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宗修英教授从痰湿论治慢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修英教授认为 ,慢性肾炎虽与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对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调有关 ,但基本环节在于水湿痰浊稽留体内。1 痰湿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慢性肾炎临床常常表现水肿 ,一般认为其病机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脏虚损或外邪犯肺 ,肺气郁闭 ,宣降失职则调节水液代谢功能障碍。脾运不健 ,一则水湿泛滥而为水肿 ,一则清阳不升 ,精微不能归藏而下泄 ,出现蛋白尿 ;肾气亏虚 ,一则气化不利而见水肿 ,一则精关不固 ,精微失守而下泄尿中形成尿蛋白。病情迁延 ,正气衰惫 ,邪气留恋 ,水湿痰浊滞留 ,充斥三焦 ,清浊相干 ,即出现氮质血症、尿毒…  相似文献   

2.
李松林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病症 ,李松林副主任医师匠心独运 ,治验颇丰。笔者有幸侍诊案侧 ,受益匪浅。现不揣浅陋 ,将师治疗该病之四法介绍如下。1.调补脾肾法 慢性肾炎以水肿、蛋白尿、血尿、贫血及高血压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脾肾虚损为其发病的重要因素。虽发病后多有邪实 (外来或内生之邪 ) ,但必有脾肾虚衰之因素方能致病。师认为慢性肾炎的水肿与肺、脾、肾三脏及三焦的水液代谢有关 ,而脾虚不运 ,肾虚不能气化则是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慢性肾炎日久 ,势必耗伤肾气 ,肾气亏虚 ,精关不固易致蛋白精微失守而下泄 ,产生蛋白尿、血尿。本病…  相似文献   

3.
肾性蛋白尿从痰湿论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主要临床特征,也是肾脏疾病的一个难于消除的检验指标.在中医典籍中无蛋白尿的记载,亦无恰当的中医病名与之相对应.因蛋白随小便而大量丢失,造成血浆蛋白低下,出现全身虚肿、面浮气短、乏力等临床表现,故多从“水肿”、“虚劳”、“腰痛”等病中去探讨肾性蛋白尿的病机与治疗.中医治疗肾性蛋白尿,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消除蛋白尿仍是中医治疗肾病的一个难题,因此如何提高中医治疗肾性蛋白尿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一般认为,蛋白属人体的精微物质,当由脾气所化生,肾气所封藏.究其蛋白从尿中下泄之因,可因脾气虚而不能升清,或因肾气虚而封藏失职,故多主张从补脾补肾论治.但经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补益脾肾之法治疗肾性蛋白尿,疗效不尽如人意.近年来,笔者另辟蹊径,从“痰瘀互结”立论治疗肾性蛋白尿,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仅就两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整理李方玲主任医师运用健脾补肾汤治疗脾肾气虚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体会,以供同道参考。李先生认为蛋白为水谷之精微,尿泄而出,属于肾不藏精、精微不固、脾不升清、清阳下陷。健脾补肾汤适用于临床以蛋白尿为主的各种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或有活动后尿蛋白增加(直立性蛋白尿)辨证为脾肾气虚者。临床治疗有效的标志:用药后开始体力恢复,然后水肿消退,尿检才开始好转。中医病机辨识准确,需守方长服,疗程宜长,服药大约一年半至两年时间。  相似文献   

5.
张琪教授为全国首批"国医大师"之一,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60余年,擅长治疗慢性肾病.张教授认为肾病引发的蛋白尿,脾肾虚衰是根本病机,脾肾亏虚所挟水湿、湿热是主要病理产物,脾肾气阴两虚、寒热错杂是病机演变的基本特征,以培脾固肾为治疗大法,选用升阳益胃汤、利湿解毒饮、清心莲子饮及参芪地黄汤辨证治疗各种肾病蛋白尿,临床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肾性蛋白尿是各种急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就诊的最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研究均证实,尿蛋白可作为独立因素直接参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控制蛋白尿的治疗成为肾脏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中医认为尿中的蛋白增多是脏腑功能失调、体内精微外泄的表现。其中以脾肾气虚,精微不固者为主。本文选择60例脾肾气虚型患  相似文献   

