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玉霞  刘丽华  张风敏 《河北中医》2012,34(7):1039-1040
2007 -09-2010 - 10,我们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咳嗽49例,并与枸橼酸喷托维林片配合养阴清肺口服液口服治疗4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3例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25 ~ 65岁;病程15 ~92 d,平均53 d.对照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26~63岁;病程18 ~89 d,平均49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究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SG患者12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胃镜积分、普适性量表 ( SF-36)及胃粘膜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76.56%)(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胃镜积分、胃粘膜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中医组证候积分、胃镜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SF-36评分、胃粘膜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胃粘膜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CSG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SG患者12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胃镜积分、普适性量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慢性炎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CA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颜面部、胸背部,可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给患者的身心造成痛苦。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背俞穴拨罐治疗痤疮,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治疗观察80例,均为我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治疗产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产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1次/周;对照组36例,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1次/日,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SQI减分率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分值均有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在改善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心中烦躁、白昼疲劳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产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为临床治疗产后失眠另辟一条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62.9%和94.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3±10.6)%,对照组为(49.8±1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背俞穴放血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06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背俞穴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针灸配合背俞穴放血治疗的总有效率96.9%,单纯针刺治疗总有效率92.5%。结论:针灸结合背俞穴放血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显著,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针深刺背俞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西药组80例采用胃病三联疗法,即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常规针刺组8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长针深刺组80例以长针深刺背俞穴为主配合普通针刺治疗。4周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14)C呼气试验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长针深刺组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常规西药组(P0.05),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大便不畅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3组治疗后~(14)C呼气试验结果均改善(P0.05)。长针深刺组及常规针刺组治疗后14C呼气试验结果均优于常规西药组(P0.05),长针深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长针深刺组及常规针刺组治疗后S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长针深刺组及常规针刺组SAS评分均低于常规西药组(P0.05),治疗后长针深刺组SA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长针深刺背俞穴能明显改善CAG患者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大便不畅症状,并缓解焦虑情绪,同时能改善~(14)C呼气试验指标,对于胃脘腹胀满、嗳气反酸亦有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敏 《陕西中医》2010,31(10):1377-137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大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上以长期消化不良,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于或稀,疲乏无力,贫血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大致可归于中医的"胃痛"、"痞满"等病证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CRP、WBC、NE%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WBC、NE%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埋线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恢复期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背俞穴埋线,对照组针刺失眠组穴位(神门、内关、安眠、百会)结合病人情况辨证补泻,在治疗前、治疗4星期及完成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SPIEGEL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4星期结束时及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背俞穴埋线对中风恢复期失眠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征象及病理变化。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采用穴位埋线(穴位取脾俞、胃俞、足三里)治疗;对照组51例,给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CAG患者的胃镜征象、胃黏膜多种病变均有显著的疗效,对胃黏膜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皆有改善和控制作用。结论穴位埋线法能有效地防治胃黏膜病变,阻断其向癌发展,是预防胃癌、减少其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配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背俞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丹栀逍遥散。  相似文献   

15.
针刺腰部背俞穴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刺腰部背俞穴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观察213003江苏省常州市解放军第102医院舒洪文腰肌劳损是以腰部慢性累积性损伤为特征,以腰痛为主症的常见病。多年来,我们摸索用针刺腰部背俞穴和针刺加红外线照射(下称针红组)治疗293例,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点穴、药熨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93.3%,对照组分别为43.3%和7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剌背俞穴为主是一种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刺背俞穴配合中医汤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背俞穴配合解郁健脾通经汤的治疗组(n=43例),普通针刺治疗的对照组A(n=43例),逍遥散治疗的对照组B(n=43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疲劳症状积分、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疲劳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05%(37/43)显著高于对照组A 53.49%(23/43)和对照组B 60.47%(26/43)(P<0.05);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结论 针刺背俞穴配合解郁健脾通经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和中医证候,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生活质量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靶向针刺法配合背俞穴埋线治疗老年性痴呆合并吞咽障碍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3例老年性痴呆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41例。三组均予以吞咽康复训练,于此基础上,对照A组予以靶向针刺法,对照B组予以背俞穴埋线,观察组予以靶向针刺法配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统计三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评分、血清P物质、β-内啡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①治疗4周后,与对照A、B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治疗4周后,与对照A、B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评分相比,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更低,吞咽障碍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治疗4周后,与对照A、B组血清P物质、β-内啡肽相比,观察组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治疗4周后,与对照A、B组sEMG最大波幅值与吞咽时程相比,观察组sEMG最大波幅值更高,吞咽时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B组相比,对照A组sEMG最大波幅值更高,吞咽时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针刺法配合背俞穴埋线治疗老年性痴呆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可通过调节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减轻神经损伤,改善吞咽反射,有助于减轻患者吞咽障碍,恢复吞咽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刺背俞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u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模型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美拉唑组、针刺背俞穴组各15只,并以单双日间隔喂食饥饱失常法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均灌服生理盐水,2 ml/次,1次/d;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0.44 mg/kg、克拉霉素6.92 mg/kg、甲硝唑7.6 mg/kg灌胃,1次/d;针刺背俞穴组针刺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留针15 min,1次/d。30 d后,用ELSIA法检测GAS、MOT含量。结果①模型对照组GAS含量(54.25±5.70)pg/ml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6.63±5.99)pg/ml(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奥美拉唑组(62.70±8.55)pg/ml、针刺背俞穴组(66.27±3.79)pg/ml均较高(P<0.05)。②模型对照组MOT含量(223.60±17.83)pg/ml高于空白对照组(188.45±8.90)pg/ml(P<0.05)。奥美拉唑组(200.16±4.38)pg/ml、针刺背俞穴组(190.11±10.04)pg/ml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背俞穴疗法可增加CAG模型大鼠GAS含量、降低MOT含量,对CAG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变应性鼻炎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富马酸酮替芬滴鼻液,每次2滴,每日3次,滴鼻;氯雷他定片,每次10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予针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同时予双侧背俞穴埋线,15 d治疗1次,共治疗2次。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为75.76%(2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评分、鼻炎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评分及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显著降低(P0.05),Ig E、EOS、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及IL-2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NSS、TNNSS、RQLQ评分及Ig E、EOS、IL-17、IL-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