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性鼻甲(conchabulosa)绝大多数出现于中鼻甲,中鼻甲气化的发生率各家统计不一,约5%~8%,除中鼻甲外,筛房的过度扩展,尚可见于鼻丘、钩突、Haler气房、Onodi气房和眶上筛房。泡性下鼻甲(下鼻甲气化)虽然非常罕见,但的确存在,国外文...  相似文献   

2.
侵犯眼眶的泡性中鼻甲粘液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鼻甲厚度的变异 ,中鼻甲骨呈小泡状结构 ,气化良好时可形成泡性中鼻甲。自 1893年 Zuckerlandl首先描述后 ,一直公认其存在可导致鼻窦通气不良、影响粘液纤毛的引流作用 ,鼻腔内粘膜表面的异常接触会促进 P物质释放 ,加重粘膜水肿 ,妨碍鼻窦引流。以上机械和炎性介质因素易促发慢性或复发性鼻窦炎 ,鼻窦炎患者中约 30 %伴泡性中鼻甲。鼻窦粘液囊肿 70 %以上发生于额、筛窦。文献上仅有泡性中鼻甲内曲霉菌团和脓囊肿各 1例记载。该作者报告 1例侵犯眼眶的巨大泡性中鼻甲粘液囊肿。患者女性 ,65岁 ,因左眼突、内眦隆凸就诊眼科 ,左中鼻甲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泡性中鼻甲的临床认识。方法:报道1例伴眼眶侵犯的巨大泡性中鼻甲黏液脓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对泡性中鼻甲的常见病变及相关问题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泡性鼻甲发生黏液囊肿时常表现为中鼻甲呈球形膨大,可占据周围间隙并引起骨质压迫吸收,导致眼球移位甚至严重眼部并发症,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有较好疗效。结论:泡性中鼻甲是中鼻甲常见解剖变异,较大时可引起周围组织阻塞性病变,其本身也可发生黏液囊肿及息肉等病变,黏液囊肿并发感染可形成脓囊肿,囊肿向四周膨大,可引起眼部并发症甚至颅内并发症,其发展过程一般较缓慢,及时的鼻内镜下手术对该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慢性鼻炎患者150例,男92例,女58例,18~45岁,平均27岁.根据CT检查结果,患者均有各种形式的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包括中鼻甲气化75例,反常中鼻甲曲线21例,钩突肥大43例,钩突气化25例,钩突偏曲19例,筛泡肥大30例.32例患者有2~3种病变,各鼻窦均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球型鼻甲泡的关系。方法:分析972例患者的鼻窦冠状位CT片,观察鼻中隔偏曲和球型鼻甲泡的发生率,并把鼻中隔偏曲分为高位偏血和低位偏曲,测量鼻中隔偏曲角度(SDA)和球型鼻甲泡的横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球型鼻甲泡的关系。结果:1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17.03%,790例无鼻中隔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14.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高位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33.33%,122例低位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9.02%,2组间球型鼻甲泡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20例高位偏曲伴球型鼻甲泡组SDA平均值为14.55°±3.61°,偏曲凹侧球型鼻甲泡横径均值为(5.93±1.88)mm,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11例低位偏曲伴球型鼻甲泡组SDA平均值为13.36°±2.42°,偏曲凹侧球型鼻甲泡横径均值为(4.86±1.40)mm,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与球型鼻甲泡的发生有关,尤其是凹侧易出现球型鼻甲泡。球型鼻甲泡大小并不随SDA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中鼻甲黏液囊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除鼻窦之外,鼻腔及其邻近部位的其他结构,如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钩突、鸡冠、斜坡,甚至鼻中隔筛骨垂直板都可以出现气化。在鼻腔和鼻窦区域,任何部位和任何结构的气化,只要开口堵塞,都有可能形成黏液囊肿[1 。 ] 1 中 鼻 甲 气 化 中鼻甲内含有气腔时称为中鼻甲气化(pneumatization ofthe middle turbinate),或称为泡状中鼻甲(图 1)。在正常人群中,中鼻甲气化的发生率在8 %~20 %之间,在有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的患者中,发生率可以高达33 %~43 %[2]。中鼻甲气化可以完全堵塞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妨…  相似文献   

7.
