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古今文献研究,掌握苦参炮制方法、药用部位及功能主治的发展与变迁。苦参古代炮制方法丰富,有苦酒煮、炙、米泔水浸制、炒制、酒制、醋制、油炒、焙等多种,现代则多以生品应用,其药用部位为去除根头和小支根的根部,但古代还有"去皮"或"去木取皮"的用法;古今文献对其功效的记载虽不尽相同,但基本可以归纳为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但在临床应用方面仍有不同之处。苦参的古今文献研究提示,应加强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开展基于古代炮制方法的物质基础与其功效的相关性研究,为揭示苦参炮制原理、研发基于不同炮制方法的苦参或苦参复方创新药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临证施治时药物特殊制法的经验、认识,归纳、整理包括先煎、后下等方剂,为现代药物炮制、临床调剂等提供参考。方法:立足中药特殊用法,从"先煎与后下"入手,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进行了摘录、分类、总结与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方剂进行剖析,并与现代研究展开对比、讨论。结论:共得到含有先煎制法的方剂4首、后下的12首,包括麦秆或稻秆、菱角、牛肉等先煎药物,动物脂膏、厚朴、食醋、烧酒、蜂蜜、水银等后下药物,厘清了本书中药物先煎与后下的内容。其中"真伪"与"去存"尚需深入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聂安政  高梅梅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2018,49(13):3153-3161
"后下"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然而一些患者对中药煎煮时需后下的中药、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后下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尝试剖析中药后下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后下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为中药后下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桔梗是临床常用中药,被誉为"舟楫之剂",能"载诸药上浮"。通过对古今中医药文献的研究发现,桔梗功效众多,临证运用甚广,确有"载药上行"之功,同时在治疗肺系疾病中也确实有效。认为桔梗要发挥载药上行的作用时用量要小,一般6~9 g即可且要后下;当发挥豁痰散痈功效时用量可稍大,但需注意中病即止。通过探寻桔梗载药上行之意,有助于全面了解桔梗的功效及临证运用方法,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是百首经典名方之一.后世医家对完带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记载,亦是对完带汤原方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挥.查阅近年文献发现,从古籍文献角度出发对完带汤的文献研究虽有少量报道但不够系统全面,在“尊古”而不“泥古”的前提下,本研究从古今文献出发,对完带汤方剂溯源、功效、剂量古今折算、用法和剂型、现代临...  相似文献   

6.
《国医论坛》2020,(1):52-54
青蒿、常山是传统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抗疟功效的一类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本文从青蒿、常山的传统认识与现代药理研究两方面阐释其理论基础,说明两者均可以抗心律失常,并结合丁书文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验案加以论证。丁师勤于临证,善于思考,将传统抗疟中药青蒿、常山运用到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本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归纳大黄不同功效的古今用药规律。将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有大黄的7 226首古方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药智网中含有大黄的736条现代中成药处方信息分别进行筛选归纳,统计大黄在方剂中占比、制法、配伍药、功效及所治疾病科属,探究大黄制法用法与功效、疾病科属间的联系。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除生用内服、最常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外,大黄发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作用时古代常水煎液内服,现多酒炙内服,还用于儿科;"凉血解毒"时古代常贴膏外用或水煎液内服,现多醇提内服,还用于外科;"逐瘀通经"时古方中以酒煎液或酒送服为主,现今以水煎液内服为主,较多用于妇科;"利湿退黄"时古代常水煎液内服,而现代以酒煎液或水酒共煎液居多,还用于儿科。古方中大黄多与甘草配伍而现代与黄芩配伍较多,在"逐瘀通经"中配伍药古方以当归、肉桂、木香为主,现代以芍药和干漆为主。这些研究结果为大黄的临床精准使用与相关药物创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可林  董硕  申雷 《北京中医药》2018,37(3):246-248
细辛的用法、用量为自宋代以来医家争执不休的问题。中医文献中对此问题大致分为"本经派""陈承派"及"误读陈承派"三派,对细辛有3种不同论述。结合古今医家的各种理论以及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对细辛的用法、用量加以分析,阐明细辛煎剂不必拘泥于《药典》,但服用散剂时则需要注意用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生甘草和炙甘草药名、功效源流的考释,为编写《中药学》新版教材提供参考。方法:研究考释古今有关文献,分析甘草分为"生甘草"和"炙甘草"2种药的依据。结果:生甘草和炙甘草在临床上从汉代始就已区分应用,现代临床区分应用更加明确;清代已有本草将二者分别单列介绍,现代《药典》亦将二者作为2种药物;古今文献研究表明生甘草与炙甘草性味功效有较大区别;分别单列符合科技名词定名单义性、协调一致性和系统性的定名原则。结论:甘草的干燥炮制品和蜜炙炮制品应作为2种药物,并分别以"生甘草"和"炙甘草"为正名。  相似文献   

