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重症ABO溶血病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ABO溶血病的21例患儿采用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或颞动脉放血,同步进出速度,配血量150~180ml/kg,换血前后监测血清胆红素、电解质、血糖、血常规。结果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21%,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血糖明显增高(P<0.01),而换血前后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简单、安全,对重症ABO溶血病患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通过桡动脉一外周静脉换血通道分别检测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的 l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全自动换血法的 l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 值的变化。结果双管同步抽注法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1.13±107.62)、(193.40±37.86)umol/ 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全自动换血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21.92)、(216.83±63.66)umol/ L,总胆红素换血出率为49.8%。两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 O1),两组总胆红素换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全自动换血法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重度黄疸新生儿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外周静脉输血,速度2~3 mL/(kg.min),外周动脉抽血,均采用留置针头连接输液泵,抽血速度加上肝素生理盐水输液泵速度为排血速度,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血糖及血培养检查。结果30例患儿换血前平均总胆红素(469.33±52.45)μmol/L,换血后(226.67±35.36)μmol/L(P<0.01),换出率是51.75%,平均换血量162 mL/kg,迅速改善了内环境。结论应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黄疸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方法简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可行性及采用2∶1的红细胞与血浆进行换血的效果.方法 患儿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护下,外周静脉输血,输入血液按2∶1的红细胞与血浆进行混合输入,速度均为2~4 mL/(kg·min),外周动脉抽血,采用留置针头连接输液泵,抽血速度加上肝素盐水输液泵速度为排血速度.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血总胆红素、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42例患儿平均总胆红素由换血前425 μmol/L下降至换血后的197 μmol/L,换出率是53.6%,平均换血量157 mL/kg,迅速降低了总胆红素.予2∶1红细胞与血浆混合进行换血,术后患儿贫血症状明显减少或减轻,低血钾减少,明显改善了内环境.结论 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采用2∶1的红细胞与血浆混合进行换血效果肯定,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重症ABO溶血病最迅速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外周动脉抽血、静脉同步输血,以移去血液中游离抗体、致敏红细胞,从而阻断溶血,并换出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纠正贫血,且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外周静脉输血,速度2~3 mL/(kg·min),外周动脉抽血,采用留置针头连接输液泵,抽血速度加上肝素盐水输液泵速度为排血速度.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总胆红素、血糖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10例患儿平均总胆红素由换血前480μmol/L,下降至换血后235μmoL/L,换出率是51.04%,平均换血量153 mL/kg,迅速改善了内环境.结论 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肯定,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溶血病双管同步换血疗法2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卞小玉  陈娟 《广东医学》2008,29(2):275-276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以肱动脉、头皮静脉作为换出、输入途径,输注与换出平衡的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治疗23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换血前后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血压和常用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换血治疗24 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机体内环境。该法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血中胆红素及内环境的变化.方法 13例均采用桡动脉-外周静脉同步换血,采用O型红细胞+AB型血浆,换血量150~180ml/kg,输入量比换出量多10~15ml/kg,3小时左右结束.换血前后抽血送检胆红素、血气、电解质、血常规、血糖、血培养,出院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计数资料用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胆红素换出率50%,换血前后血红蛋白、血气等无差异性,电解质、血糖、白细胞、血小板有显著性差异,但平均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同步换血疗法能有效降低血中胆红素的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对内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对43例重症溶血症患几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换血前后作血生化、电解质等检查。结果血清胆红素在换血后明显下降,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4%,换血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便、实用、安全,近期无并发症,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杨晓琴  刘正菲 《吉林医学》2011,(30):6516-6516
