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超声影像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相关研究方法,选择50例住院患者,辨证分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iu22型,探头频率1.5~10MHz,设定血流朝向探头为红色,背向探头为蓝色,取样容器置于血管纵切面中央彩色血流明亮处,声速和血流方向角度≤30°),取患者仰卧位和俯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从上至下依次扫查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观测中医证型、血管走行、管腔充盈程度、管壁内-中膜厚度、管壁光滑程度及有无斑块(大小、形态、回声),动脉内径、血液峰值流速。[结果]气阴两虚12例,血脉瘀阻16例,湿热毒盛8例,寒湿阻络8例,热毒伤阴6例。动脉内径:股动脉气阴两虚小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P0.05)、热毒伤阴小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P0.05),腘动脉内径热毒伤阴小于湿热毒盛(P0.05),其余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血液峰值流速: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气阴两虚低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寒湿阻络(P0.05),其余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超声影像具有相关性,下肢动脉受累与糖尿病病程正相关,气阴两虚型最重,血脉瘀阻型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寻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为足溃疡病人的辨证分型提供一个新思路。方法 选择140例DFU患者按照指南进行辨证分型,采集实验室指标,同时配以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做对照,分析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中医证型以气血两虚、脉络瘀阻证(28.6%)最为常见。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及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CRP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TC高于其他证型,而ALB低于其他证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CRP、ALB是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的危险因素;ALB、TC是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的危险因素。结论 DFU患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相关性,对DFU的辨证分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DPVD)中医证候规律及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225例老年DPVD病例分为:血脉瘀阻型、寒湿阻络型、湿热毒盛型、热毒伤阴型、气血两虚型5种证型,研究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⑴225例DPVD病例证型分布为:血脉瘀阻型61例占27.11%,寒湿阻络型24例占10.67%,湿热毒盛型68例占30.22%,热毒伤阴型43例占19.11%,气血两虚型29例占12.89%。⑵各证型病例性别构成比及平均年龄趋同(P0.05)。各证型病例2型糖尿病(T2DM)病程不完全相同(P0.05),SNK-q检验显示,T2DM病程在血脉瘀阻型与寒湿阻络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湿热毒盛型、热毒伤阴型、气血两虚型3种证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两种与后3种证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⑶各证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不完全相同(P0.05)。SNK-q检验显示,FPG、FINS、Hb A1c水平在血脉瘀阻型、寒湿阻络型、气血两虚型3种证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湿热毒盛型、热毒伤阴型两种证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3种与后两种证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⑷各证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不完全相同(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趋同(P0.05)。SNK-q检验显示,TC、TG、LDL-C水平在血脉瘀阻型、寒湿阻络型、气血两虚型3种证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湿热毒盛型、热毒伤阴型两种证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C、TG、LDL-C在前3种与后两种证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DPVD 5种证型在老年人群中分布频率并不相同,与糖尿病病程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无关;各证型间糖脂代谢状况不一,以湿热毒盛型、热毒伤阴型代谢异常程度为著。  相似文献   

4.
张凡帆  庞鹤 《北京中医药》2012,31(3):172-175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对近30年动脉硬化闭塞症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同样方法对近10年主流《中医外科学》中脱疽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在现代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候是热毒、气血两虚、血瘀、寒凝、脾肾阳虚,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是热毒、血瘀、阳虚。脱疽在教材中出现频次前3位的证候是热毒伤阴、气血两虚、血脉瘀阻,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是热毒、血瘀、气虚。结论目前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临床证候类型分布较分散,辨证的个体性差异大,脱疽的辨证分型不适合用于指导本病辨证,而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5.
