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移植是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肺移植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并影响术后早期和长期存活.其并发症包括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急性排斥反应、慢性移植物失功和感染等.严重的PGD为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25%.本文就肺移植PGD的研究现状、对肺移植患者生存的影响、发生原因、临床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以及对移植免疫的进一步认识,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肾移植物1年存活率大为提高,但长期存活率提高不甚明显。慢性移植肾功能损害已成为阻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以往称之为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CR),近年来多用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或慢性移植物失功(1ate graft loss)来描述。  相似文献   

3.
肺移植的长期成功率受到慢性移植物功能障碍的限制,而慢性移植物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 OB).OB的机制涉及免疫介导通路(免疫排斥,同种异体免疫机制)和非免疫介导通路(感染、误吸、缺血、原发移植物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纤维增生反应.深入研究OB的机制将为进一步探索OB的治疗方案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伴有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产生的体液免疫或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已成为器官移植后长期生存的重要障碍,1/3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功能丧失与之密切相关。由于肺区别于其他实体器官,致使约50%接受同种异体肺移植的患者都会发生慢性排斥反应,临床表现为慢性移植肺功能障碍(chronic lung allograft dysfunction, CLAD)。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具有两种不同的临床亚型:限制性CLAD(restrictive CLAD, rCLAD)或称限制性移植物综合征(restrictive allograft syndrome, RAS)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 BOS),其中rCLAD/RAS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BOS患者。最新的小鼠模型研究证实,B细胞及其分泌的供者特异性抗体(即同种抗体)在肺移植后RAS的同种移植物纤维化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为了预防和更好地治疗肺移植患者的同种异体排斥反应,需要深入探究启动和维持B细胞介导的抗供者免疫应答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5.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OB),OB是导致肺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其5年存活率仅有30% ~40%.目前临床对OB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OB的发生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探索OB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为防治新策略的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础.Th17&Treg细胞以及相互作用与OB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Th 17 &Treg细胞是CD4 +T细胞的两个亚群,以分泌IL-17为特征的Th17细胞参与一系列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而Treg细胞对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在肺移植中的作用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社怀  蒋耀光 《重庆医学》2003,32(7):836-837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 ,大器官的移植 (如肺移植等 )已成为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到 90年代末 ,全世界已进行肺移植的患者达 35 0 0多人 ,1年存活率为 93% ,5年存活率为 4 0 % ,最长存活时间为 10年 ,显示了肺移植的诱人前景。但是 ,与其它器官移植一样 ,肺移植中同样存在移植肺的保存、缺血再灌注、术后感染、急慢性排斥反应等。1 肺移植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1]目前认为 ,脏器获取前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状态、移植肺再灌注、术后感染、排斥都是导致肺移植后高死亡率的原因。肺移植后肺功能障碍、肺部免疫力低下和存活期较短的重要原因是肺部感…  相似文献   

7.
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系强效免疫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脏器移植,防治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延长异基因移植脏器(心、肾、胰、骨髓、小肠和肺)的存活期,并已日益增多地用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再次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41例再次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统计移植后受者1、3、5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及影响存活率的因素。 结果:再次移植后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5.4%、76.2%、65.8%;再次移植前切除原移植肾患者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8.9%、74.7%、62.2%,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3.3%;再次移植前未切除原移植肾患者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2.6%、77.1%、68.5%,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0.4%,二者存活率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A阳性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高于PRA阴性患者,应用抗体诱导治疗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未诱导治疗的患者。结论:再次移植前切除原移植肾不能提高再次移植的远期存活率,采用良好的HLA配型及抗体诱导治疗有利于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9.
黄群 《右江医学》2008,36(2):219-221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虽然许多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使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移植器官功能丧失并没有减少,美国1993年~2002年尸体移植肾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65.7%和36.4%。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与免疫缺陷或药物引起的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作用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可以大幅度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降低机会性感染、药物中毒的发生率,所以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是解决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理想方法,目前很多学者一直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现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杜斌  薛武军 《医学综述》2001,7(3):158-161
在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 ,移植脏器无疑要经历进行性免疫排斥反应 ,功能丧失。在过去的 40年 ,免疫抑制治疗有很大的发展 ,使实质脏器移植成为一常规临床治疗方法。肾、心、肺、肝和胰腺移植取得了良好的短期效果 ,目前多数中心移植肾 1年存活率达 80 %~ 90 % ,其他脏器的短期存活率也接近此值。短期生存率的提高主要是对急性排斥反应较好进行防治的结果。相比之下 ,移植脏器的长期存活仍是一个主要问题。晚期移植脏器的功能丧失主要是由慢性排斥所致。慢性排斥是一种有待进一步阐明的临床病理现象 ,由免疫反应介导 ,但目前免疫抑制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小泛素相关修饰物1 (SUMO1)在此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在小鼠背部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中,分别建立同系移植组(C57 BL/6-C57 BL/6)和同种异体移植组(BALB/c-C57 BL/6).在术后第7、14、30天,每组取6只动物获取移植物,动态检测排斥反应病理学变化、移植气管管腔阻塞率、有核细胞计数和SUMO1阳性细胞表达及计数.结果 同系移植组气管仅有轻微损伤并于术后14d修复;同种异体移植组术后7d气道上皮严重损伤伴大量的单核细胞浸润,术后14 d上皮坏死伴纤维增生,术后30 d,上皮细胞完全消失,管腔填塞.同系移植物术后管腔阻塞率为2.8%~4.3%,同种异体移植物在3个时间点分别为(3.5±0.4)%、(29.8±3.5)%和(92.5±3.1)%.同系移植组SUMO1主要在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同种异体移植组SUMO1第7.天在黏膜下层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第14天在浸润的单核细胞和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中高表达,第30天表达更为明显.术后第7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每组织切面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94.5±83.1)、(299.5±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1.8±59.2)、(237.3±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617.3±70.1)、(774.6±1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20.0±33.9)、(489.0±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76.3±119.0)、(875.0±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5.6±92.1)、(781.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经历了典型的急排期、过渡期和慢排期的动态过程,是研究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反应动态过程的优良模型.在此过程中,SUMO1在新生有核细胞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急性排斥反应和气管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控制血压有助于改善肾功能。慢性移植排斥性肾病(CAN)是导致晚期移植物失功的主要原因,由于部分患者在出现CAN之前就表现为高血压,因此部分学者推测积极控制血压有助于延长移植物寿命并延缓CAN的病程。研究者分析了移植协作数据库内登记的从1987~2000年共24404例尸体肾移植患者的移植物存活率及远期预后。结果发现,移植后1年出现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由于组织配型和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但目前慢性排斥仍无有效的控制方法,致使器官移植患者的长期(5~10年或更长)存活率明显偏低,而移植患者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感染、肿瘤的发病率增高,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诱导免疫耐受(移植耐受)的方法是解决移植排斥,避免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2l世纪被称为“器官移植的时代”,器官移植已经成为重要组织脏器功能衰竭的根治措施,但排斥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移植物功能和存活率,因此预防和减少排斥反应一直是器官移植领域中的研究热点。2003年,Terasaki教授在“器官移植体液免疫学说”中阐明,移植排斥是由体液免疫介导的,抗-HLA抗体可立即或缓慢地杀死移植物而引起超急性、加速、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HLA抗体分  相似文献   

