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古人云"肝虚无补法",并非肝无虚证之论,意指肝脏病变,实多虚少。五脏均有气血阴阳虚实之别,肝脏也不例外。从气血阴阳等方面浅论补肝之法,浅究补肝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2.
论肝无补法     
厥阴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经云:木郁则达之是也。然肝藏血,人夜卧则血归于肝,是肝之所赖以养者血也。肝血虚,则肝火旺:肝火旺者,肝气逆也,肝气逆则气实,为有余。有余则泻,举世尽日伐肝,故谓肝无补法。不知肝气有余不可补,补则气滞而不舒,非云血之不可补也。  相似文献   

3.
中医补法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补法针对人形体的虚损,重在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广义的补法包括对形与神等一切功能的调补。人是形神统一的生命体,形神之间能够互荣亦能互损,补法的施用应做到形与神俱,不可分离。中医补法顺应形神关系,依据"形神喜恶"原则,使形神同补,神安形全。中药、方剂对人体之补都是形神同补的,在调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嗜欲和过用,依形神所喜而生活,如此方为中医补法之真意。  相似文献   

4.
中医史上曾有“肝无补法”之说,王旭高不为其所缚,认为肝亦有虚证,可以补之。补肝之法可溯源至张仲景,王旭高将肝虚细分为气血阴阳不足诸证,补肝法有补肝气、补肝阳、补肝阴、补肝血之别。临床肝虚病机复杂多样,补肝法不可单一而行,抓住肝体阴用阳的特性,补气、补阳、补阴、补血可兼夹使用。举古今文献中著名医家的验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从肝癌辨证分型、组建自拟方、肝癌腹水治疗特色方面,总结刘亚娴教授治疗肝癌经验。刘亚娴教授认为肝癌辨证中一定要注意肝的特性,将肝癌辨证分为肝郁脾虚、气郁血瘀、湿热瘀毒、肝肾阴虚四个证型;注重肝脾同治,自拟经验方"甲乙煎";提出"调神"不亚于用药,七情所伤可以"致病",情志调整则可以"治病";从《内经》解读"补肝"含义,肝阴虚,酸甘之品即为补;肝郁,辛味之品即为补;肝火,苦寒之品也可称之为补。不可一概妄投参芪之品;治疗肝癌腹水用益气健脾祛湿法而取效。  相似文献   

6.
张会芹  李浩 《河南中医》2019,39(7):1042-1044
肝体阴而用阳,围绝经期女性多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故补肝体、调肝用在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肝血虚证运用补养肝血的药物充养肝体;肝阴虚证运用酸肝化阴的药物充养肝体;肝郁气滞证采用疏肝理气解郁药物使肝气调达以调理全身之气机;肝经郁火证采用苦寒泻火药物清泄肝火,疏泄肝气;阴虚阳亢证用养肝育阴、平抑肝阳药物补肝体、调肝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不荣则痛"的疼痛类型,笔者将其称为"肝虚身痛证",主要是因肝血不足,致脏腑筋脉组织失养而出现的一种虚证疼痛。笔者从肝论治,以补肝汤为主方,临证兼顾患者体质的阴阳偏盛偏衰,兼夹病邪属气滞、寒、痰、血瘀等之异,而参以行气、温阳、化痰、散瘀等法,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派"-张从正运用补法治疗进行了总结,指出其补法用的特点:需用补法时,常先攻后补,或攻补并施;提倡食补;因人、因时、因地用补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病情的寒热用寒凉以清热、用温热以散寒。寒热并用之法为证候之复杂多变而设,但因病情复杂,单用寒热往往难附合病情而需寒热并用,以达"欲寒先热、欲热先寒"之功。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静中有动,"欲补先泻",对于外感六淫及内伤饮食等造成的脏腑实证,应祛邪扶正,但不可滥用攻伐耗气之品,应泻中有补,"欲泻先补"。"欲散先收、欲收先散",制其标而复其本,去其邪而不伤其正。在药物配伍中,扬己所长,避己所短,于阴阳矛盾中达到实质上的有机结合。治疗热病,用寒凉的方药,在药汤尚温热时服用;治疗寒性病证,应用热性方药,必待药汤凉后再服用。中医学之"欲阳先阴、欲阴先阳"即组方配伍能正确把握药势,在具体应用中能达到气机升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散收相使之功,在服药中可以防止药证格拒。  相似文献   

