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胃祺饮加减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胃镜病理变化的综合分析,评价胃祺饮加减方的临床疗效。结果:胃祺饮加减方对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7.67%,对胃黏膜病理有逆转作用。结论:胃祺饮加减方作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协定方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以益气活血清热立法的胃祺饮可使部分CAG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减轻和消失,从而扭转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就胃祺饮治疗CAG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做一综述,并提出一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探讨胃祺饮治疗CAG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胃祺饮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是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特效药物。我们根据本病气虚血瘀的特点,本着中医“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理论,理气血,调升降,制定了以益气活血为主的“胃祺饮”,取得较为满意的疗  相似文献   

4.
5.
我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肝脾关系密切,脾虚气滞,肝胃不和是其基本病机,治疗应从肝脾胃入手,使得肝郁得以舒展,脾气得以健运,胃气得以和降,则胃病自除,根据这一理论,我院汶明琦主任医师用调胃饮治疗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与气虚血瘀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  纪云西 《江西中医药》2004,35(11):17-1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本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与病理,特别是病理为诊断本病的最直接依据。西医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逆转萎缩的方法。中医中药的治疗则能使轻、中度的病理改变减轻,甚至逆转。以下就中医气虚血瘀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其特征是胃黏膜出现局部或广泛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变薄或膜肌层增厚,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易伴发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WHO于1978年将CAG列为胃癌的前期状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根据CAG的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嗳气”等范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而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年龄早已不局限于高龄人群。青年群体患本病的概率逐年增多的研究层出不穷。本病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中青年患者的远期癌变风险更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李晶主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属本虚标实,从气虚血瘀的角度认识本病,以益气活血,通降解毒为主要治法,在枳术丸基础上进行化裁,创制了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效方——芪术萎胃方。现将李晶主任应用芪术萎胃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肝脾关系密切,脾虚气滞,肝胃不和是其基本病机,治疗应从肝脾胃入手,使得肝郁得以舒展,脾气得以健速,胃气得以和降,则胃病自除,根据这一理论,我院汶明琦主任医师用调胃饮治疗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补肾调胃法治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在近5年来,以补肾调胃法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于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46例患者均由纤维胃镜及活检病理确诊。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38岁;病史最长17年,最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血瘀的关系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探讨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运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1990—2014年文献,对其中符合要求的21篇文章进行汇总、分析。血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其发生与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血液循环障碍等关系密切;中医临床采用辩证分型、基本方加减及中西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减轻临床症状甚至逆转疾病发展趋势,但对本病血瘀证的实验研究仍较匮乏,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判不统一,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7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ND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后两组NDS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调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病理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2.2%、46.7%,对照组分别为60.0%、50.0%、38.5%;组间比较,胃黏膜萎缩疗效和肠上皮化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胃脘胀满、胃脘痛、胃脘嘈杂、嗳气泛酸、大便稀薄、乏力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脘痛、胃脘嘈杂、嗳气泛酸、大便稀薄、乏力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脘胀满、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口苦口干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良好,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部分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也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气虚血瘀证评价量表进行条目筛选。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收集15位专家问卷数据和140例患者临床信息数据,通过专家问卷法、区分度法、相关系数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进行条目筛选。结果综合4种方法结果,删除4种方法中2种及以上方法提示删除的条目,筛选后保留条目21个。结论基于专家共识与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气虚血瘀证评价量表条目筛选可结合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可为复合证候评价量表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丽敏 《河北中医》2011,33(5):671-672
目的 观察镇痛方治疗气血瘀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气血瘀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镇痛方治疗,对照组50例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2组均于月经来潮前3 d开始服药,连服7 d,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月经期的疼痛积分变化;治疗后月经来潮后第2 d 检测2...  相似文献   

16.
观察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疗效及安全性。将14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9例。分别给予资生汤加减,法莫替丁和资生汤加减联合法莫替丁治疗,疗程均为30 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胃黏膜病理积分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AS-17)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比较有效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联合组和中药组中医症状积分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联合组胃黏膜病理积分,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和血清指标改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和心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中药组(2例,4.8%)联合组(7例,15.2%)西药组(20例,41.3%)(P0.05)。血、尿常规异常发生率比较,中药组(7例,16.7%)联合组(14例,30.4%)西药组(24例,52.2%)(P0.05)。结果表明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总有效率与西药法莫替丁无明显差异,说明其具有有效性,且安全性评价优于法莫替丁;资生汤加减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胃黏膜的病理改变,疗效优于单用资生汤加减和法莫替丁。  相似文献   

17.
张华峰  魏星  张杨 《陕西中医》2023,(6):808-810,8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机制复杂、病因多样且患病率较高的胃癌前病变,健脾益气法作为治疗CAG的重要治疗大法,具有提升生活质量、加强常规药物疗效、逆转黏膜病变等优点,对于因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情志不遂、饮食失节等导致的脾胃气虚型CAG有着明显效果,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根据现代研究发现,基于此法所用方药具备抑制炎症因子、调控基因、胃液、降低细菌感染、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免疫细胞等作用,因而认为健脾益气法治疗CAG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修复保护胃黏膜、清除幽门螺杆菌、调控信号通路以及调节机体免疫等有关。现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对健脾益气法治疗CAG的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随变而调气”出自《灵枢·卫气失常》,此治则虽针对针刺治疗而设,但其适用范围绝不限于此,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亦有重要指导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多发病、难治病,临床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刘启泉教授临证之时,认为CAG病机复杂,虚实相兼,以气机不调为基本病机,且CAG患者同病不同症,是因多种病因交织引起气机变化,气机不畅发为呕恶,气滞生湿而生月真胀,气不行血而成痛症,气机不降发为嗳气,气行不畅以致食积。刘启泉教授承古法创新义,临证中将“随变而调气”治则,延伸至治疗CAG中,因变而随治,以调气治之,以行气、理气、降气、运气四法调治CAG,常得佳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消渴汤结合耳穴敷贴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病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耳穴敷贴组、中药加耳穴敷贴组、西药加耳穴敷贴组,每组各36例,分别予耳穴敷贴、益肾消渴汤加耳穴敷贴、贝那普利加耳穴敷贴治疗;3组均治疗12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耳穴敷贴组、中药加耳穴敷贴组、西药加耳穴敷贴组分别有33例、32例、33例纳入分析,其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90.63%、69.70%,中药加耳穴敷贴组与其他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总量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加耳穴敷贴组治疗后HbA lc显著降低(P〈0.05),其他两组FBG、PBG、HbA lc、TC、TG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消渴汤结合耳穴敷贴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