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背俞穴毫火针点刺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ND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BI评分、N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背俞穴毫火针点刺可有效提高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均行躯干训练,对照组患者联合背俞穴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3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D、Fib、NSE及Hs-CRP等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FMA评分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总有效率70. 00%(21/30),观察组93. 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可促进肢体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炎性反应及高凝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背俞穴挑治配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背俞穴挑治配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挑治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挑治配合针刺治疗是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俞募配穴埋线合四缝挑治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有效性。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俞募配穴埋线合四缝挑治治疗,埋线穴取中脘、关元、天枢、章门、京门、期门及肝俞、胃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等穴,配合挑治四缝穴,每周1次。对照组采用口服二甲双胍0.5g,第1周每日1次,第2周开始每日2次,均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41/42),对照组为95.4%(41/4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7.01±4.23vs 8.47±2.82,P0.05)。两组治疗后FINS、2h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INS、HOM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hINS:(443.53±93.90)pmol/L vs(621.29±93.87)pmol/L;HOMA-IR:4.88±0.30vs 5.06±0.32,均P0.05],观察组对2hINS、HOMA-IR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俞募配穴埋线合四缝挑治治疗痰湿型PCOS疗效肯定,可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同时减轻了西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直接灸四花穴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TP化疗方案,观察组化疗同时采用直接灸四花穴(膈俞穴、胆俞穴)。结果: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Karnofsky体力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Karnofsky体力评分下降较对照组小(P0.01);治疗后两组抗癌药物不良反应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但观察组增加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直接灸四花穴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62.9%和94.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3±10.6)%,对照组为(49.8±1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别采用穴位贴敷法、点刺四缝穴法、两者结合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差异。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穴位贴敷组、点刺四缝穴组和两者结合组),每组30例。取穴均为肺俞、脾俞、肾俞、四缝穴等,通过回访观测证候量表分数的变化,从而比较单纯及结合两种疗法的不同疗效。结果穴位贴敷组、点刺四缝穴组和两者结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3.3%、80.0%和93.3%,治疗后证候积分有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点刺四缝穴及两者结合法均能改善小儿慢性咳嗽患者的病情,其中两者结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组,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背俞穴联合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用针灸背俞穴治疗,观察组联合局部围刺治疗。结果:观察组皮损及颜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2、P、T、FSH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及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背俞穴联合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可改善黄褐斑皮损、颜色,并调节患者心理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心俞、膈俞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试验选取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以普瑞巴林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以1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以普瑞巴林联合火针治疗,普瑞巴林用法同对照组,火针选取心俞、膈俞穴,在心俞、膈俞穴上快针点刺,快进快出,进针深度为6~8 mm,每穴点刺3针,每2 d治疗1次,5次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积分、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的改善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患者VAS积分、DLQI量表评分分别为:(2.03±1.38)分、(4.61±3.61)分;观察组治疗后患者VAS评分、DLQI量表评分分别为:(1.43±1.31)分、(3.28±2.98)分;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点刺心俞、膈俞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点刺四缝穴法、捏脊法、点刺四缝穴配合捏脊法治疗疳证的疗效差异。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点刺组(32例)、捏脊组(32例)、联合组(32例)。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症候积分量表评分,结合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皆较治疗前明显低(P0.01),提示3组均有效;3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联合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点刺组、捏脊组降低(P0.05)。3组治疗方案对患者体重、身高的改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食欲、精神、睡眠、多汗、感染、大便失调、腹胀、头发光泽度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点刺组愈显率为51.6%,捏脊组为48.4%,联合组为77.4%;联合组与点刺组、捏脊组经两两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点刺组及捏脊组。结论点刺四缝穴、捏脊及二者联合3种治疗方案均能明显改善疳证的临床症状,二者联合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点刺四缝穴法和捏脊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关刺四缝穴对中风后手指痉挛性瘫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关刺患侧四缝穴。每日1次,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价量表(FMA)中的手指评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分级、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分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分级、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分级均改善(P0.01,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刺四缝穴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患者手指痉挛性瘫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风诊断标准且具有吞咽困难症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比两组针刺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评分以及总体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障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01),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较常规针刺组为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93例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用基础治疗及头针治疗,观察组加用背俞穴针刺。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4.00%、对照组6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早发性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前后用Barthel指数、NIHSS量表和HAMD量表评估,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功能均有明显改善,NIHSS评分、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背俞穴温针灸能较好改善PSD患者运动功能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麦粒灸四花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案,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麦粒灸四花穴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均按《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给予基础抗帕金森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予麦粒灸四花穴,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积分变化。结果:两组UPDRS评分在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两组与治疗前对比UPDRS评分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四花穴可改善帕金森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点穴、药熨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93.3%,对照组分别为43.3%和7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剌背俞穴为主是一种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随机分组,共纳入合格有效病例58例,其中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29例,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治疗)29例,比较两组HAMD评分改善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HAMD评分改善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温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鹤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支持治疗,并口服氟西汀分散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五脏背俞穴,均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的抑郁情况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氟西汀分散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74例,根据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谷维素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背俞穴为主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患者Kupperman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影响,探讨背俞穴埋线对围绝经期抑郁焦虑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取穴均以背俞穴为主,治疗组采用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和HAMA评分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和HA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和HA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和普通针刺均能有效调节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患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并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穴位埋线操作更方便,能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和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