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导读前文[1]记述了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三代传人姜春华的生平纪事并介绍其学术创见,本文总结姜春华教授七大学术成就。①《黄帝内经》探赜:反映姜老对《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及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造诣,其所撰《阴阳原始》《相火考略》两文尤显功底。②《伤寒杂病》索隐:潜心仲景之学,著《伤寒论识义》,撰"伤寒论六经若干问题"等论文,其风格与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尊崇仲景之学的特征一脉相承。③《神农本草》续焰:认为本草的主治也只有医经、经方可以解释  相似文献   

2.
在民国时期空前激烈的中医存废之争中,沪上中西医汇通流派鼻祖之一的恽铁樵先生提出"中医发展需要引进西医",之后二代传人陆渊雷先生倡导"以今日之理、释古人之法",三代传人姜春华先生开创"三个实验论证中医课题",四代传人沈自尹先生揭示"肾阳虚证现代医学病理本质"。其后当代沪上众多传承者,在各自领域坚持不懈地进行中西医汇通,多有建树。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历时90余年,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中西医汇通事业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本刊近期将以沪上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代表人物的生平纪事、学术著作及学术思想为主要内容,连续刊载相关学术论文,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导读陆渊雷(1894—1955)为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的二代传人,更是民国时期上海中西医汇通界的中流砥柱。本文记述渊雷先生的生平纪事,并介绍其主要学术观点及著作。陆氏天资聪颖,酷好科学,兼习百家,一生致力于国医改良及中医教育事业,为捍卫及发展中医鞠躬尽瘁。渊雷先生深得其师铁樵先生中西医汇通之真传,并又有所发挥。"以今日之理释古人之法"是渊雷先生中西医汇通的主要思路与方法。渊雷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  相似文献   

4.
<正>导读沈自尹(1928—2019)为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的第四代传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中医,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师从姜春华教授。本文记述沈自尹先生的生平纪事,并介绍其主要学术创见、实验成果及著作。先生继承与发展了姜春华教授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创新性提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观点,并  相似文献   

5.
前文从生平纪事、学术著作两个方面,记述了恽铁樵先生的杏林经历及学术贡献。本文从恽铁樵的著作入手,分七个方面总结其学术成就。(1)岐黄溯洄:认为中西医学媾通需认真研究发展《黄帝内经》,著《群经见智录》《群经见智录续篇》《内经讲义》等,提出"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是《内经》之纲领。(2)长沙接武:著《伤寒论研究》《伤寒论辑义按》《伤寒广义按》《金匮方论》《读金匮翼》《金匮翼方选按》等,结合临床实际研究仲景思想。(3)本草传薪:著《论药集》《十二经穴病候撮要》《验方新论》等,解析桂枝等21味药物及毓麟丸等60余首方剂。(4)温热点睛:著《温病明理》《热病讲义》等,主张寒温统一,温病亦当以《伤寒论》为准,凡《伤寒论》中用辛凉者皆是治温病之方。(5)博涉知病:著《脉学发微》《临证笔记》《临证演讲录》《风劳鼓病论》《霍乱新论》《梅疮见垣录》《保赤新书》《幼科》《妇科大略》等,录其临证实践与感悟。(6)中西汇通:著《生理新语》《病理各论》《病理杂谈》《神经系病理治要》等,借鉴西医的学术体系与术语诠释古书晦涩之医理,"中医发展需要引进西医"论由此可见一斑。(7)文坛蜚声:译著《豆蔻葩》《黑衣娘》《波痕荑因》等中篇小说,反映了其外语水准、文字修养和对西方文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姜春华、字实秋,其父青云公儒而兼医,除诊病外,终日手不释卷,甚望儿辈绍继其业,因是过庭之训,不仅诗礼,令其取医药书之浅易者读之,渐及经方医经。焚膏继晷,寒暑无间。先生及长,来沪为人治病多验,于是声誉渐起。后读陆渊雷先生文,启发甚大,适陆先生招遥从弟子(即今之函授),乃执弟子礼焉。先生喜读书,暇辄走访旧书肆、图书馆,凡中外文史科哲、诸子百家、释道回耶、稗官野史等,无不涉猎。其读书方法,或一般浏览,摘取其要;或反复研  相似文献   

