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法对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84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法和刺络拔罐法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治疗组的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病程短于1年者的痊愈率均高于病程超过1年者(P<0.05).结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总体疗效优于仅在病灶局部施行刺络拔罐法,并且对病程短于1年者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梅花针结合拔罐放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结合拔罐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围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结合拔罐放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肯定,较传统的毫针围刺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梅花针扣刺结合皮下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把60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扣刺结合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两疗程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6.7%,对照组愈显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梅花针扣刺结合皮下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吕丽 《光明中医》2016,(10):1439-1440
目的探讨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36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联合针刺治疗和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配合拔罐疗法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改善了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症状,但治疗组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联合针刺治疗和拔罐疗法的综合疗法更有益于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针灸加拔罐疗法对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肌电图检测确诊为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予针灸加拔罐治疗和单纯针灸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肌电图感觉传导速度(SCV)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SCV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SCV恢复到(43.83±4.00)m/s,对照组恢复到(38.10±5.19)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针灸加拔罐可促进股外侧皮神经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梅花针配合闪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方法:将52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配合闪火罐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围刺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配合闪火灌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中胚层循经脉针刺注射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中胚层循经脉针刺注射法治疗,经脉选取患者患侧皮神经分布部位的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经脉,循经脉点刺并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照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患者患侧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经脉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9.59%和95.92%,对照组分别为50.00%和79.5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中胚层循经脉针刺注射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单纯梅花针叩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放血结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梅花针叩刺放血结合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灸疗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疼痛缓解率及疗效并进行VAS评分,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3.33%,对照组痊愈率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血疗法结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浮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及麻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应用肌电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股外侧皮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值),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疼痛及麻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 0. 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侧SCV值均明显增加(P 0. 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5%。结论:浮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较常规针刺好。  相似文献   

10.
何刚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96-97
目的:观察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加电针组(32例)与电针组(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梅花针加电针组总有效率93.8%,优于电针组的83.3%;梅花针加电针组痊愈率62.5%,电针组痊愈率33.3%,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梅花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2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用梅花针放血治疗,对照组用毫针治疗,1天1次,共治疗7天。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睡眠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李月红  俞婧  马玲  沈艳玲 《中医杂志》2013,54(3):222-224,227
目的 比较叩刺拔罐、火针疗法及口服西药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叩刺拔罐组、火针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甲钴胺片每次500 μg,布洛芬胶囊每次300 mg,均每日2次,疗程30天.叩刺拔罐组、火针组分别于阿是穴(病变皮损处)行叩刺拔罐、火针治疗,3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4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记录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患侧、健侧神经传导速度,并于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叩刺拔罐组总有效率为90.0%,火针组为93.3%,对照组为70.0%,叩刺拔罐组和火针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叩刺拔罐组和火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叩刺拔罐组及火针组在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叩刺拔罐组在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方面与火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叩刺拔罐及火针疗法对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口服西药,火针疗法、叩刺拔罐疗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面神经炎梅花针放血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完骨穴叩刺后放血,对照组予常规针刺。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急性面神经炎在急性期采用梅花针放血能大大缩短疗程,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梅花针刺络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病灶区(阿是穴)行梅花针刺络法,每4d治疗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围刺、针刺加拔罐治疗,每天1次,经14d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38/40)、痊愈率为82.5%(33/40),对照组分别为85.0%(34/40)、55.0%(22/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梅花针刺络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疗效优于常规围刺、针刺加拔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艾灸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用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疗法治疗。结果: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1.4%、97.1%,对照组分别为80%、94.2%,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艾灸治疗面神经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电针疗法基础上加予放血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P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NPQ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NPQ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用营养神经及止痛西药治疗,两组均2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刺络放血合电针治疗肌肉拉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岚 《中国针灸》2006,26(3):198-200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法在肌肉拉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股后肌群拉伤患者106例随机分组.治疗组(55例)取损伤部位阿是穴,电针后刺络放血;对照组(51例)单纯电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病程1~14天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不显著;14天以上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单纯肌腹损伤患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加电针治疗肌肉拉伤疗效优于单纯电针,对病程长及单纯肌腹损伤患者具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和疼痛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痊愈率为59.2%,对照组则分别为69.4%、4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是一种治疗经行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电针、灸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75.76%(25/33),高于对照组的39.39%(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后VAS、PSQI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梅花针、电针、灸法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颇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