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月香 《河南中医》2009,29(7):717-718
黄疸之治多从阳黄和阴黄辨证,以清热利湿为治,张珍玉教授认为肝失疏泄,必疏泄胆汁不力,胆汁泛溢于肌肤而成黄染,且木不疏土,脾失健运使湿邪内阻而发黄疸。所以,肝气郁结,湿热内阻是本证的基本病机,疏肝解郁,清热利湿退黄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2.
乙肝后肝硬化黄疸是临床上常见顽症。采用中西结合,特别是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肯定。此病辨为癖黄,病机为淤血内阻,脾失健运,肺虚不固;治宜化淤退黄,行气健运,祛风固表。  相似文献   

3.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肾,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补虚泄浊为主.临床上针对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予以参芪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证治以固护阴阳,予以金匮肾气丸加减;痰浊内阻证治以祛痰化浊,予以二陈汤加减;瘀血内阻证治以活血化瘀,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辨治老年痴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主要有: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治当补肾益精;心肾阳虚,痰阻心窍证,治当温补肾阳,化痰开窍;肝气郁滞,痰阻心神证,治当疏肝理气,化痰开窍;肝肾阴虚,瘀血阻结证,治当滋补阴津,活血化瘀:心脾两虚,痰湿内阻证,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心肝火旺,瘀血内阻证,治当清泻心肝,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5.
黄疸之源在肝脏,肝脏疏泄功能失常,胆汁入血而发黄;黄疸之因在脾脏,脾脏运化功能失调,湿热困脾而致黄;黄疸之本在肾脏,肾脏损伤阴阳亏虚,寒湿内蕴而成黄。黄疸的治疗应纵观全程,肝脾肾兼顾,同时辨证论治,或重在疏肝、治黄疸之源,或重在健脾、治黄疸之因,或重在补肾、治黄疸之本,尤强调补肾及健脾,综合治疗,则黄疸易去。  相似文献   

6.
介绍施杞教授辨治股骨头坏死的经验。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主要为气血不畅、痰瘀内阻;治疗以气血为纲、脏腑为本,提倡筋骨并重、动静互补、扶正祛邪、内外兼治、法宗调衡;临床主张三期论治、动静结合、中西并举、整体治疗。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对于黄疸病机的认识,一般可概括为湿热蕴结脾胃,浸淫肝胆;或寒湿内阻,胆液不循常道两方面。但是在黄疸产生的病机演变过程中,湿热溢入血分,凝瘀蕴热,导致血分的瘀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病理环节。在《金匮要略》中,仲景就认识到黄疸的产生与湿热溢入血分,痹阻血脉有密切的关系。该书《黄疸病脉证并治》首条指出:“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这条经文从脉象入手,测因论理,阐述黄疸的病原及脉证。值得注意的是,其“痹非中风”一句  相似文献   

8.
何华教授针对肝胆气郁、痰火扰心型不寐,治以疏肝解郁、清化痰热、镇心安神之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心火内盛、阴不敛阳型不寐,治以清心泻火、滋阴安神之法,以清宫汤合枳实芍药散、甘麦大枣汤加减;阴虚火旺、挟痰内扰型不寐,治以滋阴清热、化痰安神之法,以眠安汤(自拟方)治疗;瘀血内阻型不寐,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效果良好,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疸的变治和继治宓世淳北京首钢总医院(100041)关键词黄疸/中医治疗黄疸是以目黄、身黄、溲黄为主要症状,是临床的常见病。虽多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但临床切忌以一病蔽之,还可见于胆道疾病、胰腺疾病、某些血液病、非特异性胆红质增高症、某些占位性病变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湿热辨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体分为湿热内阻伴气阴两伤、湿热内阻伴阴津亏虚、湿热内阻伴气机不畅三型论治.  相似文献   