7.
前文记述了沈自尹先生的生平纪事、学术创见、实验成果及著作,本文阐述其三方面的代表性学术成就。(1)基础理论现代研究:从现代科学的全新视角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撰写有关基础理论研究论文35篇,内容涉及太极阴阳、藏象生理、证候本质、辨证论治等;强调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不仅要立足临床实践,而且要采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2)肾的本质科学实验:沈自尹先生及其团队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医肾的本质,历时半个多世纪,出版《肾的研究》等相关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主要涉及肾主调节研究、肾主衰老研究、肾主纳气研究、肾主水液研究、肾主骨髓研究五大主题。(3)治疗法则临床阐述:著有《中医治疗法则概论》及《中医治则研究》,重视医理对治疗法则的指导,并结合中西医临床实际阐释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8.
前文记述了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二代传人陆渊雷的生平纪事,并介绍其主要学术观点及学术著作。本文分六个方面总结渊雷先生的学术成就。(1)独步国医改良:先生一方面强烈反对废止中医,一方面又强烈提倡改良中医,认为中医执业者当具备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并从政府层面进行督管考核;提出改良中医的第一步为统一中医病名,并在后期自我修正了"中医不识病能治病"的观点。(2)质疑《黄帝内经》:主张从西医解剖生理学解释中医理论;认为《黄帝内经》徒事空洞说理,而于药方治病的原理几乎一字不提;极力反对《黄帝内经》的气化学说。(3)今释仲景古法:尊崇仲景之学,著《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并以之授课,力倡以今日之理释仲景之法。(4)师范《医案》《医话》:医案中主张以西医病名诊断,重视临床症状的描述;医话中有论药,有论医,或答疑,或明理,真知灼见,不胜枚举。(5)领航中西汇通:主张改良中医,实行中西汇通,著《生理补正》《病理补正》《诊断治疗学》《流行病须知》《细菌学补编》等并以之授课,重视医理今释,强调识病诊断,以求提高疗效。(6)潜心佛学书法:译《法海搜珍》,著《书法浅说》《题文明书局影印兰亭十二种》,反映了其佛学修养及书法功底。  相似文献   

9.
论中医截断扭转之法(上)——姜春华临床经验撷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医学史证明,临床医学的中心目标主要突出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不断提高疗效,二是尽可能缩短病程。祖国医学的科学性,就在于重复验证的临床实践中产生了严密的理论体系,而理论又能进一步指导临床,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恩师姜春华曾说:时代的发展对现代中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临床中,单独用中医中药能不能抢救危急病人?能不能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腹症?能不能快速止血、快速退热、快速止痛?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截断扭转之法(下)—姜春华临床经验撷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7降戢平逆:呃逆、呕吐、哮喘、咳嗽剧发不止者,患者常觉非常痛苦。姜师常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突出选用平呃、止呕、定喘、截咳等应急顿挫、降戢平逆的截断方药,常能使症状迅速缓解。①平逆方:白芍15g,甘草9g,丁香、生姜各6g,柿蒂10枚,刀豆子12g,并辨证加减。姜师认为此方有舒缓膈肌痉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择内、外、妇、儿4个典型病案来探讨运用姜春华教授首创的“截断扭转”疗法的内涵及临床疗效以及有关此疗法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西医结合的倡导者、本刊顾问、上海医科大学姜春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4日凌晨逝世。享年84岁。姜春华教授字实秋;1908年出生于江苏南通。自幼从父习医,18岁到上海开业,复向业于陆渊雷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姜老即活跃于上海医坛,曾执教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新中国医学院。1954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今上海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主任、脏象研究室主任,并相继兼任华山、中山医院中医科主任。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七届人大常委。历任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血防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顾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辞海·中医分册》主编,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顾问。姜老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倡导者之一。他学识渊博,思想敏锐。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  相似文献   