10.
田志华  郑鸿波 《陕西中医》2007,28(6):738-739,742
后世言"肝无补法"见肝之病必先实脾,究非《灵素》本旨,且未尽合临床,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亚娴教授中医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辨证论治。"不补补之"之法源于魏玉璜,刘亚娴教授认为,"不补补之"法的关键在于"不补气血而补肝肾,通过补肝肾而补气血,即不补气血而使气血得补",引申言之即"不以补法而补之"。妇科疾病繁杂多样,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刘教授采用"不补补之法"对妇科疾病崩漏、乳腺癌及宫颈癌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将刘亚娴教授运用"不补补之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肝为五脏之一,肝病当有虚实。历代医家多认为肝病实多虚少,肝虚证亦是多阴虚、血虚而少气虚、阳虚。从脏腑辨证的角度而言,肝虚有肝气虚、肝血虚、肝阴虚、肝阳虚,其治疗遵循"虚则补之";从药味的角度而言,补肝大体以酸味药补肝体,以辛味药补肝用,辅以甘味、苦味药。  相似文献   

13.
毛以林 《中医杂志》2002,43(8):635-635
关于肝病的治疗,《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出了“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的法则。对于“用辛补之”的解释,多数医家认为木不宜曲,以伸为用,用辛味药调达肝气即为之补。如吴昆云:“顺其性者为之补……肝木性喜散,故辛为之补”。缪希雍说“扶苏条达,木之象也;升发开展,魂之用也,故其性欲散,辛以散之,解其束缚,是散即是补也”。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即“辛散”和”辛补”作为同一概念。余通过对《内经》和一些古籍的学习,认为这种解释有悖经旨。肝体阴而用阳,因此肝虚损证以阴血亏虚证多而肝阳不足证少。也决定了治疗肝虚证使用辛味药的一些独特配伍特点。以下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14.
试论“肝虚无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肝虚无补法”266700山东省平度卫生职工中专张维266700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王金海古人论日:“肝虚无补法”。意谓肝脏病变,实多虚少;且肝之虚证多由心肾亏虚所致,故治肝虚,不在补肝,而在补心肾。此论可谓治肝之大法。肝之应证,主要表现为肝血虚...  相似文献   

15.
自李东垣创立补中益气汤以来,后世医家多重视其补益脾胃、升阳举陷、甘温除热的功效,忽视了补中益气汤中具有补益肝气、疏肝解郁的作用。针对"肝无虚证"一说,以"从肝论治"为立足点,分别从补中益气汤的成方背景、中医理论以及用药组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列举案例,以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方式验证了补中益气汤不仅有着补肝气以健脾气的作用,还有着疏肝郁以升脾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明·高武最先从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摘录出若干关于针灸的内容收入《针灸聚英》,命名曰"东垣针法",分析如下:1.补土伸元法。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创补土伸元法,并将该法用于针灸,"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取三里以补之。"2.补火生土法。东垣在治疗因"邪之所在"所致的诸气不足证,并非直接补脾土,而是通过"补足外踝留之"的双补法补脾  相似文献   

17.
刘海英  王雪晴 《河南中医》2020,40(5):691-692
肝与头痛关联密切,肝阳虚,肝脉寒凝所致头痛多见。此型头痛患者多为虚寒体质,以寒邪直犯肝经脉络,寒凝肝脉,肝阳被遏,肝脉失于温煦所致。肝寒头痛部位以巅顶、双颞顶为主,每于外感风寒湿邪或进食生冷诱发,得温痛减,伴见脾肾阳虚症状。治宜温肾暖肝散寒、温胃降浊。温肝用药宜柔润不宜燥烈,需兼顾补肝之阴、血,于"阴中求阳"。对于因虚寒所致血瘀头痛,虚实夹杂者,不可一味温补,当攻补兼施,既补益气血之不足,又疏通气血之瘀滞。温补之外,尚需宣通痹阻,疏利气血,祛瘀止痛。滋养与温通并用,通补结合,不足之气血得补,瘀滞之气血得行,则头痛可愈。  相似文献   

18.
补法为中医治疗八法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得当,能够治疗多种疑难杂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补法的动态运用,已不止于单纯的"补虚",更有"驱邪"、"固脱"等之意。从甘温除热、扶正解表、拯危救脱三方面浅析了补法的临床应用,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合谷”、“三阴交”下胎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睿  李惠  张鸥 《天津中医药》2009,26(1):41-42
针灸下胎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丰富,其中"合谷"、"三阴交"使用频率位列第-.补"合谷"、泻"三阴交,,的下胎机制有三:1)泻"三阴交"泻肝之阴血,补"合谷"可补气,使妇女机体处于气旺血衰的状态,不利于胎元生长导致下胎.2)泻"三阴交"使冲任失调,胎失所养;补"合谷"行气而导胎下行,而至下胎.3)泻"三阴交"使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胎元不固;补"合谷"可补肺,肺主气降,气降太过终至下胎.  相似文献   

20.
<正>中医理论中对"补法"论之为"虚则补之,损则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对此奠定了"补法"在中医治疗各种虚损病证基本理论基础。临床上治疗各种慢性衰弱性病变及提高机体抗病免疫能力药物称为补益药。"补法"为中医治则八法中常用一法,而且中医"补法"在临床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运用。补益剂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五类,然而,依"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同源、阴阳互根、阴平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