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刺血疗法治疗女性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女性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差值为(0.98±0.23)分,对照组为(0.81±0.1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刺血疗法是一种治疗女性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对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黄褐斑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 600mg/日、维生素E 300mg/日;治疗组丹栀逍遥散加减口服,1剂/日。3疗程后,比较治疗两组患者的皮损面积、临床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及临床症状评分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及临床症状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SOD水平显著增加,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能显著改善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有效率高,优于单纯的西药维生素C及维生素E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面部刮痧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114例黄褐斑女性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38例,对照组1采用面部刮痧治疗,对照组2采用中药面膜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面部刮痧联合中药面膜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效果、颜色评分及面积评分。结果:观察组颜色评分及黄褐斑面积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1的78.95%及对照组2的76.32%(P0.05)。结论:面部刮痧联合中药面膜可明显淡化黄褐斑颜色,缩小黄褐斑面积,提升治疗效率,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肝郁气滞型绝经前期女性黄褐斑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2例肝郁气滞型绝经前期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穴取肝俞、脾俞、三阴交及面部局部穴位围刺,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C(200 mg/次,每天3次)、维生素E(100 mg/次,每日1次)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分,血清性激素之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并于治疗3个月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有效率为88.6%(39/44),高于对照组的55.8%(24/43,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ASI评分均降低(P0.01,P0.05),观察组随访时MASI评分较治疗后降低(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观察组M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随访时FSH、L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时FSH、LH、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0.05),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可显著改善肝郁气滞型绝经前期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穴位埋线调节体内血清性激素水平从而降低黑色素细胞对雌激素的高度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辨证循经刮痧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其中观察组(刮痧)30例和对照组(牵引)30例。治疗结束后分别通过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及VAS评分、NDI评分及SF-36评分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优良率达到90.00%,对照组为6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辨证循经刮痧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5月-2017年9月期间治疗的黄褐斑女性患者(肝肾阴虚型)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西医抗斑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滋补肝肾方治疗,疗程共5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皮损面积、皮损颜色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3);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面积、皮损颜色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降低患者皮损面积、皮损颜色评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卢慧清  王柏善  谭锋慧 《新中医》2021,53(15):149-152
目的:观察李氏虎符铜砭刮痧疗法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予陈夏六君子丸等常规治疗及临床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刮痧疗法,观察组给予李氏虎符铜砭刮痧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分析2组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4周,2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于治疗3、4周时,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李氏虎符铜砭刮痧疗法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症临床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杞菊地黄丸结合雷火灸治疗肝肾不足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肾不足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杞菊地黄丸联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颜色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皮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3.33%,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评分、颜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9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杞菊地黄丸结合雷火灸治疗肝肾不足型黄褐斑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且长期治疗效果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铺药任脉灸治疗女性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铺药任脉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和氢醌乳膏外用,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后,两组MAS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情况发生。结论:铺药任脉灸治疗女性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6)。治疗组予以逍遥散加减、中药药物面膜及穴位埋线的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E丸并外擦复方SOD熊果苷酸霜,共观察2个月。由两名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对每位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ASI评分,按照MASI下降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MASI评分及MASI下降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治疗黄褐斑(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3.33%,二者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络放血拔罐疗法对黄褐斑(肝郁气滞型)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自拟玉容化瘀汤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黄褐斑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全部患者按随机法均分后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自拟玉容化瘀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黄褐斑的面积、颜色、自觉症状以及复发情况,包括出现新斑、原斑变深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褐斑面积、颜色及自觉症状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均见改善,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黄褐斑的面积、颜色、自觉症状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新斑率5.56%,原斑复发变深率为11.11%;对照组复发新斑率22.22%,原斑复发变深率为36.11%;观察组复发新斑率、原斑复发变深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玉容化瘀汤治疗黄褐斑效果确切、良好。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14-1916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果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皮损状况均出现明显好转,且观察组的皮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3.59,P0.01)。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虽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下降,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4.34,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64,P0.01)。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黄褐斑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进行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使用一般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皮损面积、皮损颜色积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损面积积分为(0.67±0.16)分,低于对照组的(1.59±0.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颜色积分为(0.74±0.35)分,低于对照组的(1.95±0.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优于一般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面针围刺联合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单纯予中药逍遥散汤剂口服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面针围刺黄褐斑皮损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面针围刺联合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疗程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松调整复合手法配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甲钴胺片、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肌松调整复合手法联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部主观疼痛及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53/60),高于对照组的71.7%(4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肌松调整复合手法配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7.
陈敏 《天津中医药》2017,34(3):170-172
[目的]评价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八白散治疗肝肾不足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加味六味地黄汤煎服,同时配合八白散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E口服及3%氢醒霜外用治疗。疗程12周,两组治疗前后进行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及中医证候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MASI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MASI评分降低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MASI评分差值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八白散治疗肝肾不足型黄褐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综合疗法(经筋推拿手法、壮医火针刺法及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各项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疼痛程度、疼痛范围、压痛点数量、活动受限及总体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活动受限及总体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经筋综合疗法是一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局部围刺法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面部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面部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局部围刺法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损颜色及面积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损颜色评分、皮损面积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48/56),高于对照组的69.64%(3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围刺法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面部黄褐斑患者,疗效显著,可快速修复皮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黄褐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中药组、埋线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E内服和氢醌乳膏外涂,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内服,埋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逍遥散内服和穴位埋线治疗。观察4组治疗后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下降指数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4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积分低于其余3组(P0.05),中药组和埋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4组下降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组高于其余3组(P0.05),埋线组高于中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埋线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对照组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高于埋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埋线组均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和逍遥散治疗肝气郁结型黄褐斑均有较好的疗效,二者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