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甲状腺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并进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2、3及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1采用针刺麻醉方法;试验组2采用舒芬太尼麻醉方法;试验组3采用针刺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方法;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浓度为1%的盐酸利多卡因)。比较四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VA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后各组患者在T0与T1、T2、T3不同时点MAP、HR、VAS自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后各试验组在T1、T2、T3不同时点MAP、HR、VAS自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T1、T2、T3不同时点MAP、HR、VAS自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各组患者在T1、T2、T3不同时点MAP、HR、V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麻醉复合舒芬太尼在甲状腺射频消融术中不仅能提供良好镇痛效果、有效维护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稳定,并可避免不良反应(利多卡因入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药丸对剖宫产产妇恶心呕吐干预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同时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联合耳穴贴压药丸治疗,观察患者不同阶段恶心、呕吐、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6小时出血量,并且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五羟色胺(5-HT)水平。结果:T_0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样饱和度(SpO_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相比,2组在T_1时刻MAP降低、HR升高,对照组MAP在T_2、T_3、T_4时刻均降低,HR在T_2时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HR、SpO_2在同一时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低心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1、T_2、T_3、T_4时段恶心、呕吐视觉模拟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恶心、呕吐视觉模拟评分2组均下降,同组内相邻2个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小时出血量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水平手术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药丸可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可能是通过降低5-HT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王晋  杨世忠  陆文博 《新中医》2016,48(12):107-109
目的:探讨针刺辅助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入院顺序编号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全麻处理,观察组应用针刺辅助全麻,连续监测2组麻醉前(T0)、插管后1min(T_1)、切皮后(T_2)、切皮1h(T_3)、拔管结束时(T_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2组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采用改良警觉/镇静分级评分法(OAA/S)评定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统计术毕2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_1、T_2、T_3、T_4分别与T0点比较,心率略有上升,但仅T2点与T0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T_2、T_4点心率均高于T0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对照组T_1、T_2、T_4点MAP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T_1、T_2、T_4点HR、MAP波动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AA/S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中应用针刺辅助全身麻醉,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术后恢复质量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辅助全身麻醉对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围拔管期应激反应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全麻,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前30 min开始选取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行穴位刺激直至手术结束,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入室时(T_0)、手术结束时(T_1),拔管前即刻(T_2)、拔管后1min(T_3)、拔管后5min(T_4)、拔管后10min(T_5)、拔管后30 min(T_6)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采集T_0、T_2、T_3、T_5、T_6时间点静脉血,测量血浆皮质醇(Cor)、IL6的浓度;观察术后麻醉苏醒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MAP、HR在T_1、T_2、T_3、T_4、T_5时刻比T_0时刻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6与T_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P=0.223);相同时刻两组T_0、T_1时刻MAP、H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516,P=0.263),观察组T_2至T_6的MAP,HR均比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6与T_0时刻相比,Cor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IL-6无统计学意义(P0.05,P=0.152)。同一时刻观察组在T_2、T_3、T_5、T_6时刻Cor、IL6的值比对照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全麻围拔管期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亚楠  李国梁 《新中医》2021,53(12):163-166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联合局部麻醉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地佐辛、利多卡因行常规局部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麻醉。观察2组针刺前或麻醉给药前(T_0)、椎体穿刺时(T_1)、骨水泥灌注时(T_2)、手术结束时(T3)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SCr)水平。结果:T_0、T_3时点,2组SP、DP、HR、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点,2组SP、DP、HR、VAS评分较T0时点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SP、DP、HR、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T_0时间点,2组COR、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点,2组COR、NE较T0时点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COR、NE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ALT、AST、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组ALT、AS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SC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2组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麻醉联合局部麻醉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麻醉效果较好,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血压、心率稳定,减少应激指标波动,减轻术中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术。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生命体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手术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T0、T3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期MAP、HR水平降低,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2期MAP、HR水平显著高于T0、T3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h、6 h、12 h、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效果佳,术中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支持时间短,术后疼痛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结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芬合剂行颈丛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刺麻醉结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时间节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各时间节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_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各时间节点MAP、HR、Sp O_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手术时各时间节点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麻醉结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镇痛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诱导联合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超高龄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全麻下择期胃肠道手术高龄患者60例,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官插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躁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诱导前比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在诱导后降低,插管时与插管后3 min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的MAP、HR比较,对照组患者的MAP、HR均在诱导后降低,插管时与插管后3 min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诱导联合BIS在超高龄患者全身麻醉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张超  鲁亮 《新中医》2022,54(22):134-13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 例下肢骨折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上联合针刺麻醉。比较2 组麻醉效果、疼痛程度、循环功能及麻醉药物用量。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切皮时(T1 时刻),2 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均较麻醉前(T0 时刻) 降低(P<0.05),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开始后1 h(T2 时刻),2 组VAS 评分均较T1 时刻升高(P<0.05),对照组VAS 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手术结束时(T3 时刻),2 组VAS 评分均较T2 时刻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 时刻,2 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均较T0 时刻上升(P<0.05),观察组HR、DBP、SBP、MAP 上升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T3 时刻,2 组HR、DBP、SBP、MAP 均较同组T1、T2 时刻下降(P<0.05),2 组HR、DBP、SBP、MAP 与同组T0 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外麻醉药物每小时平均用量及总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刺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可提升麻醉效果,减轻其术中疼痛感,稳定循环功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下手术患者术中应用地佐辛的合理剂量。