代阿秋  张庚扬  李晓军 《环球中医药》2010,3(2):92-95,F0003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截肢标本神经及动脉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糖尿病足准备截肢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3型,对这些糖尿病足截肢标本进行神经及动脉组织的α-ac-tin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神经及动脉组织中脉络热毒证表达最强,气血两虚瘀阻证表达最弱。各证型之间α-actin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α-actin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截肢标本肌肉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3型,对3型进行肌肉α-actin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肌肉组织中脉络热毒证表达最强,气血两虚瘀阻证表达最弱。各证型之间α-actin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α-actin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各部位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肠癌术前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大肠癌术前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大肠癌术前证候以湿热蕴结型最多,其次依次为瘀毒内阻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结论:大肠癌术前主要证候群:湿热蕴结型、瘀毒内阻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以湿热蕴结型、瘀毒内阻型和气血两虚型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辨证分型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截肢标本病理形态学之间的关系。[方法]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13例患者以脉络热毒证、脉络瘀热证、气血两虚瘀阻证3型为多。前者截肢动脉以血管周围及全层均呈慢性炎性改变为主;脉络瘀热证截肢动脉以中膜钙化、平滑肌萎缩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多显著,炎性改变较前者明显减轻;气血两虚瘀阻证以中膜钙化、平滑肌减少、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变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现代检验技术研究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湿热毒盛证的糖脂代谢指标。[方法]收集136例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患者进行不同证型间指标的比较。[结果]湿热毒盛证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BG)、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其他证型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热毒盛证患者C-反应蛋白(CRP)、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其他证型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湿热毒盛证形成的原因与低营养状态下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血糖及持续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
103例SAR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群指标,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动态收集SARS住院患者四诊资料,构建证候四诊合参指标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及聚类分析方法.结果:103例SAR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四诊合参指标聚类分析表明,早期病例指标聚类以表寒里热及湿热遏阻肺卫兼挟证为主;中期表现为3型,以邪阻少阳、热毒壅肺及湿邪兼挟证为主;极期以湿热毒壅肺证,湿热瘀壅滞中、上二焦证,湿热蒙闭心包证,瘀血阻络证为主,并可出现伤气伤阴;恢复期以气阴两虚及气虚挟湿挟瘀为主.结论:SARS的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发病时间规律及证候动态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特征,为其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采用Smart TSM-I舌面信息采集分析仪拍摄糖尿病高危足3种常见中医分型(寒凝瘀阻证、热毒伤阴证、气血两虚证)患者的舌象照片,利用分析软件识别并提取舌质、舌苔的图像参数,并据此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特征参数。结果 (1)舌质图像参数:与气血两虚证比较,寒凝瘀阻证患者舌质整体、舌中部及舌尖部H值升高(P0.05),舌尖部B值降低(P0.05),热毒伤阴证患者舌尖部R值、B值、V值降低(P0.05);与热毒伤阴证比较,寒凝瘀阻证患者舌根部、舌中部H值升高(P0.05)。(2)舌苔图像参数:与气血两虚证比较,寒凝瘀阻证患者舌苔整体颜色B值、H值,以及舌根部苔色H值升高(P0.05),热毒伤阴证患者舌尖部苔色G值降低(P0.05)。结论不同证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可反映不同证型糖尿病高危足的中医病机,为其整体辨证、脏腑辨证提供部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辨证分型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截肢标本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结果]在32例截肢标本中,中动脉的病理学改变明显,各证型间病变具有显著性差异;微小动脉、神经和肌肉病理学改变各证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以动脉粥样硬化和炎性改变为主,气血两虚瘀阻证和脉络瘀热证则以中膜钙化、平滑肌细胞萎缩、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多及内膜粥样斑块形成为主。[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变特点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脉痹包括了闭塞性动脉硬化及血栓性静脉炎范畴,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部分,属于中医的痛痹、热痹、瘀证、脱疽等范畴。刘中勇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注重经典与理论学习,专注于临床,认为脉痹病位在血脉,与气血脏腑密切相关,病机为瘀阻不通,病性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本虚为气血阴阳的亏虚,标实为寒邪、热毒、气滞、痰浊、瘀血互为交结为患。辨证分为寒瘀闭阻血脉、痰湿瘀闭血脉、热毒蕴滞血脉、气虚血瘀阻脉四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后期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湿热、邪毒、络阻、血瘀为标,病位在血、脉、筋.本病多归属"筋疽"、"脱疽"范畴."筋疽"理论由著名脉管病专家奚九一根据30余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他认为湿热毒盛,筋烂肉腐为主要的发病机理.从我们大量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足溃疡表现为湿性坏疽(筋疽)的约占75%,表现为干性坏疽(脱疽)的约占10%,表现为混合性坏疽的约占15%.  相似文献   

15.
