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化痔上黏膜套扎术对Ⅲ期内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80例Ⅲ期内痔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成优化痔上黏膜套扎术组(简称优化套扎组)、痔上黏膜套扎术组和痔切除术组,每组各60例。观察3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出血、尿潴留、肛门坠胀及水肿发生情况,比较3组的肛管静息压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24 h、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两组套扎组的疼痛积分均低于痔切除术组(P0.05),优化套扎组在术后第7天疼痛积分高于痔上黏膜套扎组(P0.05)。两组套扎组术后出血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出血评分明显优于痔切除术组(P0.01)。两组套扎组术后水肿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在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水肿评分明显优于痔切除术组(P0.01)。优化套扎组术后肛门坠胀感与其余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套扎组间的尿潴留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且均明显优于痔切除术组(P0.01)。两组套扎组术后肛管静息压和术前相比均无差异(P0.05);术后1月时套扎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均低于痔切除术组(P0.05),切除术组在术后1月时肛管静息压高于术前(P0.05),术后半年3组肛管静息压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3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优化套扎组复发率低于痔上黏膜套扎组(P0.05),和痔切除术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优化痔上黏膜套扎术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及相关不适症状,术后1年的复发率低于传统的痔上黏膜套扎术,且和痔切除术相当,对Ⅲ期内痔患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重度混合痔患者采用痔自动套扎术与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治疗后效果。方法:将我院91例老年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予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观察组46例予痔自动套扎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术后24h VAS评分、肿胀评分、Wexne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最长收缩时间及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痔自动套扎术治疗老年重度混合痔患者效果显著,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佳,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以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及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种术式治疗的术中情况、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疼痛、创面出血、肛缘水肿、尿潴留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恢复正常工作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胡鑫晔  郑伯安  屠世良  李波 《浙江医学》2020,42(18):1960-1964
目的观察痔体半切除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痔体半切除联合消痔灵注射)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每组2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继发大出血等)、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12周的临床疗效、肛肠动力学指标、远期并发症(残留痔、肛门狭窄、肛门溢液)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术后1、3、5、7d肛门疼痛及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术后14d两组患者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继发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术后12周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周观察组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12周肛管静息压均低于术前(均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残留痔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狭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肛门溢液。结论痔体半切除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患者术后疼痛轻,创面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痔上黏膜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在高龄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肛肠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0例高龄混合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痔切除术,观察组则采用痔上黏膜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肛肠功能[肛门功能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肛门功能评分及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4、8周的肛门功能评分及肛肠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上黏膜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在高龄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且对肛肠功能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在高龄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液(由五倍子、明矾等组成)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2组均给予直肠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比较2组手术指标、肛肠动力指标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1)术后6个月,2组临床疗效、肛门狭窄程度及尿潴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术后6个月,2组各项肛肠动力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肠静息压、直肠感觉阈、直肠耐受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肛管直肠压力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痔灵注射液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改善肛肠动力,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肛垫上黏膜套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肛垫上黏膜套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痔核基底套扎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痔核脱垂情况及小便困难、伤口出血、伤口疼痛、创缘水肿等并发症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评估其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脱垂症状均消失;治疗组术后无排尿困难者,对照组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治疗组患者的伤口出血、伤口疼痛、创缘水肿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肛垫上黏膜套扎术能明显改善Ⅱ~Ⅲ期内痔患者的脱垂症状,减轻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利多卡因、山莨菪碱对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尿潴留的干预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Ⅲ~Ⅳ度痔45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15例.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利多卡因组于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组于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山莨菪碱,分别对3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肛门坠胀感及肛门疼痛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3组临床治愈率、术后肛门坠胀感及肛门疼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组优于对照组与山莨菪碱组(P<0.01).结论 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利多卡因可明显降低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混合痔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的手术技巧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混合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实施TST治疗,对照组实施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疼痛评分、直肠肛门测压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第1次排便、术后1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管静息压低于对照组,肛管高压带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痔行TST治疗具有显著效果,需充分应用手术技巧,能够使患者预后得以改善,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12):1082-1084