中鼻甲气化又称泡状鼻甲,个体之间因气化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中鼻甲过度气化致头痛的患者可无鼻窦及鼻腔病史,易延误诊断和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3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伴头痛的中鼻甲过度气化患者24例,经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CT扫描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在鼻窦炎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 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分析其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 以297例(594例)冠状位鼻窦CT片材料研究中鼻甲、钩突、筛泡和处 的解剖变异及Haller气房的影像特点,结合病史分析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用SPSS5.0作统计分析。结果 OMC解剖变异包括中鼻甲反向(13.97%)、气化(34.85%),钩突肥大(19.36%)、移(45.27%)筛泡过度气化  相似文献   

9.
中鼻甲气化又称泡状鼻甲,是鼻腔常见变异之一,常引起鼻窦炎,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我们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中鼻甲气化,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鼻甲的发生发育有明显种属特点,人类鼻甲的发生发育与人类自身的进化有密切的关系。鼻甲于鼻腔外侧壁由下到上,排列有序。不同鼻甲有不同的胚胎学基础。中鼻甲以上的鼻甲由筛甲突演化形成,而下鼻甲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骨片。因此,在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中,常见中鼻甲气化、眶下气房、反常曲线中鼻甲等,但气化下鼻甲罕见。本文报告3例气化下鼻甲。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鼻甲高度和鼻窦炎的关系。方法:分析94例(185侧)经CT检查、手术和(或)临床证实的患者资料。将中鼻甲与半月裂的关系分为裂上型(中鼻甲下缘位于半月裂以上),裂口型(中鼻甲下缘位于半月裂水平至半月裂以下2mm以内)和裂下型(中鼻甲下缘位于半月裂以下部分大于2mm)。将不同中鼻甲高度、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反向、钩突变异、筛大泡、Haller气房、鼻丘气房等解剖变异及各型鼻窦炎发生的侧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裂上型 裂口型与裂下型比较,中鼻甲气化等解剖变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中鼻甲发育类型的各型鼻窦炎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裂上型和裂口型鼻窦炎的发生率高于裂下型(P<0.01),2、3型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生率亦高于裂下型(P<0.01),1型鼻窦炎的发生率与裂下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鼻甲高度变异的发生与鼻腔、鼻窦其他解剖变异无关;中鼻甲发育短小是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下鼻甲气化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甲的发生发育有明显种属特点,人类鼻甲的发生发育与人类自身的进化有密切的关系。鼻甲于鼻腔外侧壁由下到上,排列有序。不同鼻甲有不同的胚胎学基础。中鼻甲以上的鼻甲由筛甲突演化形成,而下鼻甲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骨片。因此,在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中,常见中鼻甲气化、眶下气房、反常曲线中鼻甲等,但气化下鼻甲罕见。本文报告3例气化下鼻甲。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鼻科的常见病,保守治疗效果差,1997年5月~1999年12月,我科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肥厚性鼻炎,为968例患者作了不同方式的激光手术,随访1年以上,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68例,男514例,女454例,年龄12~60岁,平均39.2岁,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标准:持续性鼻阻半年以上,全部病人均有睡后因鼻阻而醒觉病史.检查:下鼻甲肥大,表面高低不平,对麻黄素不敏感,下鼻甲与中隔和鼻底部不同程度的贴合,其中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87例,过敏性鼻炎65例,药物性鼻炎78例.根据鼻内窥镜检查,发现下鼻甲均匀肥大者仅占1/3,而2/3病例表现为下鼻甲中段下缘骨性肥大或后端肥大较前端明显,我们把下鼻甲病变情况列于表1内.