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类可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提示EPCs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观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和黏附、增殖、分泌白细胞介素IL-8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功能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目前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是血管内皮受损。近年来发现,内皮祖细胞(EPCs)对维持血管内皮稳态、修复损伤内皮有重要作用。随着对EPCs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冠心病内皮损伤及修复的认识逐步加深,为EPCs更有效地应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林杰  张怀勤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66-1469
冠脉内皮的损伤是冠脉粥样硬化的开始,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是急性冠脉狭窄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病理基础。内皮祖细胞具有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的特点,在一定的细胞因子诱导下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诱发冠脉粥样硬化部分是通过显著减少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同时损伤内皮祖细胞修复内皮的功能来实现的。内皮祖细胞对损伤的血管内皮的修复作用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文对内皮祖细胞治疗冠脉粥样硬化的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现在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都表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目和冠心病的众多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对血管形成机制研究的深人,Isner等提出了“治疗性血管新生”概念.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因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巨大潜力愈来愈受到关注,血管内皮祖细胞以及用其作为种子细胞治疗冠心病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参与出生后血管的再生以及受损内皮的修复过程。近年来,围绕以内皮祖细胞为种子细胞用于促进血管新生、维持内皮功能完整、参与心血管疾病与肿瘤治疗以及组织工程及基因治疗等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内皮祖细胞参与肝脏的损伤修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林志  张戈  孙林 《医学综述》2008,14(24):3685-3687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是调节血浆纤溶活性的关键因素。PAI-1水平升高导致纤维蛋白降解减少,从而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液呈高凝状态,有利于血栓形成。同时,炎性反应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参与血栓形成。PAI-1、纤维蛋白原和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不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状态造成大血管及微血管的病变,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肾衰竭等,炎性反应及内皮细胞的损伤贯穿于这些病变的始终,故减轻炎性反应及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在防治脑梗死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典型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促进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从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病变;而且IL-8不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触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IL-8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血清学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转归过程中心室纤颤的发生及心功能状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林鸿 《医学综述》2012,18(3):354-35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脂联素(APN)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APN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分泌部位的不同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相关。APN的血浆浓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预后。APN的抗炎及稳定斑块的作用可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PN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患,其发生、发展和预后与血管内皮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也参与出生后的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过程,提示其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重要治疗作用和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薛甜 《安徽医学》2011,32(2):223-225
内皮功能障碍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斑块破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延迟和逆转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vWF因子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vWF因子水平明显增高.结论:vWF 因子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指标,同时可作为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的研究指标.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vWF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3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 4 0例正常人 v WF因子水平的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v WF因子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v WF因子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指标 ,同时可作为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的研究指标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这一现象不能完全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解释,可能与RA患者的长期慢性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反应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加速进展.本研究旨在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情况以及洛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叶伟  王先梅  杨丽霞 《医学综述》2012,(18):2965-2967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主要的脂肪因子。脂联素参与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脂联素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对血管的抗炎作用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联素还可改变血管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信号系统,发挥对人类血管和心肌的间接抗氧化作用。现就近年来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应用调脂药治疗隐匿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梅  刘培泉 《中原医刊》2003,30(15):43-44
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隐匿型冠心病 (la tentcoronaryheartdisease)又称无症状性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除此之外 ,还可由于炎症使冠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所致。他汀类调脂药物具有减缓、稳定、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受损内皮功能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中应用辛伐他汀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隐匿型冠心病中的治疗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们从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9月间 ,在机关和社会工作人员体格检查时发现隐匿型冠心病 15 6例 ,其中男性 12 3例 …  相似文献   

17.
何宇梅  郭庆畲  王晓焕 《医学综述》2007,13(17):1350-1352
内皮功能不全不仅会发生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而且也被认为是具有危险因素患者的未来心血管事件预测的现象,规律的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多因素干预的组成部分,显示能对症状的缓解、心肌灌注的增加、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带来益处,本文旨在阐明运动对生存质量改善所具有的潜在机制,运动介导下减退冠状动脉狭窄、分子水平的内皮功能不全的纠正以及血管再生的重要性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联合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 cardiogram,DCG)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患者118例,均行CCTA、DCG检查,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为"金标准",统计MPI检查结果,比较CCTA、DCG检查对心肌灌注异常区域及病变冠脉血管检测结果,以及CCTA、DCG及CCTA+DCG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1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MPI检查出心肌缺血74例,非心肌缺血44例;CCTA检查固定性灌注缺损、病变冠脉血管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检出率与DCG检查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检查心肌可逆性灌注减少检出率高于DCG检查(P<0.05);联合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灵敏度、准确度高于CCTA与DCG检查(P<0.05);CCTA检查、DCG检查与联合检查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DCG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可准确判断心肌灌注异常区域及病变冠脉血管,且联合诊断可提高灵敏度、准确度,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评估,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经各种辅助检查证实未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60例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多数患者有吸烟史和肥胖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结论应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实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避免疾病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也可称为是缺血性心脏病,经冠状动脉器质性阻塞或狭窄所造成的心肌坏死或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患者疾病的发生密切关联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支数及程度,诱发此病的关键因素是不良生活习惯、过度肥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1,2])。因患者心肌受损、冠状动脉血管供血障碍,造成心脏功能及结构的转变,通常会发生心力衰竭。通常会选择保守治疗的方式,经皮冠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