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三种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求一种对IM快速诊断的实验方法。方法对162例临床诊断为IM患儿的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分类计数(AL)、血清嗜异性抗体(HA)及EB病毒抗体(EBV-CA-IgM和EBV-CA-IgG)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三种实验室诊断方法正确识别IM的能力。结果 IM患儿外周血AL阳性率41.4%,HA阳性率43.8%,EBV-VCA-IgM阳性率87.7%,EBV-CA-IgG阳性率59.9%,EBV-CA-IgM诊断IM敏感性显著高于AL与HA(2χ分别为75.83,69.08,P〈0.01)。结论 EBV-CA抗体检测对于早期诊断IM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方法简便快速,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抗体亲合力检测对诊断儿童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抗EBV衣壳抗原IgG抗体亲合力检测在儿童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了58例儿童IM患者病程2周内血清中4种抗EBV抗体,包括抗EBV衣壳抗原(CA)IgG抗体、抗EBV-CA-IgM抗体、抗EBV早期抗原(EA)IgG抗体、抗EBV核抗原(NA)IgG抗体和抗EBV-CA-IgG亲合力。结果58例IM患者血清中抗EBV-CA-IgG、抗EBV-CA-IgM、抗EBV-EA-IgG、抗EBV-NA-IgG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1.0%、72.4%、3.5%;诊断EBV相关性IM56例;在病程2周内,100%的EBV相关性IM患者血清中抗EBV-CA-IgG为低亲合力抗体;84%的EBV相关性IM患者血清中抗EBV-CA-IgM阳性。结论单纯依靠抗EBV-CA-IgM阳性诊断EBV相关性IM敏感性偏低,结合EBV抗体谱和抗EBV-CA-IgG亲合力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临床误诊误治》2017,(10)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抗体及EBV-DNA联合检测在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leosis,I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6年5月诊断的120例IM患儿,分别于入院第1、2、3、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V-Ig M,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EBV-DNA载量,以及EBV-Ig M联合EBVDNA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入院第1、2、3、4周EBV-Ig M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EBVDNA检测阳性率,且第1、2周联合检测阳性率亦高于EBV-Ig M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院第3、4周联合检测与EBV-Ig M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Ig M检测对于婴幼儿IM早期诊断更为敏感,而早期EBV-Ig M联合EBV-DNA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7例IM患儿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另设2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结果】IM患儿CD4 、CD4 /CD8 明显下降(P<0.01);CD3 、CD8 明显升高(P<0.01)。【结论】EB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是IM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诊断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2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EBV-CA-Ig M和EBV-CA-Ig G检测,同时检测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EBV-CA-Ig M阳性率为8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儿童EBV-CA-Ig G阳性率分别为87.80%、84.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儿童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43.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CA-Ig M检测是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有效早期诊断方法,且联合异型淋巴细胞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在诊断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意义。方法 63例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住院患儿63例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BV衣壳抗体IgM(VCA-IgM)、IgA(VCA-IgA)、IgG(VCA-IgG),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VCA-IgM、VCA-IgA、VC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06%、15.87%、85.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3.17%、3.17%(P0.05)。结论 EB病毒抗体检测在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疾病诊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联合EB病毒抗体及核酸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在平邑县人民医院就诊的3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EB病毒抗体(VCA-IgM)和EB病毒核酸(EBV-DNA)检测,记录并分析患儿的诊断结果,计算不同检测方法单独与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为(16.22±3.47)%,阳性率为62.16%,VCA-IgM和E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3.78%、91.89%;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检测、VCA-IgM检测和EBV-DNA检测联合应用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敏感度:97.30%比43.24%、70.27%、83.78%,准确度:99.44%比84.44%、91.11%、95.00%,均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检测和VCA-IgM抗体检测(特异度:100.00%比95.10%、96.50%,阳性预测值:100.00%比69.57%、83.87%,阴性预测值:99.31%比86.62%、...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抗EB病毒(EBV)抗体与中国人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对IM患者和对照者血清抗EBV抗体进行检测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2月。严格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修改后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计算每种抗EBV抗体血清阳性率的比值比(OR),并对不同文献中各个抗体的OR值进行合并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来判断结果的稳定性,采用Egger检验评估纳入的研究是否存在发表偏移。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含1 305例IM患者和973例对照者。IM患者抗EB病毒衣壳抗原(EBV-VCA)IgM/IgG/IgA抗体、抗EB病毒早期抗原(EBEA)IgM/IgG抗体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者,抗EBV-VCA IgM抗体总体OR=81.67,95%可信区间(CI)为57.88~115.22;抗EBV-VCA IgG抗体总体OR=7.86,95%CI为2.05~30.25;抗EBV-VCA IgA抗体总体OR=15.45,95%CI为1.13~211.81;抗EBEA IgM抗体总体OR=17.21,95%CI为7.76~38.15;抗EBEA IgG抗体总体OR=4.21,95%CI为1.08~16.40。IM患者血清抗EB病毒核心抗原(EBV-NA)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0,95%CI为0.08~3.00,P=0.45)。检测抗EBV-VCAIgG抗体的研究共纳入11项,各研究之间质量差别较大,异质性较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ger检验结果显示无发表偏移。结论中国人群IM患者血清抗EBV-VCA抗体和抗EBEA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者,而血清抗EBV-NA抗体阳性率则低于对照者。 相似文献
