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40岁。因突发晕厥行头颅CT检查,意外发现左顶骨血管瘤住院治疗。查体:神清,头颅无畸形,锥体束征阴性,颅神经功能正常。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头颅X线检查:左顶骨有一约2.5 cm×2.5 cm大小,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呈蜂窝状改变,边缘规则,轻度硬化;头颅CT平扫:左顶骨可见一梭形高密度影,骨窗示:该处一以低密度为主的梭形混杂信号,颅骨外板变薄,内板破坏隆起;头颅MR I平扫加增强示:左顶骨颅板内见2.5 cm×2.5 cm×1.0 cm大小梭形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缘清楚,外板光整,内板破坏膨隆,局部脑回略受压,增强后明显均匀斑点状强化;选择性脑…  相似文献   

3.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7岁,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d”,急诊以“脑出血”收住院。患者入院前1d,于劳累后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不能行走及持物,言语欠流利,伴头晕,无明显视物旋转,无复视,无头痛、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性,61岁。以双下肢麻木无力入院,发病以来以左腿无力为重,偶有大便失禁,无疼痛史。查体:双下肢肌力Ⅴ-级,双侧L1水平以下痛觉减退,而触觉正常,深感觉及深浅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胸椎MRI显示:T9下缘至T11下缘水平见一边缘整齐的梭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大小约6cm×2cm×2cm,与椎管后壁广基相连,可见“鼠尾征”,与脊髓边界不清,其间无低信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6 0岁。头痛 11年 ,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 ,复视、左眼外凸。近一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记不起人及物品名称。查体 :命名性失语、左眼外突并内斜、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左眼仅 0 5米处可见手动。右侧肌力Ⅲ级。头部CT报告为左侧颅中凹圆形略高密度影 ,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界清 ,强化明显 6cm×6cm× 5 1cm ,眶尖、蝶骨小翼及前床突骨质有不同程度破坏 ,占位效应明显。头部MRI示左侧鞍旁及鞍部 5cm× 6cm× 6cm哑铃型肿物T1WI信号稍低且均匀 ,T2WI信号高境界清晰 ,注射Gd DTPA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4岁4个月。因“2岁后言语发育缓慢,行为孤僻”于2006年7月29日就诊于某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儿童门诊。其母诉患儿12个月叫“爸”“妈”,14个月独走。人托儿所后,常独玩或睡于地上,上课无故离开座位,打同学。父母亲诉其2岁后日常用语学习困难,爱发脾气,喜看相同的电视内容。1个月前,患儿发脾气频率增多,至某儿科医院就诊,诊断为孤独症。脑核磁共振示“左颞叶占位性病变,血管瘤伴少量出血”。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1岁。突发进行性右眼失明。左眼颞侧视野缺损5天。病人5天前乘车时自觉双眼发涩,视物模糊。次日晨起,右眼失明,左眼鼻侧视物。脑CT显示视交叉鞍区高密度病变,占位效应不明显;MR示视  相似文献   

8.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颅内少见血管畸形,位于中脑者罕见.Benedikt综合征是中脑腹侧被盖部病变引起的一种脑干综合征,国内报道较少且不够典型[1-2].我们报道1例中脑海绵状血管瘤所致Benedikt综合征,其不自主运动表现为HoImes震颤,国内外均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海绵状血管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血管畸形。我院1986~1993年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9例,现结合临床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病人,男,40岁,因发现右额部包块3年余入院。病人诉右额部包块起初黄豆粒大小,逐渐增大。入院时体格检查:右侧额部眶上缘可触及大小约3.2 cm×2 cm圆形包块,质硬,边界清晰,无活动,无压痛,局部无皮肤红肿及破溃。颅脑CT及三维重建示:右侧额骨局限性骨质破坏,范围约3.2 cm×2cm,累及板障及内外板,边缘清晰,有膨胀,向颅板内外突出,其内见粗大的小梁及钙化,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脑实质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表现为视力进行性下降伴视野缺损,行开颅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2例病人病变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视力视野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术前正确诊断和手术全切除病变是提高病人视力、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因左额部肿物进行性增大3年余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左额部见一直径约3 cm肿物,无红肿热痛,无活动性,听诊未闻及异常。颅骨薄层CT+冠状位重建示(图1A):左侧额骨局部骨质结构异常,骨质膨隆,骨皮质显示不连续,其内可见多发呈放射状分布针尖样高密度影。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示:额骨左侧局限性膨  相似文献   

13.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属于先天隐匿性病变,是血管畸形的一种,可发生于中枢系统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脑部常见,脊髓次之。根据病变部位进一步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髓内和硬膜外)。脑内型主要位于幕上,多单发,临床上多发者较少见。少数发生于脊髓、主要位于髓内,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起源及生物学特征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3d。系G1P1,足月剖腹产,出生体重3250g。在孕36周时,超声检查发现颅内占位,出生后又被发现患儿全身体表皮肤散在共7枚约黄豆大的紫红色肿块,高出皮肤,并有局部发黑破溃及出血,生后2d即被送来我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好,前囟平,张力不高,矢状缝略分离,右枕、左面颊、右眉、右胸壁、右足背、右小腿及左膝各有一枚高出皮肤紫红色肿块,直径5~8mm,右足背及左膝部位肿块表面有破溃渗血。辅助检查:头颅MRI:右颞枕部2.1cm×2.1cm异常信号影,为等信号、稍高信号及高信号混杂,T2W为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肿块边界光滑,小脑天幕…  相似文献   

15.
正颅骨海绵状血管瘤(calvarial cavernous hemangioma,CCH)是原发于颅骨内的良性血管源性肿瘤,发病率低,约占骨肿瘤的0.2%,占颅骨肿瘤的7%~10%。2014年6月收治CCH合并肝脏血管瘤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病人,男,34岁,以发现左前额头皮下肿物2年入院。既往无头部外伤史及家族性遗传病史。入院后体格检查:左额  相似文献   

16.
患儿 男,35天。1989年3月23日下午无明显原因哭闹,吮奶时突发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伴体温升高。次日上午收住我院儿科。患儿呕吐频繁,前囟张力高,脱水剂应用效果不明显。头颅 CT扫描示:右额颞顶叶不均匀密度增高。24日下午转我科。查体:中度昏迷,前囟饱满,张力高,右上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19岁。2005年8月28日因“听力下降伴头痛头昏1周,加重2d”入院。入院情况:神志嗜睡,言语应答不清晰,走路步态不稳,右侧额纹、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四肢肌力Ⅳ级。共济运动检查:指鼻试验、跟膝腱试验右侧阳性,左侧阴性;轮替试验左侧笨拙,闭目难立征阳性。头颅CT检查示:右侧小脑桥脑角见类圆形高密度占位病变,周围  相似文献   

18.
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然而,单纯累及脑神经的海绵状血管瘤却非常罕见,发生率不到海绵状血管瘤总发病率的1%;其中文献报道预示视神经似乎更易受到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22岁.因头晕、头痛伴发作性肢体抽搐、呕吐16年入院.平时口服药物卡马西平控制癫痫发作,效果不佳.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头部CT检查示左侧额、颢顶叶内可见巨大不规则混杂密度影,其内可见散在的钙化影,部分病灶侵入左侧侧脑室前角及体部,侧脑室明显扩张.头部MRI检查示左侧侧脑室前角-额叶可见菜花状信号异常,其内可见多个囊性病灶,瘤周未见水肿.  相似文献   

20.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可以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及脑神经上,幕上多于幕下,最常见于幕上皮质下的深部白质[1-3],位于视交叉者罕见.我院于2009年9月收治1例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