目的:对15例有换血指征的黄疸患儿采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进行治疗,采用输入正常血来交换出高血清胆红素的血液,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治疗新生儿黄疸,尤其是新生儿溶血病。方法:开放一条动脉作输出通道,用于抽血;开放两条静脉作输入通道,用微量泵泵入液体。结果:换血后血清胆红素较换血前均明显下降,平均换出率为50.3%。结论:换血疗法简单、实用,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高效、安全、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溶血症的 3 1例患儿采用留置针穿刺 ,外周静脉输血 ,桡动脉抽血 ,同步进出速度 90~ 15 0ml/h ,配血量 160~ 180ml/kg(其中 10~ 15ml/kg为换血后输血用 ) ,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结果 :换血前总胆红素 44 8 86± 5 7.5 8μmol/L、间接胆红素 412 46± 15 6.3 8μmol,换血后分别为 2 0 7 5 4± 2 1 87μmol/L、183 72± 65 2 4μmol/L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红蛋白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 (P <0 .0 1) ,电解质钾、钠、氯、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症 ,简单、易行、疗效可靠 ,无明显并发症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9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疗法及换血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19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疗法 ,对换血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胆红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换血后 ,总胆红素换出率为 47.5 % ,贫血改善 ;换血前后血电解质、血糖水平稳定 ,但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结论 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疗法操作简便、安全 ,是新生儿换血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换血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提示换血后应预防感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Rh溶血病不同血源换血疗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 Rh溶血病实行换血疗法时的血源选择和换血量的确定。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换血治疗的 6 3例 Rh溶血病患儿 ,其中用 Rh阳性血换血 32例 ,Rh阴性血换血 31例 ,分析其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和血红蛋白 (Hb)变化以判断疗效。 结果 :两种换血术均获得满意疗效 ,换血后胆红素值明显下降 ,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 结论 :在紧急情况下 ,若无法及时得到 Rh阴性血 ,可用 Rh阳性血换血 ,换血量至少应 >2 0 0 m l/ kg(为 Rh阴性血的 2倍 ) ,若应用得当 ,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及胆红素脑病二者之间关系。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2月,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28例及胆红素脑病患儿2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溶血病中ABO血型不合96例,Rh血型不合32例,应用χ2检验二组中胆红素脑病、换血治疗及B/A平均比值。结果:27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患儿中,26例为Rh溶血(96.3%),1例为ABO溶血(3.7%),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37例换血患儿中25例为Rh溶血(78.1%),12例为ABO溶血(21.9%),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Rh溶血B/A平均比值为5.48±0.02,ABO溶血B/A平均比值为2.20±0.018,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Rh溶血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换血概率高于ABO溶血,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可作为评估胆红素毒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吕瑗玲 《西部医学》2011,23(5):842-844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前后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液酸碱度及肝功能等检查。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平均下降56.35%,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57.46%,血气?血糖比较平稳。血常规?电解质有一定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是抢救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治疗。结果 40例患儿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较换血前下降,平均分别下降55.7%、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肾功能和血清钾、钠、钙、镁、血糖以及心肌酶CK-MB、凝血常规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副作用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疗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对12例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形成封闭的换血回路,静脉输血及动脉排血均由输血泵控制,使换血过程在封闭的回路中按设定的速度自动进行.结果换血过程顺利,12例患儿换血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换血前后胆红素对比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由输血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是抢救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方法25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换血疗法,对换血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胆红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换血后血清间接胆红素下降50%以上,外周血管同步换血法较脐静脉单管不同步换血法术后贫血程度轻(P<0.05),住院时间短(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操作简便易掌握,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12例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穿刺,形成输入及排出回路,并检测患儿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并形成分析比较。结果 12例患儿经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血糖升高(P〈0.01),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P〈0.01),钾+下降(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钠、氯、钙、尿素氮、肌酐在换血前后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疗效显著,但对内环境有一定影响,需密切监测术后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改变,注意术后感染和出血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前后电解质和血糖的改变。方法:对2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同型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前后在同一动脉端取血测电解和血糖。结果:(1)换血过程中应用钙剂组(观察组)与未应用钙剂组,血钙水平在换血前后在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换血时静注高渗糖组糖换血后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无明变化。(3)换血后血钾下降,血钠上升,但仍在正常范围。结论: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对机体生理功能及电解质的平衡无明显影响,换血过程中静注钙剂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