13.
论姜春华"截断扭转"与"先证而治"的辨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润浦 《北京中医药》2010,29(8):586-589
通过分析姜春华老师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医环境及亲身经历,特别是社会民众对中医疗效的迫切需求,认为中医治疗急性病关键是要开拓思路,在快速控制病势、提高疗效上有所突破,能掌握有中医特色的、能截灭病原而又能减少毒副作用的截断方药.由于急性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变化速、来势凶、病势重、威胁大等临床特点,其特性表现在于"急",治疗手段就要求"早"、"速"、"效",因此用截断扭转手段救危截变,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蔓延,对于急性病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提出姜师的"截断扭转四法"与"先证而治"有密切关系.截断扭转四法,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证而治的思想.先证而治,就是要掌握疾病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料知预后,提前一步,有预见性地先发制病,未症先治,药先于证,在相应的证出现之前预先落实截治措施.先证而治,是阻断、制止、实效预防疾病破坏性进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姜师倡制截断扭转辨证思想的重要理论根据,对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情况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病为纲,以辨证为目,以病统证,即一个西医病种以下分中医的若干个证型。这是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西医结合专或教课书所采用形式。临床实践运用则是在明确西医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根据每种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的基本矛盾,区分其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临床表现,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运用中医理论,对患的疾病做出中医证的诊断。如冠心病血瘀证、肝硬化血瘀证、脑栓塞血瘀证等,亦可称为“异病同证”;或冠心病下分气虚证、阳虚证、阴虚证、气阴两  相似文献   

15.
西医的传入,和“非典”、禽流感等急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对于中医热病理论的发展既是挑哉,又是机遇。祝味菊和姜春华二位医家,学习西医之长,为我所用,以此推动中医热病理论的发展。他们看到温病学在认识疾病规律的情况下,存在治疗疾病,扭转病势的方法上的欠缺,分别从扶正祛邪两方面,提出“本体疗法和截断扭转”两种观点,提高了中医治疗热病的疗效,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璐 《新疆中医药》2009,27(1):37-39
作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的治疗方法,而是医学研究领域不同方法论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必然酝酿新的医学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中医常见症状鉴别诊断(1)——发热朱文锋黄惠勇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关键词发热辨病思路辨证分型发热是指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为主的症状。发热为临床极常见症状,外感六淫、疫毒之邪,或因情志、劳倦所伤等所致诸种疾病,尤其是各种传染病、时行病,疮疡...  相似文献   

18.
出疹,是指皮肤出现高出肤面的红色或红白色疹点的症状。多因风热、风湿、疫毒等邪外侵,蕴郁肌肤所致。常见于风疹、麻疹、奶麻,皮肤疾病如湿疮、药毒、痱、疥疮、土风疮、血风疮、血疳疮、经前隐疹、妊娠风疹等,以及烂喉丹痧等多种外感温热病中。临床对以出疹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出疹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1 辨病思路1.1 与发斑相鉴别 皮肤出现高出肤面的红色或红白色疹点,形如麻粒、粟米,多伴有皮肤瘙痒,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临床一般应与不高出皮肤的发斑相鉴别。1.2 与皮肤病相鉴别 出疹常见于皮肤科疾病,…  相似文献   

19.
瘫  痪瘫痪,是指肢体痿软、纵弛不用的症状。多由寒、湿、热、毒、瘀、痰等邪气阻滞经络,或由精血亏虚而筋肉失养,或由脑系病变而经气阻滞等所致。导致瘫痪的常见疾病有中风、风痱、气厥、脑部肿瘤、软脚瘟等疫病类疾病;肌痿、脚气、痿、肢痿等躯体病;头颅及脊柱损伤或手术创伤等亦可导致。临床对以瘫痪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瘫痪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1 辨病思路1.1 主症 瘫痪是指神智一般清楚而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的症状,可见于下肢,或上肢,或四肢,或半边肢体等。因此,厥病类疾病、痫病等是在神志昏迷状态下出现运…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中医 ,临证实施中、西医“双重诊断”,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 ,尤其对于急危重症、疑难病症 ,不能动摇。“双重诊断”是患者的呼唤 ,法规、法律的指向 ,“双重诊断”功在病人 ,也利在医生 ,并且是合理应用中、西医治疗手段的前提。中西医毕竟共处于医学科学的矛盾统一体内 ,其研究的疾病对象是共同的 ,因而中、西医各自的诊断方法、诊断内容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转化、互相统一。通过辨主症、辨病名、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机 (病理生理 )、辨病性、辨疗程七个方面的分析 ,表明西医“辨病”(指西医的诊断及其方法 )可以帮助中医“辨证”(泛指中医诊断 ) ,借鉴西医“辨病”的方法和内容 ,关系中医自身学术的发展 ,尤其是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