11.
罗嘉敏  李菁  林丽珠 《中医药导报》2020,26(11):184-186,189
林丽珠认为恶性肿瘤并发黄疸与一般内科疾病所致黄疸不同,结合黄疸与肝胆癌瘤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恶性肿瘤并发黄疸的病因病机为肝胆瘀热,可从血分论治,化湿祛瘀以退黄为辨治之本。辨阴阳为辨治关键,阳黄者应以清热化湿、凉血祛瘀为法,阴黄者应以温阳健脾、养血活血为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辨治精髓,遣方用药时需辨清癌种、疾病分期、脏腑气血、正邪进退等变化。治疗之本应归结于原发性癌瘤,林丽珠提倡分期论治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2.
王光耀  王兴华 《吉林中医药》2013,(12):1288-1290
王兴华教授认为,胃病有家族倾向,与遗传体质和后天失调相关,了解家庭成员以及直系亲属病谱,有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转归。辨证属于脾肾阳虚,中州失养,治以温补脾肾,健中助运;湿热内阻,胃气郁滞,治以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肝胃不和,气滞不通,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胃阴亏虚,中州失养,治以养阴益胃,健中助运;瘀血停滞,郁阻脉络,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护膜;寒邪客胃,凝滞不通,治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饮食积滞,脾胃不和,治以消食导滞,运脾和胃。  相似文献   

13.
失眠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失眠的病位在脑,与心、肝(胆)、肾、脾(胃)密切相关。失眠病机为邪气扰心或心虚失养,阴阳失调,导致神不归心。实证:肝郁化火,治宜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火扰心,治宜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胃气失和,治宜消食导滞,和胃安神,方用保和丸加减;瘀血内阻,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心火炽盛,治宜清心泻火,安神定志,方用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虚证:瘀血内阻,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心火炽盛证,治宜清心泻火,安神定志,方用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  相似文献   

14.
肝硬变的辨证治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生昌 《陕西中医》1992,13(1):19-20
作者认为肝硬变应分为症积型和臌胀型,前者以瘀血内阻证居多,治宜活血祛瘀消症,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后者以脾虚气弱,血瘀水停证居多,治宜健脾益气化瘀利水,方选自拟软肝化脾汤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茵凤消黄饮"治疗黄疸证之阳黄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热毒炽盛是阳黄重证,治之当以清热解毒,滋阴养血为主,同时按照症状辨证治疗。湿热兼表证治以清热利湿,宣散外邪;热重于湿证治以清热荡涤,渗湿利尿;湿重于热证治以利湿化浊,舒肝泻热;胆经郁热证治以清泻胆热,开郁通络。结果:对131例阳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总有效率为96%,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茵凤消毒饮"治疗黄疸证阳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文生  李昌鹏 《国医论坛》2010,25(2):8-10
<正>小便不利病因颇为复杂,但多为湿邪内阻使然,故中医学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以及"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论断,临床多以八正散、五苓散等利尿的方药为主进行治疗。但温热类疾病中的小便不利,虽兼有湿邪内阻的情况,但主要是由温热邪气所引起。《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  相似文献   

17.
总结池晓玲教授辨治黄疸的经验。池晓玲教授认为黄疸的病机是在肝脾不调的基础上出现的湿瘀为患,辨证时可参合五运六气与五行体质。具体辨治可根据黄疸病情的演变情况,将黄疸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3期;肝脾不调按层次分为肝郁、肝火、肝寒、肝瘀、肝阴血亏及脾运不及、脾气呆滞、脾气亏虚等不同;湿邪为患按层次可分为湿阻、湿滞、湿蕴等不同。其治法总以调和肝脾、祛湿退黄为法,根据其阶段、层次的不同,可分别采用疏肝、清肝、温肝、散肝、柔肝、运脾、醒脾、健脾及化湿、利湿、运湿等治法。  相似文献   

18.
周富明主任中医师业医近40年,对肾脏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临证重视辨证论治,坚持病证结合,强调审症求因,遣方用药遵循依法统方、把握君臣佐使、始终谨守病机。文中选取5则相关案例进行介绍,以飨同道。其中尿浊案为脾肾气虚、湿浊内阻,治以健脾益肾、温阳化浊;石淋案为湿热下注,治以清热通淋;血尿案属肝肾阴虚、挟有湿热,故滋肝肾、清湿热;痛痹案因寒湿内阻,以温阳散寒祛湿为法;腰酸胁痛案为情怀抑郁,加之肾阴不足,故以益肾滋阴、收敛固摄法取效。周师辨证精准,故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丘余良主任论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丘主任认为本病当分期论治:急性期患者以风热伤络、血热妄行证为多见,治当以驱邪为要;慢性期则以湿热内阻、阴虚火旺、气不摄血证为多见,辨治当注意分清驱邪与扶正之主次;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血瘀贯穿于始终,因此活血化瘀当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20.
总结导师潘龙教授应用柴苓益肾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症的经验,认为肾病综合症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肾亏虚,湿浊内阻,从脾肾论治;治以健脾益肾,祛湿化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