10.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5)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者免疫功能状态及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58例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M(EBV-CA IgM)阳性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同期检测50例同龄健康儿童相同指标作为对照组。结果 EBNA-IgG阴性组IgG、IgA较EBNA-IgG阳性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BNA-IgG阴性组、EBNA-IgG阳性组血清总IgM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NA-IgG阴性组CD3+、CD4+、CD4+/CD8+、CD19+较EBNA-IgG阳性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BNA-IgG阴性组CD8+较EBNA-IgG阳性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NAIgG阳性患儿免疫功能接近对照组优于EBNA-IgG阴性患儿,EBNA-IgG的出现可对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做初步的评估,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比例可了解儿童现症感染者免疫状态,对其感染阶段做进一步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联合EB病毒(EBV)抗体、核酸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共185例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85例,为临床确诊的IM患儿;对照组100例,为同期于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对两组儿童异型淋巴细胞比例、EBV抗体(VCA-IgM抗体)及EBV-DN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异型淋巴细胞比例、VCA-IgM、EBV-DNA单项检测时,EBV-DNA的灵敏度最高,为85.88%,将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可提高至92.94%,与各项目单项检测的灵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型淋巴细胞比例、EBV抗体及核酸检测3项联合用于儿童IM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是辅助临床诊断儿童IM较为理想的实验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EBV)及Toll样受体7(TLR7)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来该院就诊的IM患儿119例作为IM组,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IM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EBV-DNA载量及TLR7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EBV-DNA载量IM患儿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TLR7 mRNA表达水平,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TLR7 mRNA表达水平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以及3项指标对IM的诊断价值。结果 IM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及TLR7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EBV-DNA载量患儿的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载量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及TLR7 mRNA表达水平高于低载量患儿(P<0.05);淋巴细胞计数与EBV-DNA载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及TLR7 mRNA表达水平与EBV-DNA载量呈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不同时期外周血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DNT)与T细胞亚群CD3+、CD3+CD4+CD8-、CD3+CD4-CD8+细胞的变化及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IM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DNT细胞与T淋巴细胞CD3+、CD3+CD4+CD8-、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急性期患儿DNT细胞、CD3+T细胞、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患儿DNT细胞、CD3+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4-CD8+T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IM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为IM患儿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4)
目的 探讨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AC-IgA)、早期抗原抗体(EA-IgA)、EB病毒DNA(EB-DNA)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医院收治的137例疑似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VAC-IgA、EA-IgA抗体滴度,PCR检测血浆EB-DNA拷贝数,并以最终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VAC-IgA、EA-IgA、EB-DNA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效率。对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行根治性放疗,患者随访3年,比较VAC-IgA、EA-IgA、EB-DNA不同表达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137例患者最终临床确诊为鼻咽癌95例,鼻咽癌确诊率为69.3%,以最终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VAC-IgA阳性检出率为37.2%(51/137),EA-IgA阳性检出率为63.5%(87/137),EB-DNA阳性检出率为27.7%(38/137);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85.7%(36/42),灵敏度为80.0%(76/95),准确度为81.8%(112/137),阳性预测值为92.7%(76/82),阴性预测值为65.5%(36/55),均高于VAC-IgA、EA-IgA、EB-DNA单项检测。VAC-IgA阴性组中位生存期23个月,显著高于VAC-IgA阳性组(17个月)(χ~2=6.117,P=0.045);EA-IgA阴性组中位生存期26个月,显著高于VAC-IgA阳性组(16个月)(χ~2=9.301,P=0.007);EB-DNA阴性组中位生存期24个月,显著高于EB-DNA阳性组(17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60,P=0.031)。结论 病理检查是鼻咽癌诊断的“金标准”,VAC-IgA、EA-IgA、EB-DNA三者联合检查能够为鼻咽癌的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VAC-IgA、EA-IgA、EB-DNA水平能够作为评估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符合EBV感染IM诊断标准的102例患儿,将102例EBV-IM患儿分成<3岁、3~6岁、≥7岁3组,对这三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中,男女比例1.3∶1;<3岁35例(34.3%),3~6岁46例(45.1%),≥7岁21例(20.6%)。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是 IM 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其阳性率分别为100%、93.1%和75.5%;肝大、脾大、皮疹和眼睑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45.1%、37.3%、30.4%和16.7%,以上临床表现在三个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白细胞年幼儿升高明显,异型淋巴细胞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异,血清ALT、AST在年长儿偏高。结论 EBV-IM起病症状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结合临床表现及检测EBV-DNA、EBV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9)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性增生性传染病,由EB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以发热、头痛、咽炎、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与肝脾肿大以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且临床表现多样化,导致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IM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研究~([2-3])发现,EB病毒能有效刺激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EB病毒后易引发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疱疹病毒群的EB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儿童病例多见。其最严重的合并症为脾破裂,神经系统可发生脑膜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可并发呼吸道阻塞,ITP,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近一年来,我科收集26例IM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疱疹病毒群的EB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疾病[1]。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儿童病例多见。其最严重的合并症为脾破裂,神经系统可发生脑膜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可并发呼吸道阻塞,ITP,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近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