岳跃兵  洪梦婕 《河南中医》2019,39(3):368-371
目的:探讨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甲状腺功能情况。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制定病例报告表,并记录中医证候,运用聚类分析统计学方法对40例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辨证分型。结果: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基本证候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例为50.0%;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为32.5%。结论: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初步分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集全国18家研究中心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将所有信息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数据库。将患者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分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特点。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调查表1602份。因部分调查表证候诊断缺如,1418例证候填写完整的RA患者中,单一证候1232例占86.88%,其中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高共计622例,占43.86%,其他依次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气血不足证。RA患者不同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各地区RA患者均以湿热痹阻证为主要证候,湿热痹阻证在华北地区的证候分布中所占比例最高为57.08%(137例/240例),西南地区最低为25.48%(66例/259例),西南地区以寒湿痹阻证为主要证候占32.82%(85例/259例)。各地区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病程与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其地域分布广,病程较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患者短。  相似文献   

17.
脱疽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较长,致残率高。张嗣兰教授提出了“解毒破瘀并重,调气扶正并行”的重要理论,认为气机阻滞、血脉瘀阻、肢节失养是其基本病机,将其分为寒湿凝滞证、湿热毒盛证、气血亏虚证、血脉瘀阻证4种中医证型。临证时根据不同分型及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以化瘀通络贯穿始终,辅以温阳、益气、补血、清热解毒之法,同时重视局部外治法。形成了内外同治、整体辨证与局部外治相结合的临床思辨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酒精性肝硬化(AC)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323例AC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的方法提取27项主要证候条目并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提取11个公因子,结合中医证素辨证结果、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归为4种证型,依次为脾虚湿盛兼瘀热证108例(33.44%)、肝郁脾虚兼血瘀证86例(26.62%)、脾肾阳虚证70例(21.67%)、肝胆湿热兼血瘀证59例(18.27%)。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脾虚湿盛兼瘀热证居多,肝功能Child-Pugh B级以脾虚湿盛兼瘀热证和肝郁脾虚兼血瘀证为主,肝功能Child-Pugh C级以肝郁脾虚兼血瘀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结论 AC基本中医证型为脾虚湿盛兼瘀热证、肝郁脾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胆湿热兼血瘀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不同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查阅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病案系统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患者11,421例,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对应分析,找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病名、证型分布、证素规律、辨证方法及相关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对应的中医病名为消渴,2型糖尿病伴神经并发症对应的中医病名为消渴筋痹,2型糖尿病足病对应的中医病名为消渴脱疽,2型糖尿病肾病对应的中医病名为消渴肾病,2型糖尿病足病和2型糖尿病肾病对应的中医病名为水肿,2型糖尿病伴眼并发症对应的中医病名为视瞻昏渺;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血瘀和气阴两虚证;湿热瘀阻,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湿、热、痰、浊、血瘀;病位证素主要为脾、胃、肾;辨证方法以八纲辨证和气血辨证为主,以脏腑辨证和病因辨证为辅。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病位证素主要为脾、胃、肾,病性证素主要为湿、热、痰、浊、瘀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14例患者的证候和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对相关证候进行聚类分析后归为5类,分别为:虚实夹杂(43.9%)、肝肾亏虚(19.3%)、寒湿阻络(16.7%)、湿热阻络(9.6%)、痰瘀阻络(8.8%)。结论:聚类分析得出的辨证分型与文献报道相近,临床辨证与聚类分析后的证型分布符合率为9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