目的评价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痔疮远期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25例重度痔疮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和观察组67例(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对2组患者随访3 a,比较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出血、疼痛程度、肛门坠胀感及肛周水肿情况均优于术后1 d(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d的疼痛程度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 d出血情况、肛门坠胀感及肛周水肿评分和术后7 d的出血情况、疼痛程度、肛门坠胀感及肛周水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各发生尿潴留2例、感染1例、出血1例,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和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均能有效治疗重度痔疮;尽管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及治疗费用高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但其远期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内镜下负压套扎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内痔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随机分为内镜组56例及痔体套扎组52例,分别采用内镜下内痔负压套扎治疗和传统痔体套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0.5~1年复查肠镜,总有效率内镜组为98.2%,痔体套扎组为82.7%,内镜组疗效好于痔体套扎组(P=0.014).内镜组术后无肛门疼痛、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痔体套扎组出现肛门疼痛4例,未出现肛门狭窄、无肛门失禁及尿潴留.结论 内镜下负压套扎术治疗内痔,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安全、远期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内痔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利多卡因、山莨菪碱对PPH术(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尿潴留的干预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Ⅲ~Ⅳ度痔45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15例。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利多卡因组于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组于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山莨菪碱,分别对三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肛门坠胀感及肛门疼痛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三组临床治愈率、术后肛门坠胀感及肛门疼痛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利多卡因可明显降低PPH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关键词】 痔病;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尿潴留;穴位注射,阿是穴,长强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度痔的疗效。方法100例Ⅲ、Ⅳ度痔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PPH术,观察组采用TST术。结果观察组脱垂率、出血消失率、直肠静息压及肛管静息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治疗Ⅲ、Ⅳ度痔病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治疗方法,而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C形切除钉合术治疗Ⅲ、Ⅳ期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12月住院择期手术的Ⅲ、Ⅳ期痔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C形切除钉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缝扎止血针数、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缝扎止血针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出血和狭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5.210,P=0.042、0.022);但两组术后疼痛、肛门坠胀、尿潴留、急便感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随访,观察组有6例复发,对照组有4例,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C形切除钉合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Ⅳ期痔的效果相当,但吻合器痔上黏膜C形切除钉合术具有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及无吻合口狭窄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痔切除术治疗Ⅲ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住院治疗的Ⅲ度混合痔患者16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PH组和传统痔切除术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PPH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患者术后疼痛、尿潴留、便血发生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患者术后肛门控制功能、手术疗效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治疗Ⅲ度混合痔比传统痔切除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汪鸿涛  傅超  梅婷婷  裘建明  王东  杨关根 《浙江医学》2019,41(7):699-700,709
目的探讨微波电凝+消痔灵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Ⅱ~Ⅲ度内痔患者,其中采取微波电凝+消痔灵注射治疗60例,单纯微波电凝治疗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3年内痔复发等情况。结果与单纯微波电凝组比较,微波电凝+消痔灵注射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低,术后肛门渗血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肛门坠胀、尿潴留、肛门狭窄、肛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波电凝+消痔灵注射组术后3年内痔复发率为3.8%,明显低于单纯微波电凝组的18.6%(P<0.05)。结论与单纯微波电凝治疗比较,微波电凝+消痔灵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中常规缝扎痔动脉对预防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信封法将200例无痔手术史的Ⅲ、Ⅳ度内痔患者随机分成PPH术中常规缝扎痔动脉组(A组,96例)和单纯行PPH手术组(B组,10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触及痔动脉搏动数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术后最大疼痛强度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A组中78例(81.13%)患者术后有明显的肛门坠胀感.2组患者术后严重出血、恶心呕吐、尿潴留、肛周脓肿、肛门镜检查、排便困难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中常规缝扎痔动脉搏动部位并不能有效防止术后出血,且增加患者肛门坠胀疼痛,痔动脉缝扎只考虑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PH-4三点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注射术对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手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出血性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RPH-4三点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注射术,对照组给予PPH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5.8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术后尿潴留、术后肛门坠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4三点套扎术联合硬化注射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有效率与PPH相当,但操作更简便,更微创,可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减少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脱垂性痔病的临床疗效差异,回顾性的总结分析TST在治疗该病中的优势。方法:选择Ⅲ、Ⅳ期痔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组)和对照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对两组患者出现的术后疼痛、肛门坠胀感进行评分,比较并分析各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脱垂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坠胀明显加重(P0.05),而治疗组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PPH,TST术治疗脱垂性痔病在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肛门坠胀积分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包耀喜 《海南医学》2012,23(17):64-66
目的 观察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高龄患者Ⅲ~Ⅳ期内痔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高龄Ⅲ~Ⅳ期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病例46例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术后感染以及术后水肿消退时间.结果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术后感染以及术后水肿消退时间等指标优于传统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治疗高龄内痔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