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灵龟八法择时取穴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脾胃虚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组、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灵龟八法组主穴取公孙,客穴取内关,配穴取大肠俞、天枢、上巨虚、三阴交、脾俞、足三里;常规针刺组主穴取公孙、内关,配穴取大肠俞、天枢、上巨虚、三阴交、脾俞、足三里。每星期针刺治疗3次(如果1天之内灵龟八法有多个时辰来开公孙穴,按医生与患者约定较方便的时间,约定患者就诊,进行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表、肠易激综合征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灵龟八法组总有效率为86.7%,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3%,灵龟八法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泄泻、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灵龟八法组泄泻、腹胀、腹痛等症状评分较常规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灵龟八法择时取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为主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加天枢、大肠俞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SF-36)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刺法是一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常用针刺疗法,即灵龟八法刺法、子午流注刺法、辨证体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患者150例,按完全随机分为三组:灵龟八法刺法组、子午流注刺法组、辨证体针组,每组50例。灵龟八法刺法组采用患者就诊时灵龟八法所开穴位针刺;子午流注刺法组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辨证体针组选取天枢、足三里、公孙、肝俞、脾俞、太冲,3组穴位均采用解惑刺法,治疗8周后,采用胃肠症状评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和辨证体针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84.00%、68.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与辨证体针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与灵龟八法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刺法能够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治疗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为主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配合天枢、大肠俞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匹维溴铵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93.3%,对照组分别为50.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腹胀、腹痛和腹泻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6.7%和93.3%,对照组分别为80.0%、86.7%和80.0%,两组腹胀及腹泻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为主针刺是一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IBS患者有关穴位疼痛阈值的变化及针刺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指导临床针灸取穴、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刺组32例采用针刺治疗,经疼痛测量仪测量,选取穴位疼痛阈值较低以及临床常用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小肠俞、肝俞、三阴交、关元、天枢穴、合谷穴;药物对照组32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结果:针刺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针刺组治疗后主症腹部不适、泄泻、便秘,次症肠鸣矢气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等穴位可以有效改善IBS患者腹部不适、泄泻、便秘、肠鸣矢气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伏穴位敷贴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就诊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组,对照组予三伏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予联合三伏穴位敷贴+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改善率、临床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证候积分、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证候积分、心理状态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证候积分、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穴位敷贴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改善病情和缩短疗程,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对病情的改善发挥良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灵龟八法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针刺公孙、内关,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公孙、内关。两组均加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丰隆、脾俞。采用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积分、IBS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评价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别。每星期治疗3次,针刺10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量表评分和疗效评价,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7/30),优于对照组的80%(24/30)(P0.05)。结论灵龟八法针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优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选择胸9、胸11、腰4、骶1两侧的夹脊穴;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与生活质量(IBS-QOL量表)评分。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腹痛腹胀、大便泄泻、排便急迫感、胸胁胀痛等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烦躁不安、冲突行为、身体角色、健康忧虑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腹泻、腹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术芍药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白术芍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芍药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穴位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18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针刺1组选取与正常人腧穴疼痛阈值变化大的腧穴为主穴,结合临床辨证再选用适当的配穴;针刺2组以临床资料为基础辨证选穴,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观察3组治疗前后穴位疼痛阈值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针刺1组、针刺2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是80.0%、76.7%、56.7%,针刺1组、针刺2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1组、针刺2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腹部不适、泄泻、肠鸣矢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便秘、纳呆、倦怠乏力、抑郁烦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证候积分主要症状腹部不适、泄泻、便秘,次要症状肠鸣矢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大肠经、小肠经、脾经、胃经大多数相关穴位的疼痛阈值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对IBS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穴位疼痛阈值的变化与疾病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以为治疗选穴提供帮助,为疗效评价提供一种直观化、量化的新途径,为提高临床疗效及阐明针刺作用机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原则将59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本研究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的改善来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温针灸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温针灸治疗组改善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温针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其中痊愈率为20.7%;而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2.1%,痊愈率为14.3%。结论:温针灸能有效的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近10年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穴规律。方法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针灸""选穴规律"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知网近10年来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将所纳入文献所选用的腧穴进行统计,计算出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频次,进一步分析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规律。结果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太冲、上巨虚、阴陵泉、下巨虚,经脉主要集中于任脉及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频次前3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本病处方选穴以任脉、足阳明胃经及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为主,辅以背俞穴及胃肠下合穴,穴位分布部位主要集中于四肢部和胸腹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腧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以及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刺法组、灵龟八法刺法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例。3组均接受消化科常规护理及治疗,子午流注刺法组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灵龟八法刺法组采用患者就诊时灵龟八法所开穴位针刺,空白对照组只接受消化科常规护理及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胃肠症状评估量表观察临床症状及治疗前后血清脑肠肽的变化。结果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空白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77.5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与灵龟八法组和空白对照组在血清脑肠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刺法能够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浩  裴丽霞  周俊灵 《中国针灸》2012,32(8):679-682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5例。针刺组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等穴行常规针刺,并在双侧天枢加电针刺激,每日1次,每周治疗3~4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每次50mg,每日3次,均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S-QOL)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IBS-QOL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刺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1);针刺组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西药组的77.1%(27/35,P<0.01);3个月后针刺组复发率为36.4%(12/33),明显低于西药组的72.0%(18/25,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腹泻型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在腹泻频次等症状评分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泻频次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温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腹泻型IBS,能提升疗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改善,显著减少腹泻、腹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5例.针刺组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等穴行常规针刺,并在双侧天枢加电针刺激,每日1次,每周治疗3~4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每次50 mg,每日3次,均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S-QOL)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IBS-QOL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刺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1);针刺组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西药组的77.1%(27/35,P<0.01);3个月后针刺组复发率为36.4%(12/33),明显低于西药组的72.0%(18/25,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中脘、关元、足三里等。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5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魏华 《河南中医》2016,(3):513-5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口服,治疗组给予中医疏肝健脾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含量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有效率为59.2%,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针灸单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PGE2)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治疗前后数据变化,探讨针灸单穴足三里或天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机理。方法:随机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灸单穴足三里穴和天枢穴,治疗期间,配合口服补脾益肠丸安慰剂治疗;对照组1组,30例,采用口服补脾益肠丸,每日腹泻超过4次者,加服思密达。连续治疗2疗程后,通过分析PGE2和VIP的检测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前后VIP、PGE2均有显著性差异:补脾益肠丸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足三里治疗腹泻型肠易综合征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具有廉、便、验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唐芳  李学军  裴蓓 《光明中医》2023,(21):4195-4198
目的 探究畅中固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自拟畅中固肠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IBS-QOL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畅中固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