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3):528-529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不同孕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孕妇共125例及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30名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TT、PT、TT、Fbg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AgT 明显增高(P<0.05).中孕组、晚孕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缩短(P<0.01),Fbg、PAgT 明显增高(P<0.01).晚孕组与早孕组比较,PT、APTT、TT、Fbg、PAgT 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随着孕期增加而增强,监测妊娠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对积极预防和治疗血栓前状态、产后出血以及DIC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建卡并定期产检的GT患者5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产检及分娩的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t检验比较并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妊娠晚期凝血功能的差异,以及GT患者分娩前后凝血功能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分娩前,观察组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184、-17.277、3.083、3.671,P <0.05);分娩前,观察组的PT明显短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D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60、-3.331、3.412,P <0.05);两组的APT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冠心病(CHD)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体内的凝血状态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方法:选取71例冠心病患者为CHD组和380例TEG检测结果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冠心病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治疗方案给予临床推荐剂量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用血栓弹力图仪监测凝血的基础指标(包括R值、K值、α角、MA值、CI值)及一系列血小板抑制率相关指标。结果:CHD组中患者的TEG各凝血基础指标80%以上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与对照组相比,CHD组R值、MA值、α角和CI值无显著性差异,但K值显著性增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CHD组男性患者比率明显增多,年龄显著增高(P 0.05)。CHD组血小板抑制率在50%以上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的患者占83.10%;且以MA_(ADP)、MAck和MA_A为参考依据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指标中,提示有血栓形成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占9.86%、4.23%和12.68%。CHD组中所有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指标中,与年龄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为MAck(相关系数0.111),与体质量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为ADP%(相关系数0.160)。结论:TEG结果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凝血信息,并且在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临床诊治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TEG检测的应用还可为下一步冠心病患者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预判的依据,从而更加精准地指导和保障临床抗栓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对肺癌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状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川芎嗪(TTMP)治疗肺癌患者,观察了38例病人的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状态的变化。结果,用药后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栓烷B2(TXB2)、血浆因子Ⅶ促凝活性(Ⅷ: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g)均显著降低(P<0.01)。肺癌患者组与正常人群比较PAdT、TXB2、Ⅷ:C、vWF、Fg均明显升高(P<0.01)。TTMP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血小板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用于肺癌患者作为辅助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7.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凝血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RD)患者的凝血功能。方法选择T2DM确诊患者154例,根据患者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DR(NDR)组、DR组,DR组患者分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组和非PDR(NPDR)组。采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指标水平。对各研究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研究组间FPG、HbA1c、CHOL、TG、HDL、LDL、PT、APTT、TT、DD、FD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FIB水平高于NDR组(P0.05),NPDR组、PDR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DR患者FIB水平升高,FIB可能在T2DM合并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提示PLT Clump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外周全血中血小板聚集情况,计算血小板的聚集比率.发现2 型糖尿病患者的PLT Clum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对PLT Clump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进行了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而其他参数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总结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正常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6(平均60)岁,排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血液系统疾病等;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8(平均58)岁,无心脑血管病表现,眼底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征象,尿蛋白阴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9~68(平均61)岁,均符合1985年全国第三届眼科学术会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血糖均控制在理想水平,所有研究对象采血前均未使用干扰血小板数量及功能检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183例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招秀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6,7(4):4-5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凝分析仪检测183例足月妊娠妇女及72例非孕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观察组P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Fb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月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测48例心绞痛、42例糖尿病和38例脑血栓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含量(vWF:A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0.01).其中,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TAT和D-D升高更明显.与无合并症者相比,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者TAT变化更显著.脑血栓患者急性期以TAT、P-selectin升高为主,而稳定期则出现D-D的显著升高.结论:高凝状态患者表现为凝血系统激活、继发性纤溶亢进、血小板活性增加及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2.
高凝状态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检测48例心绞痛、42例糖尿病和38例脑血栓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P-造反2素(P0-selectin)和血管星血友病因子抗原含量(vWF,A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以上指标匀显著同(P〈0.05~〈0.01)。其中,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TAT和D-D升高更明显。与无合并症者相比,糖尿病合并大血管为者TAT变化更显著。脑血栓患者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肝病患者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在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生C2000-1血凝仪和法国ABX-MICROS-60血液分析仪,对126例慢性肝病患者与3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 7项指标中,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仅PLT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值基本在正常范围,而PT、APTT、FIB、PCT、MPV、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T延长,FIB、PLT、PCT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差异(P<0.01,P<0.05),且异常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作为肝病患者肝功受损程度的评价指标之一,动态观察该项目,有助于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出血倾向、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凝血和血小板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梗死 ,脑出血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方面的变化情况。方法 脑梗死患者 4 0例 ,脑出血患者30例 ,正常对照组 35例 ,患者在发病后 72小时内抽肘静脉血抗凝。患者和对照组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分析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 ,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人 ,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6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人比较 ,FIB和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健康人比较 ,FIB和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急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比较 ,PT ,APTT ,TT ,FIB ,PLT ,MPV 6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大面积脑梗死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 ,PT ,APTT ,TT ,FIB ,PLT ,MPV 6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和血小板体积增大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也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与脑出血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较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在凝血与血小板状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血小板功能缺陷,以及监测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方法采用比浊法,将富血小板血浆(PRP)置于比色管中,加入诱聚剂后,用涂硅的小磁粒进行搅拌,血小板逐渐聚集,血浆浊度降低,透光度增加,记录此变化,形成血小板聚集的动态曲线。结果通过血浆浊度的变化,记录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血后不同时间内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有差异。结论为了准确地检测人体血小板的缺陷或监测抗血小板药物疗效,需要在采血后3h内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释放试验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阻抗法与荧光法同步测定血小板聚集及ATP释放反应;应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结果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ATP释放量及血浆GMP-140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浆GMP-140含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病情越重增高越明显;而ATP释放量则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GMP-140含量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2=0.653,P<0.05;r2=0.47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处于过度活化状态,引起凝血功能亢进,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发病和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之一。测定血小板聚集试验和血浆中GMP-140含量的水平,及时发现血小板功能状态的改变,对于指导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检验医学》2016,(9)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孕晚期血浆凝血因子、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比较、分析正常妊娠晚期孕妇(108名)和GDM患者(10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2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D的水平。结果GDM患者FIB增高,PT、APTT缩短,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患者FIB增高,PT缩短,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除1例并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后,5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APTT较正常孕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孕妇比较,GDM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孕晚期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3例并发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深静脉血栓的GDM患者以及1例发生HELLP综合征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D水平异常升高。结论 GDM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其孕晚期时血液存在高凝倾向,异常升高的DD可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