7.
脾是人体五脏之一 ,有运化水谷精微 ,运化水湿 ,统摄血液的功能 ,对人体气、血、精、液生理病理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女子经、孕、产、育与冲任脉盛衰关系密切 ,而冲任之脉需后天水谷之精的滋养才能任脉通 ,太冲脉盛 ,血海满盈 ,经期如常 ,如脾之功能失常则经水紊乱。1 .月经病与脾的功能关系1 .1脾主运化对经血的影响脾主运化指脾对人体摄入的水谷有消化吸收的作用。其功能正常精微物质不断输布全身化而为气、为血 ,使任脉通、太冲脉盛 ,月事按时而下。脾虚不运 ,饮食减少 ,脏腑经络不能得到后天水谷精微滋养 ,则经水不能按时而至 ,或…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蛋白尿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良健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09-109,127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病程中主要症状之一[1],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来源于水谷精微,张景岳云:"血者水谷之精气,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怖于肺,施泄于肾".说明人体精微物质来源于脾肾所运的水谷精气,但其形成,还需肺之清气所化、肾中命门元气蒸化,才能濡养人体,也是人体正常的水液(津液)代谢的基本过程.脾气散精流注全身,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脾而怖运四肢百骸,水谷精微反而成滞,内生湿浊,精微物质从小便而泻.  相似文献   

9.
病因病机学的认识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机虚实夹杂,阴阳交陨,正虚邪实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正虚为主:一些医家认为慢性肾衰之正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虚,由于慢性肾衰病程缠绵迁延日久,因此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与肾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病理关系。如脾虚湿困,运化不健,气血化生不足,无以养肾;肾虚不能制化水湿,水湿寒邪愈盛,失于摄纳,精微不能固撮,使蛋白尿、血尿长期不消,加重了精血的亏耗,则更伤脾肾,气虚及阳,久病及肾,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久虚可损及肾阳,形成脾肾阳虚之病证。因此,慢性肾衰患者以脾肾阳虚居多,其中又以肾阳的衰败为…  相似文献   

10.
谢桂权 《中国医刊》1999,34(10):10-11
1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因素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比普通肾病综合征治疗棘手的原因,关键在于其病因复杂,病理多变,病邪缠绵、难于祛除。影响本病难治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1 脾肾亏虚 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所有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都存在有程度不同的脾肾亏虚证候。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主运化水谷之精及统血。脾虚可致患者气血化源不足,湿浊潴留,而出现水肿、营养不良、血尿诸症。肾主水,司开合,主管人体水湿的排泄和精气贮藏。肾虚则气不化水发为水肿;肾失封藏,精气不固,蛋白精微漏泄则形成蛋白尿。因此,脾肾…  相似文献   

11.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任  高远方 《中国医刊》2001,36(8):56-57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无症状性蛋白尿和 (或 )血尿 ,是指轻至中度血尿 (镜下或肉眼血尿 )和 (或 )蛋白尿 ( <2g/d) ,不伴有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侧重 ,又分为单纯的轻至中度蛋白尿和血尿伴有或不伴有蛋白尿。中医辨证施治 ,扶正祛邪 ,整体调节 ,作用缓慢持久 ,与西医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故可提高疗效。1 单纯蛋白尿蛋白质是人体的精微物质 ,由脾化生 ,由肾封藏。若肾气久虚 ,封固无权 ,精气下注 ;肾病及脾 ,损耗中气 ,脾失统摄 ,精气流失 ,均可出现蛋白尿。由于蛋白尿日久不愈 ,可导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7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病人,将之分成充分和不充分透析,分析其中医证候特点与透析效果。充分透析患者中医证象以面黄乏力、少尿、腰膝酸软、皮肤干燥多见。舌象以舌淡红、苔薄白为多见。中医证型以正。虚为主、兼邪实者偏少,正虚以脾肾气阳虚为多.盯脾肾气阴虚略少,邪实以水湿为主,血痰为次,不充分透析患者,中医证象面黄乏力亦多见,而纳呆、腹胀呕吐、身重、头晕较为突出,舌质淡胖、苔黄腻。中医证型单纯正虚少见,虚实兼杂占多数,正虚以脾肾气阳虚为主,肝脾肾气阴虚较少,邪实以水湿为多.血瘀者次之。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病蛋白尿的辨治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属于中医学“精”,“精微”等概念。肾脏疾病出现蛋白尿,属于中医学“精气下泄”范畴。脾不摄精、肾不藏精,而精气不固,精微下泄是出现蛋白尿的直接病机;肝失疏泄、肺失布精,也可影响脾肾而出现蛋白尿;湿热、风邪、瘀血等实邪壅阻,精微外泄亦可致蛋白尿。结合病机认识,归纳慢性肾病蛋白尿治疗七法,即健脾益气摄精法、补肾摄精法、治肺摄精法、治肝摄精法、祛风固精法、清热祛湿固精法、活血化瘀固精法,并提出相应的方剂药物。  相似文献   