15.
自从Hume,D.M于1952年施行世界首例肾移植以来,截至1998年底,全球肾移植累计已达45万例次。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移植经验的积累、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开发和使用,目前肾移植1年的人/肾存活率均已达到或超过90%,但移植肾的半数保留率仍为7~10年。1992年第四次A1exis carrel移植器官慢性排斥反应和动脉硬化讨论会将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定义为慢性移植肾病(CAN),它是导致移植肾晚期功能丧失的最主要原因。迄今为止,尚无药物及其他疗法能明确治疗慢性移植肾病。最近国内外某些肾移植中心对一些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及新疗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骨髓移植(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放射病、难治性再障的一个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体)障碍,免疫排斥及GVHR仍然是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临床资料、统计报告已明确MHC基因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中起关键作用。现已知MHC-Ⅰ类抗原不合可引起急性排斥反应,MHC-Ⅱ类抗原位点不合可引起慢性排斥反  相似文献   

17.
异种移植胎肠细胞介导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大鼠游离胎肠移植于小鼠模型研究细胞介导排斥反应(CMXR)的免疫学机理.方法:观察同种和异种胎肠游离移植各组移植物的病理改变和浸润细胞的表型,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移植物内Th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1)移植胎肠的存活率同种移植组高于异种移植组(P<0.01);(2)异种移植胎肠主要发生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3)异种移植物内浸润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和ED2 MФ,其IL-4、IL-5和IL-10mRNA阳性细胞均明显高于IFN-γmRNA阳性细胞(P<0.01).结论:CMXR与同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存在本质差异,其特点是排斥程度强烈,异种移植胎肠内以CD4 T细胞和ED2 MФ浸润为主,且Th2细胞功能增强.大鼠至小鼠游离胎肠移植模型是研究CMXR的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慢性失功移植肾组织中C4d的表达,探讨抗体介导的慢性活动性排斥反应与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27例经病理证实为慢性移植物损伤的移植肾组织行免疫组化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C4d的沉积,分析C4d沉积与移植相关因素和移植肾预后的关系.结果 27例患者中,C4d阳性率为55.6%.C4d沉积阳性组病理改变以肾小球基底膜分层和动脉内膜增厚为主,C4d沉积阴性组以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为主;C4d沉积阳性组患者术前预致敏(PRA> 10%)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均高于C4d阴性组移植肾功能出现明显异常的时间早于C4d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体介导的慢性活动性排斥反应在移植物慢性失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标志物C4d对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肝移植过程中,移植物的缺血缺氧是不可避免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限制了肝移植存活率,通过某种方式上调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在许多动物移植模型中被证实具有减轻移植物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RI)和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同时,人为诱导时,HO-1可减缓病理进展、促进供体特异性耐受。本文综述了HO-1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陈敏坚  翁宇  李山 《广西医学》2002,24(7):999-1002
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疾病的手段之一 ,而供、受体间的组织不相容性是激活免疫系统、引起移植物排斥的重要原因。HLA系统是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是一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复合遗传系统。世界范围数以万计的移植病例资料证明HLA的相容程度对于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相当重要 :无HLA错配的肾移植受者的 1年、3年和 10年存活率接近亲属间活体供肾移植的水平〔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存活率及移植后发生GVHR都与HLA的基因型匹配密切相关〔2〕。由于反复输血、妊娠、再次移植而发展成具有多价细胞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