将本组病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371例,其中曾行过下鼻甲部分切术者34例,过敏性鼻炎21例,药物性鼻炎26例;B组299例,其中曾行过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5例,过敏性鼻炎19例,药物性鼻炎25例;C组298例,其中做过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者28例,合并过敏性鼻炎25例,药物性鼻炎27例.A、B、C三组分别采用下鼻甲下缘气化法(气化组);下鼻甲粘膜下凝固法(凝固组);下鼻甲粘膜表面划痕法(划痕组)(表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分析其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以297例(594侧)冠状位鼻窦CT片为材料研究中鼻甲、钩突、筛泡和鼻丘的解剖变异及Haler气房的影像特点,结合病史分析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用SPSS5.0作统计分析。结果OMC解剖变异包括中鼻甲反向弯曲(13.97%)、气化(34.85%),钩突肥大(19.36%)、偏移(45.27%),筛泡过度气化(30.30%),鼻丘过度气化(0.70%),Haler气房(1.00%)。OMC解剖变异总出现率为81.14%;钩突、中鼻甲和筛泡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呈正相关(P<0.01)。结论OMC解剖变异常见,且与慢性鼻窦炎密切相关,处理OMC解剖变异是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观察23例8~40周胎儿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发生过程,结果如下:①胚胎8周钩突呈双峰状软组织隆起,位于下鼻甲外上方;②胚胎12周中鼻道外侧壁的鼻囊软骨增生,形成原始筛泡。钩突与筛泡之间的鼻囊软骨向外下方向伸展,为筛漏斗和上颌窦的雏形;③筛泡是前组和中组筛窦的起始部位;④中鼻甲气化可能是筛迷路发育的正常现象;⑤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窦炎发生的原因及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并发鼻窦炎,发生率为32%;其中17例伴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包括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钩突肥大、中鼻甲曲线异常和鼻丘气房过度发育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4岁,以双侧鼻塞、流脓涕伴头昏1年为主诉于2005年11月22日人院。1周前,患者出现左侧内眦部轻微疼痛,门诊以“左筛窦炎”收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双侧同断性鼻塞.左侧较重.伴头昏、流脓涕,无发热、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曾诊为“慢性鼻窦炎”给予扰生素静脉点滴、负压置换及滴鼻剂滴鼻等治疗.疗效欠佳。前鼻镜检查见:左侧中鼻甲肥大,前端圆球状,表面光滑,质软,左侧中鼻道狭小。鼻中隔稍向右偏,右侧下鼻甲肥大。双侧鼻腔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眼球运动正常。眼位无改变。鼻窦冠状位CT扫描:左侧中鼻甲呈球状软组织影.密度均匀边界清.各窦腔清晰,中隔向右偏移(图1)。11月2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中鼻甲病变切除术,术中见左侧中鼻甲前下端呈球状肿大.穿刺回抽有淡黄色液体,沿中鼻甲前下端纵形切开.其呈囊袋状,见有黏稠液体流出,约2m1.中鼻甲过度气化骨质菲薄.切除中鼻甲气化的部分。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中鼻甲脓囊肿。术后患者鼻腔通气好.随访半年无复发.无鼻塞、流涕、头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18.
中鼻甲气化的内窥镜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普遍的应用鼻窦内窥镜行鼻腔检查和鼻窦功能性手术以及CT扫描应用于鼻窦炎患者,增加了中鼻甲气化的诊断率并认识到中鼻甲气化的解剖及临床意义。由于中鼻甲气化而增大,改变了吸入气流和粘液引流的正常通道,导致粘膜水肿,筛窦和鼻道堵塞可引起  相似文献   

19.
8—40周胎儿窦口鼻道复合体发生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观察23例8-40周胎儿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发生过程,结果如下:(1)胚胎8周钩突呈双峰状软组织隆起,位于下鼻甲外上方;(2)胚胎12周中鼻道外侧壁的鼻囊软骨增生,形成原始筛泡,钩突与筛泡之间的鼻囊软骨向外下方向伸展,为筛漏斗和上颌窦的雏形;(3)筛泡是前组和中组筛窦的超始部位;(4)中鼻甲气化可能是筛迷路发育的正常现象;(5)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黏膜接触点头痛与鼻解剖变异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黏膜接触点头痛与鼻解剖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对58例黏膜接触点头痛患者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进行鼻解剖结构评估及骨间隙值测定,同时对药物治疗2个月无效的患者采取内镜下鼻异常解剖干预,并分析疗效.结果 58例中,老年患者25例、中青年患者33例,两者钩突与筛泡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及上鼻甲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突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钩突上缘与筛泡下缘间距、筛泡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等骨间隙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中(上)鼻甲、钩突、筛泡等变异导致骨间隙狭窄及黏膜接触是接触点头痛的主要原因,内镜下干预以实施鼻变异解削的整形修复,维护其生理功能为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