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6.7%,对照组愈显率为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愈显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2.
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庄礼兴  童娟  李月梅 《针刺研究》2000,25(2):124-126
本文以压灸百会穴为主要方法治疗颈性眩晕 ,愈显率 85 7% ,与单纯针刺组比较P <0 0 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椎动脉 (LVA、RVA)及基底动脉 (BA)的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上升 (P <0 .0 5 )。治疗后治疗组的LVA、RVA、BA的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均比对照组上升幅度大 (P <0 0 5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悬灸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C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V患者随机分为腹针配合悬灸百会穴组(A)、单纯腹针疗法组(B)及单纯悬灸百会穴组(C),每组30例。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椎动脉(LVA-Vm、RVA-Vm)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BA-Vm),治疗前后作症状学积分及疗效评定。结果:TCD检测结果及症状学积分疗效评定均显示,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A组优于B、C组(P<0.05,P<0.01)。结论:腹针配合悬灸百会穴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疗法,可能与调整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并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灸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8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灸百会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照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眩晕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灸百会穴较单纯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压灸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礼兴 《新中医》2000,32(3):21-21
颈性眩晕也称椎动脉型颈椎病 ,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笔者设对照组观察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该病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按照 1 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本组 4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1例 ,对照组 1 9例。 2组在年龄、病程、症状轻重等方面大致相同。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患者取坐位 ,在百会穴上涂少量万花油 ,用黄豆大艾炷直接灸 ,至患者感灼热时 ,取一截艾条用力压熄艾炷 ,使热力缓缓透进穴内并向四周放射 ,连灸 5壮。灸后取俯伏位 ,取颈段夹脊穴 (骨质增生的颈椎 ) 2~ 3对 ,用 1 5寸毫针直刺…  相似文献   

6.
化脓灸百会穴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以眩晕为主症的病证。2001年-2007年间以来,笔者采用化脓灸百会穴和针刺颈段夹脊穴配合中药治疗本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9例患者中男39例,女50例;年龄28~70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20年;因劳累发作6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设针刺人迎穴为主并配合人中、内关、太冲为治疗组,与针刺风池夹脊穴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3.21%,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愈率46.43%,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9.
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性眩晕也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临床常见类型,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猝倒等一系列症状,本病有反复发作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已故著名针灸专家司徒玲生前以压灸百会穴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屡获奇效,本文通过设立对照组,较系统地观察该法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1 临床资料  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断标准共收集颈性眩晕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两组一般情况大致相同。见表1。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组别例数男女平均年龄(岁)发病…  相似文献   

10.
<正>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颈性眩晕是指因某种原因导致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判定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为主,并随证加减配穴.每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每疗程之间间歇1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化脓灸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2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以眩晕为主的病证。 4年多来 ,笔者采用化脓灸百会穴和颈段夹脊穴治疗本病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 8例中 ,男 18例 ,女 10例 ;职员 2 1例 ,农民 7例 ;年龄最大 65岁 ,最小 3 7岁 ,平均年龄 5 0岁 ;病程最长 10年 ,最短 15 d,平均 98d。治疗方法患者端坐 ,先取百会穴 ,剪去头发少许 ,将艾绒搓紧成麦粒大小艾炷 ,放在穴位上点燃 ,待艾炷燃尽前 ,用压舌板按压灭火 ,然后再在原处放艾炷施灸 ,一般艾炷壮数为单数 ,每次最少 11壮 ,最多 19壮 ,使患者头部有温热透达之感 ,之后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针刺颈夹脊穴配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接治的68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治疗后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为(33.05±6.21)cm/s,椎动脉平均流速为(32.51±5.28)cm/s,症状与功能评分为(23.71±4.4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灸百会穴治疗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头晕眼花的总称。眩晕轻闭目即止,重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眩晕甚,多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临床中内耳疾病、贫血、神经衰弱、链霉素中毒等,都能引起眩晕的发生。这些疾病以眩晕为主症时,可按中医观点辨证论治。以下从灸百会穴治疗眩晕,谈谈异病同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调神法配合颈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醒脑调神法配合颈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7%、对照组76.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调神针刺法配合颈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症状缓解迅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药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 14 5例颈性眩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 11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刺等疗法 ;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谷维素、维生素 B1 ,口服 ,配牵引疗法。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加好转率 )为 98.3% ,对照组有效率为 6 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中药合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实按灸百会穴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实按灸百会穴配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愈显率为41.7%,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经卡方检验,均P<0.05,表明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明显(P<0.01)。结论实按灸百会穴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盐酸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百会穴压灸联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压灸组和悬灸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压灸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会压灸,悬灸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悬灸。观察并记录3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和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3组治疗前眩晕程度、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眩晕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压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灸组和悬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3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灸组优于针刺组和悬灸组(P0.05)。结论百会穴压灸联合针刺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程度及脑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颈性眩晕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润枝 《河南中医》2011,31(1):69-7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结果:60例中,临床痊愈3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2006-2008年,笔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凡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眩晕患者均可纳入观察[1].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8例,女72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82岁,平均49.41岁;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10年,以1周-3月者居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