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是引起基孔肯雅热的病原体,经蚊叮咬传播。近年来,该病毒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并且在印度洋地区造成大规模流行。临床诊断技术的开发对控制疾病蔓延十分重要。目前,CHIKV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主要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3大类。本文就CHIK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谢佳燕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0):824-827,832
<正>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裂谷热均属于伊蚊传播类疾病。伊蚊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能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裂谷热等多种传染病。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1-3],现在约有一半世界人口面临登革热的危险;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登革热疫情增多,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流行[4-5],2016年美洲寨卡病毒病流行且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6],2016年我国出现黄热病病例输入性病例[7]。2017年,在印度和越南出现登革热流行[8  相似文献   

3.
目的诊断输入性疑似基孔肯雅热(CHIK)病例,处置输入性CHIK疫情,防止出现本地感染病例。方法2019年8月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发生一起疑似输入性CHIK疫情。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病毒分离方法检测病例、共同暴露者、接触者血清样本和蚊虫媒介样本,采用Clustal X和MEGA 7.0软件分析基孔肯雅病毒(CHIKV)E1基因序列;根据《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2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病例血清样本CHIKV核酸阳性、CHIKV分离阳性。分离株属于ECSA基因型,在E1基因区段与2017年中国浙江省输入株MG912993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河南省既往输入株MG925665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4%和99.8%。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共同暴露者1人、接触者3人,均无相应临床表现;以病例居住地为疫点进行媒介控制和蚊媒应急监测,疫点布雷图指数由首次监测的9.5降至第3次监测的3.2并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蚊虫媒介CHIKV核酸阴性。结论河南省新乡市辉县输入性CHIK病例由ECSA基因型CHIKV导致,未引起本地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例有孟加拉国旅行史的基孔肯雅热病例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患者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和登革热病毒核酸,反转录PCR(RT-PCR)扩增CHIKV结构基因C-E3-E2-6K-E1片段并测序,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基因序列。结果患者血清real-time PCR检测为CHIKV核酸阳性,病毒株编号为QZ0823。 对病毒株QZ0823病毒进行测序拼接后共获得CHIKV 5个结构基因全长,包含3 747 bp核苷酸序列,编码1 248个氨基酸,与参考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 ~ 99.9%和99.0% ~ 99.9%,对E1和C-E3-E2-6K-E1核苷酸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病毒株QZ0823株与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的东中南非洲遗传谱系流行株进化关系最近。结论来自病例的CHIKV病毒株QZ0823属于东中南非洲遗传谱系,该病例为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基孔肯雅热(CHIKF)病例流行特征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E1基因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CHIKF病例流行特征,并以CHIKV的E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检测西尼罗病毒(WNV)、基孔肯雅病毒(CHIK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法,为临床疑似病例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分别针对WNV CAP基因、CHIKV E1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并优化双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评价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结果: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可同时检测WNV、CHIKV核酸,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分别达0.999、0.998,灵敏度达10 copies/μL,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结论:建立了同时检测WNV、CHIK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法,但尚需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基孔肯雅热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感染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后再叮咬人类而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它于1952年被首次确认,暴发于坦桑尼亚南部尼瓦拉州,2005年3月在法属的留尼汪岛出现首例人感染病例,并逐渐发展成为该病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8.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和轻度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是单股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1952年研究人员发现基孔肯雅热在坦桑尼亚流行,并从严重关节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基孔肯雅病毒.1956年,Ross[1]从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及野外捕获的埃及伊蚊体内分离出基孔肯雅病毒.近年来,本病在东非海岸、印度洋岛屿、印度及东南亚地区流行,导致超过200 万人感染发病,且流行地区不断扩大,发病人数不断上升[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孔肯雅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5例基孔肯雅热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患者病情特点及治疗护理情况。结果 25例基孔肯雅热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结论根据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及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可有效预防并发症,避免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动态检测前列腺癌病人手术前后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变化。[结果]前列腺癌确定有骨转移患者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780&#177;123)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8&#177;25)U/L],同时也高于前列腺癌未伴转移组[(89&#177;46)U/L]。术后前列腺癌确定有骨转移患者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下降显著[(146&#177;66)U/L]。[结论]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与前列腺痛骨转移有明显关联,其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预后诊断的参考指标,及是否伴有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高均翠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77-978
<正>目前,国内采供血系统检测ALT的方法有酮体粉法、赖氏法、速率法[1],但均不适用于街头流动采血点的初筛ALT[2]。2010年我们引进德国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仪和试纸条[3],进行无偿献血者ALT的初筛,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2010年1月抽取25名无偿献血者[干式法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温针在基孔肯雅热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6例基孔肯雅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关节(保暖加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物理疗法(温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缩短时间和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基孔肯雅热患者采用温针治疗可减轻关节疼痛、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细菌感染性标志物[1]。某些研究已报道了PCT定量检测在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2-3],目前,有一种半定量PCT检测试剂盒能快速检测出结果且需血量少[4]。在成人疾病研究中显示,这种半定量PCT检测方法以2.0ng/mL为临界值时诊断  相似文献   

14.
黄仁杰  谢立  缪凡  王国祥  孙昼 《疾病监测》2009,24(4):303-303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也无特效药物治疗。2008年12月6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1例发热及关节疼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的马来西亚来杭州旅游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1],在我国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1位[2],其中育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3]。据报道,40%乳腺癌患者因发现较晚导致5年生存率极低[4],与此同时早期发现并治疗的癌者90%以上可基本治愈[5]。目前,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方式主要有乳腺自查、乳腺临床检查、钼靶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6]。其中乳腺自查经济、无损、方便且能影响乳腺癌的结局[7],育龄妇女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血站核酸检测(NAT)试点实验室在部分血站开始试运行。在NAT实验室构建过程中,人员培训是检测过程顺利进行,获得高质量、高效率检测工作的重要保证[4,5]。也是实验室构建质量体系过程中重要质量活动[6]。对此本实验室根据血站实验室的法规要求[1,2],NAT检测技术对操作人员在理论和技能方面的需求,结合血站血液筛查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总结对47例基孔肯雅热患者的护理经验。通过对基孔肯雅热患者及早落实隔离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在1个月内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本组经过2~8d的隔离治疗和护理,35例痊愈出院,12例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天津市1例输入性基孔肯亚病毒(CHIKV)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与进化,为CHIKV的监测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月4日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采集的血清标本200 μl提取核酸,设计叠瓦式引物扩增CHIKV基因组全长,然后利用Illumina Min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本研究的CH...  相似文献   

19.
<正>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一种RAN病毒,因为这种病毒特别适应在鼻腔中生长,故被称为"鼻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中30%~50%都与人鼻病毒有关,目前发现人鼻病毒逐渐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检测到[1-2],但主要出现在小婴儿[3],学龄儿童[4],老人[5-6]和具有慢性疾病、癌症或免疫缺陷及移植后患者中[7-10]。本文报道北京协和医院收住的1例成人人鼻病毒感染引起的重症肺炎病例。  相似文献   

20.
<正>在国外,核酸检测技术在单采血浆行业的应用[1],有效缩短了病毒检测“窗口期”,极大程度降低了病原体经血液制品传播的风险[2,3]。近些年,我国的血液制品生产工艺和检测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国家明确要求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依法开展核酸检测试点工作。但由于我国单采血浆站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