评价方法、卒中的临床研究概况等四方面对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有利于丘脑卒中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的制定,减少丘脑卒中带来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