10.
青蒿琥酯是从传统中药青蒿中分离衍生出的一种有效抗疟成分,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筛选并综述了青蒿琥酯抗疟之外的新用途及其作用机制,为青蒿琥酯新功效的研究与开发及其在临床方面的新用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防己为常用中药,但汉防己、木防己的品种比较混乱。通过药用部位的特征及与古今主要医药文献描述相对照,参考有关防已现代研究的进展,并结合其功效与安全研究,考证了汉防己、木防己的正品与古今演变,认为汉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heterophylaHemsl.(即汉中防己),木防己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trilobus(Thunb.)DC.,为准确继承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发展药材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党参古今辨析及其药效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梳理历代本草学著作,对党参的古今差异及其药效认识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系统的整理。在探讨古今差异时,发现二者并非同一药物,在功效以及用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在整理药效演化时,发现党参最初在《本经逢原》《本草从新》中,功效一为清肺,二为补脾。后世医家大体上认可这两个观点,基本上确定了党参的药用方向,即"补脾益肺,生津止渴"。此后,党参药性逐渐归纳为: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这些其实都归于"补脾益肺,生津止渴"之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逆散的古今用法对无水乙醇法致小鼠胃溃疡的影响差异。方法:采用无水乙醇法复制小鼠胃溃疡模型,以溃疡指数为检测指标,比较四逆散的古今用法的抗溃疡作用。结果:生理盐水模型组、四逆散水煎剂组、四逆散散剂组、米汤加四逆散散剂组和米汤组均能降低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米汤加四逆散散剂组作用最显著,四逆散水煎剂组和四逆散散剂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四逆散对无水乙醇法致小鼠胃溃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伤寒论》中"四逆散"原方的煎服方法比现代用法的抑制小鼠胃溃疡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川芎解表和燥湿功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古今文献资料分析,首次探讨了川芎解表和燥湿的功效及其临床应用,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现代对川芎功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本草文献和现代研究,分别对莲子的名称、基原、产地及功效等进行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莲子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莲子药用以"藕实"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产河南南部(汝南),现今全国均产,主要功效皆为补脾止泻、养心安神。莲子古今用药一致,名称多样,产地从古代中原地区扩至全国各地,现以湖南、福建、江西等地所产为道地,是一味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中药。  相似文献   

16.
刘崇敏  徐列明 《中医杂志》2011,52(14):1190-1193
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肝硬化方面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古今很多著名中医在治疗积证时都从"瘀"、从"虚"论治。许多在临床运用的具有扶正化瘀功效的中药也被现代的科学研究证明具有改善肝硬化程度的功效。基于多年的临床、实验研究,从以方测证的角度提出"虚损生积"的肝硬化病因病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来阐述。  相似文献   

17.
马壮壮  梁茂新 《新中医》2022,54(14):21-25
目的:通过对比续断古今功效的差异发掘其潜在功效。方法: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以“续断”为关键词检索,获得含续断古方数量和所治病症,与历代本草学专著和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续断功效比较,分析续断古今功用的异同,参较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和临床研究结果,确认续断的潜在功效。结果: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检索获得含续断复方693首,所治病症255个,分为24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记载的内容比较,初步确认6个潜在功效,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佐证,最终确认5个潜在功效。结论:续断尚具有活血化瘀、解毒疗疮、祛风除湿、安胎和止痛等功效,其平肝熄风功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青蒿琥酯临床新用途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蒿琥酯是从传统中药青蒿中分离衍生出的一种有效抗疟成分,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筛选并综述了青蒿琥酯抗疟之外的新用途及其作用机制,为青蒿琥酯新功效的研究与开发及其在临床方面的新用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伟  侯丽 《北京中医》2012,(7):552-555
正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神农本草经》云:"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及蒿甲醚、蒿乙醚等是青蒿的主要成分,这些主要成分是一类含  相似文献   

20.
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今文献研究,分析麻黄"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机制,为拓展麻黄治疗妇科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文献依据。通过梳理古今麻黄相关文献,筛选麻黄的特殊用法资料,并结合临床应用,归纳麻黄在阳和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治疗癥瘕的临床和配伍特点。麻黄消癥瘕的机制在于温经散寒、散邪外出、宣通气机、振奋肾阳。临床应用麻黄消癥瘕主要体现在阳和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中。中医辨证治疗癥瘕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麻黄灵活配伍治疗癥瘕,疗效显著,扩大了麻黄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