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桐柏县第三人民医院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49例)与B组(49例),两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10 min予以地佐辛0.10 mg·kg~(-1)、0.05 mg·kg~(-1)剂量,对比两组拔管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结果:MAP、HR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1、T2时的MAP、HR均高于T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2均低于T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组T0时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T1、T2时MAP、HR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全麻下手术患者应用0.10 mg·kg~(-1)地佐辛有利于减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且不显著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MAP、HR及OA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部麻醉科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50例患者随机分为25例对照组(静脉全身麻醉)与25例观察组(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循环参数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观察组T_2的MAP、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3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较小且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脏手术患者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对照组参照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体征调控麻醉深度,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气管插管时(t_2)、开始切皮时(t_3)、术毕(t_4)及拔管气管插管时(t_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BIS变化,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清醒时间。结果 2组不同时刻HR及t_0、t_5时MAP和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t_1、t_2、t_3及t_4时BIS明显高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及清醒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手术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肥大手术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进行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拟择期行扁桃体肥大手术的患儿103例分为2组,观察组术前行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对照组单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麻醉期间监测并比较2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儿呼吸恢复的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结果 2组t1、t2、t3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低于t0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4时刻MAP、HR、SBP、DBP水平与t0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t1、t2、t3时刻的MAP、HR、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诱导麻醉时间、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2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剧烈的呛咳,喉痉挛,屏气等,其中观察组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喉痉挛、屏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以后,2组的不良反应均得以缓解。结论小儿扁桃体肥大手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术后恢复快且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汪天翔  黄小娥  周小栋 《新中医》2017,49(10):60-62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夏枯草胶囊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伴结节的效果。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5例,研究组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夏枯草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治疗。以3月为1疗程,2组患者均进行2疗程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_4)、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MAb)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96.84%,对照组总有效率8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3、T_4、TC、TG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Ab、TMAb值和TSH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TGAb、TMAb变化程度研究组优于对照组,TSH变化程度对照组优于研究组;研究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夏枯草胶囊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伴结节的临床效果较单纯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更为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提高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应用于全麻患者手术中调控围术期的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实施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78例,随机分成A、B 2组,麻醉诱导成功后A组静注生理盐水(0.1 m L/kg)、B组静注艾司洛尔液(0.1 m L/kg),30 s注完,1 min后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拔管前分别现给予同样剂量的艾司洛尔生理盐水药物。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以及应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随着诱导药物给予,2组HR、MAP、BIS均逐渐下降,插管前(t0)B组心率、MAP均低于A组(P均0.05),BIS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 min(t1)时2组心率、MAP、BIS较t0时均有所上升,但是B组心率、MAP以及BIS值均低于A组(P均0.05),插管后3 min(t3)时A组HR、MAP、BIS值较t1时均明显下降(P均0.05),插管后5 min(t5)、插管后10 min(t10)时HR、MAP、BIS值又较t1时逐步下降。诱导前2组血糖以及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0时2组皮质醇含量均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组血糖水平轻度升高,B组血糖水平呈降低趋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质醇轻度增高,但是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皮质醇呈降低趋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B组血糖和皮质醇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2组血糖、皮质醇含量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A组,拔管时间B组短于A组,高血压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用于全麻诱导和围拔管期效果明显,可保证围插、拔管期更平稳渡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疏肝通络汤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确诊收治的74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组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疏肝通络汤治疗,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促甲状腺素(TSH)、结节直径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TSH、结节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两组用药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通络法与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应用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7.
消瘿合剂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消瘿合剂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内消瘰疬丸口服,治疗组予消瘿合剂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6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B超下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瘿合剂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可明显缩小结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味消瘿汤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仅单纯随诊,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味消瘿汤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结节大小、证候积分、结节恶变高危因素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有效率比较:结节缩小有效率:治疗组(36.67%)明显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证候疗效有效率:治疗组(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结节大小比较:治疗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结节恶变高危因素积分比较:治疗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前后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五味消瘿汤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痰热郁结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缩小甲状腺结节大小,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降低结节的恶变高危因素积分,抑制结节恶变的进程,对甲状腺功能及自身免疫性抗体无影响,肝肾功等正常,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运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单纯硬膜外麻醉(EA)对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近期到我院行剖宫产的72例患者分组,对照组36例选择EA麻醉,观察组36例实施CSEA处理,针对两组麻醉后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经相应方案麻醉.观察组T_2、T_3时点的HR值,T_3时点的MAP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而其余时点HR值与MAP值比较,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麻醉期间均有不适反应出现,但发生率比较基本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取CSEA方案对剖宫产患者实施麻醉,对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果较EA好.且安全有保障.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20.
雷好连  马玉清 《新中医》2018,50(1):111-11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静注等剂量长托宁、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维持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观察组于麻醉前选择双侧足三里、梁丘穴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2组诱导前、诱导5 min、切皮时、切皮1 h、手术结束即刻、手术结束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并于围术期不同时刻抽取静脉血测定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及CD4~+/CD8~+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同组诱导前比较,观察组切皮时HR升高,对照组诱导5 min、切皮时MAP、HR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诱导5 min、切皮时MAP、HR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诱导前比较,2组切皮1 h、手术结束30 min时NK、CD4~+、CD4~+/CD8~+水平降低,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皮1 h、手术结束30 min时NK、CD4~+、CD4~+/CD8~+水平升高,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