14.
作者据中医经典理论和个人临床实践认为蛋白尿产生的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虚,其次是血瘀、湿热形成。就肺而言,因肺气不敛则上窍不固、下窍不能藏精。精微外泄,则产生蛋白尿;脾虚则不化精且统摄无权;肾之藏精不固则精微外泄,导致蛋白尿的产生。治疗:选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薏米、白果、芡实、山萸肉、菟丝子、杞子、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组成自拟益气健脾补肾汤为主方。再视何脏之虚实轻重,而加减药味与剂量施治。在运用补益扶正的药物中,对湿热及瘀血亦须兼治,故在益气滋补药群中,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疾病,中医辨证多归于“本虚标实”。正虚以脾肾气虚为主,邪实以湿、瘀为主。根据其临床主症,见于腰痛、水肿、血尿等各病证中。对于蛋白尿,则认为肾气不足,肾失固摄,封藏失职,以致精微下泄而形成。治疗上常加入金樱子、芡实、覆盆子等收敛固涩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各种不同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血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伴有肾、周围静脉微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内经》及后世先贤之有关论述,揭示“肾综”蛋白尿与中医之脾肾精微下漏相类的观点。并对蛋白尿产生之病理机转、标本辨证、治法用药等方面,进行较详尽而有力之论述。同时,从多年之临床实践,提出了功善消除蛋白尿之中药,为中医辨治“肾综”蛋白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论五脏气虚与单纯性肥胖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脏气虚是构成单纯性肥胖病的主要机理之一,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脾肾气虚无力推动津液的运行,凝聚为痰而发肥胖,且脾肾气虚最易延及其余三脏。因此单纯性肥胖病以脾肾气虚为本,心肝肺气虚为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中医学统一命名为“消渴病肾病”,在总结临床实践基础上发现消渴病肾病以肾络瘀痹为病机核心,并贯穿于消渴病肾病的始终.而肾元虚损,与湿、热、毒、痰、瘀互结,形成肾络瘀痹的不同特点.早期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为主,逐步出现气阴两虚、气虚偏重,或脾肾气虚,甚至出现气虚涉及阳虚之证.消渴病肾病蛋白尿是肾气虚损害的标志,患者蛋白尿量越大,脾肾气虚越明显,随着蛋白尿量越大,水肿显现,脾肾阳虚病机转换越显著.消渴病肾病病机复杂,变证丛生;治疗重在通络保肾;利水消肿注重提壶揭盖、活血利水;病情稳定也需调理脾胃、清理胃肠.形成通络保肾复方系列经验方,中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1 “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与“浊气在上 ,则生月真胀”相应 ,原指清阳之气在下而不升 ,就会发生泄泻、下痢等病症。我们知道 ,血液中的各种蛋白 ,乃属水谷精微物质 ,来源于中焦脾胃 ,受肾脏之封藏而不致溢泄于外。肾之所以能封藏水谷之精 ,全赖肾中清阳之气亦即肾气的升清功能。若肾气亏损 ,气化不足 ,封藏无权 ,则会导致精微物质的外泻 ;因此用“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来解释蛋白尿的形成机理 ,亦中肯挈。临床上运用补肾固涩法来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在湿热证不显时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李小会教授治疗顽固性蛋白尿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跟师临诊及复习病案,学习李小会教授对顽固性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探析李小会教授运用黄芪四君子汤联合水陆二仙丹、虫类药等治疗蛋白尿的经验,并列举典型案例加以佐证。[结果]李小会教授认为顽固性蛋白尿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时重视整体观念,治病以求其本源,辨证以求其病因。根据临床经验,李师认为脾肾气虚为发病之本,宏观治疗从脾肾入手;微观辨证着眼于肾脏病理特点,重视清除湿热、瘀血、水湿、痰浊等病理因素。所举验案首诊辨为脾肾气虚、水湿内盛之证,予以健补脾肾、益气摄精、活血利水为法,应用黄芪四君子汤健脾益肾,“观前顾后、截源断流”,联用水陆二仙丹“标本同治、酸收甘缓”,配伍虫类药活血化瘀,“既防且治”。通过全方多角度、多维度治疗,使患者尿蛋白含量明显减少,水肿逐渐消退,腰困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李小会教授从脾肾论治顽固性蛋白尿,运用黄芪四君子汤联合水陆二仙丹及虫类药,见解独到,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